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 年,已經有上百個BTC 二層的項目等待發布,但在此之前,比特幣生態猶如一片蠻荒之地。比特幣預言機團隊Alex Lab 從2021 年開始在這個生態裡“修橋鋪路”,聽完她的經歷,能夠明白這些基建的重要性。
創業
Rachel 在高盛工作了近十年,在工作過程中發現傳統金融領域越來越沉悶,做的事情也越來越重複,也一度從高盛跳槽到JP Morgan,不過不到一年就果斷離開了。
一開始是在離開投行之後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探索,因為以前是做交易或做一些量化交易這些,所以想做一些類似的東西,但是她和合夥人在這個方向上做了一些探索後發現,這個領域非常卷,捲人、捲機器、捲和交易所的關係,而她們幾乎沒有優勢。
剛好2021 年DeFi 捲起了一股Crypto 熱浪,在中國大家可能還只是說說而已,但在美國已經變成一個很主流的話題,他們投身於DeFi 這個領域,她的合夥人就非常熱情地回應了她。
最初想要做DeFi ,是因為有金融背景和數學知識,並且看了Uniswap 白皮書之後,認為這些公式也都能搞懂。看了一些鏈包含Solona、Avalanche、BNB Chain 等,最後選擇Stacks, 有以下兩個重要考量:
其一,她們與華爾街主流機構的溝通相對順暢,她們認為,如果有任何一種加密貨幣能夠進入主流機構的資產框架,那一定是BTC;
其二,Stacks 與Alex 的創始團隊很早就認識,Stacks 當時剛推出了智慧合約2.0 ,非常缺乏金融背景的團隊去建設新的DAPP 。
因為Rachel 和團隊漂亮的背景以及Stacks 具有在比特幣上做Smart Contract 的能力,所以第一輪的融資非常順利地完成了。上線半年之後,Alex 便成為了Stacks 上最大的DeFi 平台,流動性和交易量佔比超過90% ,在最高點時達到了99% 。
挫折
剛開始在Stacks 上面做的時候,Alex 的定位是Stacks 的DeFi,上線半年之後,流動性和交易量在Stacks 佔比超過90% ,最高的時候達到了99% ,最近因為項目多起來了,大概有90% 的樣子。
在最初投身比特幣生態系統時,Alex 認為這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市值極高,然而,在長達兩年內幾乎無人問津。一方面,那些只專注於以太坊的基金,對他們的選擇絲毫不理解。另一方面,在主網上線後的兩個月內,由Luna 和FTX 引發的一系列事件觸發了市場的熊市,這對Alex 構成了巨大的挑戰,包括Stacks 的市值急劇縮水,導致流動性下降。
本項目最初定位於借貸領域,發布的三篇白皮書都與借貸相關。然而,最終她們發現該項目難以實施——借貸業務需要有清算機制,在資產價格下跌到某一門檻時立即清算倉位,以確保用戶資金的安全。但隨著熊市的到來,整個市場的流動性枯竭,使得借貸業務變得極為困難,因此該產品至今未能推出。
於是團隊決定轉變方向,開始開發傳統的剛需產品,如Uniswap、AMSwap、Launchpad 等,但這些其實都是計畫之外的。
到了2022 年底,團隊覺得業務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雖然資金還夠,但是總鎖定價值(TVL)已降至不足一千萬美元,代幣價格不到2 分錢,交易量也極低。於是,她們開始考慮在以太坊虛擬機器(EVM)上開發跨鍊及其交易所,希望能將流動性從其它生態引入BTC。
而為了實現跨鏈,又得自己做EVM 橋,「我們自己做是迫不得已,因為原本計劃在Stacks 上開發的橋項目都已經不做了」。
一直到2023 年年初,Ordinals 的出現引起了對比特幣生態系統的關注,團隊迅速調整方向,全力投入到比特幣生態系統的開發中,暫時擱置了跨鏈項目。
Brc-20 的困境與機會
到了2022 年底,Ordinals 大火,在2023 年4 月之前,Alex 都保持了觀望態度。因為所有基礎設施都建立在Stacks 之上,而與BSV 這些比特幣分叉鏈的Builders 相比,轉型的速度更慢一些,加之如Unisat 這樣的市場已經建立,她們一直在思考方向。經過觀察,Alex 注意到Brc-20 有兩個顯著特徵:
一是偏向中心化的解決方案;
二是流動性較為分散-到目前為止,無論是Brc-20 或Arc-20 ,其交易方式均類似於NFT 交易,即採用賣家掛單、買家接單的方式,這與傳統DeFi 中利用自動做市商(AMM)確保流動性的方法不同,存在流動性不足和使用者體驗的碎片化。於是,Alex 團隊迅速切入,開始開發Brc-20 和BTC 的橋樑,希望將一級市場的資產映射到Stacks 上,透過部署基於Stacks 上的AMM Swap 來提供流動性。
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她們又遇見了先前的問題──基礎設施缺乏。將Brc-20 資產對應到Stacks 時,由於存在多個不同的鏈下索引,每個索引有時會產生不同的輸出,這容易造成雙花問題。當時,Alex 的解決方案是手動聯繫四家鏈下索引服務供應商,待意見一致後,再手動輸入結果。在與幾家大型及小型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流中,Alex 發現大家對於處理Brc-20 的雙花問題都有疑問和需求,亟需一個去中心化的解決方案來找到「Source of Truth」。於是,她們打算開發一台可靠的、去中心化的預言機。
索引器和預言機
要理解比特幣裡面的預言機,要先理解索引器。中本聰在設計比特幣時決定不支援智慧合約,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在沒有智慧合約的情況下,如何驗證資產的價格?我們可以用蘋果作為例子來解釋這一點。假設有三個人,Bruce 認為一個蘋果值一塊錢,Rachel 認為值兩塊錢,而Helen 認為值五塊錢。這三個人對於蘋果的估價完全不同,那麼這個蘋果到底值多少錢?
在以太坊等擁有智慧合約的平台上,這個問題由智慧合約決定。智慧合約的優點在於,它允許交易雙方在不需要相互信任或溝通的情況下進行交易,所有的交易都由合約自動處理,以找到「 Source of Truth」。
比特幣在決定交易價格時必須依賴索引。因此,索引的準確性至關重要,決定其資料正確性的不應僅是索引的影響力大小。實現索引資料的去中心化成為社區當前努力的主要方向。多個項目和團隊,包括Unisat、Best in Slot、Dormo 等,都在從不同角度出發。
實際上,預言機的功能正是在於提供一種機制,用於驗證不同索引輸出價格的正確性,確保交易依據的價格資料既準確又可靠。 Domo 在提出Brc-20 標準之後,第二個主題就是推動索引資料的去中心化。這不僅包括與Alex 合作推動鏈上預言機的發展,還包括與Best in Slot 合作開發開源API 。
2023 年5 月的時候,社群中有討論為何需要開發預言機,其中有人認為95% 的準確率已經足夠。然而,從金融角度來看, 95% 的準確率遠遠不夠。
事實上,之前就有事件凸顯了這一點的重要性——幣安對Ordi 代幣的報價與另一個索引之間出現了大約一億美金的顯著偏差。儘管這種偏差最終沒有導致實際損失,但它確實暴露了潛在的風險。 // 預言機的場景與激勵挑戰
預言機之前採用的是Push Model,類似Chainlink 的設計方式,將所有鏈下資料傳輸到鏈上。但由於Stacks 和BTC 的處理速度較慢,為了提高效率,Alex 最近將Push Model 改為Pull Model,也就是只將使用者所需的資料放到鏈條上。
目前有四塊應用,橋、CeFi、皮夾、二層。
橋:Alex 的橋叫做X-LINK ,因為要把一層上面的資產映射到二層上,所以必須找出對應資料的正確性,需要用到Oracle 。
錢包:Alex 即將與X-Verse 進行集成,在此過程中也將使用到預言機。
CeFi:目前,許多大型交易所擁有自己的索引器或採用去中心化索引,而有些小型交易所則沒有這樣的能力,但仍需要繪製Brc-20 資產,因此它們也需要預言機。
二層:目前傳聞將有一百個二層網絡發布,Alex 聊過的就有十幾個,這些二層,特別是採用Rollup 路徑的二層網絡,因為要將一層的鏈下數據Rollup 到二層,這就需要驗證,而預言機的功能正好可以滿足這個需求。而關於讓預言機更去中心化、安全,大家普遍採取的策略是引進更多去中心化的節點,Chainlink 的發展路徑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為了讓預言機更去中心化、安全,大家普遍採取的策略是引進更多去中心化的節點,Chainlink 的發展路徑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目前,Alex 節點是自己運作的。未來,他們計劃將代碼開源,軟件包供社群用戶下載。透過鼓勵更多的使用者或團隊運行節點,可以實現預言機的去中心化,進而提高安全性。
至於如何激勵這些使用者或團隊參與和維護節點,這是一個更複雜的問題。這是一個比較難的課題,裡面牽涉到人的因素。
Rachel 先前與Domo 進行了一次較為公開的討論,討論如何能夠快速達成共識。 Domo 表示需要再考慮,因為他是一個比較謹慎的人,「覺得他最重要的原則是不能由他說了算,或者其他人說了算,應該尋找共識。任何一件事情你跟他說,要不咱們這麼做?他就會跟你說,我們先看看共識有沒有」。
因此,在等待共識形成的過程中,可能需要一些經濟誘因機制,隨著時間的推移,適當的激勵方案自然會浮現。
分歧與共識
這一年裡,這個快速發展的生態也經歷了分歧與共識。也就是2023 年聖誕節時,Unisat 的創辦人Lorenzo 突然打電話告訴Rachel:Unisat 準備升級Ordinals,希望能幫忙跟它索引器溝通,讓大家也同意升級。
事情起源於Ordinals 的一些代碼錯誤或說功能缺失,導致它無法識別某些銘文。於是,Ordinals 創始人Casey 給出了一個解決方案:修改Ordinals 以識別上述當前無效的銘文,包括追溯舊區塊中的銘文但將這些新銘文視為“詛咒”並為其分配負銘文編號——當然你可以把這個升級看成是個篡改歷史的行為,至少是區塊歷史。
而基於Ordinals 創建的Brc-20 的builder 們擔心升級將會帶來的雙花——相比Ordinals 作為一個NFT 協議,Brc-20 是一個金融體系,他們對於精確性有更高的要求。於是,Brc-20 創始人Domo 建議保持在Ordinals 的0.9 版本不升級,當時Domo 使用了「freeze」這個詞,但之後他說後悔了,因為「freeze」具有誤導性,應該叫「pause"(暫停)。就這樣,所有線下索引的different parties 都同意凍結在0.9 版本,這件事情就這麼過去了。
但Unisat 突然還是決定升級,背後的原因也非常簡單,Ordinals 升級在即,而Unisat 認為,從技術等角度考慮,升級對於Unisat 以及整個生態更有利。
但當時大家都覺得這個升級來得過於突然,貿然升級可能帶來比較嚴重的後果,所以大家就在Twitter 上爭論起來了。
當時許多中國朋友認為Unisat 是對的,理由是他們需要高效、升級、迭代產品,以此讓用戶有更好的體驗;而外國人認為這種想法很邪惡,因為他們覺得這個東西不是一家的,必須開源要去中心化,民主與參與是他們的核心價值。
但大家還是迅速地達成了一個一致的意見,再做一次升級。 Casey——這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反對Brc-20 的Ordinals 創始人,也對Brc-20 社區伸出了援手,幫助標註了當時最新版本在哪些地方做了修改,因此,Brc-20 社區在該版本的功能上選擇性地升級。
關於Layer 2
Alex 團隊列出了一個Layer 2 數量表,約有20 多家,其中她們CTO 交流過的大約有10 家,Rachel 認為,未來6 個月能繼續發展的有5 家。從以太坊發展路徑就清楚知道,真正能夠成功的Layer 2 大多是資金驅動的——開發Layer 2 是一回事,而能否形成生態則是另一回事。
以Alex 團隊來說,它不能像以太坊上的預言機那樣一鍵整合所有的Layer 2 ,相比之下,比特幣上的Layer 2 每一個都聲稱擁有不同的技術方案和自己的語言,從Alex 的角度來看,支持他們因此開發成本和人力成本遠高於以太坊生態類似的行為,而最終能夠產生的市場影響是未知的。
因此,他們通常會先了解支持Layer 2 背後的VC,如果缺乏強大的VC 支持,他們判斷專案的第二輪融資就難以成功。例如,Stacks 前年融資了1.5 億美元,但這筆巨額投資都並未使Stacks 取得顯著成效,目前來看,只有Babylon 一家擁有強大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