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作者:Jelly
二級標題
原文來源:Redline DAO
引言
原文作者:Jelly
二級標題
引言圖片描述
自2022 年12 月底以來, Ordinals 和Inscriptions (序數和銘文)的出現令人驚訝地為這個最原教旨主義的比特幣網絡引入了NFT。 Ordinals 的創建者Casey Rodarmor 表示,通過該協議可以將任意內容,如文本、圖像、視頻甚至應用,添加到按順序編號的“sats”(比特幣中的最小單位),來創建獨特的“數字人工製品”,並且可以通過比特幣網絡傳輸。
圖片描述
儘管比特幣網絡和資產在其動蕩的14 年曆史中經歷了無數的敘述、創新和事件,但BTC NFT 的出現及其發展速度依然有些出人意料。根據Dune 的數據,截至2 月21 號,目前已經創建了超過153000 個銘文,其中Ordinal Punks 場外交易價格一度達到9.5 枚比特幣,價值23.8 萬美元。
Bitcoin 區塊空間需求顯著增大
一級標題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BTC 網絡上的部分NFT Collections
但與BTC 歷史上發生過的諸多事件類似,Ordinals 的出現再次在比特幣社區引發了關於比特幣網絡是否應該用於非金融目的及比特幣願景的爭議。兩種爭議意見簡單概括而言如下:
BTC NFT 的特點、優勢與挑戰
圖片描述
1 月21 日,比特幣核心貢獻者Casey Rodarmor 創建的Ordinals 協議發布了0.4.0 版本,比特幣網絡上的NFT 終於開始引起人們注意,鑄造量開始飆升。
Ordinals 協議有一個支持跟踪和傳輸單個比特幣最小單位Satoshi 的編號方案,將不同的Satoshi 按照被開采的順序編號,並以先進先出的順序從交易輸入轉移到交易輸出。
每個Satoshi 都有了獨特的編號作為身份標識後,就可以被單獨跟踪或交易。在此基礎上,再往每個Satoshi 裡寫入數據(如圖像、文本、 Video、 HTML 等),就完成了將Satoshi 從一個“比特幣最小單位”向一個“比特幣NFT ”的轉變。圖片描述一級標題
按類別的BTC NFT 數量分佈(2 月15 日)
目前BTC NFT 的部分相關生態:
總的來看,Ordinals
當下的優勢和麵臨的挑戰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2023 年2 月1 日,比特幣挖出近4 M 的史上最大區塊,裡麵包含一個近4 M 的史上最大交易,這筆巨大交易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比特幣鏈上NFT 項目“Taproot Wizard “ 發出,主要數據是一個NFT,不是哈希。
降低安全性:一時間, Blockstream CEO Adam Back、Bitcoin Core 開發者等人紛紛指責該行為是對比特幣的攻擊。而他們也正是BTC 歷史著名的區塊大小戰爭的親歷者。主要的反對理由如下:
區塊鏈膨脹:
這會造成比特幣區塊鏈大小迅速膨脹,運行全節點的設備要求大幅提高而導致全網全節點減少,抗審查性下降。這是2014 年拒絕Vatalik 在OP_RETURN 中做智能合約,以及2017 年拒絕硬分叉擴容的主要原因。生態衝擊:超預期的巨大交易和巨大區塊衝擊錢包、礦池、瀏覽器等生態設施,導致一些設施出現異常,比如BTC.com 瀏覽器的該筆交易未能正常解析。
降低安全性:
礦池或礦工為了減少同步和驗證巨大交易和區塊的時間,可能選擇不下載,不驗證該交易和區塊的情況下出塊,帶來安全風險。
BTC 的可擴展性
圖片描述
(可擴展性指的是網絡處理用戶數量、交易數量增長的能力)的爭議一直喋喋不休,並由此引發諸如“區塊戰爭”在內的知名系列事件。
雖然比特幣網絡被公認為最去中心化和最大程度實現安全性的區塊鍊網絡,但同時也因可擴展性差而被攻擊為交易吞吐量最慢的網絡和最保守的網絡之一。這是由於區塊鏈不可能三角的存在,比特幣的區塊大小是有限的,每個區塊只能容納這麼多交易,且出塊速度有限(大概每十分鐘新出一個塊),所以與當下比較火的L2 敘事相比,比特幣網絡處理交易的能力十分有限。
2008 年10 月31 日,在計算機領域前人數十年的學習和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並在一場由法幣觸發的經濟危機(“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爆發的背景下,完美的去中心化貨幣構想伴隨著中本聰論文的發表而誕生。實際上,他在2007 年就已經開始開發叫做“比特幣( Bitcoin )” 的項目了。隨後發生的故事開啟了波瀾壯闊的區塊鏈篇章:
2009 年1 月3 日,第一個比特幣區塊挖出:在這個區塊中,中本聰寫道: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泰晤士報2009 年1 月3 日的頭版
2010 年7 月28 日,中本聰主持了一次軟分叉,修復了OP_RETURN 中的一個Bug ,OP_RETURN 本身是一個可用來加入最多100 字節的數據的操作碼。
2010 年9 月12 日,中本聰主持了另一次軟分叉,添加了區塊體積不得超過1 MB 的限制,但這主要是在社區層面達成的共識;但在數據庫層面,它是無效的,因此可能會被拒絕執行,這將為之後埋下一些隱患。
2010 年10 月4 日,開發者Jeff Garzik 在自己開發的新客戶端裡該客戶端將中本聰引入的限制移除,原因是他擔心1 MB 的區塊體積的限制會影響未來比特幣的交易吞吐量,但遭到了社區和中本聰本人的反對(避免分叉,如若將來影響吞吐量可以未來再以可控和逐步的方式改動)
2013 年3 月11 日,比特幣的協議在由Berkeley DB 數據塊升級成LevelDB 數據庫的過程中,產生了嚴重的混亂,一些節點開始接受0.9 / 1 MB 的區塊,而那些還沒升級的節點會拒絕這些區塊。隨後的2015 年,圍繞和比特幣區塊空間大小的可擴展性問題而引發區塊戰爭開始真正上演,在當時一系列的爭論中,我們可以將具有明顯傾向的人按照立場分為三派:
一級標題
目前BTC NFT 的部分相關生態:
事後證明,當時這些爭論對比特幣乃至區塊鏈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次BTC NFT 的爭論某種程度上也來源於此:
一級標題
圖片描述
2017 年8 月24 日, SegWit 升級激活,它首先修復了交易的不定形漏洞。防止尚未上鍊確認的交易的ID 可能因為所納入的腳本或者簽名本身的變化而發生變化,讓交易ID 也變成了未確認交易可以依賴的標識符,並且它解決了由區塊大小限製而引起的可擴展性挑戰。在SegWit 啟用之後,區塊大小上限由1 M 變成最多可容納4 MB 的數據,區塊中可以塞入更多交易,連帶會讓手續費水平降低。
結語
結語
圖片描述Taproot 採用率飆升另一方面可以結語一級標題結語
另一方面可以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Bitcoin 101: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2.關注萊特幣等類似比特幣網絡的區塊鏈引入Ordinals 的新鮮敘事。
3.SegWit and its legacy: Taproot, UASFs and Lightning
4.但與此同時,也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