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讀DePIN賽道5個潛力項目
Biteye
2023-12-20 06:32
本文约4841字,阅读全文需要约19分钟
本文將介紹5個DePin 賽道優質項目,幫助你提前捕捉財富密碼。

原文作者:Biteye 核心貢獻者LouisWang

原文編輯:Biteye 核心貢獻者Crush

DePIN(Decentralised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Networks),去中心化實體基礎設施網絡,採用區塊鏈技術,允許參與者無許可、無信任地部署硬件設備,來提供真實世界的服務或數字資源。其核心在於用戶透過出租硬體所提供的服務來獲取回報。根據Messrai 報導,目前整個賽道估值大概在90 億美金左右,到2028 年預計將成長到3.5 兆美金的規模。

(Source: Messari)

DePIN 涵蓋的領域非常廣泛,依照Messari 的分類,可以分為實體資源(PRN)和數字資源(DRN) 兩大類。實體資源包括無線網絡,地理空間網絡,行動網絡和能源網絡;數字資源包括數據存儲,算力,和網絡帶寬,每個小領域都有更細的分類。

(Source: Messari)

DePIN 賽道的基本飛輪邏輯是透過代幣經濟激勵更多的供給端參與,有了充足的資源供給就會產生價格競爭,充足的資源和好的價格就會促進需求,有了需求就讓代幣有了價值捕獲,能更好地推動價格上漲,吸引更多的資源供給者。

本文簡單介DePIN 賽道的項目:

Render Network

Render Network 是一個基於區塊鏈的分散式GPU 渲染網絡平台,在2017 年由OTOY 公司推出,旨在連接更多創作者和空閒的GPU,讓閒置的算力為電影、動畫藝術渲染提供助力。相對於中心化雲渲染,Render 是無上限的去中心化網絡,解決的是供需問題,打破中心化存儲的限制,集合空餘的GPU,連接需要額外GPU 算力的創作者,讓資源利用最大化。

Render Network 的業務簡單來說就是配對算力和藝術渲染需求。算力供應角色稱為節點運行者,這個數量一直保持穩定,目前有326 個Render 節點運行者在提供算力。

(Source: https://twitter.com/ejwallach)

隨著渲染需求的成長,以及RNDR 價格上漲,節點運行者在11 月收到了95.8 萬美元,月環比增長82% ,年同比增長898% 。不過OTOY 向GPU 節點支付的款項通常會大幅延遲,因此高峰可能反映了前幾個月的「追補」付款。

(Source: https://twitter.com/ejwallach)

Render Network 原本部署在Polygon 網絡上,今年3 月社區通過提案,決定從Polygon 遷移到Solana 上,並在Solana 上建造BME(Burn and Mint Equilibrium)模型。 BME 模型描述了在理想的流程和特定的消費市場中,燃燒的代幣和鑄造的代幣之間保持相對平衡的狀態,已經是個成熟的代幣模式,被應用在Helium 等項目中。

(https://medium.com/render-token/behind-the-network-btn-july-29th-2022-7477064c5cd7)

在這個模型中,用戶在購買GPU 渲染服務時使用RNDR 代幣,任務完成後使用的代幣將被銷毀,服務提供者的獎勵則採用新發行的代幣進行發放,其中獎勵的依據不僅基於任務完成的指標,還包括客戶滿意度等其他綜合因素。由此,RNDR 代幣在整個經濟體中擁有了更多的消耗場景,同時代幣的供求關係可以根據銷毀與鑄造代幣之間的算法進行平衡調整,整個商業模式也由簡單的C 2C不斷演進為更具管理度的B2C 模式。

具體的代幣釋放初始分配如下:

(https://github.com/rendernetwork/RNPs/blob/main/RNP-006.md)

關於網路遷移的目的地,社群投票裡有超過一半的用戶選擇遷移到Solana。由於Render Network 已經達到每年百萬幀的工作處理量,而這項需求隨著AI 的發展會逐步增加,因此對鏈上同步效率、吞吐量、網絡延遲以及成本都有更高的要求。 Solana 的每秒成交量TPS(4000)約為Polygon 的137 倍(29),成本約為Polygon 的1/5000 ,同時有大量成熟的開發者​​,是理想的選擇。

(Source: https://github.com/rendernetwork/RNPs/blob/main/RNP-002.md)

11 月2 日,Render 基金會宣布Render Network 已成功將其核心基礎設施從以太坊升級到Solana,並推出激勵計劃來鼓勵用戶,將以太坊上的$RNDR 升級成Solana 上的新代幣,$RENDER。

(Source: https://coinmarketcap.com/currencies/render/)

今年以來,$RNDR 漲幅達到800% 。目前MC 和FDV 分別在$ 1.5 B 和$ 2.2B,市值排名第51 。由於代幣有真實的應用場景,可以看到代幣價格和業務量的走勢比較類似。 Render 的業務資源強,今年和Stable Diffusion 進行AI 圖片渲染的合作,也出現過在蘋果電腦的宣傳片中,已經為HBO、Netflix 等公司提供服務,AI 的迅速發展也大大提高了項目上限。

Helium

Helium 是最古老、最有名的DePIN 項目之一,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無線網絡協議,激勵用戶部署網關,推動基於LoRaWan 技術的全球網絡。最初自己建構了Layer 1 網絡,但採用性受阻,今年4 月完成了至Solana 網絡的遷移,期望藉此機會觸達更大的用戶群和流動性,並充分利用Solana 網絡的高效性完成進一步拓展。

Helium 已有超過35 萬個活躍的IOT 節點,Helium 閘道所產生的Long-Fi 訊號只能用於支援LoRaWAN 的裝置。目前Helium 網絡中的網關均為全網關,之後會逐漸被輕網關取代。

(Source: https://explorer.helium.com/stats)

要建構一個全球化,硬件配套的去中心化無線網絡是非常宏大的願景,同時也是非常困難的,下圖是Helium 全球活躍節點的分佈情況,主要集中在美國和歐洲地區,因此Helium 未來幾年的挑戰就是推動需求面的快速成長。

(Source: https://explorer.helium.com/)

Helium 旗下的5 G 業務Helium Mobile,近期宣佈在邁阿密為試點開始向當地居民提供$ 5 每月的無限量語音/ 數據流量的手機接入套餐,該試點項目反應了Helium 對於未來開放5 G 網絡的願景,為大眾提供低成本可靠的無線網路存取服務。同時,Helium Mobile 也宣布了下一代5 G 熱點、開發者工具及基於應用的網絡覆蓋建議和激勵機制,旨在通過以更低的成本、更豐富的接入場景來戰略性的鼓勵重點地區和位置網絡覆蓋範圍的快速增長。

(Source: https://coinmarketcap.com/currencies/helium/)

$HNT 是Helium 生態系統中的主要經濟資產,支付網路資料傳輸費用的唯一方法是燃燒$HNT。目前市值12.9 億美金,在去年10 月被Binance 下架了現貨交易對。

今年Helium 發行了兩個新的代幣$Mobile 和$IOT,分別是Helium Mobile 和Helium IOT 兩個subDAO 治理代幣,目的是實現治理的分離。 Helium Mobile 的5 G 熱點業務賺取的是$Mobile;而$IOT 用於獎勵專注於運行物聯網的節點。 $HNT 仍然是Helium 生態系統中的主要資產,作為唯一能支付網路資料傳輸的代幣。

Mobile 的角色類似電信業者,服務價格低廉,可用eSIM 挖礦。商業模式非常簡單有效,也不需要很繁雜的實體設備,非常能吸引低收入者來使用,有較強的拓展性,從而實現mass adoption。

Solana 基金會策略主管Austin Federa 最新透露,Solana Foundation/Labs/ Eco 的所有員工都已經開始使用Mobile 提供的eSIM 和網絡服務。 $Mobile 上線2 週,目前市值在$ 541 M,如果發展順利還有很大的上漲空間。

(Source: https://coinmarketcap.com/currencies/helium-mobile/)

Livepeer

Livepeer 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視訊轉碼網絡,旨在提供一個去中心化、高度可擴展的即時串流協議,從而大幅降低視訊串流應用的成本。成立於2017 年,現在其業務已從以太坊遷移到Arbitrum 上。

(Source: https://explorer.livepeer.org/)

Livepeer 整體的轉碼業務量穩定維持在平均每週200 萬分鐘以上,在11 月,Livepeer 成功傳輸了1130 萬分鐘的影片。儘管流媒體的分鐘數不斷增加,但網上公開的價格競爭使用戶使用視頻編碼的成本效益比兩個月(11 月vs 9 月)前降低了48% (4.21 萬美元vs 8.27 萬美元) ,這一點和DePIN 飛輪理論一致,即閒置計算之間的競爭將降低使用者的成本。

(Source: https://www.livepeer.tools/payout/report)

除了通貨膨脹的LPT 獎勵外,節點運行者還能透過網路上的視頻轉碼工作賺取ETH。這張30 天的支付圖表突出顯示了排名前25 的節點,每個節點都能獲得0.12 到1.84 個ETH 的獎勵。

(Source: https://tokenterminal.com/terminal/projects/livepeer)

LPT 目前市值在$ 217 M,在8 月份的時候有一波底部的極速拉升,交易量一天放大三十倍,價格也在一周內完成翻倍,但是整體相較年初的價格還是虧損的。協議全年收入估計在29 萬美元,沒有太強的業務現金流。

(Source: https://coinmarketcap.com/currencies/livepeer/)

有趣的是最近兩周有鯨魚完成建倉,從交易所購買共約80 萬枚代幣(~$ 4.8 M)後提到錢包。

(Source: https://dune.com/sixdegree/liverpeer-lpt-ownership-and-governance)

Arweave

Arweave 是實現永久資料儲存的去中心化協議,採用PoA(Proof of Access)的機制來達成共識出塊。與IPFS 相比,最大的特色是一次付費,永久儲存。當人們花費代幣來儲存資料時,支付的AR 一小部分會直接支付給礦工(節點)負責儲存內容,一大部分會被儲存在一個捐贈基金(endowment)內,該基金能夠在技術上無限期地緩慢釋放獎勵。通過這種機制,Arweave 保證了無限的永久儲存。

Arweave 的合作方多,生態系豐富,Solana、Nervos 採用Arweave 作為預設的資料儲存層,也透過其中間件項目KYVE 為Avalanche、Near 等多個公鏈提供資料儲存服務。截至2023 年11 月,Arweave 的月交易量已達3.21 億次。 11 月的月交易量年增超過159% ,季增約9.4 倍。

(Source: https://viewblock.io/arweave/stat/tx?time=month)

Arweave 目前每秒能夠為網路新增約170 則資料。雖然交易量按月持續成長,但Arweave 的收費市場卻保持穩定,維持在0.858 AR/GiB,證明了Arweave 的可擴展性。

(Source: https://viewblock.io/arweave/stat/tx?time=month)

自成立以來,Arweave 已累計完成18.4 億次交易,業務今年發展迅速,其中約12 億筆交易發生在今年。

(Source: https://viewblock.io/arweave/stats?tab=tx)

$AR 目前基本上是全流通的狀態,MC 目前$ 583 M,業務量與Filecoin 相當,市值是其1/4 ,業務增量明顯,代幣漲幅還不多。

(Source: https://coinmarketcap.com/currencies/arweave/)

Irys 是AR 生態的存儲解決方案,處理了約95% 的Arweave 交易,正在考慮分叉Arweave,不再維護數據集,並重置代幣供應,可能會導致AR 上的數據無法實現永久存儲,這一事件可能對AR 幣價產生較大影響。

Hivemapper

Hivemapper 是一個基於區塊鏈的地圖網絡,貢獻者透過安裝Hivemapper 的行車記錄器就可以進行資料收集,同時賺取代幣$HONEY 作為獎勵,代幣的發放、結算都在Solana 網絡上。 Hivemapper 中行車記錄器類似於礦機,與Hivemapper 的應用銜接,將街景影像上傳為資料。

(Source: https://hivemapper.com/explorer)

Hivemapper 在成立僅一年的時間裡就繪製了約9,100 萬公里的公路地圖,覆蓋全球道路總里程的10% ,其中600 多萬公里是獨有的。隨著全球8000 多台行車記錄器的交付,每天的駕駛員都在幫助繪製世界上最新鮮的地圖。

(Source: https://hivemapper.com/explorer)

Hivemapper 的地圖人工智訓練已投入運行,可根據道路圖像自主生成地圖特徵,每月有2000 多名人工智能訓練員負責驗證系統的輸出結果。 9 月每周平均有50 萬筆訓練結果,進入11 月後迅速成長,週超過420 萬條。

(Source: https://coinmarketcap.com/currencies/hivemapper/#Chart)

Hivemapper 的收入來自兩塊,出售行車記錄器以及出售地圖資料的api。每個記錄器的售價是$ 300 (高階款$ 649),單此年收入保守估計就超過兩百萬美金。 $Honey 代幣的價格不能太低,否則行車記錄器就失去了需求,地圖無法有效拓展,整個業務就會陷入僵局。代幣還未上主流交易所,基本上都在Orca 上交易,FDV 很高目前在$ 2.4 B,但是流通量僅2.6% ,高FDV 低流通的項目曾經是SBF 系代幣的一大特點,價格非常容易暴拉暴砸。

總結與探討

DePIN 是完美適合crypto 的賽道,是去中心化基礎設施與區塊鏈技術、代幣經濟的結合,區塊鏈技術可以解決確權、驗證等問題,而代幣經濟是激勵更多參與者,建構網絡效應的源頭。

如開頭所說,DeP​​IN 可以簡單分類實體資源和數字資源兩大類來討論。物理資源類的項目,如Helium,Hivemapper,目前主要集中在美國,輻射到歐洲地區,有比較強的地緣限制,如何在拓展市場的同時應對好監管,是這類項目面臨的重要挑戰。數字資源類的項目,儘管也有實體設備的門檻(如GPU,硬盤等),但是好在可以突破地理限制,點對點地服務。隨著AI 的快速發展以及大模型的普及,一般人也可以利用AI 進行創作,對算力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大,分配給DePIN 的可觸達市場規模也就越大。如何有效收集需求,拓展商務合作,是數字資源類DePIN 的成長困難。

DePIN 賽道目前仍然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雖然有很大的破圈潛力,但是讓非Web3 用戶接入、理解和使用的門檻實際上是比較高的,並且缺乏完整的基礎設施和統一的標準,導致開發、使用的體驗一般,網絡可用性不夠強。各項目的護城河不深,例如5 G 賽道Pollen 入場後,Helium 的礦工們也開始部署Pollen 的節點,相同細分賽道的競爭激烈, 項目容易如何發展自己的護城河很重要。同時如何防作弊等,如何面對監管限制,都是發展道路上會面臨的重重阻礙。

從投資角度來講,DePIN 是一門有上下限的生意。有別於大部分沒有實際應用的meme 項目,DePIN 項目都是有實打實的需求、供給和收入,可以從這些角度來分析標的品質。相較於成熟的中心化服務,DePIN 服務價格更低,配置更靈活,更契合小規模用戶的需求,從個人到新創團隊都是DePIN 的理想客戶。

代幣經濟是DePIN 的重要一環,沒有激勵,參與者就會喪失成為分佈式節點的動力,像BT 種子一樣,願景很好但是最終銷聲匿跡。而代幣經濟很好地補足了這一環,很好的例子就是filecoin 作為IPFS 的激勵層。同時,有些項目的實體設備也是收入的重要來源,如Livemapper 的行駛記錄儀,如果代幣沒有足夠有吸引力的價格,甚至無法覆蓋成本的話,用戶就沒有動力去購買硬件設備,物理網絡無法進一步拓展就無法形成網絡效應,項目就會陷入僵局,因此DePIN 賽道代幣有一定的下限,就像礦工的關機價格一樣。

反過來,這也會成為約束DePIN 專案天花板的條件。 DePIN 項目一般以項目代幣結算,如RNDR,LPT,AR,因此代幣上漲對用戶來說,現金支出的負擔會增加,當價格優勢不足時勢必會流失用戶,導致代幣價格下跌。因此即使非常成功的DePIN 項目,代幣價格有隱形的天花板。更重要的一點是DePIN 計畫太過紮實,缺乏Memecoin 的想像力,也沒有左腳踩右腳的旁氏機制,很難被fomo,所以DePIN 是個有下限,也有上限的投資賽道,尋找早期低市值、有應用的項目是比較穩健的方式。

隨著以太坊Layer 2 的成熟,高性能公鏈Solana、Aptos、Sui 等等都是未來DePIN 紮根的好選擇,比早期項目自己構建一條區塊鏈來說性價比要高得多,區塊鍊網絡性能的提升也為DePIN 的發展打下了的基礎。最近一個在Solana 新起的概念叫「OPOS(Only Possible On Solana)」,聲稱很多應用將只能在Solana 上實現,DePIN 就是他們一個主打的賽道。可以發現很多DePIN 項目要么遷移到Solana,要么用Solana 結算,Solana 高吞吐量、低手續費的特點十分契合DePIN 項目的需求,Solana 可能成為DePIN 賽道崛起的Beta。

Biteye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