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Web3中社交賽道一直是爭議最大的一個賽道,在一切圍繞交易行為基礎之上的web3中,鏈上社交到底是不是一個偽需求。
儘管CyberConnnect, Lens, Farcaster 第一代社交產品旨在完善鏈上社交基礎設施,但是歷經彌久,耗費巨大,以失敗告終;第二代產品則是以社交網絡影響力資產化為核心的Friend. tech,憑藉其高效的價格發現機制獲得了成功,但friend.tech 成也資產化,敗也資產化,高點買入key 的用戶承擔了巨額虧損,空投計劃的拖延、新版本的更新導致用戶陸續流失。
如果說第三代會以什麼樣的形式進行迭代,或許以RWS(Real World Social,現實世界社交)的鏈下熟人社交資產為核心的SocialFi 產品UXLink 能給整個Socialfi 市場一些思路參考。
UXLink 產品層解析
Socialfi 之殤:三代產品的前進之路
在深入UXLink 產品之前,讓我們先回顧一下以Lens Procotol 和Friend.tech 為代表的前兩代的SocialFi 產品。
第一代SocialFi 產品敘事過於宏大,Lens Protocol 在設計之初便旨在成為鏈上社交的基礎數據層,但是在產品中並沒有很好的融入資產,在SocialFi 場景沒有證實之前,用戶無法在協議中產生較強的收益預期,"Fi"的屬性差,導致了用戶的流失。
相較於第一代,第二代的Friend.tech 在場景上選擇了單對多的網絡狀社交形態,Bonding Curve 的設計讓前期參與者有了足夠大的財富效應,但同時也由於過於強調"Fi"的屬性,泡沫大,且系統相對封閉,外部性不足,導致在財富效應減弱後用戶迅速流失。
而在最新的第三代,UXLink 在設計之初便瞄準了熟人社交這一細分場景,並在資產端進行了雙代幣模型的設計。在產品架構的設計上更加複雜,分為基本應用層、協定服務層和基礎設施層,相互支援、補充,並且為外部協定的存取留出了足夠的介面。在熟人社交場景下,UXLink 實現了包含流量入口、社交資產交易、基礎設施為一體的社會生態,以下讓我們自頂向下的拆解UXLink 的產品框架。
UXLink 基本應用層
應用層的功能主要為生態應用提供成長裂變、群體功能等基礎產品服務。此層運用MPC-TSS 錢包帳戶服務和基於群組的EOA 帳戶服務來減少用戶的准入門檻並保護用戶資產的安全性。目前主要產品包括以下三個板塊
UX 皮夾DID:用戶透過Telegram/WhatsApp 可建立的基於MPC 的AA 增強錢包,可執行社交恢復和託管,平衡安全性和低進入門檻。在創建錢包的同時,會自動使用zk 技術為用戶創建基於現實世界聯繫的SBT,用戶可以在保護隱私的同時繼承並使用自己的自主身份和鏈下社交關係;
UX Group:群組在UXlink 中是社交網絡的基本單元,透過AI 來管理團體資源和數據,進行賦能;
UX Social Dex:用戶可以基於AA 錢包直接進行加密資產的交易,IDO 平台和借貸平台將在隨後推出。
協定服務層與基礎服務層:外部性的場景拓展
在協議層中,UXLink 為生態的外部性保留了開放接口,包括開發人員可以透過API 和ABI 有效管理使用者社交身分和關係資料服務。這種無縫整合確保了動態且相互組合的鏈上社交應用。
而在基礎設施層中,UXLink 採用了混合的可擴展架構(EVM + IPFS + 雲),包含以太坊主網、Arbitrum L2 鏈、BNB 鏈、Polygon 和Base Chain 等EVM 鏈,整合了去中心化儲存和集中式資料索引服務,從基礎建設之初保留了生態的可拓展性。
對於界面的拓展,如果有對於Web2營銷Saas 平台有所了解,便能知道UXLink 的野心及其佈局的巧妙所在——與用戶數量相比,用戶資料的價值同樣重要。借助外部介面的應用介入,對於使用者價值的衡量不再局限於單一應用的單一維度,每一個應用場景都是一個新的價值維度。
所謂外部性,就是打破社交死亡螺旋的關鍵。
資產層
前車之鑑,後車之師-關於「Fi」的掌握
SocialFi=Social+Fi,任何web3產品都離不開資產,前兩代SocialFi 產品也正是對於"Fi"的把握度不夠平衡而導致了兩個極端的情況。第一代SocialFi 產品Lens 過於注重基礎設施層,資產端將所有社交行為都NFT 化,用戶的收益空間有限。加之空投預期久久不兌現,用戶有限的資金和注意力便流向其他更高收益預期的產品,產品使用數據慘不忍睹。
第二代SocialFi 產品Friend.tech 是在"Fi"方面設計過於激進,Bonding Curve 設計雖然在短時間內吸引了大量的資金和用戶,但也形成了大量的泡沫,隨著前期入場人員獲利退出,加上交易磨損,長期用戶普遍ETH 本位虧損,同樣隨著空投預期的久久不兌現,多數用戶選擇止損離開。
參考前兩代王牌產品的經驗,UXLink 在資產端的設計採用了一種更平衡的雙代幣模型,將治理和效用解耦,分成$UXUY 和$UXLink 兩個代幣。
效用代幣$UXUY
$UXUY 是用來社群和生態發展的激勵代幣,用戶越早創建社交網絡來為生態做出貢獻,他們收到的$UXUY 就越多。這種方法確保了社區的公平和激勵性成長。
$UXUY 在數量上使用類似比特幣的遞減邏輯,採用與比特幣挖礦邏輯緊密結合的計算公式。影響代幣減少的關鍵變數包括時間、單一節點的連接數量以及整個UXLink 網絡的總用戶數。隨著時間的推移和UXLink 網絡的擴展,用戶獲得的UXUY 將呈指數下降。因此,較晚進入UXLink 網絡的用戶將收到較少的$UXUY,這強調了早期參與的稀缺性和價值。
$UXUY 可用於支付整個生態內的鏈上Gas 費用,涵蓋交易、轉帳和社交網絡互動,並收到UXLink 的代幣銷毀機制的限制。
UXLink 使用資產數量而不是價格來激勵用戶進行早期參與,在泡沫的製造上更加平和,雖然沒有Friend.tech 強大的財富效應,但能夠保證整個系統健康的可持續發展
治理代幣$UXLINK
$UXLINK 主要用於項目的治理以及從UXLink 生態中捕獲真實收益分配給社群用戶,代幣供應和分配如下
值得注意的是,在65% 的社群分配中, 40% 被分配給用戶,其他所有生態貢獻者和合作夥伴佔有25%
$UXLINK 的釋放與社區成員和生態貢獻者密切相關,根據$UXUY 的生成公式,用戶數達到30 m 時潛在供應量達到最大,當然,在用戶達到30 m 時該網絡不需要再進行激勵也可穩定運轉。
總結
在產品週期上Web3一天,Web2一年,如果說以Friend.tech 的發布帶來了SocialFi 賽道的Twitter 時刻,那麼在從熟人社交起步,各方面更加平衡的UXLink 就是開啟微信時刻的第三代SociaFi 產品。
自產品推出以來,在用戶的品質和數量上都實現了優秀的數據增長,數量上目前已經實現了460 萬的總用戶, 80, 000+群組,群組總覆蓋人數達到655 萬;質量上,在今年二月份推出了web3錢包功能後,一個月期間有超過97.8 萬新的錢包創建並連接到UXLink,平均每個錢包中持有資產超過70 美金,新註冊/UV 比率達到了驚人的42 % 。
基於鏈下真實世界社交網絡的SocialFi 產品模式得到了實戰的驗證,在如此巨大的用戶基數和完備的基礎設施層和應用層之上,我們可以預期的是UXLink 生態在牛市中的爆發,掀起新一輪的SocialFi 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