
5 月8 日,Vitalik Buterin 提出圍繞「帳戶抽象」的EIP-7702 新提案,旨在一勞永逸地解決帳戶抽象的歷史遺留問題,以徹底改變所有人與Web3 的交互方式。
同時,更進一步的「鏈抽象」年初以來也高燒不退,甚至成為不少謀求破局同質化競爭的加密DApp 與專案方的救命稻草:推出全鍊版本的超級DApp,打造一個入手簡單、體驗接近傳統Web2 應用的低門檻Web3 產品環境,重回以使用者為中心的產品範式,從而捕捉最廣泛的底層價值。
如果帳戶抽象化旨在解決使用者體驗問題,那麼「鏈抽象」無疑就是圈外數十億用戶無縫進入Web3 的最後一公里,這也是「鏈抽象」背後的全鏈敘事伴隨著2024 年Mass Adoption的進一步推進,所可能迎來價值重估的最核心邏輯。
風起於青萍之末,在此背景下,全鏈賽道的頭部項目表現幾何?誰有可能從這場
「帳戶抽象」到「鏈抽象」背後的全鏈暗戰
步入2024 年後,在膨脹的模組化敘事下,越來越多、越來越破碎割裂的L1&L2,逐步使得全鏈敘事到了可以重新變得性感的關鍵節點。
尤其是隨著模組化擴展繼續在越來越多的(alt-VM)執行層上分散用戶和流動性,就是對全鏈敘事是最大的利好信號——基於全鏈服務,任何原先做DEX、借貸等鏈上應用的項目方,都可以建構完全「全鏈版本的超級應用」。
以全鏈龍頭Axelar 的通用訊息傳遞技術GMP 為例,它就使開發人員能夠構建原生跨鏈應用程序,對用戶實現鏈抽象,來進行跨鏈函數調用和狀態同步:用戶和流動性不再局限於以太坊,也不用切換網絡,而是可以一站式操作,在任何鏈上進行ETH 等原生資產與其他鏈上加密資產的兌換、流動性提供等交易。
這意味著鏈上應用只需要展示服務本身,不需要展示代幣資產、NFT 在哪條鏈上,譬如用戶使用ETH 也可以完成BNB Chain 上的資產兌換,並買賣Polygon 上的NFT,這也使得創作者也可以專心於創作和專案發展,使用者不再因為流動性、NFT 等存在於哪條鏈上,或使用哪種代幣作為交易本位的問題而產生偏見。
從這個角度來看,鏈抽像作為繼帳戶抽象之後更進一步的Web3 大規模採用方案,最大的想像空間便在於將區塊鏈與用戶分離開來,將區塊鏈的後端原理等複雜邏輯以“沙盒」形式隱藏,使用者只需要享受前端體驗。
畢竟從產品角度,若想成為主流,就必須做到即使很多人都了解什麼是Web3,也能輕鬆低門檻地使用Web3 的各項功能服務。
大多數人不會知道Web3 的存在,只要打造一個入手簡單、體驗接近傳統Web2 應用的低門檻Web3 產品環境,掃平圈外用戶無縫進入Web3 世界的障礙,就是極大的增量想像空間。
而要做到這樣絲滑的「鏈抽象」體驗,背後的關鍵便在於實現不同鏈上的資產、訊息無縫且順暢的跨鏈傳遞——相比於橋單純的資產跨鏈,全鏈利用訊息傳遞將鏈本身抽象化,使用者可以在對鏈無感知的情況下使用任何鏈上的DApp。
這也同時意味著全鏈的競爭也是直接在爭奪誰能捕捉Web3 世界覆蓋面最廣的底層用戶價值:DApp 和專案方負責競爭、獲客,對全鏈基礎設施們來說,不管哪條賽道、哪個產品跑出來,它們可以直接面向終端用戶,捕捉終端用戶的價值,從而分享整個Web3 生態的大規模採用紅利。
因此2024 年模組化膨脹、多鏈時代井噴的大背景下,「鏈抽象」注定會逐步成為顯學,而最終所有的角力都將指向「全鏈」這場終極暗戰——作為底層基礎設施的全鏈賽道,本質上是另一個更宏大敘事,也即「鏈抽象」不可或缺的關鍵組件。
審視全鏈賽道:Axelar 風頭正勁
目前縱觀整個全鏈互通性賽中,Axelar、Wormhole、LayerZero 無疑在其中屬於絕對壓制力的頂級玩家,而且除了尚未發幣的LayerZero,AXL、W 也均已上線幣安等一線大所。
其中作為全鏈敘事的老牌龍頭,Axelar 最大的優勢便在於DApp 的全鏈部署——基於“Interchain”概念,為所有的Web3 應用提供統一的開發環境,通過容納多種鏈上不同的邏輯,來支援來自多種鏈上的用戶。
在此基礎上它進一步推出了跨鏈代幣服務(ITS,Interchain Token Service),專門解決專案方在多鏈部署代幣時的需求,其自動化部署+維護服務可以讓任一專案方團隊都能輕鬆管理代幣部署流程:
同時不僅可以用來連結原生代幣,實現多樣化的區塊鏈網路部署需求,且仍能夠與原生代幣之間具有完全可互通性,幫助開發者和專案方輕鬆管理代幣部署過程,快速實現代幣的跨鏈自由流動。
簡單來說,在Axelar 開發的DApp 可以部署在它支援所有公鏈上-疊加Axelar 所支援的公鏈也是目前三者當中最多的(64 條鏈),就使得採用Axelar 的DApp 天然擁有全鏈部署的數量和使用者體驗優勢。
而Wormhole 由鏈上組件和鏈下組件組成,鏈上組件主要包括發射器(Emitter)、Wormhole 核心合約以及交易日誌;鏈下組件主要由19 個守護者節點和訊息傳輸網路組成。
由於起源於以太坊和Solana 之間的跨鏈橋,因此主要優勢便在於Solana 生態和其它公鏈之間的跨鏈,且由於目前Solana 生態如火如荼的發展態勢,因此在具體的跨鏈金額等資料維度佔一定優勢。
LayerZero 的特點是輕量化跨鏈訊息傳遞,選擇使用預言機和中繼網路來完成資料的傳輸,其V2 版本有四個元件:可實現抗審查的不可變端點,鏈上驗證模組的僅附加集合(MessageLib 註冊表),用於跨鏈驗證資料的去中心化驗證網路(DVN)無需許可集合,以及無需許可的執行器(獨立於跨鏈訊息驗證context 執行功能邏輯)。
從流程來看,LayerZero 分為執行層和驗證層,驗證層在鏈之間安全地傳輸數據,執行層解釋這些數據以形成安全、抗審查的訊息傳遞通道。這意味著它本身不負責資訊的驗證,而是由跨鏈雙方來確保安全性,所以極大簡化了跨鏈資訊互動的流程,效率更高。
簡言之,Axelar 在覆蓋面、產品適用度上一騎絕塵,Wormhole 則在Solana-X 的跨鏈聯通中佔據優勢,LayerZero 則在跨鏈效率上稍勝一籌,以上也是三者在技術架構和產品邏輯上的差異與個人化特色,
那如果從更具體的資料維度來看,Axelar、Wormhole、LayerZero 的資料維度實際表現如何?
首先,Axelar 目前已涵蓋的區塊鏈網路和已整合部署GMP 全鏈服務的DApp 數量可謂是獨佔鰲頭,分別高達64 條鍊和666 個DApp(GMP 合約),同期Wormhole 為28 條鍊和200 多個DApp,LayerZero 則為50 多條鏈。
鏈上交易量維度,今年初以來,Axelar 的月交易量均在2.5 億美元以上,平均值達3.1 億美元,且一直處於穩定成長態勢。
同期Wormhole 的月均交易量高達10 億美元,但自從W 發幣以來,近30 天交易量已大幅下滑至7 億美元左右,應該就和空投預期兌現、部分資金離場有關;LayerZero 則由於已完成空投快照,本月的交易量預計只有不到6 億美元,相較於上個月(25 億美元)大幅腰斬,也進一步說明此前大部分的交易量和鏈上活躍度都與社區的空投預期密切相關。
鏈上用戶數維度,Axelar 在剛剛過去的3 月、 4 月迎來了一波明顯的大幅增長(應與其AVM 升級及代幣經濟學的改革預期有關),活躍用戶數創下6.6 萬名的歷史次高。
綜合來看,Axelar 在網路覆蓋率與適用度上成倍領先,且交易量等鏈上資料在面臨Wormhole 發幣衝擊的情況下仍穩步抬升,說明已經開始在「鏈抽象」這艘剛剛啟航的大船上佔據領先的認知位置,而這種先發優勢有望繼續擴大,成為Axelar 在今年領先全鏈+鏈抽象融合敘事的關鍵抓手。
更關鍵的是,目前Axelar 的實際交易量已經達到Wormhole 近一半的份額,如果從市值對交易量的角度來看,AXL 的全流通市值僅相當於W 的20% ,無疑處於大幅低估區間。
值得注意的是,Axelar 在數據維度今年以來的表現也明顯回溫,AXL 質押數量飆升至約7.5 億枚,佔總供應量的66 %,年內增幅近100% !
結合即將落實的將最終總通膨率從11.5% 降低至6.7% 的新代幣經濟學模型,以及透過實施Gas 燃燒將AXL 代幣從通貨膨脹代幣改變為通貨緊縮代幣的近期規劃, AXL 供給/需求端的基本面已經徹底變化,很有可能推升AXL 的通貨緊縮預期,在二級市場產生強烈的刺激作用。
這也可能是AXL 在近期的回檔/反彈中都極為堅挺且始終快人一步的核心因素。
RWA 敘事的雙重Buff 加成
除此之外,三者之中Axelar 還有一個它全鏈項目難以企及的獨家優勢,這甚至可能成為其足以再造一個Axelar 市值的未來增長點:
RWA 敘事,與傳統金融機構上萬億美元資金湧入鏈上的關鍵管道。
4 月26 日,灰階發表了一份《 公鏈與代幣化革命》(Public BlockChains and the Tokenization Revolution )的行研報告,裡面詳細分析了四類可以從接下來洶湧的代幣化浪潮中捕獲紅利的賽道/幣種:
1.代幣化協議,如 Ondo Finance(ONDO)、Centrifuge(CFG)、Goldfinch(GFI)等;
2.代幣化通用智能合約平台,如以太幣(ETH)、Solana(SOL)、Avalanche(AVAX)等;
3.相關代幣化基礎設施,如 ChainLink(LINK)、Axelar(AXL)、Biconomy(BICO)等;
4.專為代幣化設計的智慧合約平台,如 Mantra(OM)、Polymesh(POLYX)等;
其中相較於代幣化通用/專用智慧合約平台、代幣化協議這三類競爭激烈、非此即彼的上層項目,其實Axelar(AXL)這些代幣化基礎設施,才是真正穩坐釣魚台的贏家,畢竟只要整個RWA 市場的規模體量一直在增長,那作為以基礎設施形式提供最底層跨鏈流動性支持的Axelar 等,就可以切入高達千億甚至萬億美元級別的RWA 市場,直接捕獲全域的增量價值。
在這背後, Axelar 的先發優勢在整個全鏈互操作性賽道都是獨一檔的存在,在嗅覺與行動力維度碾壓Wormhole、LayerZero (它們甚至還未公開涉足RWA 領域):
Centrifuge 早已整合Axelar 的跨鏈解決方案,將Axelar 的互通性層作為底層基礎設施,其「Centrifuge Everywhere」多鏈策略就由Axelar 提供支持,能夠將原生Centrifuge RWA 引入Arbitrum、Base、Celo 和以太坊;
去年11 月Axelar 又與Ondo Finance 合作,推出RWA 創新跨鏈流動性解決方案Ondo Bridge;
傳統金融巨頭和華爾街系資金為代表的另類資產管理公司Apollo 前不久也與摩根大通的數位資產平台Onyx、Axelar 等合作交付Project Guardian,作為其5.5 兆美元投資組合管理的新一代POC;
這本質上也意味著Axelar 作為底層基礎設施,為傳統金融巨頭進入代幣化投資提供了創新支撐,而Axelar 也將直接受益於傳統金融體系數百億美元的未代幣化流動性,透過Axelar 的全鏈架構透過RWA(Real World Assets)的形式引入鏈上,徹底釋放其流動性。
譬如富蘭克林鄧普頓、貝萊德等傳統金融巨頭可以基於Axelar,在不同鏈上自由部署代幣化基金,並允許各支基金產品的代幣在支持的鏈上進行跨鏈交易,從而將流動性在Axelar 連接的鏈上任意轉移。
同時,從長線來看,這種先發優勢無疑也會繼續擴大——摩根大通選擇Axelar,客觀上等於對其進行了背書,將Axelar 推介給了更廣泛的場外資金、傳統資源,至少其他傳統華爾街金融巨頭再入場,大機率也會先考慮Axelar,這也是目前其他項目很難復刻的先發認知和生態圈地優勢。
所以現在回過頭來看,其實大資金本身就是嗅覺最靈敏的風向標:按照灰度一向的脾性,專門發新報告點到的新幣種,大概率是已經偷偷建倉的標的,因此AXL 真不排除就是灰階信託尚未披露的新種子選手。
小結
總的來看,面向增量用戶的「鏈抽象」敘事,其最終、最大的受益者,反而可能是全鏈賽道的項目,而在其中,Axelar 風頭正勁,目前明顯處於大幅低估和逐步起勢的轉折節點。
而在此基礎上,針對高達上萬億美元的資產代幣化需求,先發佈局RWA 賽道的Axelar,又不啻於手握又一塊高達成百上千億美元的儲備蛋糕,也為其領跑全鏈賽道提供了進行降維打擊的客觀條件。
從這個角度來看,「鏈抽象」+「RWA」的雙線定位,無疑極具挑戰性也最有想像空間,至於最終Axelar 能在這個方向做出怎樣的嘗試,頗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