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動輒10億美元,加密數據服務賽道為何頗受傳統機構青睞?
PANews
2022-02-24 08:58
本文约3074字,阅读全文需要约12分钟
Nansen、Dune Analytics、Chainalysis 等服務有何差異?

在大單頻現的區塊鏈一級市場,有一個賽道不容忽視,那就是區塊鏈數據服務。這一賽道從2021年初以來就頗受資本青睞,湧現出不少獨角獸企業。

數據是新時代的石油。在web2的世界裡,體量最大的公司擁有最大量的數據。如果Facebook和谷歌比你更了解你自己,那也不足為奇。他們的商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積累大量數據並很好地利用它們的能力。

談到投資,這也是一個類似的故事。大型金融機構正在依靠數據來幫助做出決策。誰擁有最大量的數據和分析數據的能力,誰就能做出最好的投資決策。同樣地,這些信息大多是保密的,普通人無法獲得這些信息。

二級標題二級標題

10億估值貴不貴

動輒估值達到十億美金甚至幾十億美金的區塊鏈數據服務公司,貴嗎?

若以傳統金融數據公司來類比,2019年,彭博的年收入達到100億美元,2020年,全球市場為金融數據支付的總金額在300億美金左右。

目前這些區塊鏈數據公司並沒有披露財務狀況。在2021年6月的融資說明中,Nansen曾表示自身的收入增長了超過1000倍,如果這一倍增的基準是最初開始的幾百美金的話,意味著Nansen當時的收入大約是幾百萬美金

和大多數試圖為用戶博取阿爾法收益的數據服務機構不同,這一賽道中估值最高、已經融到第九輪的Chainalysis吃的主要是政府的單子,體量也更大。2020年Coindesk曾經通過翻閱82份聯邦採購合同記錄,計算出自Chainalysis成立以來,聯邦機構已經在Chainalysis的工具、服務和培訓上花費了至少1000萬美元,如果算上可能延期的合同有可能達到1400萬美元,這還僅僅是美國政府。不過,這樣的生意模式也讓Chainalysis飽受爭議,例如比特幣支持者安德烈亞斯·安東諾普洛斯就曾經炮轟Chainalysis是“不道德的”和“身處一場侵害隱私的軍備競賽中”。

但無論如何,如果我們假設加密金融最終會完全滲透進傳統金融,即使是以10-20倍的市銷率計算,這些公司的估值都應該是相當可觀的,二級標題二級標題

哪些風投機構青睞這一賽道?

相比加密圈原生的投資機構,有不少傳統的投資機構在這一賽道多重下注,例如,Coatue領投了Chainalysis的E輪和Dune Analytics的B輪,Tiger Global領投了The Graph,同時也參投了Nansen最新一輪的融資,Accel在Nansen這一輪中領投,同時在Chainalysis去年6月的一輪融資中跟投。

區塊鏈數據服務賽道是頗受傳統投資者青睞的,Coatue這樣雙棲於傳統金融與加密世界的機構自不必說,老虎基金也是大名鼎鼎,Accel甚至還要更老牌,成立於1984年。

Messari的Messari的A輪,這是這一基金在區塊鏈世界的首筆投資。

此外,高盛領投了Coin Metrics的B輪,Prosus Venture(原Naspers Ventures、騰訊最大單一股東)領投了DappRadar的A輪,紅杉中國出手了Debank,領投EllipticNansen向左,Dune Analytics向右

二級標題

Nansen向左,Dune Analytics向右

在鏈上數據服務領域,目前普通用戶接觸和談論最多的,應當是Nansen和Dune Analytics,他們也代表了兩種不同的業務模式,孰優孰劣,並無定論。

有人認為,雖然Nansen可以憑藉高客單價和不斷累計的標籤、地址特徵值既然數據都是透明的,Nansen能做的產品,本質上Dune Analytics都可以做,例如對應Nansen的token god看板,Dune Analytics也有用戶自主貢獻創建的token god lite看板。既然數據都是透明的,Nansen能做的產品,本質上Dune Analytics都可以做,例如對應Nansen的token god看板,Dune Analytics也有用戶自主貢獻創建的token god lite看板。既然數據都是透明的,Nansen能做的產品,本質上Dune Analytics都可以做,例如對應Nansen的token god看板,Dune Analytics也有用戶自主貢獻創建的token god lite看板。

但也有人認為,雖然Dune Analytics的精神很web3,但類似這樣的產品是無法賣給機構用戶,試想在一個競爭高度激烈的市場中,機構用戶是願意選擇一個高可用的產品,還是選擇一個需要自己親自下場寫sql的高門檻產品呢?而這類數據服務的目標客戶恰恰就是機構用戶,Dune Analytics開始和基礎設施提供商合作為幣安智能鏈提供獨家數據API服務本身就說明Dune Analytics也在向Nansen靠攏。

如果說數據本身無法建立護城河,保持不斷推陳出新的產品力就成了重中之重,這一點Nansen表現的尤為出色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不可忽視的隱私問題

雖然這一賽道目前紅紅火火,但也不免引來質疑,其中最大的一點質疑就是:號稱要將數據主權還給用戶個人、理應對利用用戶隱私深惡痛絕的web3世界,卻長出了這麼一批通過數據分析謀求高額利益的公司,這合理嗎?

區塊鏈的確做到了將數據還給用戶,在利用鏈上數據這件事上,無論是政府、機構還是個人,都站在一條公平的起跑線上,監管機構和執法部門有能力對非法交易有充分的可見性,並跟踪其動向,使他們能夠在一段時間內發現犯罪分子的身份。公司能夠對供應商或第三方的交易有充分的可見性,並確保其合法性。個人能夠看到“聰明錢”流向何方,以做出更明智的決定。理論上來說。環境是更加公平的。

而這些鏈上信息一旦與用戶個人身份發生關聯,這種隱私的洩露就是永久性的:你收藏過哪些NFT,參加過哪些活動,鏈接過哪些web2的賬號,投資過哪些幣種以及損益,和哪些人在鏈上發生過交互,通通一目了然。

如果我們依然逃脫不了在大數據的追踪下無所遁形,被定向的空投、推送、廣告,這真的是web3的用戶願意看到的麼?如何在保護好隱私的前提下提供數據服務,應當是這一賽道下一步必須考慮的問題。

PANews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