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Layer1 & Layer2:探索和提升| Over the Moon
Azuma
@azuma_eth
2023-04-13 07:17
本文约6383字,阅读全文需要约26分钟
L1和L2的關係究竟是什麼?該如何制定發展策略?增量機會在哪?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Q1

Sunil:各位嘉賓、各位觀眾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謝各位嘉賓來參加本次的圓桌討論,本次的圓桌討論主題為「L1 &L2:探索和提升」,首先請各位嘉賓做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

  • Henry:大家好,我是Henry,在Sui Netwrok 負責亞太區的開發者關係。我從2016 年開始從事Web3 和加密貨幣相關工作,在加入Sui Netwrok 之前曾就職於波卡生態平行鏈項目Moonbeam,也是負責開發者關係工作。

  • Anna:大家好,我是來自Solana Foundation New Markets 的Anna,平時對穩定幣和DeFi 比較感興趣。我之前主要在美國,現在則是在亞洲做新興市場拓展,很高興認識大家。

  • Young:大家好,我是Young,很高興受邀為大家分享。我在2017 年就進入了Crypto 領域,曾發起了中國第一個高校內的學生區塊鏈協會,在學生期間一直在推廣全國高校區塊鏈協會的建設。 2019 年畢業後,我加入了當時非常知名的一個公鏈項目,做研究以及生態建設方面的工作, 2021 年一次偶然機會我聽到了Scroll 聯合創始人張燁的一些關於ZK 以及以太坊擴容的分享,之後就毅然決然地加入了Scroll,目前主要在Scroll 做中文區的開發者關係,也會做一些研究工作。目前Scroll 的Alpha Testnet 上的交易量已經有了1200 多萬筆,應該是領先同行蠻多的,謝謝。

  • Haichao:大家好,我叫Haichao。我大概是從2017、 2018 年加入的行業,這5 年時間以來曾在4 個L1 項目工作過,包括Nervos、Solana、Aptos、Algorand,主要是做開發者關係工作。

    今年,我們創立了Rooch 這個項目,Rooch 旨在為Web3 開發者提供更好的基礎設施,具體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我們會提供模塊化的智能合約執行環境,這會是一個鏈下的方案,你可以用它來做L2 或L3,也可以做各種各樣需要場景的架構;另一方面我們在智能合約語言上選擇了Move,從市場增量角度來考慮它會比其他語言更具有吸引力。

  • Vision:大家好,我今天是作為Metastone 的Vision,今天主要是作為Metastone 的研究員來和大家一起分享關於L1 和L2 的內容。今天Arbitrum 的Jason(原計劃出席的另一位嘉賓)由於工作的事情來不了了,因為我們之前對Arbitrum 做過專訪,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到Metastone 的官推上了解這個專訪的內容,我今天也會分享一些和Jason 交流的觀點。

Q2

Sunil:今天邀請的嘉賓都是非常優秀的行業基礎設施類項目。其實從長遠生態佈局來看,無論作為用戶還是作為開發者,選擇都變多了,所以在各位嘉賓看來,L1 和L2 之間的關係究竟是什麼?生態開發者和用戶應該怎麼選擇?另一方面,就是從各自的發展策略上,怎麼樣保障自己在市場上的佔有率和生態的活躍程度?

  • Henry:剛才我沒有介紹Sui。 Sui 上週剛剛上線了永久測試網,這週開始我們將對永久測試網進行壓力測試,所以相對來說我們離主網上線已經比較近了。我們剛剛還開通了Sui 的官方微信號,大家在微信上如果想關注可以搜索“Sui Network”,我們也開始了Sui 大使計劃招募,如果大家想加入也可以報名。

    回答剛才主持人問的問題,即我們覺得L1 和L2 的關係是什麼?我覺得無論是以太坊+ Layer 2 還是Sui 這種新架構的L1 都是對擴容方式以及市場需求的一種探索。以太坊最開始的主要擴容路徑也並不是Rollup(而是分片),只是最後變成了以L2 為主的設計。

    我們認為加密市場仍然比較早期,有兩點很難看清楚,第一點是很難看清楚哪一類的擴容方案會比較領先,第二點是很難看清楚在市場上對擴容和吞吐量的需求究竟來自什麼地方。因為很難看清楚這兩個問題,所以這方面的判斷很多都是在猜測。不過我覺得比較肯定的一點是,從智能合約的視角來看,EVM 環境和非EVM 環境的底層網絡肯定都有需求的。

    Sui 的策略比較簡單,我們就是想把非EVM 兼容的底層網絡做大做好。想要做到這一點,就得在需求端找到一些EVM 環境所無法滿足的開發需求,只有把這部分的需求找到並做好支持工作保證我們的立足之地。這方面的探索現在還比較早期,我們認為這一部分需求可能來自於Web3 遊戲或某種類型的NFT,但這仍然有待驗證。

  • Anna:從一個比較理想主義的出發,之所以我選擇了在Solana Foundation 工作,是因為Solana 團隊一直在致力於推進去中心化,這對於一個L1 生態系統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從維護生態的角度來將,我們最近推出了關於NFT 的存儲狀態壓縮,發布了一部手機,還扶持了許多埋頭苦幹的項目,這就是Solana 生態內開發者做事的風格。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到現在,我們一直維持著針對開發者做社區的策略,從頭至尾沒有改變過。

  • Young:主持人提到的問題非常好,大家一直對於L1 和L2 之間的關係不是非常清楚。從用戶角度來看,在2020 年DeFi Summer 爆發之後以太坊逐漸變得非常擁堵,gas 也非常的高,這時以太坊向一些惻鍊或外部L1 溢出了非常多的價值,但這些側鍊和L1卻不斷地在出現安全性問題,所以L2 以太坊的擴容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給大家舉個例子,我們可以把以太坊的L1 當作是一張試卷,L2 可以當作是一張草稿紙。當我們去參加一場考試時,如果老師只給你一張試卷不給你草稿紙,你就會在試卷上既打草稿又寫結果,最終導致試卷上沒有地方去寫答案了。 L2 就相當於老師給你發一張草稿紙,你可以在草稿紙上寫下所有的計算過程,最終只把答案寫到試卷上。這就是形容L1 和L2 的一個絕佳案例。

    其實,目前隨著整個L1 賽道的發展,大家可以看到以太坊提出了許多新的升級方案,在向非常複雜的方向發展,L2 可以被視作兼顧了以太坊在L2 上的創新可能性,肩負了創新的使命。

  • Scroll 是一個100% 等效的EVM,我們從第一天開始以開源的形式在建設。我們曾舉辦了很多全球黑客松,很多開發者跟我們說在Scroll 上部署了一些新的項目,感覺和以太坊完全一樣,這就是我們一直做的事情。

    關於我們的發展策略,Scroll 從第一天開始就是社區驅動的團隊,因此我們歡迎和鼓勵開發者在Scroll 上build。大家可以把Scroll 當成一個公共產品,我們會提供非常良好、開放、開源的土壤,讓未來更多的開發者在Scroll 上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應用。

  • Haichao:我覺得L1 不僅僅是擴容L1 這麼簡單。 L2 的技術方案保證了一個鏈下的智能合約環境,它雖然是中心化、有許可的,但卻可以由L1 來保證安全性,這是我們對於Layer 2 的看法。從這個角度來看,L2 不僅僅是擴容在L1,它不僅僅是L1 的附屬品,L2 本身就是一個重要核心。

    如果從這個角度考慮,你就會認可Rooch 在做的模塊化區塊鏈嘗試。所謂模塊化區塊鏈,本質上提供一個鏈下的智能合約執行環境,你可以在這個環境中生成Optimistic Rollup 或ZK Rollup,你可以把這些環境放在任意L1 上,當然也可以是以太坊,也可以是其他。

    這種思路對開發者而言會更有意義,如果還是沿著以前的思路則很容易陷入一個困境,即設計思路沒有打開,現在我們也有更快的以太坊,比如Polygon,但是大家做來做去還是那些應用。所以,我們需要給開發者們提供一個設計空間,讓他從應用本身而非生態角度來思考,Rooch 想做的就是提供一個體驗友好且可幫助開發者們解決各種問題的智能合約環境,架構上可以選擇成為某個鏈的L2,也可以成為類似應用鏈那樣的L3,也可以去做更多的應用場景。

    模塊化區塊鏈目前依然是一個非常新的賽道,現在只有兩、三家項目做這方面的基礎設施,但我相信未來這一定是打開Web3 增量市場的必經之路。

    對於我們自己來說,做生態首先要保證得有更好的產品,比如gas 費、TPS、存儲等等都不能存在限制,這是最重要的;另一點是,我們要做出來一些更新、更複雜、更Web3 的應用,再看看這些應用能夠承載什麼功能,提供什麼體驗。

  • Vision:目前我們對整個L1 和L2 之間關係的理解是,以太坊一開始時是一個單片的區塊鏈,它承載了數據可用性層、執行層等等,承載了許許多多的功能和用途,而L2 則通過再做一個執行層實現了對以太坊的擴容,當然目前也有一些L2 開始朝著模塊化或精細分工的方向前進,但主流方向還是在單做執行層。

    L1 和L2 之間並沒有固定的模型或者是固定的關係,如果一個L2 希望用到L1 的共識層或者是數據可用性層,你就可以專門做一個主權Rollip,如果用不到的話也可以只做一個worker 而非決策者。

Q3

Sunil:感謝各位的分享。請問一下Scroll 的嘉賓,目前在所有zkEVM 中,Scroll 被V 神列為兼容EVM Type 1 的ZK-L2。除了在兼容性程度較高以外,Scroll 相比Starknet 等其他ZK EVM 在ZKP 生成速度上是否也有優勢?關於目前ZKP 硬件條件限制這些問題怎麼看待?

  • Young:這個問題非常好,現在除了用ZK 硬件加速生成服務外,現在非常火的一個點是ChatGPT,其實AI 對硬件加速也是非常剛需的。

    回到問題之上,其實Scroll 是全球第一個提出在多維度做硬件加速的解決方案提供商。我們很早時就提出了關於ZKP 的硬件加速解決方案,也有幾篇文章曾被非常好的被頂刊收錄,在這一方面有非常豐富的經驗。為什麼ZKP 硬件加速非常火呢?主要在於以下幾個點。

    第一點是,因為ZK 的證明生成需要大量的並行計算,對於prove 的需求量非常大,我們可以將其類比為比特幣網絡的計算需要非常多的哈希算力,我們用這些多算力來可以生成prove,這些prove 可以幫助L2,也可以幫助L3,以及更多的隱私類應用。

    第二點是Scroll 相較同行的優勢,我們未來會做一個非常去中心化的網絡,會有非常多的“礦工”參與到這個網絡中來幫助我們生成prove,這是一個非常良性和正向的循環,將對於Scroll 上prove 需求的的後勤保障。

    第三點是我們會在今年開源GPU 解決方案,也希望從事ZKP 硬件加速的愛好者可以使用我們的方案,歡迎大家多給我們提建議,我們也會積極採納大家的技術建議。

    第四點,我們當前也在和國內外一些做硬件加速實力非常強的團隊一起做聯合研究和開發,因此可以說Scroll 在硬件加速方面於整個賽道內都是走在前列的。

Sunil:感謝Scroll 的精彩分享,因為Metastone 對Scroll 也進行了一級投資,在大的技術方向上我們對Scroll 的解決方案也是持續看好的。 L2 賽道會進一步的發展,甚至於L2 在數據層面全面超越L1 也是有可能性的,我們期待著Scroll 主網的早日上線。

接下來問一下Arbitrum,L2 有很多種解決方案,Arbitrum 的優勢是什麼?以及目前Arbitrum 下一步的規劃又是什麼,能不能簡單講一下Roadmap?

  • Vision:感謝主持人,之前我和Arbitrum 的Jason 曾交流過相關的內容,所以今天我會代他來介紹一下Arbitrum 從測試網到現在在到未來的大致規劃,並介紹一下Arbitrum 在生態孵化方面的一些特色,如果大家有心聽的話可能會發現一些比較不錯的財富機會。

    2021 年時Arbitrum 發布了測試網,此後又在同年8 月發布了Arbitrum Classic,那是他們的第一代主網,該主網其實已具備了與以太坊的兼容性,但可能是因為第一代技術棧的問題,在擴展性上還是不是特別好。

    2022 年6 - 7 月份時,當時Arbitrum 啟動了奧德賽任務,想必大家也都交互過。當時出現了極高的交易負荷,gas 費變得非常高。到了22 年8 月,Arbitrum 又更新了技術棧,用Nitro 替代了Classic,從此整個網絡的TPS 比以前提高了7 - 8 倍。

    這是Arbitrum 過往已走過的路徑,至於今後的Roadmap,Arbitrum 可能會在今年Q3 或者是Q4 季甚至2024 年推出新的編程環境Stylus,屆時將會支持WASM,到那時傳統開發者們將可以用C++ 或Rust 而非Solidity 來部署智能合約,這可能打開億萬級開發者的流入通道,這是Arbitrum 相比其他L2 的一個可藉鑑優勢。

Sunil:接下來問一下L1。 Solana 經歷了大起大落的兩年,我相信所有人都很好奇,Solana 接下來的發展策略會是什麼?還會有什麼底牌可以再市場上重回巔峰,技術上,Solana 又有什麼新的進展嗎?

  • Anna:前面我提到了手機,這是我們今年的一項技術進展。

    此外,我們還在和Jump Crypto 一起做第二個驗證器客戶端Firedancer,該客戶端將基於C++ 編程語言,旨在與現有的基於Rust 編程語言的驗證器客戶端共存。這樣一來,即便原本的網絡存在bug,Firedancer 的客戶端也能正常運行。目前,在測試的情況下TPS 應該是在幾萬的狀態。

    除此之外我們還會有新的Token-2022 Program,在原有的Program 上做了一些改進,其中包括了匿名轉賬功能,還有一些其他的非常適合合規穩定幣及合規鏈上DeFi 用途的功能。

    除此之外,我們生態內還有一些非常優秀的項目,比如EVM 兼容方案Neon Labs,社區內的開發者們依然在持續地創新。過去兩年的大起大落其實出乎了大部分生態成員的意料,不過他們在這麼多新鏈、新生態出來之後還願意繼續待在Solana,依然在此埋頭創新,能夠有這樣忠誠的社區,讓我覺得Solana 接下來仍然會誕生出許多不一樣的項目。

Sunil:Move 語言係從去年初夏開始火起來,每個Move 開發者也有一部分是從其他語言系轉移過來,想問一下Sui,Move 語言相比Solidity 等其他語言的優勢? Sui 最近也宣布會在本季度上線主網,那目前Sui 生態上都有哪些優秀項目呢?

  • Henry:我簡單介紹一下Move。 Move 最早是Facebook 建立Diem 時創建的一種比較安全、面向資產的智能合約語言,使用Move 語言的資產不可以隨意被負責或銷毀,這一特性使得其更適用於顯示生活中的資產。 Sui Move 基於原本的Diem Move 語言做了一些改進,為用戶與智能合約的互動創造了一個更加安全的環境,比如說用戶在Sui 簽署一筆交易時,用戶能夠很清楚的知道這筆交易需要獲得哪些對象的權限,以及這筆交易可以對這些對象進行什麼樣的操作。 Sui 希望向行業推廣使用這種更安全的語言,讓行業能夠往更安全的方向發展。

    至於Sui 上面有哪些比較優秀的項目,我可以簡單的介紹三個項目。第一個是Suiet Wallet,這是一個誕生於社區的原生錢包項目,Suiet Wallet 完全開源,且不會記錄用戶任何的個人數據。 Suiet Wallet 團隊中的很多人都出自BAT,有著很好的產品經驗,開發迭代以及生態合作進度都非常快。而且對產品的開發和產品迭代的速度以及生態合作速度都是非常快。第二個項目是個DEX,叫作Cetus,這是一個類似Uniswap V3 的主動做市型DEX,可以讓LP 實現更高的資金效率。第三個項目叫作Typus,這是一個Real Yield 類項目,其團隊有著很強的傳統金融背景。

Q4

Sunil:最後一個問題,我們知道,行業發展的方向一定是吸引更多的增量進入市場。不論是更低的手續費,更快的處理速度,還是更便捷的語言,更豐富的生態……那麼從獲取增量的角度,想問問各位專業的老師,大家對於未來行業趨勢的判斷。

  • Vision:從增量角度來看,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工作。一個是通過支持傳統開發者更為熟悉的語言,將他們吸引到Web3 行業中來,比如Arbitrum 即將支持WASM;另一方面,就是要提高開發的便捷性,目前的應用基本都會在L2 或者是L3上,但大家在L2 或者是L3 上的建設的便捷性和成本都是不太好的,如果想要實現更多的增量,就需要支持開發者們搭建屬於自己的應用鏈,這需要更多的SDK 來提供支持。

  • Haichao:我覺得有三個方面。一是如果你希望應用沒有TPS、gas、存儲等限制,一定要選擇鏈下的方案;第二,如果你希望應用有自己的生態,那麼可以選擇模塊化的方案;如果你作為開發者想要獲得更好的開發體驗,那麼就一定要選擇Move。總結下來,就是支持Move 語言的模塊化鏈下開發環境,說的就是Rooch。

  • Young:我也覺得有幾點需要注意。

    第一,安全性絕對是最重要的。前幾天有一個L2 項目因為合約函數的問題導致一些ETH 被意外鎖死,只要出現了類似的安全問題,往往都會影響到項目的信譽。在Scroll,我們每次發布測試版本或者升級時都會做大量的測試和審計工作,以確保網絡的安全穩定。

    第二點是需要從社區的角度出發,除了build 自己的項目外,還要幫助整個L1 生態實現更多的創新。 Scroll 一直在推動整個以太坊生態ZK 技術方案的發展,我們並不只是在build Scroll,也是在build 以太坊,我們非常注重社區的發展。

    第三,在開發過程中應該去幫助Web2 過渡到Web3。我們做了大量的教育工作,包括和一些比較大的科技公司合作,以及聘請一些以太坊的核心研究員、開發者去做一些課程。大家可以到Scroll 的Youtube 頻道上去看看,我們是所有做ZK 和L2 的項目中內容輸出最多的,那裡有非常多的視頻可以幫助大家一步一步地了解L2 和ZK。

    我們對自己的定義是一個半public goods 的平台,希望讓大家更好地build ,創造出更好的東西。

  • Anna:我覺得這個問題有從上而下和從下而上兩個路徑。

    從上而下是指,需要讓資本願意可持續性、長線地去投資區塊鏈世界內較好的資產,比如現實世界資產(RWA)就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領域。從下而上是指,比如雖然我們已經有了1600 多個驗證節點,但是還並未擴張至非洲、拉美、南亞等地的很多國家和地區,因此從鏈的健康度來講還有待提高。從實際的用戶教育角度來講,一旦我們能夠讓他們明白如何使用Solana 等區塊鏈來改善其生活後,這就會是一個件很長期、很有意義的事情。

  • Henry:我快速的說一下,從增量這塊來講,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產品(包括公鏈在內)需要找到切實的需求,如果產品沒有和市場的匹配性,所有的增量都是在燒錢。此外,從行業長期的趨勢來看,最終能夠獲勝的項目肯定會是去中心化的。

Sunil:感謝各位嘉賓的精彩分享,本次圓桌就到這裡,謝謝各位!

Azuma
@azuma_eth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