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月1 日晚間,BNB Chain 發布BNB Greenfield 白皮書。這是繼BNB Beacon Chain 和BNB Chain 之後,BNB 生態系統中的第三條鏈。
對開發者和用戶來說,這條鏈最為令人關注的地方莫過於它同時擁有存儲和計算的能力。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BNB Greenfield 是什麼?
一個去中心化的互聯網世界的基石是什麼?資產、計算、存儲。
從比特幣誕生伊始不斷出現的各種新興加密資產,為去中心化的世界提供了價值流轉的載體。而一條條性能愈發強勁的公鏈則為去中心化世界提供了必備的計算能力。
當圖靈完備的以太坊為加密世界帶來智能合約之後,智能合約就成為了加密世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擁有計算能力的智能合約為加密世界帶來了可編程性和可組合性,這也為DeFi、NFT 的繁榮奠定了基石。
而要想為用戶帶來完備的去中心化服務,並最終將我們的互聯網世界過渡向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恐怕鏈上還欠缺了重要的一環——存儲。
現有的去中心化存儲方案雖然可以解決諸多問題,例如數據隱私性保護、抗審查等,但目前的去中心化系統依然不夠成熟。
在此背景下,BNB Greenfield 作為一個擁有Web3應用程序智能合約集成的去中心化數據存儲系統,旨在革新數據所有權經濟,並為Web3帶來效用新標準。
從具體職能來看,BNB Greenfield 將是BNB Chain 的分佈式存儲基礎設施。利用BNB Greenfield,任何擁有BNB Chain 地址並持有BNB 的人都可以使用DropBox 的方式在BNBGreenfield 上無縫存儲數據、部署網站。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從1 到100 ,分佈式存儲還有哪些問題?
為了解決存儲問題,加密世界一直在積極探索著解決方案。去中心化存儲可以說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話題了。
從早期的IPFS、Filecoin、Swarm,再到本輪牛市崛起的Arweave 等,將數據存儲到鏈上這一需求已基本可得到滿足。但從0 到1 的進步並不代表這一板塊的基礎設施已經足夠“好用”。
在去中心化存儲的早期(甚至可以稱之為“史前時代”),以太坊網絡就被用於進行分佈式存儲。儘管以太坊並不能用於存儲文件,但可在一筆交易中將“數據”寫入以太坊。因此,曾有諸多愛好者將圖片轉為base 64 字符串在以太坊上進行存儲。然而,當涉及大量的數據存儲時,以太坊就不符合需求了。而且,由於gas 費用,將較大的數據部署到主網的費用將非常昂貴。
為此,一批去中心化存儲網絡誕生。
以IPFS (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 為例,這一協議早於2015 年就已上線。開發團隊主要將其對標互聯網的HTTP 協議,旨在對其進行補充甚至替代。其願景非常宏大,且極具泛用性。但這一基礎設施的缺點在於,這一網絡太去中心化了,點對點的機制讓IPFS 保存的文件難以實現永久保存。且沒有巧妙引入經濟系統,使其缺乏激勵。
基於IPFS 協議的激勵機制及公鏈系統Filecoin 一定程度上做出了改變。它既作為IPFS 的存儲層,也是IPFS 協議的激勵層,IPFS 是整個系統的應用層。 Filecoin 與IPFS 都是由Protocol Labs 開發,兩個協議共享多個功能模塊。
但Filecoin 挖礦硬件要求較高,且網絡上垃圾數據過多。其性能和下載速度也是影響其發展的一大桎梏。而該項目的陳舊也使其諸多產品理念與現有狀況存在一定偏差,失去了昔日的流量和關注。
2018 年,Arweave 上線。在最近一輪牛市中崛起的Arweave 讓沉寂許久的存儲板塊迎來“新王”。 Arweave 的目的旨在長期可靠的存儲數據,提供一種名為Permaweb 永久網絡的存儲解決方案。該網絡並未採用區塊鏈結構,而是採用了blockweave(區塊編織)。在該網絡上,用戶可一次性付費並獲得永久文件存儲的協議,以首次實現真正的永久數據存儲。
在落地場景上,Arweave 的特性使其適用範圍較窄,更多用於存儲被靜態使用的美術資源,比如一些dApp 的圖片、NFT 圖片等等。
綜合來看整個去中心化存儲賽道,適用場景和生態應用幾乎是所有存儲網絡的共同限制。目前,去中心化存儲更多被用於存儲一些耦合性不高的“美術資源”(如NFT 小圖片)。很多Web3 項目的計算和去中心化存儲並不存在必然性的連接。
二級標題
簡而言之,
簡而言之,二級標題
“存儲+計算”的想像空間
基於區塊鏈最基本的特性,用戶可以通過賬戶對代幣擁有自主權。而當用例擴大到更大的使用範圍,卻出現了一些問題。例如,對於用戶來說,他們並不能只通過一個網絡的ID 來證明自己對另一條網絡(存儲網絡)上的數據具有主權。
智能合約並不是一個新的事物,但在現有的去中心化網絡中,無論是主流公鏈、新公鏈、L2,都只帶來了更好用的“計算能力”。儘管可以與其他存儲網絡相連接,但這種並不原生的跨網絡開發始終給開發者帶來一定的麻煩和不夠友好的用戶體驗。
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存儲如果能夠從一開始就實現原生集成,並與已有的龐大dApp 生態相配合,將會是Web3 的里程碑事件。
BNB Greenfield 發布之後,這條鏈給開發者賦予了在同一條鏈上同時進行存儲和計算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促成很多鏈上鍊下的應用。
在BNB Greenfield 內,用戶可以創建、讀取、共享甚至執行數據,而其用戶體驗和成本將接近目前廣為流行的Web2雲存儲服務。用戶可以完全擁有自己的數據資產,並決定誰可以使用、如何使用數據。用戶的數據資產可以方便的放到一個廣泛的、以智能合約為基礎的經濟環境中,從而獲得財務價值。
BNB Chain 的高級解決方案架構師Victor Genin 認為,“ 2021 年是DeFi 取得突破性進展的一年。2022 年,NFT 和數字所有權的去中心化興起。而在2023 年,通過BNB Greenfield,BNB Chain 將為數據所有權和效用創造一個新的主題。BNB Greenfield 將為存儲中的數據帶來效用和金融化機會,並為數據所有權帶來可編程性。”
BNB Greenfield 與BNB 智能鏈的原生集成為未來的應用帶來了豐富的想像空間。通過允許智能合約與用戶自己的數據資產進行交互,所有權和讀取權限都可以通過NFT 以金融方式由BNB 智能鏈上的EOA 錢包進行管理。 EOA 不僅可以代表數據管理NFT,還可以管理數據本身。而原生的跨鏈協議更可促進Web3 的“數據所有權”概念,例如:
1.作者可以通過智能合約直接在BNB 智能鏈上進行數字出版和銷售作品;
2.數據創造者可以在智能合約中上傳和交換他們的產品,並與其他DeFi 組合;
3.去中心化社交媒體可以建立在BNB Greenfield 之上。用戶可以在BNB Greenfield 上擁有自己的數據,並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存儲自己的社交數據,而不同的社交媒體前端則方便用戶構建社交網絡。而以此推演,僅僅是對標Web2,我們就可發現諸如去中心化的推特、Tik Tok、FaceBook 等多種潛在用例。
4.去中心化的訂閱系統。通過去中心化存儲保存內容,並通過原生的智能合約進行權限限制,以此更可衍生出諸如付費博客、會員門禁等大量潛在用例。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新公鍊為BNB 增強價值捕獲能力
正如BNB Beacon Chain 和BNB Chain 一樣,BNB Greenfield 也將由BNB 支持。而這已經是BNB 支持的第三條鏈了,BNB Greenfield 的上線會再次拓寬BNB 的使用場景,原生的存儲功能也為BNB 帶來更多的應用價值。
2022 年2 月,BNB Chain 重新整合後,其結構可對標以太坊,BNB Beacon 鏈(原幣安鏈)提供安全的技術底層,BNB Chain(原幣安智能鏈)實際上已經成為了執行層。而其生態之中,Dapp 更覆蓋多個板塊,包括DeFi、NFT、GameFi、Metaverse、跨鏈、衍生品、基礎設施等,幾乎涵蓋了鏈上世界的全部領域。
但在即將到來的Web3時代中,一個重要的板塊仍未被BNB 覆蓋,也就是本次推出的“存儲”功能。當Web3受到大規模採用,大量重要數據的存儲必然無法放心地交給中心化服務。可以說,BNB Greenfield 拼上了BNB 版圖的重要一片。
在Greenfield 以前,BNB 已經具有了多重屬性。本次存儲網絡的引入,更能看到幣安BNB Chain 押注Web3大規模採用的野心。從單鏈升級為多鏈、提升吞吐量,這是一個更加獨立、完整的Layer 1 去中心化網絡生態。而隨著用例的範圍擴大,BNB 也將受益於生態發展帶來的增長紅利,橫跨CeFi 與DeFi 捕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