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月11 日,「Over the Moon—逐浪Web3」峰會在香港舉辦。本次活動由MetaStone 和Odaily主辦,MixMarvel、AWS 協辦,CREGIS、Jasmy、HOPE、Souff l3、 LD Capital US、ArkStream Capital、SevenX、Jubi、zkMe 等頂級合作夥伴支持。
本次會議的第三個圓桌主題是Future of ZK Convo。 6 位嘉賓針對ZK 技術難點和未來生態發展進行了探討,以下是文字內容回顧。
主持人Wei Zhang:我來自AWS Web3 的行業客戶經理,大家應該聽過亞馬遜雲在Web3 行業支持了非常多的用戶,也歡迎大家繼續使用亞馬遜雲為Web3 提供更加強壯和可靠的雲支持。我們先請幾位嘉賓簡單的介紹一下自己,或者說你所在的機構,以及項目最近的情況。
Yuxing:大家好,我是Yuxing,現在在sevenX 做投資,我是比較關注Layer 1、Layer 2 、ZK、數據和錢包領域,SevenX 是亞洲領先的加密基金,我們鼓勵創新的想法,秉持著共建的理念來投資能夠改變行業的應用,歡迎各位有想法的創業者聯繫我們。
Warren Fang:大家好,我是Arkstream 的Warren Fang,Arkstream 是一家以研究為驅動的基金,主要是關注在應用層和技術層的突破創新,ZK 是我們關注很久的方向,我們更加關注的是基於ZK 的生態或者是零知識證明做大規模的用戶入口的場景。
Tina Liu:謝謝主辦方,我是Tian,我來自Mina Foundation,我現在負責日本、韓國、印度、越南、土耳其、俄羅斯等地,我們其實是比較久的公鏈,在2021 年主網上線,今年是主網上線的第三年,我們今年在大規模的發展生態,也就是在全球範圍內招募開發者,並成功選出來了14 個項目,我們也對他們進行了grant 的頒發。
Shuyao Kong:大家好,我是ConsenSys 的Shuyao。
Leal Cheung:大家好,我是Leal ,我之前是做工程類的研究,也是連續的創業者,這兩年主要是在Crypto 行業做技術相關的研究和研發。
下面介紹一下我們的項目,zkMe 是基於零知識證明和MPC 的Web3 Credential Network,我們圍繞著用戶身份來構建協議。我們的核心案列有三個,第一個是one face, one DID, 不同於Worldcoin 使用硬件設備採集虹膜創建DID 的方式,我們通過手機設備的人臉識別功能和全同態加密的方式來幫助用戶創建唯一的DID。我們另外一案列是zkKYC,我們認為一些DeFi 的去中心化應用使用一些中心化的解決方案是非常不符合去中心化的精神的,zkKYC 是非常符合去中化世界業務需求的,在保證用戶隱私的同時,又保證業務的合規。我們最近剛上線zkKYC 的解決方案,所以如果現場有關於DeFi 或者其他去中心化應用對zkKYC 有興趣的也可以聯繫我們。
大家都知道預言機對區塊鏈的重要性,Chainlink 通過開放API 把價格等數據推到鏈上,同樣的我們把用戶身份相關的數據也推到鏈上,用戶身份相關的數據包括1 )Demographic Data,即身份證件上的數據。 2 )Identity Data, 列入Education Background, Working Experience 及Credit Score 等數據,其他的類型數據還包括Web2 行為數據等,我們也是希望通過基於ZKP 預言機來實現。也希望為更多的Web3 應用基於身份預言機這樣的基礎設施來做開發,謝謝大家。
Seabook:大家好,我的名字叫Seabook,我來自Starkware,是Starkware APAC Dev relationship。有多少人了解Starkware,它是一家去年估值高達80 億美金的公司,下面有兩大產品,Starkex 和Starknet,我們有自己的語言,在座所有人都可以加入到我們的生態中。感謝大家。
主持人Wei Zhang:前面幾位嘉賓在介紹過程中都提到ZK 最近比較火的點,ZK 的發展前提是受到了Layer 2 生態的帶動,請問在座的各位嘉賓,ZK 在發展過程中還是比較緩慢的,你們覺得它技術的卡點在什麼地方,你們分析了這些技術卡點之後,認為它在Web3 行業或者是不在Web3 行業的結合點有哪些?
Seabook:第一個問題是難度在哪兒?首先是電路的問題,寫電路是需要用到高階函數,一般只能人工手寫,這是非常緩慢且高階的過程,比如說以Scroll 或者ZKSync 來說,他們都是手寫電路,很煩瑣。
全球頂尖知道ZK 的也不到1000 個人,可能在ZK 資本的強力推動下,這個數字會更多。我想表達的是ZK 這個東西本身就非常難,雖然ZK 這個理論可以追溯到80 年代,但是真正的突破也就是在2018、 2017 年隨著計算機、硬件的不斷發展才是真正的突破。 Starkware 這邊也有幾個非常天才的科學家,他們自己發明了一套比較高階的語言Cairo,這個語言能夠自動的翻譯成電路。
ZK 目前最大的應用和結合點是和區塊鏈、Crypto 相結合,但是未來ZK 可以應用到各個方面。
Leal Cheung:謝謝分享,我認為不是ZK 技術卡在這兒導致ZK 發展緩慢,而是因為行業需求沒有被挖掘出來,或者說正是因為在這個發展階段需求不斷湧現出來才會有新的技術不斷發展和突破來解決這些問題。
大家都知道區塊鏈的隱私問題是從它誕生第一天以來就伴隨著的,在之前的很多年的開發當中,大家其實是在提升一些效率的問題、安全的問題,但是現在這個階段大家發現ZK 它能夠解決擴容、隱私的問題,並能夠有效的推動ZK 技術的發展。就像前面嘉賓說的,ZK 開發的問題阻擋了很多的開發者進入到這個領域,當然最近也會有一些開發團隊做一些相關的可視化電路編程能夠有效的轉化成編程語言,實現我們想要實現的邏輯。
關於執行效率這塊也是非常大的問題,效率有很多種解決方案,比如說ZKP 的壓縮或者批處理,或者是通過組合的方式來實現ZK 的執行效率。
還有一些是關於ZK 的生態的發展,大家現在更多的關注是ZK 作為Rollup 的解決方案,但是ZK 在很多場景下能夠解決很多的問題,我們自己在做是希望ZK 能夠解決和Identity 相關的隱私問題,Identity 身份應用的空間就非常廣,作為應用都需要和Identity 建立關聯,這樣能夠拓展更多的可能性。
除了這些,我相信ZK 還有很多發展的機會,第二個問題是它未來的應用空間在哪裡?在傳統領域我相信比如說今年買一份醫療保險,我並不想把患病歷史告訴保險公司,所以ZK 有很好的解決方案,在金融公司其實也是可以用ZK 做隱私計算的,比如說找一個銀行開戶,我想要開VIP 客戶,但是又不希望把在另外一家銀行的資產披露給他,ZK 就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分享的隱私解決方案。
所以,我相信在未來,不管是在隱私的轉賬上的應用,還是在關於Identity 的項目開發都是有很多的機會。
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都知道Web3 GameFi 希望獲得有遊戲相關經驗的高質量用戶。這一點上,我們就可以把用戶在Steam 平台的遊戲數據通過ZK 的方式推到鏈上,讓遊戲基於這些數據開發。再比如,我們可以將用戶在真實生活當中的Credit Score 推到鏈上,從而實現Undercollateralized Loan。這樣就能夠打開Web3 應用在下個階段發展的局面。
Shuyao Kong:我就不重複前面兩位嘉賓說的內容,ZK 就是兩個用途,應用場景大家可以自己去想,一個是擴容,一個是隱私。但是大部分的挑戰是不需要ZK 的,因為它是一種非常昂貴方式。
Tina Liu:謝謝主持人的提問,我非常同意前面三位嘉賓的觀點,目前ZK 的技術卡點主要是ZK 生成的證明需要大量的證據,原始的數據和交易的過程通過加密上傳到鏈上,導致它的計算量非常龐大,你生成一個零知識證明之後還要去驗證這個證明,再驗證完這個證明之後還要締規這個證明,其實三個走下來就產生了非常大的計算量,這樣的計算量也導致了它運作的效率不是很高,這就是目前在開發Mina 時遇到的卡點。
至於ZK 目前的應用,大家普遍的知道隱私型計算、交易、多方計算這些。有一個項目挺有趣的,通過ZK 的技術實現跨鏈的互操作性,這是我們團隊提出來的,他們想在Mina 上建一個輕結算系統,他們是一個量化團隊,對高頻交易的要求非常高,他們看了很多的公鏈可以實現跨鏈快速實現滿足高頻交易的需求,最後選擇了Mina,就是因為Mina 分享了輕量化,這是ZK 發展非常有趣的方向,就是實現跨鏈的互操作性,我們也在積極的拓展看一下有沒有新的運用。
Warren Fang:其實零知識發展已經幾十年了,最近擴容的需求重新被大家提出來,ZK 的主要應用場景有三個shuyao 講了兩個,擴容和隱私保護,還有一個是計算外包。擴容是大家最熟悉的,不管是zkVM(StarkNet)還是zkEVM(ConsenSys 的Linea、Polygon的zkEVM,zkSync 的Era、Taiko、Scroll,ZK 的輕量級公鏈(Mina)都是擴容解決方案,是為了更多的計算和交易能夠放在鏈上。另外諸如zkMe 這樣用zkp 來實現隱私保護也是Web3 行業內一直探索的。
我們發現基於ZK 做的項目他們的難點在於生態開發者不夠,開發者進來的門檻非常高。我覺得難點有三,一是對於開發者的技術要求門檻比較高,需要有一定的數學和密碼學知識背景,並且學術論文和工程代碼實踐都精通的技術人才很少;二是學術論文發展迅速,但在工程上技術堆棧的不統一,電路語言的各自為戰,導致在技術發展的早期,造成ZK 系的割裂以及混亂;三是零知識證明的證明生成環節,對於計算設備要求較高,造成的時間開銷和計算成本相對高昂,由此做出來的性能效果是不足以大範圍落地使用。
這幾個困難綜合到一起對於開發者的進入和生態搭建就比較困難,我們也知道這塊有很多的應用場景和市場需求,我們也期待看到更多好的項目出來,謝謝。
Yuxing:前面幾位嘉賓已經講得非常全面,我做一點小的總結和補充。在我看來ZK 遇到的卡點原因很多,總結為三點:
第一,難做。現在ZK 有點像剛開始的人工智能,我是算法背景,剛開始學人工智能還需要手動用C 代碼來寫底層算法公式,後來像Python 有各種函數和腳手架搭建起來,我再寫算法以及搭建模型就快很多,直接調用函數和套用模板,再修改修改就行。現在大部分的ZK 開發者也是要從底層去Build,沒有很好的腳手架,隨著腳手架的搭建,ZK 越來越好做之後,這個局面會轉變。這個腳手架包括語言、函數報、模板等等。
第二,難用。一是它的生成速度慢,驗證速度比較快。生成速度慢就包括算法的問題和硬件的問題,算法是有很多計算會遇到底層硬件的算力卡點,比如說NTT 和MSM,把這些慢的東西去掉,可以讓它更快。硬件是優化和解決那些算力卡點,從而更好地支持算法,就像比特幣的挖礦算法一樣,從而讓它更快。
第三,難找到市場的契合點,這一點非常的有意思,其實像zkKYC 以及ZK 的隱私交易是很好實現的。美國有一個公司是通過ZK 的方式保護用戶在證明自己身份的隱私,政府需要強介入時,每個人用了ZK 依然可以還原出這個人的信息,這個東西不是純的ZK,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某些復原信息的可能性。應用在尋找這個市場最合適的解決方案時不是技術的理想主義就能做的事情,會遇到很多困難,從而導致比較慢的採用和實現,影響應用找到完美的市場契合點。
你說最後一個新的應用場景,其實剛剛幾位嘉賓講得非常全面,我就不贅述了。
主持人Wei Zhang:謝謝幾位嘉賓的分享,我們看到ZK 發展比較緩慢,它和Crypto 結合起來還是有一些亮眼的東西,最後一個問題是想听一下幾位嘉賓有沒有在亮眼上的補充,你覺得最近有嘗試想去投的ZK 賽道的項目,或者是你覺得ZK 項目新亮點在哪裡?
Yuxing:最近確實有看到一些新的東西,剛剛有嘉賓提到ZK 的功能,包括隱私、擴容和可驗證的計算。可驗證的計算即將計算外包到鏈下,比如說ZKML。人工智能算法非常消耗算力,目前很難將計算搬到鏈上去。目前就算是Starkware 也很難支持人工智能跑在鏈上。那麼當我們用中心化跑算法的時候,可以通過加入了ZK 去證明人工智能算法的運行沒有被篡改。
此外,它同時還能夠防止Deep Fraud 等等的人工智能造假的問題。舉個例子,現在看AIGC 這麼強大,很難去懷疑某天看到新聞聯播播放的視頻,某個領導人講的話是否是篡改還是真實的,它可能是被深度學習生成的,我們可以賦予ZK證明現在這個播放的視頻是真實的,而不是AIGC 出來的。除了視頻之外還有照片,前段時間孫毅教授的團隊也有相應研究的產出。新聞攝影的照片在拍下的瞬間就可以嵌入ZK 的證明,證明這個照片是真實記錄的,而不是AIGC 的場景。
Warren Fang:因為台上幾位嘉賓都是在ZK 方面很有影響力的Builder,我就不在他們做的賽道班門弄斧了。可以提一些值得關注的新的創新點,比如說全鏈遊戲的領域,之前Starknet 上有一個Dark Forest 遊戲,吸引了很多開發者和業內的關注,他們用ZK 來實現遊戲中的戰爭迷霧。我們後面也看到很多全鏈遊戲的開發者,會用ZK 做一些嘗試。
剛才講了StarkNet,我們還看到上面一個ZK 機器學習的項目,他們做了一個產品也是嘗試AI 的東西通過ZK 來做。還有一些新的敘事,比如ZK 的可編程性,互操作性和可拓展性,加上ZK 實現的橋和DID 組件,來實現ZK 的全棧。隱私這塊有用ZK 來做數據索引和計算驗證,以達到最小程度信任的,包括zkMe 也是基於ZK 做一些DID 或者是隱私保護的嘗試。我們覺得這些新的可能探索隱私保護和大規模應用場景,能夠用到ZK 實現原有在鏈上沒辦法實現的功能應用,我們覺得很有意思,也希望和大家多討論、多分享,前面講的這些都是沒有利益相關,也只是做一個探討。
Tina Liu:剛才我已經分享過了,我們現在生態上比較好玩的項目,我再提一下吧,我們Mina 確實在開發一個ZK 的語言,開發者可以來編程ZK,我們很歡迎各位來Mina 做開發。
Leal Cheung:謝謝剛才幾位嘉賓的分享,我們自己團隊在做zkKYC 解決方案時思考了很久如何做到去中心化,在做的過程中通MPC和密鑰分片的方式做了加密,讓Regulators 在有需要的情況下,也能夠通過去中心化的方式來實現Raw Files 的Unlock。
最後一位嘉賓說的ZK 機器學習,我們也在做,我們做這個方面有一個促因,做zkKYC 受限於很多國家的政策,他們居民的中心化數據庫並不開放。我們不得不採用傳統KYC 的方式,即做人臉識別和OCR,這就要保證用戶的隱私和安全性。在鏈下可以做基於ZK 機器學習,用戶的數據通過ZK 的方式也能夠實現隱私和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平衡。
我自己平時也會做技術相關的研究,也會看基於ZK 的創新,剛才這位嘉賓也提到有一些社交的應用,用戶不需要知道技術背後是什麼,但是要知道用戶是被認證過的,我們有一些用戶用的身份是假的,如果通過ZK 驗證也是非常重要的社交方式。
當然還有很多五花八門的創新,其實大家只要打開想像力不斷的摸索、不斷的發現還是有非常多的應用機會的,謝謝。
Seabook:我最後簡單快速講一下,我個人認為在座的各位老闆應該大力構建ZK 的教育,這塊教育遠遠不夠,我們永遠是追逐如何做應用,對於底層ZK 是怎麼樣的,背後的邏輯需要多高深的數學並沒有太多的印象,大家就是ZK 很火熱,很多資本在追逐。希望大家沉澱起來,或者是在國內有一個中文版的,英文版的慕課,把ZK 的教育真正做起來,讓各大行業的人知道ZK 可以做這些東西,結合自己的背景和實際應用來實現這些應用和場景。
主持人Wei Zhang:謝謝幾位嘉賓的分享,剛才這位嘉賓分享的點也特別好,在整個ZK 發展過程中確實是需要更多的Builder 參與進來,為ZK 的賽道注入一些新的idea 來推進賽道的發展,並且應該出一些普及性的知識點,讓更多人接觸到這個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