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ypto Adoption to Mass Adoption:Web3的Facebook時刻何時到來?
Go2Mars的Web3研究
2024-04-14 10:00
本文约5138字,阅读全文需要约21分钟
如果說Facebook 是在99 年互聯網基建完成後應運而生,那麼隨著加密世界的持續建設,當下,Web3的Facebook 時刻也即將到來。

不知道是否還有人記得,在2004 年Facebook 出現之前,人們是如何進行社交的?

根據不科學統計:在地球上一共有70 億人左右,兩個人相遇的機率是0.00487 ,相識相知的機率,只有十億分之三。這意味著,在20 年前,我們幾乎沒有機會認識一個身處不同地理位置的人,在不經過第三方的情況下。然而,Facebook 的面世,透過網路將各個地區的人們聯繫到一個網絡中,社交網絡就此誕生。

人們從原本只能透過書信和麵對面社交,到隨意敲擊屏幕便能認識一個大洋彼岸的陌生人,極大程度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由此,Facebook 也成為20 世紀末21 世紀初那一波革命般的網路浪潮中耀眼的明星。

當前,加密市場正如火如荼的更新迭代著,大有當年網路浪潮的意味。

隨著新一輪多頭的到來,各賽道中優秀的項目也是層出不窮。如果說Facebook 是在99 年互聯網基建完成後應運而生,那麼隨著加密世界的持續建設,當下,Web3的Facebook 時刻也即將到來。

扒一扒Web3社交的進化史

前車之鑑,後車之師,從過去看向未來,對於我們進行預測與推演是極為必要的。實際上在Lens 之前,整個Web3賽道中並沒有專門針對社交屬性進行的產品探索。身為真正意義上的OG,中本聰他們那一批元老還是習慣於論壇博客式的複古式社群,那些論壇搭建的雖然有些簡陋,但也別有一番風味。

待到Discord 的出現,人們開始真正意義上開始思考,一個去中心化的社群平台,應該是怎樣一種形態。 Discord 的超高開源屬性無異於是對網路社交的迭代創新,足夠豐富的自訂權限開始讓人們嚐到去中心化社群的甜頭,但這離真正的Web3,似乎還差一些火候——對於社群經濟體系的去中心化。

Socialfi 賽道應運而生。

作為第一代Socialfi 的代表產品,Lens Procotol,以其極為宏大的敘事和SocialFi 概念而備受矚目,旨在成為鏈上社交的基礎數據層。但完善鏈上基建的任務歷久彌堅,耗材勞力,且由於沒能找到合適的方式在產品中嵌入資產,在SocialFi 發展的早期,用戶在協議中的賺錢效應太過薄弱,導致無法長久實現用戶留存。

時間來到2023 ,第二代的Friend.tech 成為現象級爆款。該產品以社交網絡影響力資產化為核心,嘗試單對多的網絡狀社交形態,且Bonding Curve 的設計為早期參與者帶來了足夠大的財富效應。然而,持續造富產生的泡沫終究破碎,歸根結底是因為相對封閉的系統缺乏足夠的外部性,導致在財富效應減弱後用戶迅速流失。

發展到第三代,以Farcaster 和UXLINK 為代表的新典範產品開始嶄露頭角。僅以Farcaster 為例,它憑藉著多項創新而迅速崛起,不僅獲得了V神的鼎力支持,更是收穫了資本的青睞。 Farcaster 透過Frames 功能實現使用者體驗優化,讓開發者為其觀眾建立互動式的貼文。用戶能夠參與更多形式的活動中,包括鑄造NFT、參加遊戲獲得獎勵,甚至在客戶端Warpcast 中購買商品。

同時,Farcaster 相信深度社群參與勝過表面的互動數據。因此,透過鼓勵長篇優質推文和開啟$degen 打賞等功能,這些獨特的互動模式使得他們能夠維持優秀的社區活躍度,在社區文化和促活方面為去中心化社交樹立了新的標竿。

挑戰與平衡:關於Social 與Fi 的融合嘗試

從Lens Procotol 和Friend.tech 中,我們發現,在強化社交功能和增強金融屬性之間的平衡是很難掌握的,也是去中心化社交平台成敗的核心。

如果專注社交功能而忽略金融屬性,那不如做一款普通的Web2社交應用。因為在Web2中社群平台技術更加成熟、用戶基礎更大、信任也更容易培養,所以整體的開發成本和獲客成本都會更低。反之,如果過度專注於賺錢效應而忽略了使用者的社交體驗,那麼產品本身不具備核心競爭力和永續發展的能力,當泡沫過大時,系統容易因為缺乏外部性而陷入死亡螺旋。如此看來,不如發個土狗幣或Meme 來的簡單粗暴,賺來的更快。

像DeFi 在迭代中出現了ve( 3, 3)一樣,Web3社交也需要適合自己這個賽道的經濟模型。此模型應為社會生態中的平台方、內容創作者/KOL、以及平台使用者都提供正向效益。具體來說,創作者能夠因為創作出好的內容而得到獎勵,用戶能透過深度參與生態獲得預期收益,將更多用戶留在平台中,提高平台的用戶留存率和忠誠度。進而,促進用戶在平台內的支付行為並吸引資本的加入,形成正向飛輪。

Farcaster 等第三代應用,透過引入打賞系統、社區激勵以及豐富的互動功能,使得用戶相信透過深度參與社區,發表優質內容,追蹤KOL 動態等行為便可以收穫直接或間接收益。因此收穫很高的使用者粘性,讓使用者自發地願意留在社群中,吸引其他平台KOL 和資本的加入,再繼續投入基礎建設和迭代,形成正向的成長飛輪。

一言以蔽之,找到去中心化社交平台Social 與Fi 的平衡,本質上是引入外部性為用戶創造和持續性的收益預期。

AI:意料之外的Web3社交賦能

除了針對過往缺陷加以改進之外,Web3社交平台們也積極探索新的成長點,AI 驅動便是主要的嘗試之一。在社交領域,AI 技術的運用不僅限於提高使用者體驗,它還在背後深度參與社交生態的建構和發展。透過結合機器學習、LLM 等技術,能夠實現個人化的內容推薦,讓使用者發現與其興趣更貼合的內容和社群。 Web2的巨頭們如推特、Facebook 早已使用的爐火純青,國內的字節更是將AI 推薦算法發揮到極致,創造出如病毒式傳播的抖音、TikTok 等風靡全球的產品。

而在Web3,目前與Farcaster 並駕齊驅的另一個社交新星,UXLINK,已經對AI 賦能展開了全新的探索與實踐。例如,將AI 技術應用到創建、管理和維護社區的功能。 UXLINK 開創性地透過AI GroupKit Bot(一個AI DApp)來幫助個人或專案方建立和管理他們的社群UX Group。後續UXLINK 也將提供AI 助理相關的功能,透過快速搜尋線上加密訊息,為用戶提供資訊差等方式,讓用戶獲得更絲滑的社交體驗。

未來,UXLINK 還可以利用AI 技術優化其激勵機制,根據用戶的貢獻和參與度調整獎勵分配。這不僅可以增強用戶粘性,也保證了經濟模型有效性和長期可持續性。

總之,AI 技術為UXLINK 等Web3社群平台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潛力,不僅可以提高使用者體驗、促進社群互動,還將在平台安全、激勵機制等多個維度上展現價值。

隱藏BOSS:信任的重構與創新

儘管區塊鍊和去中心化旨在提高信任,但信任仍然是區塊鏈技術更廣泛應用的最大挑戰。由於懷疑和恐懼,新用戶不願介入。開發人員受到假錢包和駭客攻擊,騙子透過去中心化社群平台實施詐騙難以追溯等問題,使得去中心化產品總是被信任問題所困擾。如果對信任進行重構與創新,使得新用戶願意加入並留在這個平台中?第三代Web3社群產品正積極探索破局之道。

破局之道no.1 -- 強調熟人社會概念

用過社群平台的都知道,大部分社群平台都會有一個「可能認識的人」或類似的功能,透過把用戶跟他的『熟人』連結在一起,不僅有助於培養信任,更是幫助了平台實現成長裂變。因為當用戶收到熟人的邀請進入這個平台,或者新用戶進入這個新的環境發現,原來自己有很多熟人活躍在平台上,自然而然會對平台產生一定的信任並願意繼續使用該產品。同時,透過加入有熟人在的群組等功能,又可以拓寬關係網跟更多的人成為熟人,鞏固對於平台的信任和活躍度。 UXLINK,在設計之初就瞄準了熟人社交這一區隔。引入雙向社交圖譜和群組,透過促進熟人間的互動和共識建立來加強信任。社會心理學中的六度分隔理論提到,世界上任兩個人最多只需五個人便可建立連結。由此可見,促進熟人社交,由點及面來建立信任,將成為UXLINK 實現用戶成長裂變的致勝法寶。

破局之道no.2 -- 老生常談的產品力

建立一個完善的社交生態和活躍的社區氛圍對獲取新用戶的信任十分有幫助。畢竟,真誠永遠是必殺技,當用戶加入一個社交平台,映入眼簾的便是又活躍,又有深度有內容的社區、完善的社交生態、優秀的交互界面、絲滑的使用體驗,產品力到位了,信任的培養是水到渠成。例如,Farcaster 在製定使用者成長策略的時候,不僅關注激勵老帶新的邀請模式,更致力於提昇平台內容品質、社群活躍和使用者體驗。當用戶被邀請到Farcaster 後,又被接近Web2社交軟件的體驗感、高品質的推文以及優質KOL 的入駐所吸引,新用戶的信任被成功建立。

他山之石:關於Farcaster 與UXLINK 的生態建設策略

Farcaster

Farcaster 採取開放協議和開發者友好的策略,允許基於其底層協議自由構建新的應用或服務。這種開放性的核心理念是鼓勵創新和多樣性,透過賦予開發者自由度來豐富生態的應用場景,從內容共享、線上互動到鏈上游戲等,從而吸引更廣泛的用戶群。這項策略帶來的主要效果是生態的快速擴張和創新,以及使用者體驗的豐富性。透過Frames 功能和多樣化的前端應用,在確保Farcaster 社交生態具備傳統社交平台功能的體驗感的同時,也能讓用戶嘗試到基於去中心化技術優勢的創新性的功能,以此來吸引用戶從留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

例如確保用戶使用便利性的旗艦用戶端Warpcast、支援多平台同步發文的聚合工具Yup 等。如此一來,Frcaster 不僅增加了社交互動的多樣性,也提高了用戶參與度,為Web3社交探索新模式。同時,Farcaster 透過社區參與的激勵機制,鼓勵所有參與者的積極貢獻,社區成員參與生態發展的決策中來,確保了生態的活躍和永續發展。

在Farcaster 生態中,圍繞著Farcaster 的核心協議,多款的前端應用和服務應運而生,在生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 Warpcast:Farcaster 生態的旗艦客戶端,介面和體驗與Twitter 相似,在去中心化的基礎上提供更安全的社交環境和更豐富的互動功能。

  • Searchcaster:Farcaster 生態搜尋引擎,讓用戶能夠輕鬆地發現和連接感興趣的內容或其他用戶。

  • Yup:一個社群聚合工具,支援用戶跨平台發布和分享內容,為用戶提供了更便利的社媒營運方案,既增強用戶黏著度又能促進Farcaster 破圈

  • Jam 和Alphacaster:引入了社會金融和社區治理的新模式,探索Web3社交的新邊界。

Farcaster 的一另一個關鍵創新是「Frames」功能:它允許開發者在用戶的社交內容中嵌入互動式的小程式。這種創新不僅增加了社交互動的多樣性,也為用戶帶來了全新的社交體驗。透過Frames,用戶可以直接在資訊流中參與遊戲、投票、NFT 鑄造和電商購物等活動,大大豐富了社群內容的互動性和趣味性。

UXLINK

UXLINK 的生態建設策略圍繞著建構去中心化、使用者驅動的社群平台。

透過整合用戶友善的DApp 和創新的雙代幣經濟模型,UXLINK 旨在降低用戶的進入門檻,同時保護用戶資產的安全性。此策略著重於透過科技搭建與使用者之間信任的橋樑,以此來促進自身生態的健康發展。透過整合與用戶資產儲存與交易相關的具備DApps,首先讓用戶相信在UXLINK 生態中儲存和交易資產是有安全的。

同時,這些DApps 旨在為UXLINK 打通支付這一關鍵功能。就如同微信支付一樣,順理成章地將外賣、出行、快遞等一些列功能聚合到微信生態中。因此,跑通支付這項關鍵功能,才有機會打穿傳統社交生態的天花板。

  • UX Wallet:一個基於MPC 和將來的帳戶抽象技術增強的錢包,為用戶提供了私鑰的社交恢復和自動執行功能,平衡了安全性和易用性。

  • UX DID/Profile:利用零知識證明技術,使用者可以創建基於現實世界聯繫的SBT,並通過社交應用程序如Telegram、WhatsApp 等進行驗證,保護隱私的同時允許用戶繼承並使用自己的自主身份和鏈下社交關係

  • UX Social DEX:提供加密資產的社交化交易平台,包括但不限於代幣交換、IDO 和借貸平台。

另外,與Farcaster 類似的,採取開放生態和開發者支援的模式,確保了技術創新和生態多樣化,而混合的可擴展架構則為生態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設施支援。 UXLINK 策略的著重於促進生態的永續發展和社區的積極參與。透過激勵早期用戶和社群治理,UXLINK 不僅保證了社群的公平性和成長激勵,還透過開放界面和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技術創新和應用多樣化。

在協議層中,UXLink 為生態的外部性保留了開放接口,包括開發人員可以透過API 和ABI 有效管理使用者社交身分和關係資料服務。

在基礎設施層中,UXLINK 採用了混合的可擴展架構(EVM + IPFS + 雲),適配以太坊主網、Arbitrum L2 鏈、BNB 鏈、Polygon 和Base Chain 等EVM 鏈,整合了去中心化儲存和集中式資料索引服務,從基礎建設之初保留了生態的可拓展性。

在資產端,UXLINK 採用了創新的雙代幣經濟模型,包括$UXUY(效用代幣)和$UXLINK(治理代幣),以平衡生態內的經濟激勵和長期治理。這種相對經典的代幣經濟模型的設計,遵循的ve( 3, 3)模型的理念,旨在追求整體生態系統和生態的參與者們都能獲得基於公平性的最大回報。這種經濟模型旨在激勵用戶的積極參與和貢獻,雖然沒有Friend.tech 強大的財富效應,但更有助於長期的系統可持續發展和社群驅動的治理,實現整體利益最大化。

作為社區和生態發展的激勵代幣,效用代幣$UXUY 主要用於獎勵早期創建社交網絡來為生態做出貢獻的用戶,以此確保了社區的公平和激勵性增長。 UXLINK 使用資產數量而非價格來激勵早期活躍用戶,在泡沫的製造上相對平和。

從Crypto Adoption 到Mass Adoption -- 生態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雖然在生態建設策略上在生態建設策略上存在異同,但都體現了一個共同的理念:在Web3時代,社交應用的成功不僅僅依賴於其技術優勢或用戶基礎的規模,更在於能否建立一個開放、多元且持續創新的生態系統。只有透過不斷地生態創新和社區合作,為系統引入正外部性,創造正向成長飛輪,才能真正實現去中心化社交形態的長期成功。

結語

傳播學中的創新擴散理論提出,一項創新是否被眾人所採納取決於5 個主要階段:知曉、興趣、衡量、實施和採納。今天,Web3已然走出了原始叢林,來到了實施這一階段,儘管這意味著Web3這一創新目前在全世界還僅僅是被小範圍的接納採用。

但可以預想到的是,在歷史的唯物論下,Crypto Adoption 到Mass Adoption 是現實必然的。就像一眾挑戰者來到了最後一扇上鎖的大門前,誰能先找到密碼,這筆寶藏便將花落誰家。

Go2Mars的Web3研究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