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大家催了好多次的NFT Labs 社群開張啦,不管你是NFT 愛好者,鏈遊玩家,交易者,亦或者是數字藝術家,都歡迎大家一起來交流想法,NFT to da moon~(進群方式:直接戳我【ID:lovebit98】就好!文末也有聯繫方式^ ^)
寫在前面:
這是NFT Labs 的第100 篇原創,承蒙厚愛,不勝感激(鞠躬)。趁著ETH Merge 的日子發出,也算有紀念意義。我們堅信區塊鏈會有光明的未來,正如我們也相信未來NFT 不會只是一張張收藏小圖片。 Web3 路途坎坷,但一定會有光;ETH 團隊八年磨一劍, Merge 毫無疑問加速了Web3的進程~恭喜各位見證歷史,它的意義可能比想像中的還要重大。希望NFT Labs 可以在之後的日子裡,和社群中的各位一直探索下去,共同成長~
自2020 年9 月以來,NFT 的銷售數量大幅增加,並一直保持高水平增長。某個新奇的物品,正在慢慢走入少數人的社交媒體。從2021年2月開始, NFT開始爆炸式增長,每週交易量超過200萬美元,並在數月的時間裡,大型NFT 項目的總市值增長高達2000%。
自然,由於NFT 的市場正在迅速增長,並且可以成為相當有利可圖的收入來源,因此許多投資者尋求從這種熱潮中牟利。對許多人來說,這也是一種另類投資,有許多不同的項目可供選擇。遊戲規則與傳統的做事方式大不相同。
DappRadar表示,2021年NFT的銷售額總額為249億美元,而前一年的銷售額僅為9490w美元。尤其是在去年下半年,NFT 市場交易額迎來了大爆發。
但就在之後不到150天的時間,多數用戶剛剛搞明白“非同質化代幣”為何物,PFP 又是什麼,高喊“萬物皆可NFT”準備大展身手的時候,流動性危機已經悄悄滲透在了市場的每個角落。手裡的小圖片變成了收藏品無人問津,ETH 和NFT 價格的雙重下跌更是讓持有者們有了“槓桿”過山車一樣的感覺。
有人戲稱,NFT 本就是數字藝術的展示,已經買到喜歡的藝術品為什麼還要不開心呢?現在我們回頭看可以很明顯看出,數字藝術只是其走入人們認知的一個契機。 NFT 以文創和數字藝術起家,但這並不會是它的最終形態。雖然並不會“萬物皆可NFT”,但它確實是許多Web3 應用(gamefi、pass卡、域名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許我們現在把它看作是一個Web3 的入口更為合適。
NFT 也正在經歷屬於它的第一次熊市,情緒冷卻後更容易認真思考一個問題——下一階段NFT會在哪個領域爆發?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1、具備更好的遊戲性的Gamefi
GameFi 是NFT 最容易得到體現的領域之一。大家對Gamefi 的關注都是在於收益、經濟模型,很少有人是為了玩遊戲。但我認為Gamefi 先是遊戲才是Fi,就像網遊《夢幻西遊》等,它們也是有自己設計的比較完善的(道具)經濟模型,但本質上有較好的遊戲性才具備長時間穩定發展的可能。有人可以通過花錢強化自身,也有人可以實現真正的0 成本“Play to Earn”。好的遊戲性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玩,否則只會成為紙手、工作室套利的工具,或是項目方收割的工具,亦或是熱度過去變成擊鼓傳花。
目前來看,鏈依然是鏈,遊戲依然是遊戲。去年年底鏈遊熱度大漲,粗糙的建模,套娃的遊戲模式,加上一個不明不白的經濟模型就可以是Gamefi。雖然我也是奔著收益去玩,但除了盯著每天的收益數據實在沒有一個能讓我有打開慾望,去“玩”下去的Gamefi。
和區塊鏈一樣, Gamefi 當前也有不可能三角。
為:
1、可玩性高、易上手的遊戲,盈利性差;
2、易上手、盈利性強的遊戲,可玩性差;
3、盈利性強、可玩性高的遊戲,不易上手。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2、更好的商業模式的X to earn
X to earn 依然會是各個項目方都會去嘗試做的,Run to earn、Write to earn、Read to earn,這個領域太容易展開、尋找甚至是解決指定人群的需求了,但是難就難在怎麼獲得持久的生命力。
和Gamefi 不同,X to earn 的本質還是earn,不是X。項目一開始的願景可能是好的,但經濟模型不可能永動機;一旦長久沒法優化到理想狀態,資金跟不上就會有下墜的可能。多數應用死前最大的原因都是新的資金流入變緩慢,而吸引新資本流入以維持老用戶回報的難度呈指數增長,最終用戶入不敷出。
圖片描述
二級標題
3、DID(Decentralized Identity)
圖片描述

來源:Amber Group
如果說NFT 是Web3 應用的入口,那DID 就是Web3 用戶的入口。 DID 還是比較早期的,它可以延伸出無數細分賽道,鏈上數字身份聚合、鏈下身份綁定、資產驗證、零知識證明、去中心化社交、信用憑證(評分)等等,基本上可以涵蓋現在互聯網巨頭們想要壟斷的一切。現在DID 應該還處於一個“亂戰”的時代,大多數賽道都有著不小的競爭,恐怕其中還有許多博弈。
DID 可以說是目前整個Web3,最難翻過的一座大山之一;因為DID 要基於基礎設施、認知等很多因素的鋪墊。當前基礎設施並不完善,和Web2 之間的綁定也才剛開始;目前雖然需求很多,但目前還沒有一個應用能整合多方角色來完整的解決。
每個細分賽道,或者說大家看好的某個細分賽道,只需要關注自己認可的一兩個頭部應用即可。 DID 顯而易見,相比於上面兩個賽道會有更長的投資週期,各位如果想要佈局更是要把自己的投資戰線拉長。
4、元宇宙
二級標題
4、元宇宙
隨著Facebook、微軟、英偉達、BATJ等大大小小的公司及多國巨頭開始公開宣布佈局元宇宙,NFT和元宇宙的熱度徹底達到了高潮。長期來看,元宇宙將是許多獨立工具、平台和由共享基礎設施、標準和協議支撐的世界不斷融合的結果;而NFT作為其中的重要元素,不僅是現實資產的延伸,還是原生的虛擬世界資產的起點,更會成為一個代表身份、資產、權益、各類屬性的通證。
元宇宙當前所討論的主要是一些潛在的商業應用,每個領域的參與者都有和元宇宙關聯的商業機會,從消費者驅動的行業,如零售,到製造業、建築業,甚至其他行業。最終,隨著信息、產品、娛樂和社會體驗的增強,消費者將從元宇宙中獲得最大收益。硬件技術公司和軟件開發公司將主宰技術市場。為Metaverse 提供硬件和軟件的需求將急劇增加。企業將有機會在元宇宙中創造自己的位置。品牌和名人將有更多機會接觸到更多的觀眾。為消費者提供更豐富、更有針對性的營銷體驗。
從技術的方面來說,元宇宙的四個賽道為:VR/AR等硬件設備、遊戲、3D 渲染等技術、虛擬人;從用戶容易參與參與的層面來說,Token 和Land 應該是最容易去投資的方式,同時“元宇宙建造師”在當前的需求量也比較大,他們專注於幫助項目方在元宇宙內(如:The Sandbox )進行定制化建設。
元宇宙之前說過太多,具體大家可以查看《從0到1:精通NFT》的元宇宙章節(https://www.yuque.com/nftlabs/ibrmrq/zgpyuq),幾萬字的內容給大家詳細描繪了元宇宙的世界。
元宇宙一定會是個趨勢,Otherside 已經坐上了原本屬於The Sandbox 的頭部寶座;在保持對Otherside(Otherdeed)的關注之外,多去尋找一些自己看好、知名度相對還不那麼高的元宇宙項目,說不定會有更吸引人的投資回報比——當然,它的投資週期可能比DID 還要長。
PFP 類的時代或許已經過去了。藝術品多是具備稀有性的,多數PFP NFT 當前不具備分享場景,更像是具備社交和共識屬性的作品而非藝術品(當然,熊市很多Freemint 牛馬土狗連作品都算不上),純PFP 類項目光靠共識並不一定能支撐起高昂的價格,況且共識久了可能也會產生心理疲憊。
下一階段,會是應用的爆發,也會有真正的應用長久走入人們的生活。
NFT Labs 僅提供相關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Twitter:@LabsNft
Discord:https://discord.gg/b9Nwd8XK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