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作者:Bien Perez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原文作者:Bien Perez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原文編譯:比得潘@BlockBeats
【編者按】
很多人都表示中國香港之於科技產業的二十餘年,是不斷錯過的二十餘年。之所以說是「錯過」,是因為香港並非沒有創新能力。
1997 年9 月,香港八達通卡的推出,迅速成為了當地最受歡迎的電子支付系統,也成為了這座城市培育創新科技能力的象徵。
但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香港先大陸一步推出了一款語音IM 應用Talkbox,最終卻完全被微信所超越;在更近的人工智能時代,著名AI 獨角獸商湯科技原本就由湯曉鷗帶領的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團隊成立,但後來商湯卻選擇了紮根上海。不僅如此,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高校每年也在向企業和學界輸送著海量人才。
香港科技產業的發展遲緩,起初部分人將其歸咎於2000 年左右「矽港計劃」的失敗。
1998 年10 月,當時中國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在其上任後的第二份施政報告中提出科技興港,要把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但這一項目卻遲遲沒能推進,一方面是因為政府在批地上話語權很低,另一方面也包括了當時美國限制半導體製造設備向香港的出口等。
但這些理由顯然不足以解釋後來的問題,在移動互聯網及AI 崛起的熱潮中,有很多企業都是從2010 年左右才開始發展起來的後來者。而在這些領域的失敗,主要還是源於香港的人力成本高、科技領域缺乏資本關注,以及產業鍊和市場的不完善等因素。
深圳無人機公司大疆(DJI)創始人汪滔,曾在第三任特首梁振英來考察詢問「大疆公司會不會遷往香港」時表示:「全球最好的產業鏈分工在深圳,最優秀的工程師在深圳,這裡的創業成本很低,深圳有最好的工業化體系,DJI 是離不開的。」
此外,香港的房地產行業、金融服務業、貿易及物流業和旅遊業,總共佔據了其GDP 的60%,導致資本對科技的關注度不夠。如商湯科技的人臉識別技術雖然誕生於香港,但其成長起來借助的資本與市場,依靠的還是內地。香港該如何破局,追趕已經失去的二十餘年?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象徵著科技創新的「八達通卡」
當「八達通卡」於1997 年9 月推出時,這個本土誕生的電子支付系統成為了香港最引人注目的高科技應用,它也因此成為了在這個擁有世界級基礎設施、法治、有利營商政策和不斷擴大技術人才庫的城市中可以取得成就的象徵。
據八達通卡運營商稱,由於公眾的廣泛接受程度,使得這種非接觸式智能卡的使用範圍從城市的公共交通網絡成功擴展到了停車設施、隧道收費、學校、零售業,甚至用於住宅和商業建築的門禁控制等。此後,該技術還被大陸、荷蘭、阿聯酋和新西蘭的各種項目採用。
即使在市場上還有其他電子錢包可供選擇的時候,大多數香港人(約630 萬合格居民中的70%)去年仍選擇了八達通數字支付平台來存儲政府提供的5,000 港元消費券。截至2020 年12 月31 日,香港共約有3040 萬張八達通卡在流通。
市民在深水埗港鐵站內刷八達通卡領取香港政府最新一批消費券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新冠疫情加速Web3 產業擴張
不過,在人工智能公司SenseTime 和貨運物流服務提供商GoGoX Holdings(前身為GoGoVan)等公司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後,香港科技行業的一些研究表明,新一波以數字技術為首的企業可能會取得突破,並成為這座城市新的印記。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香港最新的科技獨角獸Animoca Brands 押注電子遊戲NFT
「在過去幾年新冠大流行期間,與元宇宙和Web3 相關的產業,包括NFT 都在起飛。在這個領域出現了許多新的初創公司,他們在Play to Earn、虛擬房地產和電子競技等領域正蓬勃發展」,Yat Siu 補充道。
元宇宙是一個身臨其境的虛擬世界,人們的數字身份可以像在現實生活中一樣相互交互。 Web3 是基於去中心化和區塊鏈的萬維網的新版本,區塊鍊是比特幣等加密貨幣背後的數字賬本技術。
NFT 則是代表數字文件所有權的區塊鏈註冊數據的唯一字符串。因此,NFT 被認為是有價值的,因為人們可以像實物一樣購買和交易這些數字資產。
「NFT 代表了數字財產和元宇宙的未來,」Siu 還表示,「這個空間還很年輕,任何有進取心的人都有很多機會,這是人們發展事業和探索新想法時應該考慮的最佳領域之一。」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NFT 和元宇宙業務在香港蓬勃發展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Degenerate Ape Academy 是Solana 區塊鏈上一個受歡迎的NFT 項目,他們在最近的聖誕節和新年假期中租用了中環的廣告位來推廣他們的NFT
此外,總部位於香港的Metaworld Development 項目於3 月啟動,旨在吸引人們投資NFT。這些NFT 是在元宇宙平台Decentraland 和The Sandbox 上創建的昂貴虛擬土地,Metaworld 團隊的策略是交易虛擬土地組合,將其出租給主要品牌,然後將資本收益分配給NFT 持有者。
同月,《南華早報》宣布剝離了其基於區塊鏈的NFT 業務,獨立成立一家名為「Artifact Labs」的新公司,將香港擁有118 年曆史的英文報紙的藝術、照片和內容轉化為可交易的NFT。作為一個獨立實體,Artifact Labs 還可幫助將包括學校和博物館在內的其他組織的財產變成數字收藏品。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投資風險提升,行業亟需監管
另一方面,香港國際律師事務所Seyfarth Shaw 的合夥人Paul Haswell 則表示,「雖然Web3 和元宇宙預計將對潛在的本地創新以及更廣泛的互聯網發展產生影響,但還有其他企業更需要資金和政府的支持。」此前,Paul 一直為技術公司提供諮詢。
「香港的科技行業在兩個層面上運作。」Paul 補充道,「有一些華麗的新技術,比如NFT 和元宇宙,這個領域產生了大量的新投資,還有創新者正在努力改變我們開展業務的方式、以及保護我們的健康和提升我們的生活。」
「不過,在投資一個貓的NFT 之前,請也考慮下投資一家新的初創健康科技公司或一家尋求應對氣候變化的公司。」此外,「與其使用NFT 出售猿猴的照片,不如想想如何利用它們來徹底改變香港的各種記錄系統甚至財產交易。」
目前,對NFT 和虛擬世界的興趣日益濃厚,已使得該領域正成為欺詐和詐騙的沃土,受害者幾乎沒有追索權,監管機構一直未能跟上快速的市場發展。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人才流失問題凸顯,疫情緩解經濟將迎來復甦
此外,香港人力市場熟練的勞動力也日益短缺匱乏,人才不斷流失,尤其是在科技領域。香港總商會調查表示,在最近的一波移民潮中,一些企業一直在努力應對人才流失問題,近五分之二公司的運營已受到了不利影響。
僅去年,就有約4 萬名香港人向警方申請無犯罪記錄證明,這也是移民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的一項重要要求,而上一次如此之高的申請還是在1989 年。另外,據加拿大移民難民和公民局的數據顯示,2021 年有3,444 名香港人在該國獲得了永久居留權,是2019 年疫情前的兩倍多,也是2010 年時的15 倍。
「人才流失是香港最大的長期挑戰,」Animoca 的Siu 表示,「目前,這座城市仍然受到旅行活動的限制,而世界其他地區已在陸續開放,讓人們能夠開展業務,最終多樣性和創造力的喪失將會影響到香港商業、文化、教育乃至社會的方方面面。」
即將離任的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同樣對此表示了擔憂,她3 月份稱,嚴格的抗疫限制導致了商業人才的退出,而外籍人士的大量外流,將迫使越來越多的公司在海外尋找新的人才。
不過,Seyfarth 的Paul 則稱:「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我們也有必要思考下如何將損失降到最小,屆時對大灣區和北方都市計劃的投資將可能有助於鼓勵人才返回香港。」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