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ockTree OG Talks 系列圓桌會談節目由石木資本與共同舉辦。每期OG Talks,石木資本都會聚集Web 3.0 領域的先鋒人物,為觀眾帶來深度OG 觀點及各賽道頂尖企業的最新資訊。
11 月29 日21 點,由石木資本董事長兼真格基金國際合夥人歐陽默博士(Omer Ozden)主持的本期圓桌會談以《先鋒對話》為主題展開討論,三位嘉賓分別是:dYdX基金會CEO Charles dHaussy、Matrixpor 研究與策略主管Markus Thielen、Ninepoint Partners 數字資產負責人Alex Tapscott。在本期圓桌會談中,嘉賓們圍繞著業界最新的動態,BTC 生態及熱點事件展開探討。
以下為圓桌對話實錄,由Odaily精簡整理。
Omer Ozden:大家好,我是石木資本董事長兼真格基金國際合夥人Omer Ozden,石木資本是一家國際基金和商業銀行,我們立足於北美及大中華地區,專注於投資發展前沿技術,尤其是早期投資以及對領先的區塊鍊和其他高科技公司的生態支持。我們與全球領先的基金、交易所、媒體等建立了策略聯盟,致力於為頂級創業家及Web3.0 項目提供高價值的策略投資支援和全球化的加速成長服務。
MC:Omer Ozden, Chairman of RockTree Capital
👉https://twitter.com/OmerOzden0x
接下來由我為大家介紹今天的來賓:
第一位嘉賓是Alex Tapscott,他是《Web3》一書的作者,與父親Don Tapscott 共同撰寫了區塊鏈領域的開創性作品《區塊鏈革命》。 《區塊鏈革命》這本書在2016 年出版,對該產業產生了深遠影響。 Alex 目前擔任Ninepoint Partners 數字資產集團的總經理,現居加拿大多倫多。
Alex Tapscott
MD of the Digital Assets Group at Ninepoint Partners, Author
《Web3: Charting the Internet’s Next Economic and Cultural Frontier》
👉https://twitter.com/alextapscott
👉Amazon:https://www.amazon.com/Web3-Charting-Internets-Economic-Cultural/dp/006329995 X
第二位嘉賓是Charles dHaussy,他是dYdX 基金會的執行長。在過去的三年中,RockTree 在牛市的最後一輪中投資了dYdX,並與之緊密合作,幫助其在亞洲加速發展。 Charles 在香港有著深厚的根基,他與香港的金融科技界和政府都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他也是《Block Kong》一書的作者,該書講述了在上一個牛市週期中塑造香港加密行業的21 位企業家的故事。 Charles 也是中國通,他的書已經上市,有中英文兩個版本。
Charles d'Haussy
CEO of dYdX Foundation, Author
《Block Kong: The 21 Entrepreneurs and Financiers Leading Blockchain in Hong Kong》
👉https://twitter.com/charlesdhaussy
👉https://twitter.com/dydxfoundation
👉Bookazine:https://bookazine.com.hk/products/9789887551997?variant=39336458256470
第三位嘉賓是Markus Thielen,他是Matrixport 的研究與策略主管。我個人非常期待與他交流,因為他在這個領域有著豐富的知識和見解。他曾在基金管理機構從事與比特幣相關的重要研究工作,過去也曾與業界OG 吳忌寒共事。他是《加密巨頭——如何創造數億美元以及損失數十億美元》一書的作者。非常期待他今天的分享。
Markus Thielen
Head of Research and Strategy at Matrixport, Author
《Crypto Titans: How Trillions Were Made and Billions Lost in the Cryptocurrency Markets》
👉https://twitter.com/GetDeFiResearch
👉Amazon:
https://www.amazon.com/Crypto-Titans-trillions-billions-cryptocurrency-ebook/dp/B0C4CX5SLT?_encoding=UTF8&qid=1691990845&sr=8-1&linkCode=sl1&tag=cryptotitans-20&linkId=1dcfb60277b9189f3afc05bcc6cf7acd&language=en_US&ref_=as_li_ss_tl
Omer Ozden:Alex 是一位全球知名的作家、演講者、投資者和顧問。在7 年前,您就出版了《區塊鏈革命》這本巨著,近年來又出了一本新書《Web3》,透過這7 年的發展,您覺得世界最明顯的變化是什麼? Web3領域未來的2-3 年,又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Alex Tapscott:我想分享兩個觀點。首先,當我出版第一本書《區塊鏈革命》時,我注意到加密資產市場的規模並不大,總市值大約只有7,000 到80 億美元,這相當於一家規模有限的上市公司。而現在,這個市場已經成長到1.5 兆美元,這顯示了過去幾年市場的巨大成長和累積。
其次,我注意到整個網絡環境和網絡的演變。經過近30 年的發展,互聯網從一個資訊網絡逐漸演變成現在的價值網絡,這得益於區塊鏈技術的推進。此外,由於七年前市場規模較小,市場上的使用案例和商機也相對有限。當時我們所設想的商機和使用者案例,現在正逐漸從虛擬走向真實。七年前,市場上的主要資產或比特幣,現在無論是在金融科技、保險、交易、風險對沖、能源產業、文化甚至實體基礎設施等方面,都有加密產業的足跡,當年的探索現在逐步落地。
在新書中,我闡述了三個核心理念:首先,區塊鍊和它背後的技術不應該被視為金融科技的一個分支。我覺得金融科技是圍繞區塊鏈開發一些具體應用,例如將實體錢包和信用卡轉變為數字錢包。區塊鍊和背後的推動技術,如DeFi,是最關鍵的獨立領域,能夠重新產生價值,這就是為什麼互聯網正在從資訊網絡轉變成價值網絡。
其次,我看到科技在文化層面的應用正在擴展。藝術家和創作者可以透過NFT 技術獲得更多回報,遠遠超過了他們以前靠文化產品帶來的收入。目前,全世界已經有超過340 個大的NFT 項目,為藝術創作者和整個數字領域帶來了數億美元的收益。
最後,我注意到DeFi 應用不再僅限於虛擬層面,也正在擴展到實體基礎架構層面。早在2016 年我就注意到這樣的趨勢。當時,物聯網是熱門話題,而物聯網背後,我們需要利用區塊鏈記帳功能來實現物聯網的快速扁平化。
我們經常討論Web3.0 時代,我相信這會是一個更扁平、更公平、更有效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人們的競爭和互動將會更加平等。我也認為Web3.0 是一個強大的工具,它可以幫助亞洲、非洲以及全球各個發展中經濟體的人們更好地創造價值和擁有財富。
Omer Ozden:Charles 曾擔任香港政府金融科技負責人。您的潛力也是石木資本早期投資dYdX 原因之一。記得RockTree 剛開始與dYdX 合作時,每日交易量約1,000 萬美元。在大約4 個月內,亞洲成為最大的成長市場—— 70% 的新用戶來自亞洲——我很驚訝地看到,在我們合作的13 個月內,DEX 的日交易量在某一天達到了14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我記得那是在2021 年9 月——這是大約1 年內1400 倍的爆炸式增長。在香港工作期間,您會採訪過多位代表性的企業家,其中包括SBF。您是否可以跟我們分享您採訪的最具代表性的企業家和他們的觀點?另外,鑑於香港正在成為加密貨幣政策的中心和變革的推動者,您認為香港未來在Web3領域有哪些潛在的機會?
Charles d'Haussy:香港是一個經濟潛力巨大的城市,在過去幾十年中累積了豐富的潛力。我注意到,許多香港企業家對加密貨幣領域都非常感興趣。雖然以前從事加密貨幣的企業家背景各異,隨著中國和全球政府對加密貨幣態度的波動,加密市場也經歷了起伏。特別是自2014 年起,香港政府開始積極研究加密市場和背後技術的邏輯,以更開放的態度和政策擁抱Web3。
接下來,我想分享dYdX 的表現。到目前為止,dYdX 已經成為全球排名第一的DeFi 產品和平台,我們提供了各種DeFi 交易和永續合約服務。我們認為DeFi 和加密貨幣相輔相成。通過抓住良好的市場機遇,目前dYdX 的交易量已超過十億美元。相對於其他平台,我們在永續合約方面的表現是最好的。
我也曾採訪過SBF,這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經驗。他在香港加密貨幣領域的工作非常引人注目。他認為加密平台應由交易者的個性和偏好塑造,而不僅由技術決定。他還是個充滿實驗精神的人,認為FTX 不需要如傳統金融平台那樣設計各種指數來驗證。
最後,我對香港的未來非常樂觀,原因有三:一是香港擁有成熟的加密ETF;二是許多公司正在積極開展加密業務,得到了政府的政策支持;三是香港作為傳統金融中心,擁有資本流動、開放心態和加密金融的許可,這些都將有助於將傳統業務轉變為加密業務。所以,我對香港在Web3領域的未來充滿信心。
Omer Ozden:Markus 是加密產業OG 中的OG,您的著作也獲得吳忌寒的序言推薦。在現今的加密市場中,你覺得現在比特幣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現在我們處於什麼樣的全球環境?你覺得中國和西方對比特幣的看法和態度又有什麼不一樣?
Markus Thielen:首先,我想分享關於加密貨幣和比特幣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我認為加密市場在中國市場被低估了。在我的書中,我詳細描述了四個不同的牛市發展,展示了整個行業的成長、驅動力以及不同參與者的表現。正如Charles 所提到的,香港市場能夠蓬勃發展,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背後有政府的支持和良好的政策。
我在香港生活和工作了約15 至16 年,在新加坡待了大約2 年。我很幸運,遇到了吳忌寒,他是業界的佼佼者。從他身上,我看到了中國加密貨幣早期的發展和在香港行業規模的巨大。我個人是在2013 年1 月接觸到比特幣的。起初,我對比特幣的態度較為平淡,但隨後我發現加密趨勢無法被阻擋。因此,我後來成立了自己的對沖基金,專注於這個行業,見證了整個行業的蓬勃發展。
我還想強調技術和政策的「雙輪驅動」對加密產業的重要性。我在2013 年進入產業時就注意到了技術層面的變化,例如挖礦從CPU 轉向GPU,以及挖礦效率的大幅提升。從數字上看, 2013 年初,中國的比特幣挖礦公司僅佔市場份額的1% ,但到年底就達到了75% 。這背後不只是科技的驅動,還有政策的紅利。據我所知,吳忌寒是一位非常低調而務實的實干家。我當時注意到,他一年中的比特幣回報達到了驚人的500 倍。另外, 2013 年初,一台礦機挖礦每兩到三個工作天可以挖出10 枚比特幣,但到了2021 年,可能需要10 年才能挖出1 枚比特幣。
總的來說,技術和政策促使中國的挖礦市場蓬勃發展。在2013 年,中國市場的份額從幾乎從零增長到超過70% ,並在2014 年占到了全球市場的80% 。我在書中詳細描述了發展過程,以及中國市場在過去十年的重大事件和變化。我還想強調,加密貨幣在中國投資者眼中一直被視為資產類別。雖然我們常談技術驅動,但背後還有很多政府層面和合規層面的考量。
Omer Ozden:相較於西方的一些落後觀點和從業者,大中華區在PoW 和共識領域有哪些優勢和先進之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我認為這個領域的探索對於理解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的未來方向至關重要。
Markus Thielen:我注意到中國與西方國家在看待比特幣的方式上有顯著差異。在中國,許多與比特幣相關的從業者將比特幣視為與黃金、房地產和股票等並列的替代資產,而不是頻繁交易的投資工具,比特幣主要用於保值和增值。在西方國家,人們更將比特幣視為便捷的支付工具,認為是科技革新和變革的產物,用以即用即付。在中國,大部分人持有比特幣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保值。
此外,我還觀察到,中國的特殊外彙和資本管控政策使得投資者的投資工具選擇有限,比特幣的出現就像美元一樣,對中國投資者來說,比特幣更像風險對沖的工具,而不是快速流動的工具。我認為,這種現像在很大程度上不僅是政策驅動,更多的是由於人們的投資理念和長期的儲蓄習慣,使得中國的數字貨幣市場變得格外有趣。
最後,對於一些金融體系脆弱,本國貨幣經常出現嚴重通貨膨脹的國家,如委內瑞拉和土耳其,人們可能會更傾向於使用加密貨幣進行日常生活和支付。例如泰達幣,在土耳其和委內瑞拉,它反而成為了一種更穩定的貨幣供人們選擇。據我了解,現在泰達幣的市值已經達到了880 億美元。
Alex Tapscott:資本的聚集、技術的革新、政策的支持以及人才的流動在推動產業革命中是不可或缺的。以第一代網絡為例,雖然由英國科學家在瑞士的發明,但卻在美國發展。如今,無論是人才、資本或技術,都呈現出更分散的狀態,使得在Web3時代,美國可能面臨必輸之局。
相較之下,我更看好亞洲的發展。我與許多投資者及專家討論,他們普遍認為,無論是在大中華區還是亞太地區,加密貨幣,包括比特幣,被視為一種保值資產,人們願意持有它。在這樣的觀點下,我發現企業和個人更願意將不同的代幣當作實驗品來嘗試。
此外,我還注意到一些非常有趣的數據。例如,Web3的發展並非只在傳統意義上的西方國家最為發達,也並非只有在亞洲的韓國和香港受眾最廣,相反,一些發展中的經濟體,如泰國NFT 的發展明顯超過了德國和法國,泰國的NFT 擁有者數量遠遠超過傳統的德國、法國和英國。在委內瑞拉,許多年輕人也積極投入加密產業。
我認為上述現狀的產生有兩個主要原因。首先,一些東南亞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年輕人並不喜歡、也沒有機會從事傳統行業的工作,使得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和時間去嘗試全新的技術,例如Web3。其次,新的技術和Web3讓我們超越了地理限制,透過去中心化的自治組織(DAO),可以讓有想法的年輕人無視地域限制,進行更多有趣的嘗試。
我還想強調,儘管未來充滿希望,但那條路並非一路平坦。就像開車過程中,車窗上總會有泥巴,但我們需要及時清理,找到更清晰、確定的方向,擁抱未來美好的機會。
Charles d'Haussy:我認為未來是光明的,儘管它的路徑並不明晰。我們每個人都在探索這個不斷演變的世界。真正的道路還需要我們不斷探索。例如,去中心化的自治組織(DAO)就是dYdX 探索的其中一種方式。
科技的不斷演進是我們必須堅定看待的現實。就像我們今天所討論的區塊鏈技術,以太坊的不同層級,以及我們經常合作的Cosmos 系統,這些都在不斷地進步。同時,我們必須意識到科技之間的競爭不僅是技術層面的,還涉及文化的適應。這是我們在應用技術時必須注意的。
隨著科技的競爭,會產生不同的使用者案例,這些案例促使我們思考更好的信用機制。儘管我們現在建構的是一個零信任機制(Zero Trust),但在這種背景下,我們反而需要在彼此之間建立深刻的信任,以達到這個目標。我希望dYdX 可以比喻為一副眼鏡,透過這副眼鏡,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未來的發展方向,並在不同的競爭中選擇更清晰的道路。
Omer Ozden:作為投資者,我想分享在探索中西文化差異以及它們之間互動的經驗。石木資本的總部設在北京,同時也在紐約設立了另一個重要辦公室。我們始終致力於理解和探索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及其相互影響。
最初,我們認為整個加密產業的重大基礎設施投資應該主要來自西方成熟國家。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意識到早期投資、對風險的接受程度,以及對整個系統和應用擴展的實踐,實際上大多源自中國和大中華地區。該地區不僅是去中心化應用的常見發源地,也是加密貨幣蓬勃發展的重要區域。我們看到,開放市場和創新技術的推動力在很大程度上來自大中華區。這些發現對我們的投資策略和對產業的理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Omer Ozden:Alex 看待事物發展會站在較高的角度分析,您對產業的發展態度,以及您對未來有什麼樣的觀點?
Alex Tapscott:我想分享一些不利於我們行業的具體案例和情況。當我之前造訪土耳其時,無論是司機、銀行工作人員或一般路人,都對加密貨幣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然而,他們也擔心加密貨幣是否會像USDT 一樣,顛覆他們的傳統生活方式。
當我在沙特阿拉伯參加會議時,聽到巴基斯坦的銀行官員對加密貨幣的態度是抗拒的,甚至考慮禁止使用加密貨幣。他們認為,加密貨幣可能導致國家貨幣的“美元化”,對傳統中央政府和貨幣發行機構構成威脅。
在這裡,我也想介紹新書。我希望呼應Charles 先前的觀點,指出未來雖然充滿希望,但也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和模糊之處。我的書中描述了這樣一個未來──在Web3時代,我們可以乘風破浪,突破所有迷霧和文化障礙。我想強調,產業的發展並非只由專家和大咖推動,而是由許多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點滴驅動。這些人可能出於對冒險的熱愛或生活所迫選擇新科技和新產業。我的書旨在成為所有冒險者的指南,提醒大家在探索的同時,也要意識到風險和利益並存。
Omer Ozden:dYdX 目前已經進入了V4環節,大家非常想了解dYdX 未來在科技領域、使用者體驗領域、社群建立領域以及在整個法律合規領域的發展是怎麼規劃的,以及鏈上的應用發展如何?
Charles d'Haussy:dYdX 在Web3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我們已經部署了自己的去中心化應用,並成功搭建了dYdX 私有鏈。這意味著未來所有的驗證者、用戶和代幣持有者都可以透過dYdX 鏈進行交易,並獲得相關的交易費,而無需依賴其他鏈進行交易和費用收取。我們採用了Cosmos 系統,表現非常出色。儘管我們目前處於L2層面,但未來我們將擁有更多的主動控制權和更好的基礎設施能力。這將使我們能夠有效管理各個層級,並提升基礎設施的建設。
Omer Ozden:最後請大家預測一下在未來的18 個月,加密產業的變化和進展會如何?
Alex Tapscott:未來加密貨幣可能會被更多的主權國家,包括像阿根廷這樣的國家,視為儲備幣來使用。同時大家可以互相交流,我有同名的網站,可以上網閱讀我的內容。我也在領英、推特、DeFi 和Crypto.com 上有個人賬號,你可以透過這些平台了解我的研究成果和主要觀點。此外,我的書目前可以在亞馬遜上購買,你可以前往購買。預計明年左右,我的書也將有中文版本面世。
Charles d′Haussy:dYdX 可能建立了自己的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我們將在這個社區中製定策略、價值觀和決策機構,並採用不同的投票機制。
Markus Thielen:穩定貨幣可能會成為未來的主流,企業之間可能會使用穩定貨幣進行跨國交易和金融結算。政府也可能推出自己的央行數字貨幣(CBDC),甚至可能會試行中央政府自有的貨幣計畫。
Omer Ozden:非常感謝各位嘉賓精彩的演講。如果大家對OG Talks 有興趣的話,可以關注石木資本的微信公眾號,以及關注RockTree Capital 的Twitter 號,能夠持續看到OG Talks 相關後續的報告。感謝大家支持!
請關注以下管道,以獲取更多RockTree 的相關訊息:
官方網址:https://rocktreecapital.com/
官方推特:https://twitter.com/RockTreeCapital
電報訂閱號碼:https://t.me/RockTreeCapitalNews
公眾官方號:RockTree_Ca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