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en2049與會感言精選集
jk
2023-09-19 08:55
本文约6395字,阅读全文需要约26分钟
從投資人、開發者和KOL的多元視角看這場Web3盛會。

原創- Odaily

整理- jk

Token 2049 會議剛剛落幕,為Web3產業建立了一個探討區塊鏈、加密貨幣和去中心化技術的平台。這不僅是一場聚焦於科技與金融的盛會,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與未來的探討。參與者踴躍分享了他們的看法、見解和經驗,不僅增加了業界的相互了解,也為外界提供了一個全面而多元的視野。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這次會議對Web3 的影響和意義,Odaily特此徵集了參與者們的感言,並將各界專家、新創企業家、開發者和區塊鏈愛好者的聲音集合、呈現如下。

Will Wang,Generative Ventures 合夥人

看了很多人的2049 小作文,能夠深深的感覺其中散發出的一種夾雜著渴望,絕望也是妄念的味道;有些人在渴望所謂明年的牛市,這種渴望似乎在熊市來臨的那一刻就開始醞釀了,好像什麼都不做,週期自然而然;有些人對於缺乏敘事和奔頭充滿著絕望但又不敢肆意表達,最後還必須闡述一些似是而非的半吊子賽道和機會預言的妄念,以使得住了那麼貴的酒店加上每天疲於奔命在那裡social 的不要毫無意義,最後看著和某些加密名人合個影的照片,發一個朋友圈交差了。

或許很多從業者沒有意識到或不想意識到,這個產業在過去幾年早已失去了最基礎的信用,這是釜底抽薪式的自我毀滅式攻擊,也意味著不會有真的增量進來,而是存量從業者自己在意淫; 這些信用包含了這個行業原本利用了行動互聯網時代積累的投資者和創業者之間的基礎信用,也包含了股份制董事會體系下的公司基礎運作機制,以及百年來傳統金融體係不斷加強監管的成果,這些基礎信用在本行業被當作理所當然的利用了,然後破壞了,最後大家醒過來了,沒有了長期主義。

所以現在是災後重建的時刻,回歸中本聰get rid of trusted 3 rd party 的原教旨主義時刻;與其期待什麼牛市,不如為任何一個能夠幫助到重建這個行業信用的進步和進展來歡呼,那麼請問有嗎?大家一起來數一數,看看到底哪些builder 在為這個行業重新向科技領域和金融領域重新宣誓其必要性和信用,而做了什麼突出的貢獻?我想和這些builder 合照。

最後,說說除了什麼intent,什麼tg bot,什麼ft 之外的真正值得觀察的一些變化,或至少是變數:

第一,機構在入場?無論是資金端的paypal 穩定幣,交易所端的edxm,或者資產資金端的etf 申請等等;我的一個觀點是,這個行業裡所謂的比特幣減半週期是小周期,真正的大周期才經歷了一次,就是從行業誕生至今的第一個週期,我稱為“美元量化寬鬆的散戶週期”,這種散戶市場很像是中國的A 股,只不過Binance 是一個證監會交易所投行銀行四合一的存在;未來產業能否演化到一個更大體量且有機構佔比較高的市場,是需要關注的。我對機構的入場的定義不是機構在撒幣,或者某些消費零售巨頭對於NFT 的淺嘗輒止,我關心的是,什麼時候,購買數字資產可以在你的HSBC APP 或各種銀行和證券交易界面中以最佳UI 出現,這是第一步。讓我們看看下一個十年是不是「貨幣不寬鬆時代的機構週期」。

第二,利差在減小?無論是美債RWA 的努力,或是各類資產的token 化,且不管這裡面有一個基礎邏輯需要斟酌,就是用戶為什麼要到鏈上來買鏈下資產,但從業者們在試圖用各種方法減少池子內外的利差;當然,我一直在呼籲一件事,就是這個行業缺少一個類似“餘額寶”的基礎金融設施,如果說ETH 是幣本位的無風險收益,但是幾十億美金的每年收益盤子不夠支撐一個巨大的金融市場,那麼是否有機會至少做一個U 本位的餘額寶出來呢?不然,就算wallet 再努力讓多少人裝了,onramp 努力讓多少人入了,最後錢放在這裡,不還是被通膨欺負嗎?於是又把人逼去賭大小,那麼用戶不會mass adopt,還是binance 的這個1 億左右的全球愛賭的人的盤子而已。

第三,信任在重建?這個世界很矛盾,我們要建構去信任網絡的前提是,人們願意投入資源來信任這件事情;當然,這個行業也很奇妙,這些資源的早期投入同時來自於信仰者也來自於賭徒的滋養;這個行業也很勇敢,將帳本公開意味著每一次網絡攻擊和黑客盜幣都暴露於輿論之下,而中心化銀行們或許只需要修改一下資料就行,而這個行業天天需要在眾目睽睽下修修補補;我一直在試著透過和新創計畫的創始人聊天,來尋找這個產業再次建立信任的蛛絲馬跡,是靠一個專案呢,還是靠一個事件呢,還是靠同業襯託呢?誰在重建信任,或誰的措施有助於重建信任?

以上三個命題,我都以問號,因為我真的不知道行不行,但又真的很重要。期待大家的指摘和討論。當然,我只是一個一級市場投資者的視角在看,不代表二級也不代表各種善於擼毛的兄弟們的操作視角;我經常和別的基金合夥人說,你們都太聰明太厲害了,而我們可不可以以原教旨主義(trustless)思路來試圖在這個行業裡追求一點長期主義試試看(儘管現在的鎖定方式和流動性基本上讓很多基金只能比誰跑得快),所以我們堅持只做第一第二輪的lead investor,逼一逼自己關注對於行業發展至關重要的核心命題(效率,安全,開發者友好),並且持續呼籲更多的基建投資而不是相反,儘管很多人對於基建這個話題已經審美疲勞到不行了。

這幾天讀馬斯克傳,這是幾年來讀到過的最能給於人心力量的一本書,我才意識到原來spacex 是一家20 年的公司了, 2003 年我還在讀中學而已。但spacex 的進步和進展總是讓人感覺耳目一新而不是垂垂老矣,馬斯克在攻堅建造成本時用的“白痴指數”讓我印象深刻,什麼東西的報價是其物理原材料的10 倍或者n倍,表示「白痴指數」夠高,有改變空間。那如果我們用同樣的方法去看全球金融業的時候,能不能新的發現呢? (VISA?Western Union?黑人問號臉)

所以如果要寫讀了小作文後的小作文,一段話:讓我們在逼一逼我們自己,是否真的在做一件偉大的事?留給不偉大的東西的空間早就很小了其實,別做無謂的掙扎,要用勇氣進攻真正的山頭。

Jocy,IOSG 創辦人

這個產業的規模仍在進一步的成長,今年我已經參加了ETHDenver/ETHCC/蒙特內哥羅Zuzalu/Edcon 等不同的活動,這次2049 仍然遇到非常多的老朋友,其實每一次這樣的大會在業界都會吸引非常多的與會者,許多公司都設定了在這樣大會的budget,因此隨著行業規模的增長,即使熊市參會的人數數量都在持續的攀升。

LP 持續的支援產業內成長的早期VC,VC 不斷地支持一些新興賽道的創始團隊,團隊不斷的擴張和成長規模,似乎一切都在往更好的方向發展。但其實事實非如此,很多團隊基本上這次2049 成為他們最後幾個融資的希望,如果熊市不結束,這有可能這是他們團隊最後的一次品牌露出,因為大部分早期團隊他們在過去兩年的擴張,讓runway 基本見底,一些團隊的burn rate 非常高,並且在這樣的市場下只剩下5 ~ 10 個月的時間,甚至他們不惜買下2049的天價門票/贊助展位藉此來pitch 更多的潛在投資者。

另外我參加的一場Medici 家族舉辦的exclusive event, 120 人的規模大概有一半的人是VC,然後這60 個人的VC 里大概90% 的基金正在融資,因為在美國監管壓力下,基金融資變得非常艱難,靠著品牌和影響力他們相信亞洲的華人LP 會更慷慨的支持他們。

但是事實和2049 活動的繁華場面不同,大部分Crypto 向的LP 因為熊市的原因更節衣縮食,傳統向的LP 陷入對這個產業價值和use case 的懷疑論調。因此,在一個大會活動見到合適的VC/LP 來完成融資這樣的期待是不合實際的,很顯然熊市還會繼續持續一段時間,這時候就是考驗創始團隊的應變忍耐力和韌性,如同上一個熊市週期,許多founer 大部分熬到了2020 年3 月份,在看到3000 美金的比特幣時都會希望破滅,解散團隊放棄專案。當然那一年3 個月之後,DeFi Summer 爆發,加密產業迎來新生,許多從業者看到了前所未有的黎明曙光。

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2049 不再那麼Commercial,因為全球的VC 和創始人都受邀來參加不同的side event,讓整個新加坡這一周除了F 1 看客,就是加密從業者,當然我的習慣是通常在這種區塊鏈週,我都是白天會安排一些catch up coffee chat 和我們過往投過的founder 溝通,然後晚上回參加一些有意思的活動和一些老朋友catch up(基本上參會的一周,都是凌晨一點睡,早晨7/8 點起來排會的節奏)。

從IOSG 的角度來說今年的方向,我們最近兩年的策略也是我們盡所有可能提供一個專業的學術舞台幫助Portfolio 走向市場,並且讓更多行業從業者發現他們,認可他們,並且和他們產生交集。

學術和社交並不衝突,我們一般都會單獨分開為兩個區域,喜歡學習的人可以在內部演講的區域安靜的做筆記,聽各種presentation 和Panel discussion,喜歡社交的朋友可以連軸轉和參加OFR 的上千個老朋友挨個交換TG 和暢聊。

其實在2049 關注新主題是一個比較奇怪的事情,因為builder/Dev 他們一般很少來這樣的大會,這裡更多提供一個資本對接的舞台。資本的力量是可以推動產業進步的,我們可以看到L2賽道展開的20 億美金估值軍事競賽,手握數億現金的zkEVM 都在技術上突飛猛進,在招人和主網及應用生態競爭上不斷砸錢,即使在熊市仍然能夠讓更優秀的人才躬身入局。

另外AI 賽道我們在前兩個月法國ECC 的IOSG OFR 上就已經邀請20 多個相關的創始人來分享,這個賽道早已經成為大部分美國Crypto fund 豪賭的激進賽道,Modular labs 在熊市收到超過14 份TS,Gensyn 估值超過400 m,ChainML 在不到6 個月連續完成兩輪融資。

如果你看回OFR 今年的活動主題,我們是圍繞著協議安全審計/ZKML 和Generative AI 方向/LSD 和Modular 賽道展開,當然在即將到來土耳其的DevConnect 我們會邀請應用和FOG 的founder,目前L2上的應用成為產業創新到來的必然趨勢。我們翹首以待這些最優秀的founder 繼續解決業界的應用難題。

一不小心寫了太多,其實相信一般需要看這類總結文的朋友,我認為徘徊者比較多,因為一般從業者都會躬身入局,所以我建議這些還在看文的朋友,下一個活動就權當旅遊,去感受開發社群的加密原生力量,要自己去產業找到發光發熱的地方,去創造它,而不只是等待下一個多頭市場。

趙晨,Web3猶太主任(Web3 Jews)

2023 年9 月14 日21: 25 ,Token 2049 CryptoJews Prophecy(Involution、性冷感和末日Carnival)。

Chapter 1 : 大家都沒有之前那麼敢花錢了,大家都沒有之前那麼迫切地想賺錢了。市場已到深秋,但春天來之前,沒有人敢揣測會有如何凜冽的寒冬。但如果2022 年唱多是犯罪,那2023 年唱空也是。

Chapter 2 : 商業場合之前的火熱的寒暄變成了冷淡的自我介紹之後的面面相覷,甚至不屑於互加微信,心裡默默盤算著是否項目在下一個週期能否再見。

於是,每個人都在盡力證明:Web3在向Web2證明,交易所在向用戶證明,專案方在向投資人證明,GP 在向LP 證明,員工在向老闆證明,KOL 向粉絲證明。我在,我會在,我會一直在,但能不能真的躲進這個大逃殺系統,心裡誰也沒有底。

人前的囂張和人後的焦慮交織成了這場2049 末日狂歡的底色。既然不知道自己或專案能不能撐到下一個週期,自己的堅持是不是還有意義,不如及時享樂,後悔也慷慨赴死。今夜拿起酒,只聊風月,不醉不休。

Chapter 3 : 如果說4 月香港大會像是這個無拜年的家庭聚會,那2049 就是高中同學或校友的大聚會。都是從年少青蔥走來的老男孩們,不談技術,不談行業,不談鋼鐵,只聊八卦,聊心路歷程,聊初衷的願望。

Crypto 之於TradFi,Web3之於Web2,都是在趟龍門的鯉魚,也都是懷抱夢想的年輕人。

我的朋友們,我們曾經躊躇滿志一路同行,與世界交手多年,也依然光彩依舊。

有人相信Crypto 能改變世界嗎?有,那就是來自5 年前的我們。

分享本次大會我最喜歡的一句話:We have taken the Blue Pill and there is no way out

2023.9.14 ,Web3猶太人主任,趙晨於新加坡。

Warren Fang,ArkStream Venture 合夥人

一些在Token 2049 的見聞:

-與會者來自世界各地,活動中華人面孔不到50% ,交流基本上都是使用英語。從大會的發言人來看,Token 2049 的重量級演講主要是知名專案披露一些重要資訊。相較之下, 4 月的香港大會一半是官員講話,這也顯示出兩地在國際化程度和專業度上的差距,新加坡遠高於香港。

-主會場的展台除了知名公鍊和交易所外,許多沒聽過的新交易所和支付解決方案佔據了大部分空間。新的Crypto 計畫相對較少,說明以數字貨幣為導向的中心化金融工具仍然是賺錢的主流,而單純的敘事創新難以長期燒錢維持。

-最近網上很熱門的FT 和Tg bot 並沒有太多人在現場討論。 Ton 的公鏈獲得了電報官方的承認,預計將承接8 億電報用戶,這是一個巨大的想像空間。然而,Ton 官方對Tg bot 似乎並不太了解。

-在基礎建設方面,Zk 和L2是熱門話題,用戶入口如錢包、遊戲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基礎設施的開發者都在努力改善以太坊,獲得以太坊的正統性。在C 端難以獲得新增用戶的情況下,許多項目則考慮轉向2B或To 公鏈的解決方案以獲得正向現金流。 Metamask 的新界面值得重視。

-熊市的持續做事是累積知名度和影響力成本最低的方式。在牛市需要花費龐大的精力去平整資源和認知鴻溝,這些都能在漫長的熊市中被填平。

-似乎大家都覺得2024 年會是牛市,最晚也就是2024 年底。這可能與比特幣的減半週期有關,但為什麼跟了幾年的納指最近突然失靈,沒人敢想2025 年,還有幾個人能撐得住呢?結合上一點,再結合前兩輪牛熊的交替,得出結論是:好好活下去就贏了。

-有人知道F 1 和Token 2049 哪一個為新加坡帶來的收入比較高嗎?

Victor Ji,Manta Network 聯合創始人

亞洲市場一如既往地熱鬧,不過相較於去年愁雲滿面,今年大家反而自信了很多。歐美的監管壓力和亞洲的政策支持都幫了不少忙,人才方面也沒有美國AI 對人才吸血嚴重。去年進入業界的小夥伴們已經有很多發展成了產業中堅。

業務層面上,大大小小的專案和VC 活動中,講的都是一批人(zkEVM 和zkBridge 與我們同台的機率最高)。去年,zk 還是一個VC 導向的市場,但今年在Manta 的zkday 活動中,在12 號這麼多活動的情況下,還吸引了1600+觀眾。同時我們涉及的幾個賽道裡,L2已經捲的一逼,全鏈遊戲和模組化也吸引了聰明錢的討論,我們主打的zkApp 在很多地方都被看到。

趨勢層面上,每個項目和VC 都很實際,募資額和熱度決定了合作夥伴和參與活動的品質。大家都在努力促成合作,吸引更多的使用者進入自己的產品。然而,在敘事上,很少有對未來三到五年和十年endgame 的思考和想像的交流(雖然我也沒想明白)。

整體來說,這幾天見人簡直見不過來,躺平又有點可惜。退休大佬和交易所的活動千奇百怪,歐美見到的項目和VC 在亞洲接地氣的速度奇快無比,能辦活動的VC 水平都還不錯,亞洲的項目方/VC/Degen 才是真正的捲王。青年才俊的品質決定了下一輪週期的寬度和廣度,我很看好他們。老朋友們包括我自己都路徑依賴很嚴重,還是要多走出舒適圈去學習新事物。同時不能偏安一隅,還是要積極地捲起來,研究新的方向,看怎麼能推動一些對產業有正面改變的事情。

加密韋馱|Crypto V, KOL

我的2049 觀察:

1. 今年並沒有參加任何一個2049 的主活動

2. Wannabe 項目數量顯著減少,但是仍在的依舊didnt learn

3. 更少的VC 還在交流自己thesis,更多在討論怎麼導入「增量資金」怎麼「破圈」。還有一些在討論怎麼合規,但事實上在討論的是怎麼“出金”

4. Degen 們情緒穩定,該party party。兩撥人之間涇渭分明,彼此相看兩厭

我的2049 外賣:

1. 更多「幣圈正經人」開始談落地、談流量、談合規、談價值,是明顯的深熊信號

2. 事實上這些「正經人」急切關注的是如何不讓自己成為別人的退出流動性但又能完成這期基金的capital deployment KPI

3. 優秀的Buidler 和Degen 本質上是同一群人,差別在於一個是Build towards Vitalik/VC 以待牛市拉高估值暴富,另一個是milk the ponzis。當然,絕大多數人兩者都做不到

4. 上一個牛市的遊客已經接近完全下車。我的非金融意見: 不要把他們想的太高尚。他們上車不是因為相信任何敘事,他們下車也不是因為業界不規範。他們唯一參與的理由只有K 線的大綠棒子,交易量的天文數字,和老闆的KPI。如果不是因為他們能力不足,他們現在已經是專案方了

5. 在下一輪中,所有以機構自居的純投資架構Crypto VC 將不復存在(是的包括我們AC 最初的形態),所有人都必須親自下場。今天你如何唾棄DWF,明天就要如何learn from @ag_dwf

Alex Svanevik,Nansen 創辦人

  • 新加坡和杜拜目前最有可能成為加密貨幣中心。兩者採取不同的策略,這是好事。目前,兩者都擁有很高的市場認知。

  • Token 2049 預計將在未來幾年確立其作為第一大會議的地位​​。

  • 初創階段的公司正逐漸被挖空。許多公司即將關閉或被收購。但是,許多B 輪及以上的公司狀況不錯,並且持續發展。

  • 對一些即將推出的鍊或二層解決方案(L2s)如Monad,則持樂觀態度。

  • 對幾款Web3遊戲如Sipher,也持樂觀態度。

Token 2049 的成功離不開每個參與者、演講者和觀眾的熱情和智慧。我們感到非常榮幸能聽到如此多元和富有深度的聲音,這些都將作為推動我們行業向前發展的寶貴資料。

感言雖短,但意義非凡。它們不僅記錄了本次會議的精彩瞬間,也激發了我們對未來的期待與探索。讓我們持續溝通、持續學習,並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將這些思考和靈感轉化為實際行動。

感謝您與我們一同經歷這場想法的盛宴!讓我們期待下一屆Token 2049 會議,再次聚首、再次碰撞思想、再次塑造未來!


jk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