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編譯:Babywhale,Foresight News
原文編譯:Babywhale,Foresight News
原文編譯:Babywhale,Foresight News原文編譯:Babywhale,Foresight News1 月4 日,加密貨幣交易所MEXC 宣布啟動2000 萬美元專項基金,用於支持Sei Network 重點項目發展。而早在8 月31 日,Sei Labs 宣布已完成500 萬美元種子輪融資,Multicoin Capital 領投,參投方包括了Coinbase Ventures、GSR、Flow Traders、Hudson River Trading、Delphi Digital、Tangent 等。在官宣完成融資後的一個月,Sei Network 推出
5000 萬美元生態基金
,以支持在其上開發的DeFi 應用。
作為Sei Network 的投資方之一,Delphi Digital 撰寫了一份報告來解釋其為何看好Sei Network,筆者在此將報告中的重點內容進行總結梳理,供大家共同探討。
專為DeFi 而設計的網絡
在構建區塊鏈時,我們通常試圖將其歸入兩個不同的種類:通用鍊或應用鏈。通用鏈用於無需許可的創新,而應用鏈則用於需要許可的特定用例。但「應用鏈」並不是非黑即白的, 而是由鏈自身來決定。 Sei 是一個即將推出的Cosmos 生態鏈,旨在成為一個「專為DeFi 為設計」的Layer 1 區塊鏈。
「專為DeFi 為設計」意味著對基礎層進行根本性的改變(和權衡),使得DeFi 應用能夠蓬勃發展。 Sei 擁有一個內置的訂單匹配引擎,亞秒級的結算速度,訂單的並行化處理,單區塊訂單執行等。所有這些定制化的功能都是在基礎層完成的。要知道的是,Sei 不是一個DEX,它是一個為DeFi 優化的Layer 1 區塊鏈。同時Sei 不是一個單純的應用鏈,不像THORChain 那樣只關注跨鏈交換的「純」應用鏈,而是一個為諸如DEX、合約、期貨等產品的特點開發的區塊鏈。
為了理解為什麼會想在底層網絡上做這些改變,我們可以看看Serum 和Solana。 Solana 是一個通用的Layer 1 區塊鏈,被宣傳為「鏈上納斯達克」,目標是400 毫秒的區塊確認時間和極高的吞吐量。 Solana 的主要觀點是,訂單簿交易平台最終將接管AMM,而Solana 上的指標也支持了這個觀點。 Serum 是建立在Solana 之上的訂單簿應用,是Solana 生態被使用最多的應用,佔Solana 上交易的的約1/3 。 Serum 是Solana 上的「訂單簿層」,供Mango Markets、Zeta、Atrix、Bonfida、Jupiter 等項目使用。當人們想到Solana 時,他們通常會想到Serum。
然而這種架構也有一些缺點,最值得注意的是,由於Solana 是一個通用鏈, Serum(以及建立在上面的應用)不斷地與其他應用競爭資源。與Serum 無關的活動,如游戲和鑄造NFT,會導致鏈上的擁堵,正如我們此前經歷過的Solana 的幾次「停機」。 Sei 則是選擇「削足適履」,將所有非DeFi 活動從他們的鏈上剝離出來。一個簡單的解釋是,Sei 就相當於是Serum 推出了自己的Layer 1 區塊鏈:做出具體的權衡,使基礎層為DeFi 優化,並給建立在其上的DeFi 應用擁有較非DeFi 的應用「不公平的優勢」。
用ABCI++ 優化Sei
優化區塊生產、智能區塊廣播和訂單並行執行。
優化區塊生產、智能區塊廣播和訂單並行執行。
優化區塊生產、智能區塊廣播和訂單並行執行。
優化區塊生產、智能區塊廣播和訂單並行執行。
Sei 通過利用ABCI++ 來做到這一點。 ABCI 是應用和共識之間的接口,它的主要作用是執行由共識決定的區塊。有了ABCI,應用只用在決策時與共識交互,並且對從mempool 中挑選哪些交易幾乎沒有控制權。 ABCI++ 為共識的每一步都增加了可編程性,允許應用重新排序、修改、放棄、延遲或增加交易,以及通過引入優化產生區塊的能力來縮短區塊生產時間。
在共識的提案步驟之後,應用能夠開始優化處理區塊,與預投票(pre-vote)和預委託( pre-commit)階段並行。然後,Sei 將開始「通過優化」將狀態變更到一個臨時的候選狀態,直到被共識接受。如果不被接受(很罕見),區塊就會被放棄。在這個步驟中, 有大量的數據需要處理,它可能相當緩慢。但通過經過優化狀態變化處理,我們可以縮短出塊的時間,並顯著減少延遲(減少約300 ms)。
除了優化區塊生產外,Sei 也在對區塊信息廣播進行改進。在Tendermint 中,當一個驗證者提出一個區塊時,這個區塊會包括所有的交易細節,數據量會非常大,但是驗證者已經通過他們本地mempool 中獲得了這些交易的約99.9% ,因此不需要等待再次從區塊提出者那裡接收這些數據。與其發送所有細節,提議者現在只需發送區塊中每筆交易的哈希值,驗證者將能夠通過使用他們自己的本地mempool 來快速重建區塊。
Sei 將這兩項優化命名為「Twin-Turbo Consensus」,並表示通過實施這兩項優化(優化區塊生產和智能區塊廣播),吞吐量提高了83% 。對區塊生產過程的第三個優化是圍繞交易執行的。使用ABCI 的Cosmos 鏈的交易處理是按照先後順序執行的,該過程中,不管在哪個市場中交易都是挨個兒進行處理,這大大阻礙了吞吐量。並且隨著負載增加,延遲也將成倍增加。使用並行處理,不重疊的獨立市場可以同時處理。與其在市場A 的交易後再處理市場B 的第一筆交易,不如同時處理它們。特定市場內的交易仍然需要按順序處理,以避免不確定性,當兩個不同的驗證器對同一狀態得到不同的結果時,就會發生不確定性(例如,一個驗證器在用戶B 之前處理用戶A 的訂單,但另一個驗證器在A 之前處理用戶B 的訂單,導致用戶的結算價格衝突)。Sei 圍繞並行化進行了一些
負載測試
(同時也對驗證器進行了主機託管),以觀察在出塊時間、延遲和吞吐量方面能得到什麼樣的改進。一般來說,通過並行化的執行,可以將區塊時間比按順序處理減少75-90% ,並行的延遲為40- 120 ms,順序的延遲為200-1370 ms。在擁有1 萬個訂單/ 區塊和20 個不同合約(市場)的情況下,並行能夠將出塊時間從1.33 s 減少到0.81 s,延遲從371 ms 減少到48 ms,吞吐量從7500 個訂單/s 到12200 個訂單/s。在所有的負載水平(訂單/ 塊)上都可以看到明顯的改進,隨著負載量的增加,邊際優化程度更大。除了上述三項主要改進,Sei 還在基礎層中增加了其他功能,例如:
原生的價格預言機。在基礎層中建立預言機;驗證者在生產一個區塊時需要就價格達成一致。在驗證者就價格達成一致之前,區塊不會被建立。允許其他模塊從鏈上市場獲取可靠的價格信息。
單區塊訂單執行。允許在單個區塊中進行下單和執行(在Serum 中需要多個區塊)。
訂單捆綁。做市商可以在一次交易中更新多個市場的價格。
頻繁的批量拍賣。
可以在區塊結束時匯總市場訂單,以單一價格進行清算;目的是嘗試並最大限度地減少搶先交易。
除了軟件方面的改進,Sei 也一直在測試更小的驗證器結構以及更高的硬件要求。雖然在去中心化方面有所取捨,但這些都伴隨著顯著的性能提升,並再次突出了Cosmos 的獨特之處:可定制性。
使用高性能硬件配置驗證器
在Sei 項目文檔的第一個版本中,推薦的規格與標準的Cosmos 鏈相似。之後硬件的要求被提高了,並且在特定的負載測試中,要求甚至被進一步提高。訂單簿模型對硬件的要求很高,低性能的機器會降低網絡的整體性能。雖然不是Solana 級別的要求, 但Sei 已經明確表示,他們希望他們的驗證器能夠超過常見的區塊鏈。此外,他們正在推動驗證器地理位置的集中化,以進一步減少延遲。
2. 50 個驗證器是可承受延遲的極限。
總結
總結
總結
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