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 年開年,Layer 2 熱度在久經準備後居高不下,已有人將2023 年稱為“Layer 2 ”之年。 Arbitrum 的空投、Coinbase 的進場之外,未被充分消化完成的Layer 2 注意力紛紛湧進了StarkNet,Zksync 等已經處於Web3社區視覺中央的L2 項目中。前幾日的美聯儲加息在社媒上造成的聲浪,可能都不及前者的三分之一。
在這時,我們後退一步,與市場情勢保持距離,從遠景中或許可以獲得新的啟發:什麼是“Layer”?在眾多擴展方案中,哪些是發生在結構層的變化;又有哪些是功能性的變化,L2 擴容生態系統的成熟意味著結構的固化還是新一輪的調整?
我們可以從“Layer 3 ”這個概念出發。 “Layer 3 ”的概念源自StarkWare,它曾於2021 年年末以”分形式擴容“(fractal scaling)為題撰文,將L3 定義為在L2 上遞歸性建造的專用型應用環境層(application-specific layer),其中特別強調了遞歸證明(recursive proofs)在區塊鏈多層架構上的實用,以至有可能延展至不止於L3 (It's layers all the way down!)。
;中文版:https://vitalik.ca/general/2022/09/17/layer_ 3.html;中文版:https://www.ethereum.cn/Layer 2/layer 3 )
L2 用於擴容,L3 用於定制功能,如隱私。這個願景的L3 無意於提供“可擴展性平方”;不如說,會有一層堆棧幫助應用程序進行擴展,然後還有一些獨立的堆棧層用於滿足不同用例定制功能的需求。
L2 用於通用型擴容,L3 用於定制型擴容。定制型擴容可能會有不同的形式:專用型應用可以使用EVM 以外其他虛擬機來進行計算, rollup 的數據壓縮也會圍繞定制型應用程序的數據結構進行優化(包括將“數據”從“證明”中分離出來,並使用每個區塊中的單個SNARK 完全替換掉這個區塊中所有的交易證明)。
L2 用於去信任擴容(如rollup),L3 用於弱信任擴容(如Validium)。Validiums指使用SNARK 驗證計算結果的系統,但是它將數據可用性放在了受信任的第三方或委員會處。在我看來,Validium 被大大低估了:尤其是,運行Validium 證明生成器並定期提交哈希上鍊的中心化服務器也許真的可以很好地服務於許多“企業區塊鏈”應用程序。 Validium 的安全性指數比rollup 低,但是相較之下便宜很多。
在接下來的論述中,Vitalik 給出了一個對比圖。他認為左圖(三層架構)中,專用型應用環境或隱私方案、Validium 等子生態系統可以存在於Layer 2 的rollup 之中,也就使得在rollup 下一層的跨域操作可以不經由layer 1 ,由此降低操作的費用。對於ZK rollup 來說,這是一個較好的解決方案,尤其是在平衡batch 間隔和gas 費開銷上(通過在一個ZK rollup 中嵌套另一個ZK rollup,從外層layer 向內層進行層層打包證明,無需頻繁地向L1提交證明,僅讀取L1狀態根而無需寫入交易)。當然,並不是所有的Layer 2 都需要應用這樣的解決方案,也並非僅此一種解決方案可以解決相應問題。針對Optimism 這樣的Layer 2 ,由於欺詐證明窗口期的存在,應用Layer 3 在時間和技術上都具備更多的複雜性。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App-specific StarkNet 之一:StarkEx
二級標題
App-specific StarkNet 之二:Web3 MQ
App-specific StarkNet 之三:dojo
二級標題
App-specific StarkNet 之三:dojo
原文
原文原文)提出“Layer 3 ”的意義更多在於,僅僅是通用型擴容的L2 無法滿足特定應用類型的需求,而如果讓每一個特定應用自行開發屬於自己的協議,就失去了基礎設施作為公共建造層的意義。
最後,我們可以看到,Web3世界持續在進行新概念的生產:從Layer 1 到Layer 3 ,從Defi Summer 到L2 Summer ,甚至於Web3 本身也是從crypto 而來的概念創新。這無疑佐證了這是一個發展極其迅速的行業,每一個概念都會迅速被迅速使用、直至陳舊,而大家迫切需要新的概念以安放潛藏在行業內部的革新衝動。 Version 背後的命名代表的是一種共識,以“ 3 ”為後綴的各類項目代表的是在既有的Web2 互聯網世界未被滿足的願望。而“Layer 3 ”代表的也是一種“Layer 2 ”未滿足的新的需求:一個“reminder”,在Layer 2 背後如影隨形地等待新的生髮點。在Layer 2 已接近夏天時,關注其中所缺少的部分,先行一步關心技術早春,相較於繼續參與高溫的空投競爭,將會更清涼長久。
Web3 數字花園:Social Infra Insights 文章合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