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來源:今天有更懂這個世界一點了嗎
原文作者:jason 陳老師
幣安上週發布了存儲鏈Greenfield 白皮書:github.com/bnb-chain/gree…但是沒有看到掀起行業很大熱點也並未反應在幣價上,對於存儲領域研究的不多,主要是這個賽道玩家太少以Arweave、Filecoin 為主,但是存儲絕對是區塊鏈領域最重要的賽道。
我會先幫大家梳理整個存儲體系的輪廓和歷史才便於接下來的了解,之前簡單聊過,大家經常會將去中心化存儲和上鍊混淆,區塊鍊是一個分佈式賬本,其本身也具備數據存儲能力,但是我們目前廣義所說的不論NFT 還是Mirror 這些內容的上鍊並不是存在區塊鏈上。
因為為保證數據不可篡改每個全節點都需要進行備份,有1 萬個礦工時,即使為了存儲1 MB 的信息也會全網消耗掉10 GB,這非常的不划算,於是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將數據存儲在鏈下,然後將鏈下存儲地址放到區塊鏈中進行索引,以NFT 為例,可以看到metadata 是索引到了一個ipfs 的鏈接,打開後則是一個文件夾。
這裡就要給大家擴展一下IPFS,它是一種內容尋址的點對點分佈式存儲系統,與內容尋址相對的就是地址尋址,比如我們將照片存在雲盤中,在下載時則電腦需要知道該照片的IP 地址和域名,從而才能在對應的地方找到數據,但是若該複製不存在或服務器關閉則文件也丟失了。
但是也許有人之前下載過這張照片存在電腦裡,不過你的電腦卻不知道對方是有這個照片的,所以解決去中心化存儲的問題就需要解決掉通過內容檢索而不是地址檢索,這樣你不需要告訴電腦從哪裡獲得照片,而是就告訴電腦你需要的照片長啥樣,然後電腦就到處問誰手裡有這個樣子的照片呀,有的話發我一下,但內容又可能非常大,直接暴力檢索非常耗時,於是將文件內容進行hash 運算後再將hash 值作為文件名存儲,這樣就可以非常快速的僅檢索與該照片hash 值一樣的其他hash 值,找到後再讓對方把他的照片發我一份,這樣效率就會很快,以上就是IPFS 的大概原理,存儲經歷了中心化、多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三個階段。
所以IPFS 雖然思想上和區塊鏈很像,但本身和區塊鏈沒有直接關係,但若想穩定運行則需要很多用戶貢獻他們的存儲空間和網絡成為節點,於是後面的Filecoin 受到比特幣的啟發,是架在IPFS 之上的一個激勵層,來為存儲數據的節點進行激勵,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的是不論什麼方式的存儲最終還是存在物理硬盤,去中心化存儲是一種共享經濟,擁有空閒硬盤資源的人可以將其貢獻出來。
其實昨天和大家聊區塊鏈+AI 的時候也有人提到算力共享,這個在很早玩客雲、極路由也已經玩過了不過一地雞毛,以後有空再和大家展開講講算力共享這事。
但Filecoin 畢竟是IPFS 出現後再架上去的一層用於激勵存儲服務商,但是Arweave 則將存儲和鏈融合的更加徹底,它專門開發了blockweave,相比於傳統的blockchain 一前一後的鏈式結構,每個塊都鏈接到下一個塊和上兩個塊:一個前面的塊和一個歷史的召回塊,節點在出塊時必須進行訪問證明。
這和pow 計算證明不一樣,通過可以訪問blockweave 歷史中較舊的隨機塊,從而可以挖掘新塊獲得獎勵,這樣存儲著稀有區塊的礦工就可以在長期獲得更大回報,通過這一套機制從而盡可能讓節點多存儲歷史數據,也不會像POW 那樣消耗大量資源,所以Arweave 的原生性和永久性要高於Filecoin。
剛才說過區塊鏈本身也是具備信息存儲能力的,也有人稱區塊鍊為去中心化數據庫,但是實際上區塊鏈最重要的職責是承擔記錄交易的去中心化賬本而不是數據庫,存儲大量數據在職責分工上不是區塊鏈的核心。
如果將區塊鏈比作電腦,雖然也有內存可以存儲少量數據,但是更需要有外接硬盤來存儲大量數據,而不是全部一股腦塞到內存中,所以去中心化存儲就承擔著外接硬盤的職責,只要保證存的東西可以和電腦與內存交互且不變即可,如etherscan 中可以看到以太坊的每筆交易中的Input Data 就是被寫入區塊鏈中的信息,但是也只能是簡單key value 類型的字段數據,所以還是需要接一個外面的“硬盤”去補充。
以上就是對整個存儲體系和Filecoin 與Arweave 這兩個去存龍頭的原理講解,這麼說完大家應該非常深刻的意識到去存在區塊鏈中的重要與互補性,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幣安要成為入局者的原因之一,如此之大的賽道且競爭頭部效應如此集中,幣安這種體量進入理應會掀起軒然大波,但是卻幾乎沒啥動靜。
我認為主要原因是:
存儲是離用戶很遠的下面一層,用戶很難感知和理解到,而且目前存儲也都是toB 再toC,如Mirror 接入了Arweave,我們在mirror 寫文章,但是我們卻不知道存在了Arweave
Greenfield 白皮書宣發那天恰好撞上了Nostr 這個大熱點,和汪峰一樣挺不赶巧
存儲賽道,尚未爆發
存儲的前提是要有內容,但現在web3應用層匱乏沒內容生產源呀,比如最大的賽道defi 這壓根和內容沒一毛錢關,NFT 賽道和內容沾點邊但也沒多大,就是一個小圖片要存,思來想去要像web2一樣有大量“內容存儲”場景的應用在web3還真沒出來多少,所以存儲賽道離用戶遠且少。
但是隨著web3的應用層爆發,產生大量具有C 端互動性的UGC 產品,則自然會湧現出大量內容存儲的需求,所以終局我們是能看到的,但是問題就在於到達終局過程的里程碑我暫時看不到,這里分享一下我的投資邏輯。
如我在此之前對於LSD 賽道進行分析後(可看之前關於Lido 和SSV 的文章),進行推演,隨著以太坊切至POS,首先如Lido 等這些低門檻質押服務商會湧現,從而出現大量驗證節點,但是運營商中心化則會極大的損害以太坊網絡安全性,所以終局是一定要解決運營商中心化問題,終局看到後,我再找到3 個里程碑,20 的信標鏈上線, 22 的POS 合併, 23 的上海昇級,找里程碑的目的是讓你對終局到達的時刻有心理預期,以及找到合適入場的機會,否則埋伏太早會苦等幾年, 2023 上海昇級提款後極大的激髮質押熱情,從而運營商中心化問題暴露,所以上海昇級前半年是入場好時機,否則2020 第一個里程碑入場這兩年就乾等著。
去存的終局可以看到,但中間的里程碑我還看不透,不過隨著基建完善,以及我也看到了今年socialfi 等應用層開始卷,我認為這個終局來的不會太晚,也許可以嘗試少量佈局去存的相關資產,不代表投資建議,大家DYOR。
好了回到Greenfield,如開頭所說它的生態是圍繞用戶的三位一體架構:BSC 鏈、Greenfield 和dapps。幣安有交易鏈,再來存儲鏈,開發者基於這兩個所開發出的dapp 則自成體系,並且Greenfield 是一條側鏈,有一條和BSC 原生的跨鏈橋,均使用BNB 作為代幣,這一套組合拳打出去幣安生態就完整了。
所以一方面存儲賽道足夠大到引起幣安親自下場做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是補足幣安生態的重要一環。通過閱讀白皮書可以看到Greenfield 的核心是一條存儲鍊和存儲節點網絡,其實和Arweave 很像,存儲鏈有自己的治理邏輯和激勵體系,裡面存儲元數據、區塊狀態數據、賬戶信息和權限、計費等數據。
值得注意的是元數據存在鏈上,有單獨的一個對象存儲系統將對像數據存在鏈下,還是以NFT 為例,元數據metadata 是放在鏈上的而不是IPFS,但是metadata 裡最佔空間的圖片本身還是在鏈下放著,這樣設計可能是幣安考慮到性能和成本吧,用數據的時候再通過鏈上元數據所引到鏈下對像數據。
BNB 作為存儲鏈的原生代幣用於治理和繳納GAS,可以在BSC 和Greenfield 之間流動,所以這個角度算是給BNB 又找了一個價值賦能,但是我個人不覺得BNB 的價格會為此吃到很多存儲賽道的紅利,因為BNB 價格是一個複合體,存儲賦能只是影響價格的一個因素,如果你們想投資存儲賽道,BNB 我認為不是一個好標的,還不如直接去投專門做存儲的token,因為這些token 的賦能是100% 來自於存儲紅利,當然一切DYOR。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Greenfield 格式是全面兼容以太坊EVM 的,所以也便於現有的產品進行接入還比較有趣的是對權限組的管理比較細緻,可以控制每個賬戶對於增刪改查等數據操作的權限,這個挺實用的。
數據完整性上引入了挑戰證明,類似於OP 那種,可以給節點提交挑戰交易,Greenfield 也會隨機發器挑戰事件類似於抽樣檢查,如果接受到了挑戰則驗證者對於被挑戰的節點將會進行檢查,挑戰成功則發起者獲得獎勵,節點受到懲罰,挑戰失敗的話則該數據會有一個冷凍期不會再被發起挑戰,從而避免資源浪費。
有趣的是它不僅用於數據存儲,還支持基於數據的經濟價值創造,比如剛才說到的數據權限也是可以跨鏈到BSC,成為BSC 的數字資產,這就有意思了,我的數據是值錢的,對我數據對操作也是可以值錢的。
整個Greenfield 生態系統的參與者如下,BSC 承擔了dapp 部署、數據資源鏡像、跨鍊和共識Greenfield 則承擔支付、數據資源、跨鍊和共識,注意剛說過Greenfield 也是有自己的治理機制等,所以也有自己的共識然後SP 節點與Greenfield 進行數據互動,右圖是網絡結構,和OP 那一套很像有選舉的驗證器等。
在Greenfield 中的賬戶體係是獨立的,格式上和BSC 與以太坊兼容,所以也具備錢包以後支持Greenfield 的條件,有趣的是Greenfield 作為一條鍊是基於Cosmos 開發的,Cosmos 作為Layer 0 老大哥的位置好像越做越穩了,最近很火的Canto 也是基於Cosmos 出來的,不過我個人覺得Canto 那一套有點luna 的影子,DYOR。
幣安麻煩的地方在於BSC 是fork 以太坊的,不像aptos、solona 沒有自己的獨立技術體系,從而很難培養自己的開發者群體,這個問題也是很多EVM 鏈遇到的問題,Greenfield 作為一個面向開發者的存儲鏈,怎麼建立開發者忠誠度是需要下功夫琢磨的,所以幣安需要先讓存量dapp 切換至Greenfield,再吸引增量dapp 去接入。
花了差不多一天的時間給大家基於幣安Greenfield 縷了一遍去存賽道的情況,我個人對於存儲賽道還是比較看好,期待更多真正具有可用性的應用層產品爆發吧,基建上不論智能錢包和賬戶抽象來降低用戶進入門檻,還是aptos 和layer 這些提高性能的鏈,對於應用層爆發的基建已經打好了,就等築巢引鳳了,內容也許存在主觀和偏頗,如有錯誤還望見諒,歡迎交流探討。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推特@jason_chen 998 ”了解最新最全信息,並與我進行探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