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一、行業趨勢和現狀
區塊鏈技術的出現帶來了分佈式賬本、去中心化等諸多優點,但同時也導致每條區塊鏈形成了一個相對孤立的生態系統。不同區塊鏈之間無法直接交互,這給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帶來了很多限制和挑戰。因此,如何實現不同區塊鏈之間的互操作性成為了一個重要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跨鏈橋技術應運而生。跨鏈橋是一種技術手段,可以在不同區塊鏈之間建立連接,實現跨鏈通信和資產轉移。
通過跨鏈橋,用戶可以將資產從一條區塊鏈轉移到另一條區塊鏈,也可以實現跨鏈智能合約的執行,促進區塊鏈生態系統的融合和發展。
因此,跨鏈橋是實現不同區塊鏈之間互操作性的關鍵技術之一,對於區塊鏈技術的實際應用和推廣具有重要意義。
1、跨鏈橋技術日益成熟,需求及作用彰顯
過去,用戶一般會通過中心化交易所來完成跨鏈操作,例如先把資產轉移到中心化交易所,然後再提現到目標鏈上。
隨著公鏈生態的不斷完善和DeFi 技術的普及和發展,數字資產的使用場景越來越多,流動性明顯增強。
例如,需要將資產轉移到不同鏈的DApp 中參與質押、理財等,跨鏈資產轉移的需求日益增多,這催生了跨鏈橋應用的出現,現在人們越來越傾向於直接使用跨鏈橋技術來完成不同鏈之間資產的轉移,而不是通過中心化交易所實現跨鏈。
2、針對不同L 2 間的Rollup 跨鏈橋
在目前的公鍊格局中,以太坊生態的發展依然還是最成熟和最完善的,越來越多的DApp 選擇在以太坊生態上發展。
但是,以太坊被大家稱為“貴族鏈”,不但Gas 費用比較貴,而且速度並不能滿足對即時性要求比較高的DApp,於是越來越多的以太坊Layer 2 出現了,它們在提高性能的同時,同時也繼承了以太坊的底層安全性。
例如,被稱為以太坊Layer 2 四大天王的Arbitrum、Optimism、Starknet 和Zksync,發展非常迅猛並且自成生態,各自Layer 2 生態積累了大量的用戶和資產。
以太坊Layer 2 生態的繁榮,也催生了以太坊Layer 2 資產跨鏈的需求,而Orbiter Finance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的。
在過去的Layer 2 框架下,rollup 之間無法直接傳遞。
如果用戶要將資產從Rollup A 轉移到Rollup B,往往需要等待較長的時間。
但Orbiter 等跨鏈橋的出現,在不同的以太坊Layer 2 之間搭建了一座橋樑,大大提高了以太坊Layer 2 之間的交互效率,也促進了數字資產的流動,而流動是會釋放價值的。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Orbiter 橋通過獨特的做市商模式,讓用戶獲得了手續費低、速度快等優秀體驗,目前僅支持ETH、USDC、USDT、DAI 四個幣種的轉賬。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三、融資情況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1、安全<>二級標題
1、安全
基於rollup 技術的安全性,Orbiter 沒有像Layer 1
Layer 1 跨鏈橋這樣的風險。<>首先我們要清楚的是,Orbiter Finance 要解決的是跨rollup 的問題,而不是跨鏈(異構鏈)問題。
嚴格意義上來說,Orbiter 是跨Rollup 橋,而不是在兩條完全獨立的(異構)區塊鏈(例如從比特幣網絡到以太坊網絡)之間進行資產跨鏈。
在兩條獨立的異構區塊鏈之間進行資產跨鏈(Layer 1
Layer 1 ),跨鏈協議的安全性符合水桶理論,也就是說,跨鏈協議的安全性能的上限,是由安全性較低的那條鏈來決定的。
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基於這個話題寫過一篇文章,他提出了一個概念,叫做共享安全性,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例如,A 和B 是兩條異構鏈,A 鏈安全性較高,而B 鏈安全性較低。
那麼,在這條鏈之間進行資產跨鏈時,安全性是由B 鏈(安全性較低那條鏈)的安全性來決定的。
跨鏈項目的主要目標是確保兩個獨特鏈之間的交易安全,避免51% 攻擊。
但跨rollup 項目使用的是相同的以太坊數據層,每個rollup 都可以防止51% 攻擊,基於此,Orbiter 提出了一個可以繼承以太坊L 2 安全性的cross-rollup 機制。
另外,Orbiter 的防作惡和超額保證金機制,也保證了用戶在進行跨鏈操作時的資產安全。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2、低成本& 即時
在Orbiter 跨鏈協議中,資產的轉移是在源網絡與目標網絡上的Sender 和Maker 的EOA 地址之間進行, Sender 不與合約地址交互。這是Orbiter 和其他橋接協議之間的顯著區別。
EOA,全稱為Externally Owned Account,字面翻譯過來就是“外部擁有賬戶”,也就是我們在使用區塊鏈時,最常接觸到的賬戶類型。
再通俗一點,EOA 其實就是我們的個人賬戶,即我們的錢包地址,它與具有交互功能的合約賬戶不同。
大多傳統跨鏈橋需要大約10 分鐘或更長時間才能完成資產跨鏈,但使用Orbiter,用戶平均可以在30 秒內完成資產的跨鏈。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3、支持以太坊原生資產
在Orbiter 跨鏈協議中,不需要鑄造資產。
眾所周知,比特幣作為市值最高的加密貨幣,由於gas 費用高、傳輸速度慢等原因,它的流動性潛力並未完全發揮出來。
為了把市值最高的加密貨幣BTC 引入到以太坊DeFi 生態中,促進其流動性,常見的做法是把BTC 進行封裝,例如封裝為以太坊上的ERC 20 代幣WBTC,從而釋放BTC 的流動性潛力,這其實也是一種跨鏈的思路。
但Orbiter 跨鏈協議支持以太坊原生資產,並不需要進行封裝等操作。
Orbiter 是如何跨鏈的?舉個例子就明白了。
例如A 想要把它的0.1 ETH 從zkSync 鏈轉到Arbitrum 鏈上。
使用Orbiter 完成跨鏈的大體過程(暫不考慮費用)為:
1)A 作為一個Sender,在zkSync 上轉0.1 ETH 到B(其中的一個Maker,可理解為跨鏈承接商)的地址,這一步驟只發生在zkSync 鏈。
2)B 作為一個Maker(跨鏈承接商)在zkSync 上收到0.1 ETH。
3)B 在zkSync 鏈上收到0.1 ETH 後,再到Arbitrum 鏈上轉0.1 ETH 到A 的Arbitrum 地址中,這一步驟只發生在Arbitrum 鏈。
4)B 在Arbitrum 鏈上收到0.1 ETH。
縱觀整個跨鏈過程可以看到,並不需要資產封裝等步驟,而是原生資產在不同地址之間的轉移。
舉個不那麼恰當的例子。
五、運行機制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1、兩個角色
在Orbiter Finance 中,有兩個角色,Sender 和Maker。
Sender 就是發起跨鏈轉賬的人,跨鏈的需求方,而Maker 則是流動性提供者,Sender 的對手方,即跨鏈服務的承接方。
當Sender 發起轉賬時,Maker 為其提供流動性,而智能合約則確保整個過程的安全。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2、Maker 操作流程
在Maker 的這個客戶端裡面,會對用戶跨鏈的幣種、金額、跨鍊網絡等數據去進行一個監聽,根據監聽到的數據,客戶端就可以實現相應的自動化操作,這是一個正常的流程。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3、去中心化防作惡機制
但是,Maker 也是有作惡的可能的。
為了應對Maker 作惡問題,Orbiter 採用了「提前信任+ 爭議仲裁」的這樣一個解決方案。
Orbiter 默認是信任Maker 的,默認這些Maker 會正確的處理資產,會把相應的資產返回給用戶,但是Maker 存在作惡的可能,例如收到跨鏈用戶的資產後,把用戶的資產扣下,並不在目標鏈上給用戶返回資產。
因此,Orbiter 採用了一套去中心化機制,主要通過三個合約即MDC、EBC 和SPV 去實現防止Maker 作惡。
1)MDC 合約
MDC 是Market Deposit Contract(市商存儲合約)的縮寫。
MDC 合約有兩個功能:保管Maker 的保證金以及處理Sender 的資金返還和補償。
2)EBC 合約
EBC 是Event Binding Contract(事件綁定合約)的縮寫。
該合約用於證明源網絡和目標網絡上交易的有效性。
3)SPV 合約
SPV 是Simple Payment Verification 的縮寫。
它是一個簡單的交易驗證合約,用於證明源網絡上交易是否真的存在。
例如Sender 從Arbitrum 上發送了0.1 ETH 給Maker,SPV 用於證明這筆交易是否真實存在。
然後通過這三個合約會運行一套機制,Orbiter 可以確保當Maker 作惡的時候,用戶不會遭受資產的損失。
如果Sender 轉賬給Maker 之後,Maker 沒有正確地將代幣發送給Sender,爭議解決程序將按以下步驟進行,以幫助Sender 獲取代幣:
1)Sender 需要向SPV 合約提供相關的源網絡上交易。
2)Sender 通過Orbiter 的MDC 合約申請仲裁。
3)MDC 合約從SPV 合約獲取源網絡上交易的存在證明,並確認該交易已在源網絡上發生。
4)MDC 合約從EBC 合約獲取源網絡上交易的有效性證明。
MDC 合約根據Orbiter 的規則確認源網絡上交易是合法的,且該交易是由Sender 向Orbiter 的Maker 發送的,具有合法的識別碼。
5)MDC 合約會將此仲裁設置為待處理案件,Maker 需要在0.5 ~ 3 小時內提供目標網絡上交易。
如果Maker 在規定時間內可提供正確的目標網絡上交易,MDC 合約就可以從EBC 合約獲取目標網絡上交易的有效性證明,確認目標網絡與源網絡上的交易匹配,MDC 合約將關閉此仲裁併向Sender 顯示目標網絡上的交易;其中,返還和補償給Sender 的代幣是從Maker 的抵押保證金中扣除。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4、超額保證金機制
此外,為了防止Maker 作惡,Orbiter Finance 還推出了超額保證金機制。
在Orbiter 協議中,Maker 需要提供兩部分資金,一部分用於流動性的資金,即兌換給用戶的資金,另一部分是超額保證金。
如果Maker 不誠實導致Sender 沒有如期在目標網絡收到token,那麼Sender 的所有損失將會從超額保證金裡支出,並且Sender 還會得到一筆賠償,這筆賠償也是來自於Maker 的超額保證金。
所以,Orbiter 的設計,既可以防止Maker 作惡,而且還能夠激勵Maker 提供更好的服務。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5、費用
交易費用:支付給平台和Maker 的費用,按照轉賬金額的百分比來收取。
六、Orbiter 優勢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https://chaineye.tools/bridge二級標題
1、跨鏈速度及費用
通過
我們可以查詢以太坊L 2 一些跨鏈橋的速度和費用。
假如我們從OP 鏈/ARB 鏈上轉1000 USDC 到ZK 鏈,看看這些跨鏈橋的費用以及速度:
可以看到,Orbiter 的速度是最快的,基本上在20 – 45 秒內就可以完成跨鏈,而排名第二的是Meson 則需要1 – 4 分鐘的時間。
而如果按照交易費用排名,Orbiter 排名第二,但排名第一的Meson 費用為0 ,Meson 每天有5 筆/$ 5000 免手續費的額度。
同樣的場景,我們看看其它跨鏈橋需要的時間:
Layerswap: 2 – 5 分鐘,費用: 2.44 U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2、安全
再加上Orbiter 是搭建在以太坊上的,繼承了以太坊的安全性,所以,Orbiter 在保障資金安全方面還是很有優勢的。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https://www.orbiter.finance/data二級標題
經過Orditer L 2 Data 平台的數據統計,Orbiter 在活躍用戶以及用戶廣度方面,都是比較有優勢的。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4、官方背書推薦
Orbiter 跨鏈橋有了官方的背書,可信度自然就會上來。而且,官方推薦也會給Orbiter 帶來不少用戶。
5、L 2 Data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L 2 Data 支持Arbitrum、Optimism、Starknet 和zkSync 數據,指標包括賬戶和交易、TVL、用戶和用戶年齡、活躍用戶比例、新用戶比例、交互、新合約等。
七、未來展望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https://www.orbiter.finance/data二級標題
1、坎昆升級,L 2 爆發,跨鏈需求增加
根據Orbiter L 2 Data(
)平台的數據統計,從去年年底以來,以太坊L 2 的總交易數(Transactions)開始超越以太坊主網的交易數。
以太坊Layer 2 生態發展越來越繁榮,對於跨鏈橋的需求當然也會大幅增加。以跨鏈橋Orbiter 的優勢,也一定會獲得更大的市場。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2、Orbiter X 和Orbiter Protocol 的巨大潛力
根據Orbiter 的Roadmap,Maker System 和Orbiter X 將於Q 2-Q 3 發布,但具體日期目前並未確定。
Orbiter X 是一種增強版的Orbiter,提供了一個簡單而安全的平台,用於執行跨鍊和跨資產轉移。通過強大的Maker 系統和去中心化的跨Rollup 橋來提供支持,這些功能使得Orbiter X 成為任何想要以快速、安全和經濟高效的方式在不同網絡之間轉移資產的人的理想選擇。
屆時,Orbiter 不僅僅是一個跨鏈橋協議,而且還是通用的以太坊基礎協議,這無疑調高了我們對Orbiter 未來的想像力空間。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3、發行平台代幣的預期
眾所周知,雖然Orbiter 已上線兩年多了,而且項目發展得也相當不錯,但Orbiter 一直還沒有發行項目的原生代幣,官方也未透露關於發幣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