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體的想像力會改變一切,無論這件事是真實還是虛構。
——勒龐
去中心化社區的本質,是資產分配模式的解構與創新。
在社群的變遷中,資產這個概念總是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現實世界中,人們往往總是因為有共同的利益目標而走在一起。隨著社會的更迭,利益目標的呈現方式也變得越來越多元,成為每個不同種類的'資產'。而社群資產的取得、分配以及價值成長,本質是基於'共識'所驅動的。
在原始社會,人類基於對部落圖騰的共識下,部落成員合作取得食物,抵禦外敵、保護資產,以此維繫部落的發展。網路時代,透過各種媒介賦權來滿足了人們表達慾望的同時,也促成了人們對流量的共識。如今,流量大粉絲多往往代表著一定的權威性,成為具有變現能力的虛擬資產。如今,流量資產的變現變得越來越順暢,這也是當下傳統網路社交成長的核心方式。
而在Web3中,社群的迭代速度之快更是遠超Web2時代,每天都有新的專案橫空出世成為新聞中某條鏈上的一隻金狗,當然每天也都有許多的土狗默默地歸零。在這起起落落中,我們已經可以總結出一個規律:一個真正能夠延續下去的去中心化社區的本質,是在社區結構中嵌入一個兼具激勵性與可持續性的公平的資產分配方案。這就好比原始社會中,雖然圖騰是每個成員共同的信仰,但是仍然需要對集體資產進行公平合理地處置,以維持成員對於集體的信任和共識。多勞多得,這是最基礎也最好理解的資產分配方案,在加密世界也同樣適用。
加密世界的開拓者,試著將資產分配玩出新的花樣
聚焦Web3,社群的開創者們透過不斷地創新、嘗試與改進,追求以最'去中心化'的方式實現資產分配,基於比特幣的中本聰共識的資產分配是初次嘗試。在 Proof of Work 工作量證明(PoW)機制下,礦工根據算力競爭記帳權,以取得比特幣作為挖礦獎勵。我們知道挖礦的難度和消耗是非常大的,那麼比特幣共識是如何成功破圈並吸引一眾礦工投入大量資本的呢?當然是因為不斷飆升的比特幣價格和每四年獎勵減半的稀缺性,使比特幣作為中本聰共識下的激勵機制具備足夠大的吸引力,進而使得挖礦者們成為中本聰共識的忠誠擁躉,保持著高度的熱情與投入。
虛無縹緲的 meme 幣們,何以成為人見人愛的優質資產?
如果比特幣是加密世界的基石,是區塊鏈價值實現的第一個也是最核心的資產,那麼近些年爆火的 meme 們又是如何逐漸成為人們眼中的優質資產的?從最開始的狗狗幣、柴犬等各種萌寵,到這一輪牛市中的悲傷青蛙、樹懶、火柴人等抽像小圖。
這些原本以「惡搞」為目的出現的幣種,因為兼具潮流性與娛樂性,不需要理解任何複雜的技術原理,受到Web3玩家們的追捧。而這種潮流也成功吸引到資本的加入,馬斯克的月台直接讓狗狗幣成為市場上的主流幣。如今,熱門的 meme 幣開始由專案方或玩家自發性創建社區,成為加密世界一個個耳熟能詳的 IP,本質上是基於群體對這種潮流文化的認同。原本虛無縹緲的 meme 們因為資本的入場與積累而變得實際,形成一種潮流共識,並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Runestone 的前世今生,社群資產進一步強化的嘗試與縱深
聊完比特幣和 meme,在剛完成減半的今天,在資產創新這個角度上就不得不提起 Runestone 這個近期爆火的 IP 了。 Runestone 專案可以火出圈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其創下比特幣鏈上三大紀錄:有史以來最大的比特幣區塊、有史以來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和有史以來最大的Ordinals 銘文。著名的 8 BTC 拍賣所得用於支付空投的礦工費也反映了Runestone 專案方對整個社區的承諾。
當然,Runestone 得以爆火還有三個最重要的原因:公平,公平,還是他娘的的公平。
「空投」+「公平」+「Runes 協議」的敘事,使得二級市場為之Fomo,價格一路飆升到最高近6000 美金,不同於此前的銘文,BRC-20 更多是華語區在玩,而Runestone 同時擁有中西方社群使用者的共識。創辦人 Leonidas 的推文提到,沒有東西方的共同努力就沒有今天的成就,彰顯 Runestone 在連結全球社區中的重要角色。著名的 8 BTC 拍賣所得用於支付空投的礦工費也反映了Runestone 專案方對整個社區的承諾。
雖然前兩週因局部地緣政治危機引起市場恐慌,導致符石價格回落。但在比特幣減半且 Rune 協議正式上線之際,再加之 Leonidas 在推特瘋狂 cx 後續符石的空投預期,依舊延續著絕對公平的免費空投機制,使得 Runestone 的價格依舊堅挺。沒有隨時 RUG 的預售、沒有科學家也沒有飆升的 gas,又吸引著許多專案方來蹭熱度給持有者免費空投,Leonidas 已然將 Runestone 打造成玩轉銘文生態的金鏟子。可以這麼說,Runestone 的出現,也就是加密世界社群資產進一步強化的嘗試與縱深。
去中心化社交的秘技:社區傳播與資產分配的融會貫通
而對於Web3社交來說,主流的載體目前還是推特+Tg,不夠符合去中心化的精神。而 SocialFi 產品們致力於為Web3社群打造一個去中心化載體,開發出臉書推特等級的去中心化社群平台。因此,在專注社交功能的同時,也應該遵循上述規律,透過強化資產性質、建構多元化的資產結構來帶動社群傳播,以幫助產品成功破圈。
披著羊皮的狼:基於社群網路代幣化的 Ponzi
上一代 SocialFi 產品的想法比較簡單粗暴,Friend.Tech 以社群網路影響力資產化為核心,透過 bonding curve 為早期使用者帶來足夠大的財富效應。
FT 透過其經濟模型,社群的核心資產 Key 的定價公式 Price = S^ 2/16000 (S 為進入房間的人數),打造出了款極其 Ponzi 的 SocialFi 產品。從圖片我們也可以看到,陡峭的殖利率曲線是 FT 爆火的根本,帶給用戶的直覺感受是:只要我比別人更早入場,我就可以獲得更高的收益。
然而,由於該模式過於直給,在用戶數量激增的情況下不具備永續性。雖然每筆交易設定的手續費為 10% ,其中 5% 分給協議 5% 分給 Key 發行人,但結合模型可以推算出其實用戶的交易磨損遠超過 10% 。因此,對於越晚入場的用戶,預期中的高收益無法實現,導致用戶EV 與BV 之間差距過大,用戶資產被協議和提前入場的Key 發行人吸血,這就是這款Ponzi 的本質。
從賽局理論的角度來看,FT 在資產端希望實現(3 , 3)的穩定模型。然而,由於在該經濟模型下搶跑的人能獲得更高的收益,並讓其他人受損,因此玩家搶跑的動機就會增加,並且開始互相猜忌。猜疑鏈一旦形成,最終的納許均衡只有(-3 ,-3)。聊到這兒,大家可能都忘了我們不是在聊一個 DeFi 產品而是一款 SocialFi 產品,而這正是 FT 最大的問題之一。
簡言之,FT 太過於強調金融的屬性,使得自身成為一款披著社交皮的 DeFi Ponzi。同時,由於用戶的共識主要來自預期收益而不是社區本身,當用戶意識到自己陷入預期收益根本無法實現的 Ponzi 騙局,Friend.Tech 無法阻止用戶的流失,最終導致泡沫的破碎。
我的名字叫 Degen,如貨幣般流通
而這一代的熱門產品之一 Farcaster 則做出了更好的嘗試。透過傳統社交功能與資產分配的有機結合,Farcaster 打造出更具有社交屬性的 SocialFi 產品。
Farcaster 在鼓勵用戶互動和深度參與社群上花費許多心思,例如推出互動式的帖子,多種形式的社群活動,鼓勵長篇優質推文和開啟$degen 打賞等功能。值得強調的是,Farcaster 的打賞系統,為去中心化社群與資產的結合樹立了新的標竿。此功能激勵用戶深度參與社區,發表優質內容,並自發性進行社群推廣。
正因如此,社群資產$degen 在生態中得以像貨幣般流通,用戶在生態中既可以'賺取'資產也可以進行'消費',完成一個資產結構的閉環。同時,Farcaster 官方也發表了兩款 NFT:OG NFT 與 Farcats。作為官方資產,未來也存在著被 Farcaster 所賦能的預期。
與 Friend.Tech 相比,Farcaster 的資產分配方式更著重於使用者對生態的參與程度而不是依靠博弈。我們可以把 FT 比喻成賭場,用戶需要帶著資產來這裡與對手博弈,本質就是莊家獲利的負和遊戲。而 Farcaster 的資產分配方式實現了$degen 幣價、平台 DAU 與用戶收益的正向相互促進。總之,資產的流通與社群的傳播相輔相成,創造出永續成長的去中心化社交生態。
關於未來,基於經濟模型的社群與資產貫通路徑
UXLINK,同樣作為當下最熱門的去中心化社交產品,在社群與資產的結合上也有著別出心裁的思路。 UXLINK 的社群資產貫通路徑主要分為層面:去中心化應用、社群互動、雙幣經濟模型。
使用者可以透過 DApp 建立自己的 DID、Web3錢包、Web3社交網絡,並且可以實現與Web2社交網絡的對接。金融相關的全套 DApp 的整合促進了用戶帶著資產來到 UXLINK,而不僅僅是白擼。因為這些配套 DApp 降低了攜帶資產的用戶參與生態和社群互動的門檻,並提供了更高的靈活性。例如,透過UX Wallet 與DEX 的結合,用戶不再需要特地去另一個錢包或交易所兌換代幣,再轉移到社交平台使用,而是可以直接在UXLINK 中進行兌換,透過提高便利性和流動性增強用戶參與社群傳播的意願。
與 Farcaster 相似的部分是,UXLINK 同樣注重社群互動。用戶透過提供流量、利用他的社群網路來促進社交遊戲、產品行銷和Dapp 裂變等活動。同時,也可以利用用戶的流量來吸引新的受眾,並獎勵為成長做出貢獻的用戶。另外,UXLINK 的雙幣經濟模型,把主要社群資產分成兩個部分,效用代幣$UXUY 以及治理代幣$UXLINK。遵循 Ve(3 , 3)模型的概念,旨在追求整體生態系統和生態的參與者都能獲得基於公平性的最大回報。這樣的經濟模型首先確保了社群資產具備價值捕獲的能力,使得資產擁有了不依賴流動性的內在價值。
結語
在 Crypto 共識的驅動下,社群與資產之間的關係也不斷演變。從比特幣到 meme 到銘文,共識的驅動力也從最初最實際的價格,到文化,最後抽像到精神層面的'公平性'。未來,還有許多新的發展模式值得想像。例如,一部落自發性地創造圖騰,每個去中心化社群都可以發布屬於自己的 meme 作為社群資產。
畢竟歸根到底,利益才是永恆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