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論壇:下一代DeFi路在何方| 破局者
秦晓峰
@QinXiaofeng888
2022-01-21 05:55
本文约9236字,阅读全文需要约37分钟
Minterest的「收入回購代幣」方案,符合Web3以及去中心化精神。

1 月20 日,由Odaily和Minterest 聯合主辦的“破局者——和Minterest 一起探索波卡DeFi 價值之路”線上直播活動順利召開。 (點擊進入直播間:https://play.yunxi.tv/pages/549cafe8a9ac442e988a3281efaee669?openId=oY3Tsvmr8xQ5lHwP-dBiH8Zn7J4k#/

第二場圓桌論壇主題為「下一代DeFi」,由Odaily Winny主持,邀請到四位嘉賓,分別是:Minterest 首席執行官Josh Roge;Moonbeam Network 中文社區經理Yuki;NGC Ventures 合夥人Zi;Manta Network 亞洲市場負責人Holly 。

Josh Rogers 表示,DeFi2.0 是DeFi 可持續性的解決方案。因為之前的DeFi 項目,多少帶點龐氏騙局的色彩,沒有非常穩定的東西支撐代幣價格,沒有一個非常光明的未來。

他解釋說,DeFi 項目免費發放一些Token,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怎樣在DeFi 領域找到一個新的模型,讓項目價值有可持續性,並在較長的時間範圍內保持一定的有機增長,這是Minterest 現在要解決的問題。 “Minterest 要成為DeFi 領域基石,它會始終存在在那裡,滿足別人真正的使用價值,帶給普通用戶切身的利益。”

Yuki 表示,DeFi 一直以來都是市場的剛需,但DeFi 項目卻經常陷入困境。以代幣作為激勵獲取流動性,最終只會稀釋代幣,並且用戶忠誠度不高,難以提供持續穩定的流動性。

Minterest 提出了創新性的方案,通過協議自動清算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回購平台治理代幣,實現了價值傳導,將協議收入真正分配了代幣持有者。這種方式很符合去中心化的精神,也符合Web3 的精神。 ”我們一直很期待Minterest 能夠早日部署在Moonbeam ,發展他們自己的DeFi 生態系統。”

Holly 認為,從DeFi 用戶角度來說,DeFi 只是一個微創新。 DeFi2.0 主要的目的是在DeFi1.0 的基礎上優化資金效率,但並沒有像Uniswap 一樣帶來比較重大的創新。目前大多數DeFi2.0 項目,基本是基於頭部幾個1.0 項目底層搭建的,這些項目本身已經有了大量的沉澱用戶以及資金,有長期帶來的底蘊,除非出現底層技術上的變革,否則是很難被替代的。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以下為圓桌討論整理

Winny:各位嘉賓大家好,我是Odaily的Winny,也是本次活動的主持人。首先請各位嘉賓簡單做一個自我介紹。

Josh Rogers:大家好,我是Minterest 的首席執行官和創始人Josh Rogers。 (點擊閱讀Josh Rogers 主題演講)

Yuki:我是Moonbeam 中文社區經理Yuki,很高興這次來參加Minterest 的中國線上秀。 Moonbeam 是一個基於Substrate 開發的全兼容以太坊智能合約平台;同時,Moonbeam 立足於波卡生態,我們隨著波卡技術的一致性,目前在Kusama 和Polkadot 上線了兩個網絡——Moonriver Network 以及Moonbeam Network ,這兩個網絡目前都實現了EVM 全兼容,也實現了去中心化的鏈上治理。

Holly:大家好,我是Manta Network 亞洲市場負責人Holly。 Manta 是波卡首個鏈上隱私保護項目,我們希望通過密碼學技術,為DeFi 用戶的轉賬交易等各種DeFi 活動提供最高安全級別的鏈上隱私保護。 Manta 的早期產品包括隱私支付協議MantaPay,以及波卡生態中首個基於zk-SNARK 隱私DEX 協議——MantaSwap。借助於波卡的互操作性,Manta 可以將其他平行鏈資產進行隱私化,為整個波卡生態提供鏈上隱私保護服務。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Q1

Winny:在過去兩年中,DeFi 蓬勃發展,TVL 實現跨越式增長,但是我們也發現,一些頑疾始終難以解決,一些DeFi 項目早期會採取流動性挖礦去激勵、吸引用戶,但這樣的流動性無法長久保持,用戶忠誠度不高。隨著幣價下跌,最終陷入死亡螺旋,因此近期市場上出現了一批主打DeFi2.0 概念的新項目,旨在通過可持續生態系統發展的協議控制流動性,並設計了新的代幣經濟模型實現價值共享。不過DeFi2.0 也被質疑是微創新,想請問各位嘉賓,在您們看來,DeFi2.0 究竟是不是偽需求,其真實世界究竟需求有多大?

Yuki:從一個使用者角度來說,我認為它當然是一個市場的剛需。

從數據上可以看到一些端倪,雖然近期有一些大家認為是代表性的DeFi 項目,他們的代幣在二級市場的價格可能有所下滑,但整個DeFi 總鎖倉價值(TVL)始終還是保持非常穩定的狀態,一直徘徊在2450 億美元左右。這個狀態僅僅比2021 年曆史高點低6% 左右,還是高於全年市場平均水平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市場對DeFi 的需求越來越高。

第二,從Moonbeam 和Moonriver 生態的發展狀態來看,有很多熟悉的Defi身影,用戶選擇的視角代表著市場。他們希望讓自己的資產獲得流動性和高效能互動的可能,DeFi 往往是一個絕佳的場景。所以它是不是一個偽需求?顯然不是。

Holly:從DeFi 用戶角度來看這件事,我更多感覺是微創新。 DeFi2.0 主要的目的是在DeFi1.0 的基礎上優化資金效率,我們其實也沒有看到它向當初Uniswap 一樣帶來比較重大的創新。

目前大多數DeFi2.0 項目,基本是基於頭部幾個1.0 項目底層搭建的,比如Uniswap、Aave。這些項目本身已經有了大量的沉澱用戶以及資金,有長期帶來的底蘊,除非出現底層技術上的變革,否則我覺得是很難被替代的。

目前DeFi 主要的問題,我感覺還是基礎設施的性能,比如Gas 費太高、速度慢,以及新公鏈去中心化程度的問題。一些產品的創新可能會有很多,但還沒有到迭代的程度。

上一個圓桌的嘉賓也有提到,DeFi 目前整體陷入了增長緩慢的階段,各種產品也在相互內捲。還是需要走出去,到其他賽道尋找一些方法。我們也可以看到,圍繞Curve 產生的生態,各種跨鏈交易、聚合平台,也是比較有意思的事情。

Zi:剛剛Yuki 和Holly 說得蠻好的,我覺得不管DeFi 1.0 也好、DeFi2.0 也罷,甚至叫它DeFi1.5 也無所謂。核心問題還是新的產品上帶來了什麼樣的改進,解決了什麼樣的問題?

以Uniswap 為例,在它出現之前,市場上沒有這種主打「X*Y=Z」這種公式的產品。在它之後,才有這種所謂的DeFi1.0。所以我的意見是,只要有改進,有更多的創新,不管它是1.0、 2.0 還是3.0,它就是好的。

Minterest 做得比較好的事情是,他們把現有借貸市場的不完整性進行了加強。 Compound、Aave 等借貸協議,清算人都是第三方的,清算之後的利益都沒有給到本身的協議,也沒有給到協議本身的Token。 Minterest 對此進行了改進,實現了閉環,通過協議收入回購Token,Token 價值也得到了補充。它本身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概念,不用把它歸成DeFi2.0。

Josh Rogers:Moonbeam 是Minterest 非常重要的合作夥伴,我認為DeFi2.0 是DeFi 可持續性的解決方案。因為之前的DeFi 項目,多少帶點龐氏騙局的色彩,沒有非常穩定的東西支撐代幣價格,未來會顯得比較灰暗,沒有一個非常光明的未來。

Minterest 所有模式都是建立在可持續性的理念上。因為區塊鏈行業有一個特點,非常容易複製,因為所有東西都是開源的,可以很快速地開展一個新的項目。但這不代表將來可以成功,它可以可持續性地發展下去。

因為你免費發放一些Token,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怎樣在長期的時間範圍內,讓一個項目的價值有可持續性,並且保持一定的有機增長,這是要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在科技領域,一個初創公司很快就可以建立起來,前期發展得非常好,很快就會寞落下去。怎樣在DeFi 領域找到一個新的模型,讓它長期可持續地發展?這是Minterest 現在要解決的問題。

DeFi 的特點就是可持續性,我們也認為DeFi 是非常有趣的一個行業,目前還處在非常早期的階段,發展非常迅速。在可預見的未來幾年,它也是一個非常令人感到興奮的機會。

我本人之前也在別的地方說過,Minterest 是我本人最後一個創業項目,接下來的職業生涯都會投入在Minterest 的增長上。目前DeFi 是非常好的機會,可能是我們一生當中只會有一兩次的機會。能夠長期投身在這個行業,也是非常令人興奮的一件事情。

在過去十五年,我們拿時尚圈類比,有各種各樣的時尚,每年都有流行色。比如牛仔褲,可能是我們每個人都會必備的單品。 Minterest 也想在DeFi 領域成為這樣的基石,它會始終存在在那裡,滿足別人真正的使用價值,帶給普通用戶切身的利益。我也認為,DeFi 領域目前存在著問題,像之前的第一代、第二代互聯網中存在的問題一樣,它會得到很好地解決。

Q2

Winny(圓桌主持人):第二個問題,在各位嘉賓看來,DeFi 2.0 相較於DeFi 1.0,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革新?各位可以從經濟模型、基礎設施、業務層面等等角度來聊一下。另外,未來發展可能在哪些方面面臨阻礙?各位可以結合具體的項目和實例進行分析。

Yuki:不管是DeFi1.0 還是DeFi2.0,也只是定義上的區分。 DeFi 開發者想要達成的目標,是希望能夠為這個生態,或者為一個項目獲得持續、穩定的流動性;同時希望這些流動性提供者,可以因此獲得長期激勵。

在這個方面,開發者做了各種各樣的嘗試。比如有些項目會持續開新池,通過新的Token 持續激勵,留住用戶,保持它的流動性;有些項目內置了一些門檻,用提高資金門檻的方式來保證流動性。最終,這些方案都會一一經過市場檢驗。

在這當中,我們也看到了一些弊端,很多項目會稀釋自己的原生代幣。隨著更高的收益出現,用戶會逐利離開原有的平台。當新池建立的時候,短期是會有更多的資產流入,但這個項目的原生的Token 也會因此被稀釋。同時,用於激勵的資產有無常性,用戶能跑過來貢獻資產和流動性,也可以抽走在這上面所有的成果,再將這個項目原生的Token 拋向二級市場。我們也在不停地尋找,看看有沒有一些新的解決方案,可以緩解鏈上現在的困境。

去年11 月,Minterest 宣布將部署在Moonbeam,當時他們的規劃是希望通過Moonbeam 生態提供一些獨特的功能,這個功能就包括剛才Zi 介紹的鏈上清算流程,包括自動將協議收入回購平台治理代幣,我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嘗試。

隨著DeFi 協議的成熟,很多協議更多開始用傳統公司的財務指標作為參考,其中有一個指標是協議收入。 Minterest 做了很有意思的一點,把所有的協議收入分配給自己的代幣持有者,這種方式很符合去中心化的精神,也符合Web3 的精神。所以我們一直很期待Minterest 能夠早日部署在Moonbeam 上,發展他們自己的DeFi 生態系統。

Holly:我個人比較關注的是DeFi 革新,從多鏈到跨鏈的轉變。比如Aave3.0 計劃,也是要在一條鏈上部署有跨鏈流動性的產品,而不是在不同鏈上部署相同的產品來割裂流動性。

Manta 做的隱私金融概念,也是主打跨鏈。因為我們是波卡生態上的項目,也會通過波卡的XCM(跨共識信息格式)以及去中心化橋的合作,讓更多的資產通過Manta 進行隱私化,而不是我們在其他鏈上部署產品。

目前整個EVM 鏈的底層架構,其實都是沒有隱私的,我們構建的是利用快速共識協議Layer1 的解決方案,而波卡的GRANDPA 共識協議是目前市場上最快的共識協議之一。通過在波卡上構建一個隱私保護平行鏈,可以真正做到去中心化和隱私性的兼容。

另外,Manta 選擇波卡的重要原因是因為波卡平行鏈架構也可以讓Manta 和其他的平行鏈,比如Moonbeam、Acala 之間實現互操作性。這樣,任何平行鏈未來都可以通過Manta 進行隱私代幣的轉賬和交換,這也為Manta 以及波卡生態裡DeFi 的各個產品帶來很多合作機會。

Zi:我們看到的DeFi1.0,大部分都是滿足基本的金融需求,像存款、借貸、交易、槓桿。同時,他們之間的結合性也很差,基本都是獨立的模塊。另外,這些項目經濟模型在創立之初也很簡單。現在經過較長時間的試錯,我覺得DeFi 2.0 階段完全可以設計更激進或更合理的經濟模型。

比如最近大火的Convex Finance,將治理和收益分開,被證明確實是不錯的實踐;Avalanche 上的Platypus Finance (PTP),採取了類似Convex 的模式,TVL 也快到了10 億美元。這些方案,都非常好地將整個產品的利潤,閉環結合到了自己的代幣產出以及代幣使用場景上,給代幣帶來了非常好的經濟加速。

Minterest 也是一樣,其經濟模型也會將整個產品的利潤,尤其是清算收入,用來回購Minterest Token。以清算為例,每次以太坊下降10%,市場上會有幾十億甚至幾百億美金的代幣被清算,清算的利潤一般都是3%~5%。如果這部分利潤能夠反饋到之後的代幣上,可以帶來非常強的增幅,也可以增強Token 持有者的信心以及長期持有的慾望。

Josh Rogers:說到DeFi,Aave、Compound、MakerDAO 這幾個項目互相迭代,發展了很多創新。我覺得Compound 帶來了非常重要的革新,所謂的流動性挖礦,把回報釋放給普通用戶。 Compound 模式成為公認的基礎性架構,也是其他項目必備的要求。

前面說到的這三個項目,都是建立在以太坊上的。在我看來,這三個項目都是建立在歷史傳統的架構上。我前面提到,它的通證、代幣價格以及協議的成功,這中間是沒有多少關聯的。它們設計的理念,其實是傳統業務的理念。

DeFi1.0 的理念就是利用去中心化的協議,背後支持運營的團隊,可能是早期的一些投資者獲得的大部分的利潤。 DeFi2.0,或者俱體到Minterest,完全不是這樣的情況。

Minterest 團隊不會佔有DeFi 本身獲取的利潤,而是會建立一個系統,每個用戶的價值都可以得到增長。這個協議是完全透明的,沒有任何暗箱操作,我們保證每個用戶都能獲得最大化的利益和價值。 DeFi2.0 遠不止這些,包括建立跨鏈市場,連接Solana等等,這些工作也在Minterest 的計劃路線圖當中。

相較於前一代的DeFi,下一代的DeFi 需要吸引更多新的用戶到加密貨幣行業當中。在我看來,這些都是非常自然的演化,自然會有人去優化他們的業務模型。就像從Web1.0 到Web2.0 再到Web3.0,是非常自然的歷史演進。

在創業工作中,我個人唯一的優勢就是我的年齡比大家都大——我有25 年初創公司的經歷,所以可以從更長期的歷史環境以及歷史節點上去看這個問題,希望這一點將來可以幫助到大家。

Q3:

Winny(圓桌主持人):如今DeFi 發展似乎進入瓶頸期,各個賽道頭部格局相對固化,在各位嘉賓看來,要想成為下一個DeFi 爆款應用,應該具備哪些條件,下一代DeFi 的前進方向是什麼?

Yuki:DeFi 可以打造成一條非常專業化的公鏈,也可以是一個去中心的應用(DApp)。但總得來說,一個非常完備的基礎設施是基礎,給它提供構建、發育的土壤。

從Moonbeam 的角度回答,如果開發者想進入一個新的生態,把自己的項目打造成爆款應用。首先它要有足夠豐富、好用的開發者工具;再者,開發者能非常容易進入新的生態,並且整個環境對開發者非常友好,保證易用性,低廉使用成本,高效能,從而形成活躍生態的網絡效應,讓Defi業務之間產生連結。 Moonbeam 一直在往上述的這些方向做努力,集成更多開發者的工具,降低整個網絡生態Gas 費,構築更好的“DeFi 的樂高世界”。

Moonbeam 是通過波卡構建的,它可以在波卡當中共享安全性、低Gas 費以及所有波卡中繼鍊和平行鏈帶來的功能。

當然,部署在波卡以及Moonbeam 生態當中的Minterest 也能夠享受到以上功能,而且Minterest 可以通過這個生態事半功倍,同樣的一套協議/代碼,既可以部署在Substrate 的波卡,也可以部署在EVM 兼容的其他生態,一舉多得。

所以我感覺另外一個方向,也可能是多鏈同時發展的策略,會對短期內的DeFi 形成一個網絡效應,起到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Holly:現在DeFi 乃至整個加密貨幣行業,其實都處在非常早期的階段。也許我們下一代的DApp,並不是在原有基礎上的改進,而是來自於前所未有的創新,需要我們探索一些全新的範式、模式。目前DeFi 產品同質化非常嚴重,我們需要從一些基礎設施、生態建設上進行更多的探索,來尋找一些新的進展。

從Manta 自身來說,我們覺得基於ZK 的隱私支付和交易,可能會是創新的一種方向。通過建設Web3.0 產品,讓DeFi 擁有真正的隱私。

大家看到DeFi 現在如火如荼,但隱私賽道好像沒有特別大火的項目。讓人感覺在鏈上做各種DeFi、轉賬和交易,沒有人太關心隱私這個話題。同時,我們在談論Web3.0 的概念,這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用戶需要自己掌握身份和數據所有權。

目前區塊鏈上的所有信息,像地址、轉賬記錄,這些都是公開的,通過機器學習或大數據挖掘等技術,可以非常容易獲取到用戶信息。雖然大家現在還沒有廣泛且強烈的隱私意識,但如果未來想實現Web3.0 願景,人們必須有權利掌握自己的隱私信息,這不是必選項,但隱私一定得是可選項。

還有一點,想突破目前DeFi 的瓶頸,需要新的資金。很重要的一部分來源,就是將傳統金融的資金引入進來,國外很多主流機構的共識也是這樣的。

未來一段時間,DeFi 會像傳統的金融工具一樣進入各國主流金融市場。但這個前提一定是在去中心化基礎設施之上,同時又要保證金融數據的隱私性,DeFi 才能為這些傳統金融工具提供可替代性。

我們也看到,現在很多加密貨幣機構,他們的地址都是在鏈上被實時追踪的,導致他們也會尋求隱私性更強的DeFi 產品。因此我們覺得,如果DeFi 想上一個台階,想突破TVL 的增長瓶頸,隱私可能是接下來一個很重要且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目前來看隱私並不是很火,但如果Web3 想要成功或出圈,我們覺得隱私是未來三到五年裡一個很重大的機會。

Zi:剛才Yuki 和Holly 說得非常好,開發者的應用程度是決定創新的重要關鍵,同時隱私也一直被一些機構所詬病,我們作為投資機構也非常關注這兩方面的生態和發展。

DeFi 之前的泡沫太大了,現在不能說它是瓶頸期,更多是燒退期。之前一些毫無價值的協議獲得了很高的市值,很多交易者去追捧,肯定是不可持久的;而且在那個階段,劣幣驅逐良幣,有價值的協議反而會被傷害。從去年到今年,其實都是燒泡沫的過程,不斷地把那些沒有創新、沒有價值的協議慢慢淘汰出去;留下來的Aave 等產品,TVL 其實並沒有跌很多。

DeFi 是區塊鏈非常重要的發展方向。之前很多DeFi 協議將代幣發放得很快,社區也沒有留下來,完全是一波流。怎麼把代幣經濟做得長久,持續刺激讓人持有,包括把代幣鎖在整個經濟體或者更多的場景裡,這其實很重要。

之前第一代的DeFi,他們都做得很基礎,這些基礎的模塊,可以有更多更複雜的結合以及更完整的功能。傳統的衍生品市場,金融工具非常複雜,但呈現給用戶的都是比較簡單的理財、基金的形式。所以我覺得在未來的發展方向上,DeFi 可以在後台做得更加複雜,可以結合更多功能,跟其他更多協議做更多的交互,來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甚至給用戶帶來更高的利潤或不同的風險組合;但呈現給用戶的一定得是一個簡潔的前端,這樣用戶的上手門檻不會太高。

Minterest 已經在經濟模型上邁出了一大步,把整個清算流程囊括進來了,這是整體優化後的最佳實踐。未來希望Minterest 能夠在後台整合更多的金融工具,以及和其他的波卡以及Moonbeam 協議,通過跨鏈的方式整合更多的可能性,製造更多的產品給到前端用戶使用。當然,前端一定得是簡單易用的。

Josh Rogers:區塊鏈本質上是打造數字的平台,數字平台的DNA,新的數字平台就是要從上一代的互聯網上找來新的用戶。

在我看來,現在有成千上百個DeFi 項目,其中相當大的一部分只是實驗性質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慢慢消失。縱觀歷史,很重要的一點是,歷史上很多行業裡非常重要的參與者,他們可能並不是行業首創的,比如Google、Airbnb。他們不是最早的,但他們是後來這個細分領域裡最厲害的參與者。所以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尋找一個正確的模型。

回到這個問題的本身,究竟什麼樣的條件需要滿足,需要提供什麼樣的功能?其實並不重要。像Google、Facebook,他們也做了非常多的試錯,可能有些功能保留了,有些功能就淘汰掉了。 Google 做了超過幾百個項目,後來都淘汰了,但是現在Google、Facebook 是一個功能的集合體。

說到DeFi,將來DeFi 也會湧現出這種功能的集合體,提供一個綜合的生態。可能不是每一個項目都能完全打造自己獨立的功能,也許是大家綜合性提供一個功能的集合,把效率提高,把真正的好處、福利及功能回饋給用戶。

非常多的DeFi 項目未來可能會消失,但真正能生存下來,能發展好的,是可以給這個生態帶來更多價值的項目,是可以把更多價值回饋給普通用戶的項目。大規模地被採用,才能推動DeFi 走向成熟。

Xiaojie(圓桌主持人):本次圓桌到這裡就結束了,非常感謝各位嘉賓的精彩分享,也希望各位多多支持Minterest。

秦晓峰
@QinXiaofeng888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