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作者:el4d.eth
介紹
介紹
原文作者:el4d.eth
介紹
一級標題
Nouns DAO正在進行治理方式變更。因為Nouns DAO擔心有人會通過一個耗盡金庫(目前約26K ETH)的提案。現在最後一道防線是Nouns Foundation有權否決任何提案。 Nounder 和Nouner(DAO成員)就關閉否決權的目標上是保持一致。
Dialectic寫了兩篇關於這種攻擊和潛在緩解方法的文章,從這些想法中,動態仲裁成為最安全的可進行的第一個嘗試。動態仲裁不是為了解決最大的攻擊(例如51%攻擊),而是針對選民冷漠。
一級標題
動態仲裁根據其爭議性來確定硬性規定投票人數;簡單地說:更多反對投票→更高的硬性投票人數。
圖片描述
(引自Dialectic 的第二篇文章)
這將確保DAO治理具有適當程度的敏捷性,在這種情況下,無爭議的提案將需要較少的硬性投票人數,而有高度爭議的提案將需要較多的人數。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引自Dialectic 的第二篇文章)
最大仲裁投票基點:決定仲裁基點的上限值,例如當設置為2000時,硬性投票人數點數不能超過總數的20%。
例子
例子
係數:決定每個反對投票增加多少的硬性投票人數(直到達到最大值)。
例子
一級標題
假設我們已經提交了一個Nouns DAO提案,並且希望它能夠通過;我們可能會考慮這樣一個問題:“要否決我的提案需要多少反對票?”
在v1(當前的DAO邏輯)中,它看起來像這樣: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V1 vs v2 基線
現在我們將回顧v1和v2,每次修改一個參數,以便更好地理解它們的影響。我們將從一個基線配置開始:
在達到最低仲裁基點之前: v1和v2的行為是相同的,也就是說,由於硬性投票人數的原因,提案在沒有任何反對投票的情況下會被否決(我們稍後將使這個問題複雜化) 。
一級標題
在最小仲裁基點和最大仲裁基點之間:這是動態仲裁,使提案更容易以較少的反對票被否決(他們提高硬性投票人數)。
在達到最大仲裁基點後:硬性投票人數上限,我們默認採用最直觀的行為,其中讚成票必須超過反對票才能使提案成功。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最小仲裁基點= 500;最大仲裁基點= 2,000;係數= 1
一級標題
最小仲裁基點= 1,500;最大仲裁基點= 2,000;係數= 1
增加最小仲裁基點的值會增加圖中間的空間,儘管提案在v1中成功,但在v2中會被否決,這使得在最大仲裁基點(v1和v2都由簡單的多票制決定)之前否決提案會變得容易得多。減少最小仲裁基點會產生這種很酷的新圖形形狀,在v1 仲裁(10%)以下,實際上很難在v2中否決提案。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最大仲裁基點
最大仲裁基點= 3,000;最小仲裁基點= 1,000;係數= 1
一級標題
增加最大仲裁基點會延遲圖中v2回歸到簡單多數的點,從而延長更容易否決提案的中間區域。在設置此參數時,可能會有“我們什麼時候希望從動態仲裁恢復到簡單的多票制?”的問題。
這兩個軸的總和是總參與率,最近在14%到38%之間波動。例如,在較高的設置圖中,我們只在30%以上的反對票時恢復簡單的多票制,這意味著在我們達到60%以上的參與率之前,反對票影響力更大。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係數= 0.5; 最大仲裁基點= 2,000;最小仲裁基點= 1,000
一級標題
係數= 2; 最大仲裁基點= 2,000;最小仲裁基點= 1,000
不同的係數改變了那個著名的中間部分的形狀,鈍角三角形在0.5處,平行四邊形在1處,鈍角梯形在2處。注意,它將v2線向下推,使每個反對投票都變得更強,因此需要更少的票來否決提案。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回顧和潛在的指導性問題
回顧三部分思考:
最大仲裁後基點:簡單的多票制。
一級標題
也許從估計一個最現實的參與率開始;最大仲裁基點可能應該低於該比率的一半,並需要有一點餘量,否則如果值較高,就會有少數持有者拖延DAO決策的風險。同樣,考慮由簡單的多票制決定結果而不是增加硬性投票人數的參與率。
接下來,或許可以考慮一下,與現在的v1相比,一個沒有反對票的提案應該更容易還是更難通過。考慮最小仲裁基點來反映DAO 是更傾向於“是”還是更傾向於“否”也可能是有用的,因為提案已經超過了提案閾值。
其他DAO在做什麼?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