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作者:Mindao(X:@mindaoyang)
編者:近日,Bitcoin Core 開發者Luke Dashjr 在X 平台發文稱,銘文正利用比特幣核心客戶端Bitcoin Core 漏洞向區塊鏈發送垃圾訊息,並表示要在Bitcoin Knots V27要修復這個漏洞。其言論一時間引發社群激烈討論,開發者權限、比特幣區塊大小、比特幣分岔等議題也重回人們的視野。比特幣該採取加速科技主義的大區塊路線還是單純的價值儲存?比特幣生態熱鬧背後,科技與慾望的張力該如何平衡? dForce 創始人Mindao (X:@mindaoyang)發文表達了對此事的看法,Odaily整理如下:
比特幣生態熱鬧當然是好的,但比特幣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技術和慾望的張力如何平衡,可能是持幣人、炒幣者、礦工、交易所都需要考慮的問題。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戰火終於還是燃起來了。
2014-2017 年,比特幣圈進行了持續幾年的大、小區塊大戰,中國礦工攜交易所,和比特幣原教旨主義者開始了路線生死之爭,最終大區塊大敗,分裂出BCH、 BSV ,中國礦工也被貼了「礦霸」標籤。
小區塊幫的領導者是Adam Back 和Greg Maxwell,後來組成了Blockstream,從事比特幣側鏈Liquid Network 開發。所以,圈內一直有個陰謀論,Blockstream 幫為了自己的側鏈,不惜分裂比特幣網絡,力主小區塊,反對比特幣擴容,為Liquid Network 帶貨。
陰謀論歸陰謀論,這麼多年下來,對比大區塊分叉鏈的發展,顯然,小區塊主義者是有先見之明的。
2023 年,在中國散戶和交易所帶動下,以銘文為載體,發起新一波「大區塊主義」運動。
銘文問題的核心還是比特幣擴容,本質還是大、小區塊之爭。銘文當然是市場需求驅動的,但比特幣畢竟是小杯子,銘文是杯子裡玩龍捲風,硬擠必然導致正常交易被擠壓。
我也曾是大區塊主義者,相信科技應該滿足最廣大民眾的需求,但後面完全和解了。
比特幣是宗教和價值存儲,需要極端保守和百年不變;
以太坊是進步主義,需要更新和快速迭代;
我們沒必要做二選一,各有各愛,喜歡熱鬧和創新,可以到以太坊玩或側鏈去玩,讓比特幣做安靜的價值儲存不好?
大、小區塊涉及比特幣定位和擴容,不僅是技術路線之爭,本質上還是關於「比特幣是什麼」的認知之爭。
如果比特幣採取加速科技主義的大區塊路線,滿足所有的用戶的所有需求,那就必須無上限擴容,而不僅僅是銘文這類資產;
13-15 年,有許多項目嘗試直接在比特幣上實現智慧合約功能。這樣比特幣的定位擴展成通用的智慧合約平台和資產平台。實際情況是,即使以太坊這麼靈活的架構,要實現這樣的擴容都非常難,如果不放棄比特幣其它核心訴求,技術上是無法實現的。
大區塊主義打補丁式的擴容,走一步算一步,是冒進和投機主義。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根本無法固化比特幣的底層;作為資產平台,比特幣可以不比以太坊靈活,同樣,作為價值資產,你不能比以太坊更冒進。
所以,不是比特幣沒有星辰大海的夢想,而是過去十年的嘗試,在技術和敘事上,找到自己的最大公約數,也順便「解決」了擴容問題。
比特幣是怎麼解決擴容的問題?
比特幣的辦法是調整敘事,變成「數字黃金」和非主權貨幣,在這個敘事下,擴容反而成了偽命題,把擴容難題丟給以太坊去解決吧。
在數字黃金的敘事下,tps,擴容本身就成了「偽命題」。實物黃金每年的實體週轉佔庫存1% 的比例都不到,比特幣作為價值存儲,主鏈上不需要高頻交易,所以tps,擴容根本不是問題。
其實以太坊解決擴容問題,也是異曲同工,把主網變成結算網(貴、慢、穩),讓L2 真正去解決擴容和tps 難題。
但問題來了,比特幣沒有高的tps 和鏈上交易,哪裡來的高額手續費?沒有高額手續費,如果比特幣2140 年挖完,網路安全如何確保?這個核心問題,是大區塊主義者力推無上限擴容的最根本邏輯點。
說實話,這確實是比特幣的命門,這個問題現在無解;但畢竟是2140 年才需要面對的。如果比特幣到100 兆美金,我相信會倒逼大家形成新的代幣模型和共識,解決「手續費」問題。
小區塊主義者,雖然無法回答「區塊獎勵結束,低容量比特幣的低手續費無法維持網路安全」的核心問題,但大區塊主義的擴容主張,顯然是對比特幣的核心價值更是直接的毀滅性的打擊;無限擴容意味著不斷變動和引入技術風險,擴到最後,大區塊主義者依然無法解決現有框架的擴容問題,反而導致臃腫、低效、節點集中、極高技術風險,這都是對比特幣作為數字黃金,堅不可摧安全性和永久價值儲存核心定位的致命打擊。
小區塊和大區塊,兩權相害,取其輕;我認為小區塊主義,在邏輯上更自洽,把“手續費”問題留給百年後的持幣人;而大區塊主義,打補丁式的擴容,這種短視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即時的。
身為持幣人,比特幣生態熱鬧當然是好的,但比特幣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科技與慾望的張力如何平衡,可能是持幣人、炒幣者、礦工、交易所都需要考慮的問題。
沒有一個穩固的、不變的技術底層,比特幣無法成為終極的價值存儲,高手續費也是短暫的幻覺。
銘文問題,只是大區塊、小區塊路線之爭的小插曲,或許有技術替代方案能在兩個派系之間找到最大公約數; 能談數還是坐下來談數,再分叉了就很傻了。
Vitalik 是個大區塊主義者,在 13 年比特幣上搗鼓彩色幣(古代銘文?)。在大小區塊論戰中一直站在大區塊陣營。但他很知道比特幣本身的限制,手臂擰不過大腿,最後憤而去搞以太坊。
你甚至可以認為以太坊及後面的新公鏈,在精神上,都是比特幣大區塊分叉。
保守主義的勝利並不意味著進步主義的失敗。
世界這麼大,總能找到和自己和解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