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Builder經濟論Web3應用迭代邏輯與價值機會
ThePrimedia
2023-02-16 03:25
本文约4943字,阅读全文需要约20分钟
Web3因此會極大釋放人類創造力,人類在完成數字文明進化的同時也可以展開對星際文明的暢想。

原文作者:Jerry、Cherry、BeeGee

原文作者:Jerry、Cherry、BeeGee

如果把Builder 經濟放在人類文明演進的高度,它帶來的是經濟系統變革基礎:氏族部落(小國寡民、共同勞動、共同分配)、農耕文明(奴隸主、君主與宗教)、工商文明(資本與政客)、科技/信息文明(科技、資本與政客)、數字文明(區塊鏈/Web3時代的用戶Builder 共建共享)、星際文明(未知)……

二級標題

一級標題

一、迭代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1.1 普遍性生存範式變遷

在迭代的語境裡,我們最好的對比效應是內容創作者經濟。 Web2時代的內容創作者/Builder 可以通過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來賺取收入,並促成創作者經濟的內容商業變現模式,但這並不足以促成經濟結構的迭代,不足以給整個生態的內容創作者/Builder 提供生存範式變革的機會,因為這裡只能提供有限的收入機會——只有擁有大量粉絲和閱讀量的前1% 的創作者才能可持續的商業運營。比如,在Spotify 1.4% 的音樂人佔90% 營收;Twitch 一半以上的收入歸排名前1% 的主播獲得。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1.3 社區量化機制的必要性

SafeTreasury 創始團隊認為服務貢獻者要追溯每個貢獻者的歷史數據。這對應的是量化機制以及背後的權益和權限。智能合約和區塊鏈將互聯網帶入了所有權時代,用戶擁有的貢獻能直接受用於用戶的權益計算,builder 經濟中builder 貢獻的價值跟builder 獲得的激勵關聯。

要完成一個適合於當前社區的量化機制,社區需要做到如下: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二、路徑

在技術、產品與應用迭代的語境下看經濟系統,對比Web 2 應用的積分/裝備激勵和Web 3 應用的Token/代幣激勵, Web 2 應用的積分/裝備只能在隔離的應用內流轉與消耗,不具有在應用生態內進行投資、消費和交易的經濟機制。 Web 3 應用用戶的貢獻/數據/資產以Token/NFT 等資產確權形式歸屬到Builder 用戶DID,且可以跨協議、跨應用進行流通,在消費/支付/交易場景的基礎上,並具備了投資/套利的金融功用。

每一個Web 3 應用都是一個獨立且具有經濟系統閉環的「小國」,其發行的Token/代幣即為該應用/「小國」經濟系統運行的「貨幣」。因此在宏觀上一定會有一個奇點發生,整個Web 3 生態有足夠多的應用/「小國」自如運行,Builder 用戶以各自的興趣/特長(接近於馬克思人的自有而全面發展)投身到Web 3 生態共建與共享,並以此支撐數字文明「小國寡民、互利共贏」的非競爭性經濟生態系統。

但是,微觀上看,尤其是在Web 3 生態共建的早期,並不會是自發的形成非競爭性經濟生態系統,相反, Web 3 世界的應用之間是沒有「國界」/邊界的,Builder用戶DID 可以活躍在多個類競品Web 3 應用,因此每一個Web 3 應用都需要搶佔更多的Builder 用戶參與到自己項目的生態共建。

SafeTreasury 創始團隊認為Web 3 應用需要考慮在自身Token/代幣激勵機制尚不具備經濟系統閉環/Builder 用戶交易以生存的情況下,如何更好的激勵Builder 用戶更加持久、深入的參與協作、生態共建。相對於一步到位的“全項目代幣”激勵,採用“項目代幣+穩定幣+法幣”結合的方式會是更好的方式。一個項目代幣的價值在開始階段為0 ,只有依靠builder 的共同努力才能將價值不斷夯實推高。而builder 也畢竟是人,也會有在當前環境下的現實需求。為此,需要採取折衷靈活的方式激勵貢獻者。等項目自身的價值建立,業務飛輪開始運轉,這時候就可以逐步轉到“全項目代幣”激勵,從而形成一個個自我閉環的鏈上生態。

Token 激勵大致分為兩種: 承諾激勵(Commitment compensation) 更像是正式的工作,每週投入一定的時間在DAO 的工作中,具體工作是持續性的,根據組織的需求而不斷安排,不以個人在固定的時間產出具體成果為要求;追溯激勵(Retroactive Compensation)對應的是臨時接活,對應著明確的工作成果,通常是能在中短期完成的,容易量化的工作。

  1. 與發放傳統股權激勵機制相比,以代幣形式激勵的工作有如下優勢:

  2. 資產流動性高,上市時間短(無需等待收購或IPO)

  3. 自動匹配市場薪酬(初創公司的股權價值與上一輪籌款時公司價值掛鉤)

  4. 獎勵與公司技術產品和社區價值更直接相關,不受制於公司資本結構

  5. 通過不同方式補償因外在因素導致的員工福利損失(資本收益、工資稅和當地法規)

  6. 在不觸發應稅事件的情況下,從借貸市場獲取基礎流動性

  7. 獲得額外代幣的質押、借貸和收益激勵

代幣稀釋過程透明化。通過透明的方式與利益相關者協調對總代幣供應量的可行方案。

  1. 在web 3 社區的激勵方式(及優缺點)包括:

  2. 追溯獎金(資金/代幣),在貢獻者貢獻後給予追溯性獎勵(對於DAO 來說具有靈活性、無需給出長期承諾,但對貢獻者來說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3. 工資流(資金/代幣)(可以鼓勵長期、穩定的貢獻,但對於特殊的工作不適用)

  4. 集體獎勵(資金/代幣),由集體評估個人貢獻者應得的獎勵(有去中心化的集體評估機制,但讓個人對所獲得的獎勵更不確定)

  5. 治理權/代幣(讓成員有更好的參與感,但治理代幣價值波動一般較大)

  6. 小費(資金/代幣),直接由中心機構撥付(可以最快速的給到貢獻者獎勵,但非常中心化,且收入可能不確定);

  7. 賞金(資金/代幣)(很適合一些特殊的任務,但正確監督任務的完成是一個難點)

  8. 捐贈(適用於DAO 內孵化複雜的計劃/項目,同樣難以檢驗效果)

  9. NFT(可用於門票、建立聲譽系統,但流動性有限)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三、價值

在漫長的人類進化史裡,每一個文明時代的塑成都是人類社會秩序適應外部環境/生存結構變化的表現。數字文明也不例外。人性是複雜的,現實世界法律是人類道德的底線規範著人類的社會行為,在web 3 世界智能合約規範著builder 的行為和保障社區治理正常運行。

社區的內部協調和治理需要成員們共同的價值觀和目標,憲法(智能合約)就是共同價值觀的接口。現有DAO 憲法主要形式和結構:仿照現代憲法概念,通過條款界定權力和責任;模仿宣言,表達價值觀和需遵循的準則;套用社區和Web 3 項目的數字憲法,對提到的目標、價值觀和權利進行了編碼。這被稱為計算憲法主義,即社區是由他們對智能合約的使用來定義的。

憲法在社區中作為了權力下放的產物,去中心化也定義了社區如何協作的特定敘事。主要體現在:提案權,提案質疑權,投票權,無歧視和退出權。憲法定義了社區的目標和價值觀。目標主要分為:開發Web 3 特定技術;傳播技術使世界受益;構建社區。表達的價值觀有:開放,包容,免費和去中心化。

SafeTreasury 創始團隊認在合理的去中心化治理規則下早期的Builder 和貢獻者就能獲得他們幫助平台創造的部分價值,並最終對其進行治理和更多的控制。本質上是把這些公司交給Builder——這是去中心化在這裡創造的最大的社會社會轉變。

我們可以想像,以Web 3 應用迭代為基礎的數字文明進程中,這是一種新的生存結構範式,更平等一點,更社會主義一點,它允許每個Builder 都參與到世界上正在發生的經濟創造與分享,並以其貢獻度具有相應的社會治理權益,而不是將其限制在資本/科技/政客等少數人身上。 Web 3 應用也因此會極大釋放人類創造力,人類在完成數字文明進化的同時也可以展開對星際文明的暢想……

備註1、本文由TheprimediaDAO 共研共創協作共創完成,主要協作者有TheprimediaDAO 發起人Jerry(@ThePrimedia)和TheprimediaDAO Builder、Open Knowledge DAO core-builder Cherry(@cherry_yang_cn),TheprimediaDAO Builder、TigerVCDAO Investment Head BeeGee (@BeeGeeETH)對本文亦有貢獻。

ThePrimedia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