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互聯網用戶的革命,三個核心點看Web3.0
NFT Labs
2022-02-26 08:30
本文约4478字,阅读全文需要约18分钟
目前看來,Web3.0還只是一個方向,一場需要不斷試錯的試驗,一個很長時間才能完成的構想,一場屬於互聯網用戶的革命。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在我們去說Web 3 之前,我們先回顧一下Web 3 的前輩們—— Web 1 和Web 2。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這就是Web 1,一個用戶完全受控的Web。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Web 2.0(2004-至今)——互聯網開始與人互動

這就是Web 2,一個用戶自由又赤裸的Web。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Web 3.0 (2008-xx?)——自由開放,共同治理

但實際上直到智能合約被發明後,去中心化的互聯網模式才真正進入公眾視野。如果說比特幣實現了點對點支付,智能合約擴展了可編程協議的概念,實現了支付、遊戲、身份認證和去中心化管理等更高級的用例。借助智能合約,用戶可以直接、安全地交互,打造一個去中心化、又具備信任和隱私性的互聯網。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Web 3.0 的核心特徵是什麼?

1、隱私

每個用戶都能從大數據時代感受到便利,但便利的後果是沒有隱私可言。

亞馬遜和Facebook 等巨頭公司花大量服務器存儲用戶們的飲食偏好、收入、興趣、信用卡等信息,這不僅僅是為了改善他們的服務——它們將信息出售給營銷人員和廣告商,並每年因為數據售賣獲得數十億美元的營收。

Web 2 時代人們需要依賴於中心化的巨頭公司,它們給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設施、便利的服務。最開始,用戶們也覺得對於個人數據免費提供給提供服務的巨頭公司無可厚非,但隨著長時間的習以為常,不少用戶也感受到了數據洩露的可怕之處。

說一個我親身經歷的,我在微信中語音說了一句橙子,打開淘寶就能看到橙子推薦;我當時的感覺如墜冰窟,像是活在一個滿是監控的盒子中。再說一個事實,2014 年Facebook 修改了689,000 名用戶的新聞提要內容,以觀察“情緒傳染”的正面或負面影響。這是一個號稱“宏大” 的實驗,每個用戶都是實驗對象;類似的實驗,究竟有過多少場?我們每個人,當過多少次小白鼠?

中心化服務主流的情況下,用戶隱私的問題難以完全避免。但隨著區塊鏈帶來的去中心化的概念,使得人們的隱私問題可以藉此解決。 Web 3 的用戶應該具備隱私,用戶不需要信任第三方或中介,無需通過提供用戶電子郵件或密碼來訪問任何類型的功能(或許只需要一個匿名的錢包地址),他們的數據應該歸自己擁有和控制。 Web3 的大部分願景都是基於區塊鏈技術。

那麼一定會有人問,繞過中心化的巨頭?如智能推送等方便的服務該如何實現?答案是通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會成為未來的主流,用戶們的數據不會再提供給巨頭,而是直接被人工智能獲取,人工智能會通過計算把我們想要的結果直接推送給我們,整個過程是點對點的,且通過加密整個過程及數據不會被第三方獲知。

2、民主

自互聯網發明以來,用戶們的交互一直在進步。而用戶們也需要更大的隱私和對自身的數據控制權,一場無聲的革命正在悄無聲息的展開。

2、民主

我考慮過用共同治理這個詞,但似乎還是民主一詞更意味深長,畢竟Web 3 中普通人才是載體。

Web 2 時代中心化的壟斷,使得用戶們幾乎沒有參與權和決策權。舉個例子:你購買過的某個音樂可能會由於項目方的版權問題下架,而你毫無補償;你游戲中的某個角色因為官方的策劃而削弱,而你之前的努力付諸東流;你所發的某個視頻,因為官方的不開心強制下架,而你毫無辦法。

以太坊創始人V 神在2010年由於《魔獸世界》中最愛角色的相關技能被暴雪公司取消,怒刪遊戲,也或許也正因為這段經歷讓V神有了之後對於DAO的想法——建立一個開放、透明、民主且平等的烏托,能夠更高效的聚集人群、資源,或是進行決策。

實際上,DAO 就是Web 3 的一部分應用實例,公平治理既是Web3 的核心也是DAO 的核心。

未來傳統的公司製形式可能會受到衝擊,取而代之將會形成一種社區共同協作的形式。借助區塊鏈,用戶們將沒有國界、距離、支付和流通上的障礙,這將允許任何人(社區)在有做事的想法後,都可以通過合適的激勵體系在世界範圍內吸引參與者— —而不是僅僅局限在一定距離範圍。

3、公平

社區治理的去中心化網絡,其功能最終將超過最先進的中心化服務。

3、公平

中心化的壟斷除了使用戶沒有參與權,還會造成信息差使得人們的勞動取得不對等的收益。

當前環境看似生產效率提高,但幾乎整個社會都在為中心化的巨頭平台打工,巨頭們實現了真正的壟斷。這種壟斷導緻小型初創企業難以競爭生存,消費者難以從其餘的平台獲得等質量的服務使得巨頭平台可以隨意定價,服務提供者難以取得相應的回報苦不堪言。

這與人們最開始對互聯網的期望大相徑庭,互聯網應該能夠以積極的方式解決這些諸多社會問題,而不是把矛盾轉移成新的難題,人們對於價值重新分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於是,用戶開始把希望寄託於Web 3——一個理想化的互聯網,應該是能夠全民參與,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用戶們不單單是消費者更是參與者(如P2E模式下的鏈遊) ,網絡變得協作化而不單單是價值榨取;它的出現將使得互聯網更加智能,人們的生活更加輕鬆。

這是理想化的狀態,但在這之前初期的難點,如何實現參與度上的公平?

  • 實際上,智能合約的出現已經解決了這點。如:用戶們看到好的初創項目,只需要購買token 或其他方式即可進行投資,不需要繁瑣的審核手續,只需要一個錢包和數字貨幣;defi 的出現後,用戶能否借貸取決於手中是否持有相關token ,而不需要驗資等手續,這使得人人參與成為可能。

智能合約是根據設定好的算法執行,不存在感情等感性因素,所以它具備去中心化和點對點的屬性,且是可信任和完全公平的。

  • 以上幾點想必能讓大家對Web 3 這個互聯網“烏托邦”有所認識,那為什麼Web 3 一直深陷炒作風波呢?因為現階段的Web 3 解決了一方面痛點,也會有新的弊端出現;它如同一個嬰兒一般,有太多的軀幹沒有發展完善。我們就從文中的三個核心特徵展開說。

個人的隱私和公開的監管之間,應該如何平衡?

  • 隱私十分重要,透明也十分重要;個人的隱私需要被保護,社區的決策等需要透明公開。但對個人隱私的過度保護,會使得打擊鏈上犯罪的難度大大提升,這會不會成為犯罪的溫床?互聯網上的犯罪花樣層出不窮,鏈上更是如此——2021年由於鏈上安全問題,全球損失超98億美元。 Web 3 真正到來之前,對安全問題該有怎樣的鋪墊與背書?

民主與穩定之間,該如何平衡?

DAO 改變的是人類的組織方式,疫情更是讓人們加速看到DAO 的優勢所在。目前看來,DAO 偏向民主的管理方式很適用於社區、初創型公司,但它真的適用於大型公司甚至是城市的管理嗎?有人質疑:DAO 可以取代大型公司,但不可能成為最偉大的公司;因為偉大公司一定是由少數卓越非凡的領導人和一群執行者組成。且至少目前看來,絕大多數DAO 是一個鬆散的組織,中心化的管理顯然是更具備穩定性的。

人工與人工智能之間,該如何平衡?

以及在Web 2 巨頭的壟斷下該如何突圍?推特創始人Jack Dorsey 發推稱:“Web3並不由用戶擁有,而是被VC 和他們的LP 擁有。Web3永遠不會逃過他們的激勵。它最終是一個帶有不同標籤的中心化實體。 ” 雖然這引發了大量業內人士的不滿,但事實上VC 確實壟斷Web 3 的早期投資。

NFT Labs 僅提供相關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NFT Labs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