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作者:Maco
前言
前言
對二線公鏈對比的報告
,結合
本次僅從架構上做比較,加入了ETH / Cosmos / Dot,觀點和上次基本一致多鏈
多鏈
從架構上,把目前主流公鏈分為三大類:多
Eth:L1 + L2
多鏈
一級標題
多鏈
採取橫向或者縱向擴容,另一個區別在於是否共享狀態,安全性和自由性的tradeoff
優點:智能合約平台鼻祖;最安全的鏈;最多的創新和真實用戶,目前排名第一,沒懸念
Cosmos:hub + zone
缺點:貴、慢、架構舊、船大不好調頭
Dot:中繼+平行
優點:更先進的架構(xcmp,wasm);牛逼的gavin wood;安全;理論上適合“懶團隊”,不需要擔心鏈的設計(安全& 經濟模型)
缺點:費用模型對“懶團隊”壓力大;生態才剛起步
優點:更先進的架構(Ibc,CosmosSDK);符合web3 自由開放的精神;項目方可以充分利用鏈的性能來做定制化設計(安全& 經濟模型)
Polygon:POS + Hermez + ...
缺點:組織結構鬆散,賦能不足;一切需要自己設計,開發門檻高;生態才剛起步
Avax:主網+子網
優點:錢多;融合的架構(新共識+重疊驗證網絡);搶得EVM 先機;生態全面
缺點:子網間沒有交互性;新玩意在熊市中共識不夠
缺點:整體網絡概念未知;新玩意在熊市中共識不夠;印度團隊
OP 方案目前性能平平總結下來,發現大家都在往多鏈的方向走,包括ETH 也更改到這條線路,多鍊和模塊化肯定是最主流的大方向。到底選哪家,其實問題還是落在了“不可能三角”上。
分類A:ETH、Dot、PolygonDot 其實和ETH 很類似,都是依靠主鏈來完成狀態共享和結算,並保證子網絡的(L2,平行鏈)安全,而付出的代價就是必須跟著“大哥”走,交“保護費”並且沒自主權,Polygon Supernet 也大概率與此類似,因此把他們歸為分類A,項目方選擇分類A的話,那他們最在意的就是(主鏈)安全性了,那Dot 和Polygon 拿什麼和久經沙場的老將ETH競爭? Polygon 的多方案+強資本的佈局也會被類似方向的BSC 極大削弱。 ETH 這邊的問題是,目前路線是rollup-centric,但是有三個問題:
OP 方案目前性能平平,未來有改善,但落地未知
zk 方案被賦予太高的期望
,雖然各方案都在緊鑼密鼓的開發,但真正全功能完全落地,個人持懷疑態度;而且zk 方案的未來究竟是與ETH 合作還是競爭,依舊存疑眾多rollup 方案相互割裂
,沒有原生的跨鍊和合作,部分生態有遷移/多鏈的趨勢—— 做大了有野心,太小了另謀出路(dydx,Boba),這點從DeFi 藍籌的多生態部署也能看出一二分類B:Cosmos
構建類似“超級城市群”的概念,最大化的放權,犧牲了部分的安全,換來的是理論上生態層面的更去中心化(Dapp 不受制於鏈+避免單一項目造成災難)和性能的更獨立(Dapp 獨享鏈)。靈活性/獨立自主權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且容易被忽視的公鏈特質:
從性能上說,一條鏈性能再高,也會在某一天被一個奇怪的NFTmint 打爆,進而影響其他鏈上活動;
從安全性講,整個網絡是“分割的安全”:因為沒人可以保證絕對的安全,因此在出事時能將損失分割,降到最小,尤為重要。另一方面,對於Dapp 端,一個對時效性很敏感的Dapp 肯定不希望自己的用戶因為鏈的升級或其他意外情況而導致爆倉或產生其他意外損失;從創新性來講
,有自主權的Dapp可以利用底層的特性,將缺點化為優勢。比如:MEV 是去中心化系統天生就有的缺陷,在之前,大家只在想怎麼消除他,但很難,而Cosmos 則是想辦法來利用他,這就巧妙很多。相比於對其壓制,疏通亦不失為一個良方。比如路堵了,是直接將路炸了,還是想辦法開一條路去疏通呢?同類的案例還有很多,如零gas 費交易、LP 資產做質押節點等等。歸根結底,都是利用了Cosmos 主權性做的創新。所以這種自下而上得模式是鼓勵創新,而區塊鏈最鼓勵的也是創新;
從經濟上講分類C:Avax一級標題
Avax 更像是分類A 和分類B 的交集,既可以搭Permissionless 的子網,並且針對性的做定制化微調;同時又“部分共享安全”,幫助子網冷啟動的同時對母幣進行賦能。最新消息:原ETH 二層
Boba 部署至Avax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單鏈重點在並行執行
,但也有兩者兼備的,加入多鏈,如FuelEVM 為代表的智能合約都是串行執行,由於其無法發揮節點多線程性能,網絡處理效率低下,進而造成執行時間長和TPS 低下,而EVM 天生不適合做並行執行。做並行執行有兩個方向:
Solana
使用UTXO 模型:
比特幣的賬戶模型,適合併行處理,但不容易實現複雜交易類,所以基本適用於支付領域。不過Cardano 和Findora 已在此領域進行探索
Aptos
狀態模型更改:
最大的難題是需要識別“獨立交易”和“關聯交易”,能通過並行執行“獨立交易”來大幅提高處理性能
一切創新的本質是:最小化網絡通訊消耗+採用高運算性能節點。並行的本質—— 狀態模型的更改:交易需要交易事先聲明其“關聯性”——該交易需要改變哪些狀態,進而能很好的做並行執行。
缺點:假去中心化;節點性能的極度壓榨,造成了單點故障帶來的頻繁宕機。後續需要重點關注費用機制實施的效果
Sui
使用blocks STM 緩存,採用“樂觀執行”,不需要交易聲明是否“關聯性”。
Linera
所有交易先無差別並行執行,執行完後若發現有關聯交易,則進行判定並重新執行,如此往復。此方式對開發者較友好(無需申請交易的關聯性),但若整個塊的交易都是關聯的,則沒有達到提速目的,不過官方說即便這樣也不會比串行執行效率低
Fuel
並行執行效率提升;驗證節點每個epoch 會變更,不像Sol 是可預測的,容易被攻擊
在用戶端, 做了很多web2 用戶友好的措施:交易識別,私鑰混合託管
技術細節公佈較少,似乎更專注於支付領域
提升效率的幅度:專注於模塊化,只做執行層,放棄共識和DA 層,目前應該是想做ETH 的L2
使用UTXO 模型,能夠很方便的做並行執行並行執行的方案共同面臨2 個問題:
提升效率的幅度:
主要取決於鏈上活動“關聯交易”的佔比,佔比越大則提升越有限。根據ETH 數據推算,目前約30% 交易為此類型,因此以ETH 的gaslimit 和blocktime 來推算,並行能提高3-5x 效率,當然具有更好的gaslimit 和blocktime 的鏈能提升更多(100X)
中心化問題:這個類別目前只看好Solana:非EVM 中最繁榮生態+ 最高單鏈性能+ 出圈效果最好一級標題
特殊
,這三個“最”就足以對它保持高度重視,從之前的觀察也可以看出Sol 在非常清晰地走著一條“非以太坊”之路,
Near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Ar
特殊
這一類別的公鏈很難簡單劃分未單鏈/ 多鏈,特色都非常突出,短板也很明顯
主要亮點在分片;從之前報告的開發者維度看,勢頭很強勁
Bsc
缺點:目前生態發展整體偏慢;異步合約調用的分片方案增加了系統的複雜性,樂觀驗證帶來可能的效率低下和安全隱患也值得注意,未來的路線具有不確定性
以存儲打造的新範式公鏈,天然自帶低價的“類數據可用性”,在scp 範式的迭代下,理論上可以達到超高的tps
缺點:scp 安全性/去中心化可能會有局限性,可能不適合DeFi 類應用;市場接受度存疑;基礎設施都在非常基礎的階段,很多標準未統一。
需要關注圍繞scp 範式的基礎設施的搭建和應用。
頂級流量+無限子彈的玩家+ 創新進取的CEO;幾乎是第二大繁榮的生態,會蹭熱度:EVM - 多鏈-zk-bab,雖然技術創新薄弱,但因為“有錢”這個超能力也能撮合成更“適合的”方案。
也是因為有幣安的存在,對打法類似的Polygon 更加不看好
TL; DR
在此類別中,還有很多有特色的鏈,由於還是處於早期,就不一一介紹:
同樣基於存儲的公鏈Filecoinzk 公鏈Mina
可能適用於社交的ICP
按照正常發展推演對公鏈進行如下排名:ETH > COSMOS > SOL > AVAX > BSC > AR
公鏈vs 應用的發展可能並非呈循序漸進的態勢公鏈vs 應用的發展可能並非呈循序漸進的態勢參考: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