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文爭議背後:區塊鏈的本質思考
星球君的朋友们
2023-12-07 12:00
本文约4682字,阅读全文需要约19分钟
很多時候,解決眼前的現實問題,遠比沉浸在一些「永遠存在於明天」的美好幻覺更重要的多。

原文標題:《從Luke Dashjr 方案解析到對區塊鏈本質的思考》

原文作者:Faust 霧月

原文原文:極客Web3

  • Ordinals 協議是⼀個為聰(SATS,比特幣最小單位)編號的系統,或者說是以比特幣UTXO 作為資料儲存媒介的衍生協議,本質是「染色幣」那套;

  • Luke Dashjr 更多想解決BRC-20 和Ordinals 為比特幣主網帶來「垃圾資料」的問題,是想減輕比特幣身上的包袱,保證其簡潔性和去中心化,並非對BRC-20 本身的絕對否定;

  • 單從Luke 的方案來看,只要有礦池願意打包Ordinals 和BRC-20 交易數據,兩者就能夠在比特幣網絡存活,只是UX 會明顯變差(BRC-20 交易待處理延時會變長) ;但這也昭示了比特幣Layer 2 的潛力與機會;

  • 如果「美元替代品」「Code is Law」之類的烏托邦口號可以在時間推移中被不斷證偽,那麼比特幣和區塊鏈的存在意義又是什麼?它真正能解決的問題到底是什麼?

近期,比特幣社群元老Luke Dashjr 針對BRC-20 的激進言論引發了無數人的討論。 Luke 認為,BRC-20 和銘文協議繞過了比特幣區塊對資料大小的限制,強行往區塊內塞進了大量「垃圾資料」,這種做法會給節點造成不必要的負擔,因為這會增加節點在網速帶寬和儲存能力上的開銷,如果這種情況長期延續下去,會不斷降低比特幣網絡的去中心化程度,最終瓦解這個「最去中心化的blockchain 生態」那賴以維護的優良傳統。

其實Luke 的擔心並不是空穴來風。在今年2 月1 日,比特幣網絡內出現了其「有史以來最大的區塊」,大小為3.96 MB,只因為這個區塊內包含了一個名為Taproot Wizards 的NFT。這種現像在當時便被Luke Dashjr 等人認定,會使得比特幣的區塊大小居高不下,進而提高全節點的硬件設備要求,而去中心化的重要一環恰恰在於降低用戶的節點運行成本。如果未來的比特幣變得像Solana 和Sui 一樣,人們只能把節點運行在第三方機房裡,這未嘗不是比特幣社群乃至整個Web3 的悲哀。

在增加節點帶寬/儲存開銷並削弱去中心化的同時,大區塊本身也會對安全性造成影響,因為區塊越大,在網路內傳播的速度越慢,節點的資料一致性越差,孤塊率和帳本分叉率越高,先前Conflux 團隊曾多次強調這一點,而以太坊基金會也一直在評估EIP-4844 上線後,區塊尺寸變大對安全性的影響,這種事情必然會「牽一發動全身」。

拋開BRC-20 和Ordinals 對比特幣網路底層安全與去中心化的負面影響,把衍生資產套在比特幣UTXO 內的「套娃」做法,也是新的風險所在,這本質是把衍生資產自己需要解決的安全問題,直接轉嫁給比特幣網絡去承擔,如果這些衍生性商品的總價值超過保證比特幣網路安全所需的資產/算力價值,就可能出現「頭重腳輕,上層過重」的問題,而這個風險點在POS 以太坊身上已經表現的越來越露骨。先前」科技圈名人「響馬在訪談中,也表達了對這個問題的擔憂。

但有趣的是,Luke 雖然在部分言論中對BRC-20 和各種銘文表達了消極態度,並表示如果新版的節點客戶端代碼發布並被廣泛採用,屆時BRC-20 和Ordinals 可能會消失,但當其他人指出可以將比特幣Layer 2 作為BRC-20 新的歸宿,以避免對比特幣主網造成負擔時,Luke 肯定了這種看法,並沒有對BRC-20 進行「意識形態」上的絕對否定。後來Luke 本人更是直言:不是要剷除所有銘文,才能為比特幣網路帶來好處。

歸根結底,Luke 不滿之處似乎在於,各種衍生產物引發的數據膨脹給比特幣主網帶來的風險,而不是對這些衍生品本身“趕盡殺絕”,更多是想把Ordinals 這類“不速之客”驅逐到在比特幣主網以外的設施上,這正是為比特幣Layer 2 本身帶來了機會。但Luke 的激進做法本身也引發了許多人的爭議,他的行為不但涉及到比特幣生態話語權的糾紛,也反映出了BTC 與ETH 在產品設計哲學上的本質不同——多年前Vitalik 曾在類似的事情上與Luke 等人意見相左,間接導致前者決心自己做一條鏈。

下文中,我們將對Ordinals 協定與Luke 的解決方案進行技術面的解析,並對Luke 為代表的「中本聰主義者」與BRC-20 玩家為代表的「投機者」各自的問題展開簡要闡述。如果Web3 並不像某些人所說的宏大美好,那麼它的價值究竟是什麼?

簡析Ordinals 協議的原理

單從技術的角度去看,Ordinals 協定是⼀個為聰(SATS,⽐特幣最⼩單位)編號的系統,或者說是以比特幣UTXO 作為儲存媒介的衍生協議。Ordinals 為每個聰賦予⼀個序號,再附加上額外的資料(文字、圖片、代碼等),使每個聰都變成獨一無二的NFT,這個過程稱之為「銘刻」。 BRC-20 在Ordinals 的基礎上,⼜推出了類似ERC-20 同質化代幣的發行⽅法。但BTC 腳本並不圖靈完備,⽆法實現以太坊那樣複雜的智慧合約系統。以最簡單的transfer 功能為例,基於Ordinals 協定的衍生資產需要在腳本中寫入以下內容:

可以看到這是⼀個純文字的交互,比特幣網絡本身對BRC-20 的交易內容不進行任何運算和狀態結算。使用者看到的BRC-20 轉帳成功等訊息,都是那些認同Ordinals 協定的節點自己將BTC 鏈上的原始腳本解析+計算後,得到的最終結果。

如果你只有100 個ORDI,但在transfer 的時候數量寫成10000 個,也是可以發送這筆交易至比特幣網絡的,但相關節點和瀏覽器不會將其解析為⼀筆有效的轉賬。

所以Ordinals 本質上只是將比特幣網路當作永存資料且不可更改的網盤,鏈上只銘刻了元資料、操作聲明等,但所有操作的運算和狀態結算,全部都位於鏈下的資料索引網站的服務器中。這種想法和Arweave 生態的計劃EverPay 幾乎如出一轍。

綜合來看,Ordinals 有下列問題:

1.沒有統⼀共識的狀態運算層。不同錢包、瀏覽器等解析出的資料不一定相同,先前曾多次發生用戶資產在不同錢包上有不同顯示結果的現象。

2.依賴中心化的Indexer 基礎設施。以區塊鏈的標準來看,這種應用對安全性是沒有嚴格要求且不可靠的。

3.使用場景狹窄。在以太坊中⼀系列複雜的DeFi 活動都不可能基於簡單的Ordinals 協議完成,甚至目前的Ordinals 交易只能透過掛單來完成,而非採用流行的AMM。所以,Ordinals 這類產物似乎在以太坊上實現會更好。

4. 網絡污染。Ordinals 對聰的操作形式,如數千名用戶在短時間內只操作$ 0.1 的價值卻支付$ 10 的轉賬費⽤,在BTC 原教旨主義者眼中非常類似粉塵攻擊,在這些用戶或開發者眼中, BTC 主要是⽤於儲值和轉賬,而Ordinals 活動嚴重干擾了正常的網絡運作。

5. 增加了用戶的使用成本。各種銘文提高了比特幣主網的手續費,對其他用戶造成了影響,而且BRC-20 和Ordinals 引入的新基礎設施需要用戶理解和使用新錢包、新工具等。

Luke 的解決思路

面對BRC-20 和Ordinals 問題,Luke 並沒有直接修改共識層,而是透過修改Spam Filter(policy) 模組,讓節點在收到P2P 廣播訊息時,直接拒絕Ordinals 交易。在policy 中,有多個isStandard() 系列函數來檢查交易的各個方面是否符合標準,如果不符合,則節點收到的這筆交易很快就會被拋棄。

換句話說,Ordinals 最終可以上鍊,但大多數節點不會把這樣的資料放進交易池裡,這會延長Ordinals 資料傳遞給願意將其打包上鍊的礦池的延時。但如果有礦池廣播了一個包含BRC-20 交易的區​​塊,節點們還是會認可。

來源:https://twitter.com/BenWAGMI/status/1732423859092247013

Luke 已經在Bitcoin Knots 客戶端提交了policy 的修改,在Bitcoin Core 客戶端中,他也想將相同的提交加⼊進去。而在policy.cpp 中,他新增了⼀個名為g_script_size_policy_limit 的參數,該參數在多個位置對腳本大小進行了限制。

先前的客戶端中對Pay-to-Taproot(也即Ordinals 使⽤的交易類型)的腳本⼤⼩沒做限制,最終在此補上

其中,g_script_size_policy_limit 預設值為1650 Bytes,會限制許多Ordinals 中使用的腳本,下圖為⼀個NFT 相關腳本的大小:

但由於此參數只是用於Spam Filter 模組,而非共識模組,所以節點可以自行修改該參數的大小,來接收更大腳本的交易。這些交易雖然不符合Core 開發者的預期,但仍可被⽐特幣的共識協議所接受,也就是說,只要有礦池願意打包Ordinals 相關的交易數據,Ordinals 就依然可以在比特幣網絡中存活,只是相關用戶的UX 會比現在更差(響應延遲會變得比現在長)。

這種方法無法做到完全消除Ordinals 的鏈上活動,不會引入任何硬分叉。雖然⼀定會有節點不遵守新的Policy,但由於之前根本沒有該Policy,那麼更新後只要有節點遵守,就可以降低Ordinals 活動數量。

Luke 的預期是⼤部分節點都會遵守他所提出的policy。這個更新總體上來說是柔性的。只要有礦池願意打包BRC-20 和Ordinals 數據,後兩者就依然可以在比特幣主網延續下去,只是相關用戶體驗會變的很差。但只要比特幣Layer 2 快速啟動,BRC-20 和Ordinals 在Layer 2 上一樣可以「風生水起」。

Luke Dashjr 行為背後隱藏的區塊鏈信念危機

那麼該如何評價Luke Dashjr 的這種行為呢?這一切真的只是「大區塊與小區塊」之爭這麼簡單嗎?誠然,如果單從技術和產品的角度看待這一切,似乎Luke 只是在捍衛比特幣社群長期以來的極簡主義哲學與去中心化理念,這種與以太坊截然不同的保守主義思路,一直都是「區塊鏈世界裡不可或缺」的一環。

也有人認為,比特幣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社群治理實驗田,Luke Dashjr 只是代表了其中的一派勢力,而比特幣不是屬於一個人的,是礦工、交易所、開發者、用戶之間多方博弈下形成的混合產物,無論Luke 怎麼針對BRC-20 ,那些眼花繚亂的銘文都會在比特幣生態內找到合適的歸宿。

但本文不想對上述兩點做出更多討論,打算引申出大多數人並沒有意識到的問題:

如果從意識形態的角度去考察最近的「Luke Dashjr」事件,不難將其抽象化為「技術派」和「交易派」之間的衝突,先前Blast 與Polygon zkEVM 之間的唇槍舌劍,已經將兩大派系間的衝突顯露無疑,而Luke Dashjr 則進一步激化了兩者之間的分歧,使人們對比特幣乃至於區塊鏈的「所有權」本身產生思考:究竟誰可以代表比特幣生態?是那些打著中本聰後繼者旗號的OG 貢獻者們,還是那些整天對炒幣交易樂此不疲的投機客們?

如果站在Luke 等比特幣社群OG 的角度去看,大多數BRC-20 愛好者都是些「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賺鏈上錢」的唯利是圖之人,這些「自私自利「之徒的利益似乎不值得去維護,而將BRC-20 從比特幣網絡驅逐,有利於BTC 生態的長期利益,這要比滿足炒幣用戶的貪欲更為「重要」。

但反過來想,那些將BRC-20 和Ordinals 的價值徹底否定,不顧及「Web3 主流用戶」利益的人,似乎同樣是自私和缺乏思考的,如果他們一直以為「高貴」、「正確」的東西本身就是不切實際、虛偽不堪的,那麼站在製高點去鄙視那些「庸俗之人」,是否也只是在走五十笑百步?

歸根結底,金融市場本身並不包含道德,很難說誰的行為比較道德,誰的行為不道德,一切都只靠機制和規則來決定(索羅斯所言),而區塊鏈所推崇的Permissionless 並沒有一口否定BRC-20 這類「空氣幣」的存在,那麼單純打著遙不可及的「比特幣原教旨」旗號去擠兌那些銘文玩家們,本身是否也是一種違背Permissionless 精神的行為?如果從這個角度去思考,Luke 的行為是否真的值得肯定?支持他或反對他的人,又是否對這項行為進行過反思?

雖然有無數人曾就區塊鏈可以帶來的宏大願景做出過激情澎湃的描繪,曾不止一次推崇所謂的“中本聰精神”與“Trustless 最大主義”,但為什麼中本聰和Gavin Wood 等人所幻想的「美元替代品」與「下一代網路」還沒到來,先到來的卻是一系列「上不了大雅之堂」的東西?這是否是拜「去中心化網路」本身極差的UX 與使用門檻所致?

對於一個對使用者不友善、幾乎永遠無法在使用者體驗上與Web2 抗衡的東西,又能為人們帶來哪些Web2 所沒有的場景?如果它很難取得Web2 所不具備的產品優勢,所謂的「去信任化」Slogan 又真的能夠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嗎?單純空談那些遙不可及的「不需要人治的Trustless」「mass adoption」,卻不想善待位居主流用戶畫像中的羊毛黨,這種態度本身是否是一種孔乙己式的虛偽自私?

或許技術至上主義者的確有資格嘲笑BRC-20 玩家們唯利是圖,可以認為區塊鏈並不該淪為「鏈上賭場」,但我們更應該認真思考區塊鏈的意義所在。如果它不像中本聰所說的那般宏大可敬,它所鼓吹的許多烏托邦式的思想在時間的推移中被不斷證偽,那麼所謂的“code is law”以及“Mass Adoption”乃至“ Web3.0 」背後,又是否隱藏著一場堪比尼采式「上帝之死」的重大信仰危機?如果所謂的「中本聰主義」只是一種類似Marx 主義的空中樓閣,那麼我們是否該反思Web3 真正能夠解決的問題究竟是什麼?

資料來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49059750

也許我們並不能對上述問題給出直接答案,但毋庸置疑的是,區塊鏈本身的可分叉、多元社區屬性,終究會賦予人們比現實政治中更高的自由選擇權,在這個不完美的Web3 世界中,不會只有一個版本的chain。相較於現實中的主權國家,這個能夠按照不同群體的意願,去打造多元「國度」的Blockchain,終究會成為現實民主治理之上的一種補充和優化,而不是單純作為「美元替代品」 “ Web2 掘墓人」這樣不切實際的無聊口號,很多時候,解決眼前的現實問題,遠比沉浸於一些「永遠存在於明天」的美好幻覺要重要的多。

原文連結

星球君的朋友们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