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前言
前言
前言
如果縱觀DeFi的發展,可以看到一條較為清晰的路徑。從去年DeFi Summer開始,以太坊生態開始爆發,但另一方面,生態高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以太坊底層性能不足的問題,阻礙了生態的進一步擴張。與此同時,有些人“自救”將目光放到Layer 2,有些人“想出去看看”投身於以太坊之外的其他公鏈。
而到了2021年,NFT的“JPG”行情以及GameFi的火爆,進一步加劇了該現象。一方面生態建設欣欣向榮,一方面原有的擴容問題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於是我們在今年,看到了老牌公鏈的捲土重來、新興公鏈的強勢崛起、Layer 2項目的相繼上線。
跨鏈橋是一種鏈與鏈連接的橋樑工具,允許將代幣、資產從一條鏈轉移到另一條鏈。兩條鏈可以有不同的協議、規則和治理模型,而橋提供了一種相互通信和兼容的方式來安全地在雙方進行互操作。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背景二級標題背景隨著區塊鏈的發展,目前已經進入了一個的市場架構,並逐漸形成了
的局面。
以太坊為核心,其他公鏈眾星拱月
的局面。近兩年,我們率先在以太坊上看到了有實際需求的應用場景:DeFi、NFT、GameFi以及未來的Web 3,生態建設欣欣向榮。但另一方面,生態高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以太坊底層性能不足的問題,網絡擁堵、高昂的Gas費用,阻礙了生態的進一步擴張。與此同時,有些人“自救”將目光放到Layer 2,有些人“想出去看看”投身於以太坊之外的其他公鏈。特別是在2020年的DeFi Summer、以及2021年“JPG”行情過後,能夠明顯感受到以太坊之外的公鏈賽道生態的迅速發展。諸多新興公鏈(如:BSC、Solana、Near、Avalanche、Terra、Fantom等)在不可能三角上進行了相應的取捨,在可擴展性方面進行了補充和擴展,並且由於這些鏈大都是與EVM兼容,能夠更容易的集成DeFi、NFT類型的項目,從而完成對以太坊已經成功落地的應用進行簡單的複刻。
雖然這些新興公鏈提供了明顯更低的費用、更短的交易確認時間和一些額外的功能,但以太坊仍然是大多數DeFi項目的首選,主要是由於該網絡上的高流動性和交易量。在目前這個以“流動性為王”的DeFi時代,各大公鏈在早期為了吸引更多的用戶,紛紛通過高額的APY來吸引用戶,於是由內捲促成的流動性爭奪開啟了。據DeFi Llama 的數據統計,截止2021年10月22日,
多鏈並存是當下市場的格局,並且隨著公鍊和Layer 2項目數量的增加以及各自生態的逐漸完善,鏈上用戶資產跨鏈的需求也會快速增長,跨鏈橋勢必會成為剛需。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擴容
圖片描述
從擴容技術來看,比特幣的擴容技術有:狀態通道、側鍊和原子互換。
正文
正文
正文
以太坊的擴容技術大致經歷了:從狀態通道→側鏈→Plasma→Rollup的一個過程,其實這也是一個Layer 2的發展歷程,以太坊Layer 2經歷了若干年的發展,現在已發展出多種不同的Layer 2,詳情如下:
注:以太坊分片(Sharding)是在以太坊內部進行擴容的性能解決方案,而Layer 2則是在以太坊區塊鏈外部進行擴容的方案。
1)從Layer 1到Layer 2
以太坊就是Layer 1,作為一個全節點公鏈,多節點共同協作,效率難免低下,這時候科學家想到了Layer 2的方案,即把一些以太坊上的交易移到Layer 2上去處理,處理完成以後再把結果返回給Layer 1,從而達到擴容的目的。
3)Plasma
雷電網絡(Raiden Network)就是以太坊上早期的Layer 2,不過目前一直都是不溫不火的狀態。
2)側鏈
4)Rollup
在以太坊上由於早期的狀態通道未能獲得大規模的應用,所以可以說最初的Layer 2是側鏈。優點是實現了Layer 2,減輕以太坊的負擔。但側鍊是獨立運行的,如果側鏈上出現問題,比如側鏈節點作惡或遭到攻擊,會導致側鏈執行交易有誤,返回給Layer 1的結果也是錯誤的,安全性不夠。由於早期的側鏈安全性堪憂,於是更安全的Plasma出現了,Plasma不是完全被託管的,它使用了欺詐性證明的退出機制,當檢測到Plasma鏈上出現錯誤時,用戶可以安全的從Plasma鏈上退出,因此plasma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但是也是由於Plasma允許將錯誤的結果發佈到鏈上,然後進行投訴程序的缺陷,最終沒能走向普及。
Rollup在Plasma的基礎上
跨鏈橋
跨鏈橋
跨鏈橋需注意的是跨鏈橋需注意的是。
跨鏈≠跨鏈橋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個概念,跨鏈技術是指數據和資產可以在不同的區塊鏈上自由流轉,其中包含了兩個維度:
資產和數據
注:目前有些地方也將資產跨鏈的兩種途徑統一歸類為跨鏈橋,分類方式沒有絕對,僅用於方便理解。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而從跨鏈橋的發展脈絡來看,詳情可以參考下圖1-2: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圖1-2 跨鏈橋優化過程注:Aurora 作為橋的部分具備一定的信息跨鏈的雛形。
比如:資金體量大的用戶往往希望通過更加安全的橋進行資產跨鏈,而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則是更加追求橋的效率。早期,中心化交易所(CEX)
早期,
中心化交易所(CEX)是我們每個人最常使用的橋。此外,中心化的wBTC和HBTC佔據了目前近9成的BTC錨定幣的市場份額,像這類單點驗證的橋,早期憑藉著自身信譽,天然的可以吸引到很大一部分的流量。隨著行業的發展,人們漸漸不滿足於絕對中心化的管理方式,於是演變出了多點驗證的方法,畢竟集體作惡的可能性相對中心化的方式更小,看上去更加可靠。像Polygon Bridge採用的PoS+Plasma,Solana的跨鏈橋Wormhole由19個獨立驗證者對網絡進行驗證等等都是採用的多點驗證的跨鏈橋方式。在多點驗證之上更加去中心化的方式,進一步演化成依靠兩條鏈上的礦工
來維持,這也是現在很多鏈上都可以看到的方式——即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定義
定義
定義定義此前1kx 研究合夥人Dmitriy Berenzon對跨鏈橋進行了一個較為權威的定義:
在抽象層面上,
人們可以將“橋”定義為在兩個或多個區塊鏈之間傳輸信息的系統。在這種情況下,信息可以指資產、合約調用、身份證明或狀態。
大多數跨鏈橋的設計都包括幾個組成部分:
監控:通常有一個參與角色,或者叫預言機(Oracle)、或者叫驗證器(Validator)或中繼器(Relayer),負責監控源鏈上的狀態。
共識:在某些模式中,該信息中繼到目標鏈之前,需要在監控源鏈的參與者之間達成共識。
賽道現狀
二級標題
此前在2021年9月8日,Dmitriy Berenzon在對跨鏈橋賽道進行系統的匯總時,已有40多個不同的跨鏈橋項目,詳情如下圖1-3。而截至2021年10月28日,保守估計目前市面上至少已存在近百個跨鏈橋項目,雖然有些項目是此前未被Dmitriy Berenzon錄入的,但整體上來看,近期新增的跨鏈橋項目也有不少。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圖1-3 跨鏈橋項目不完全演示結合目前跨鏈橋的項目來看,
,如Arbitrum Bridges、Optimism Bridges、Polygon Bridges等。
,如Arbitrum Bridges、Optimism Bridges、Polygon Bridges等。
一級標題
1)TVL
根據Dune Analytics的數據監測,截至2021年11月1日,目前由@eliasimos收錄的16個主要的跨鏈橋的鎖倉總額已達到約220.32億美元,約佔DeFi總鎖倉額的9.10%。過去30天TVL增加了37.40%,過去60天TVL增加了135.36%,從下圖1-4中也可以看出一個明顯的上升曲線。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2)鎖倉資產分佈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1-5 跨鏈橋鎖倉資產分佈情況(按資產規模從高到底排序)
1)WETH和ETH;
目前跨鏈橋上的主要交易資產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類別:
1)WETH和ETH;
2)各種穩定幣資產,如:USDC、USDT、DAI、UST等;
3)各類DeFi應用的治理代幣,如:SNX、AAVE、CRV、DPX和rDPX等;
4)側鏈生態的原生代幣,如:AXS、MATIC等;5)跨鏈預言機,如:LINK。
3)跨鏈橋獨立地址數概況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此外,由@eliasimos在Dune Analytics收錄的信息顯示,截止2021年11月1日,目前以太坊上與跨鏈橋項目交互過的獨立地址數,已經達到了203,426個。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賽道核心要點1)安全性(Security):
1)安全性(Security):2)速度(Speed):
信任和活躍度假設、對惡意行為者的容忍度、用戶資金的安全性和反身性;2)速度(Speed):完成交易的延時性,以及最終性保證。通常需要在速度和安全性之間進行權衡;
3)可擴展性(Connectivity):為用戶和開發者選擇目標鏈,以及集成額外目標鏈
的不同難度級別;4)資本效率(Capital efficiency):
5)狀態性(Statefulness):
分類(跨鏈橋的解決方案)
正文
正文
1)中心化交易所(CEX)
目前跨鏈橋設計大致分為四種類型,可以根據驗證跨鏈交易的機制(不同的驗證者類型)進行分類:
1)中心化交易所(CEX)
在跨鏈橋興起之前,用戶如果需要在不同鏈之間進行資產跨鏈,最原始的方法往往都會藉助到諸如Binance、Huobi等中心化交易所。 CEX的跨鏈過程只涉及跨鏈橋上各類資產餘額的變動(反向跨回去也只需要改變橋內資產餘額;若餘額的控制權在少數個體手中,可能存在超發風險),而不涉及資產的鑄造和銷毀。
嚴格意義來說,這根本不能算是橋,但這確實是個簡單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案。然而,雖然短期內我們可以選擇相信Binance的口碑,但沒有人能保證其永遠不會出錯,產生潛在的風險。於是有了後續的其他幾種方案。
2)單點/多點外部驗證
單點/多點外部驗證,通常有一個或一組驗證器監控源鏈上的特定地址。在資產跨鏈的過程中,用戶先向源鏈特定地址發送資產,然後鎖定。第三方驗證器會對這些信息進行驗證,需要達成共識。一旦達成共識,則會在目標鏈上鑄造等量的資產。這些驗證器一般會使用不同的代幣作為抵押,以此保證安全性。外部驗證技術通常的表現形式有:安全多方計算(MPC)系統、預言機網絡、門限簽名等。
單點外部驗證典型的代表就是wBTC。多點外部驗證的代表有Anyswap、Synapse、PolyNetwork等,整體上與單點外部驗證類似,只不過在資產質押+博弈的條件下,他們集體“出錯”的可能性更低,理論上會比單點驗證更加靠譜,實際上的效果需要看機制的設計和參與者。
3)原生驗證
原生驗證,從字面的意思理解就是由源鏈上的驗證者(礦工/節點)進行見證和擔保,無需依靠第三方的驗證器、也不需要質押資產。這通常是通過在另一條鏈的以太坊虛擬機(VM)中運行一條鏈的輕客戶端來完成的。
這種模式最大的好處是無需信任,它通過在目標鏈的虛擬機內運行源鏈的輕客戶端完成驗證。跨鏈橋的參與者對源鏈上的消息進行監控,然後將包括加密證明的監控記錄和區塊頭轉發到目標鏈上的合約。在對記錄的事件進行驗證之後,在目標鏈上執行操作。整體上,由於是無須信任的模式,安全性表現較好。
此外在目標鏈與源鏈兩邊礦工的見證下,用戶不僅能夠實現資產轉移,還可以實現通用化的信息轉移。
不過缺點也很明顯,任何兩條鏈之間部署這種原生驗證橋,開發者都需要在源鍊和目標鏈上開發部署新的輕客戶端智能合約,以對源鏈的信息進行驗證。同時這種驗證本身也會比較昂貴。因此,其不足主要在於費用高、速度慢、不容易拓展到更多鏈,在早期也會有一定的限制。
像Cosmos的IBC、Near的彩虹橋(Rainbow Bridge)、波卡SnowBridge、LayerZero、Movr、Optics、Gravity Bridge等項目都是採用原生驗證的方案。
4)本地驗證(流動性網絡)像現在很多新推出的跨鏈橋項目,都是採用這種模式,比如:Hop、Connext、Celer、Liquality以及一些簡單的原子交換系統等。可以看出,這種點對點的模式在安全性上表現不錯。同時,其費用、速度和多鏈的連接擴展也還可以。不過,其主要缺點在於傳遞信息方面有局限,無法做到通用化。
圖片描述
正文
表1-2 跨鏈橋項目分類
圖片描述
需注意的是,任何特定網橋都是雙向通信通道,每個通道中可能有單獨的模型,且上述分類不能準確地表示出混合模型,如Gravity、Interlay 和tBTC,因為它們都在一個方向有輕客戶端,在另一個方向有驗證器。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一級標題
按照上述:安全性、速度、可擴展性、資本效率、狀態性的維度進行評估,可以得到下圖: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1-8 跨鏈橋不同解決方案優缺對比上圖1-8,由Dmitriy Berenzon整理的數據,能夠較為清晰的反映出不同跨鏈橋解決方案的優缺。具體展開來看:1)外部驗證,好處是速度較快、費用較便宜、可以傳遞通用數據、並允許在任意數量的目標鏈上與該數據進行交互,可以更容易連接到更多鏈。不過不足之處在於這種方式是以安全性為代價,需要用戶/LP完全信任外部驗證器的資金/數據,依賴於橋的安全性,而不是源鍊或目標鏈。
在某些情況下外部驗證為了保證外部驗證器不會作惡,往往都會採用額外的
質押(staking)或bonding 機制
,來嘗試為用戶增加安全性。而這需要驗證者超額抵押,以保證抵押資產>驗證金額,並且隨著吞吐量增加的同時,也會成比例的擴大抵押品的需求,因此在經濟上資本效率低下。
2)原生驗證,對於鏈之間傳遞的數據,完全由底層鏈自己的驗證者驗證,由底層驗證者直接負責橋的安全,是目前無需信任程度最高的跨鏈橋形式。如果有安全問題,也是鏈本身的問題。同時,也無須質押資產(資本效率較高)。
跨鏈橋不同模式權衡不同。不同資金規模的用戶對資金效率和安全系統的考量也不盡相同,各個橋著重的領域,都有相應的用戶需求。因此,跨鏈橋未來大概率不會一家獨大,更可能是多橋共同發展的一個局面。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賽道項目上面我們提到了,目前市面上至少存在70+跨鏈橋項目,面對如此繁多的項目,本章節,頭等倉將盤點市面上具有代表性的一些的跨鏈橋項目,展現這一賽道當前的服務能力,並輔助用戶做出投資選擇。
本章節對於跨鏈橋的分類,主要參考此前鏈聞潘致雄老師,對該賽道的劃分:
1)官方橋,包括Solana 的Wormhole、NEAR 的彩虹橋,這類橋的安全是最有保障的。
4)跨鏈橋聚合器,目前還較為早期,主打的概念是通過聚合主流的跨鏈橋,並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幫用戶進行自動匹配和推薦最佳的跨鏈橋方案。
二級標題
目前發展較好的公鏈的官方橋情況,主要如下: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官方橋部分主要是向大家介紹在進行鏈上資產轉移時,相應的可選方案,此外,本小節介紹的官方橋項目皆未發幣,熟悉跨鏈交互的用戶,可直接跳到下一部分2.2章節進行閱讀。
Binance Bridge
正文
正文
Binance Bridge的運行原理是先鎖定一定數量的原生資產,再按照1:1 的比例將原生資產封裝成跨鏈資產。以ETH資產從以太坊跨鏈至BSC 為例,當用戶想要將跨鏈到BSC 上的資產(BETH,Binance-Peg Ethereum Token) 撤回以太坊時,封裝資產(BETH) 就會根據轉出數量銷毀,按1:1 解鎖原生資產(ETH)。在BSC 鏈上,從以太坊跨鏈來的資產通常是以封裝資產的形式出現在BSC 生態中,常以B 開頭做標記,如BETH、BDAI 就是1:1 映射來的封裝資產。
Avalanche Bridge
正文
正文
正文
需注意的是,Avalanche Bridge不支持原生ETH、BTC資產,但可以通過橋傳輸WETH、WBTC這些封裝資產。
Terra Bridge
正文
正文
正文
Wormhole
官網:https://bridge.terra.money/
Terra Bridge是Terra(LUNA)官方提供的資產跨鏈工具,目前支持Terra原生資產在BSC、以太坊、Harmony網絡中互通,主要支持Terra生態內的LUNA、ANC、穩定幣UST、合成股票資產(mAAPL 、mAMC、mGOOGL 等)及合成資產(mBTC、mETH)等原生資產轉移。需注意的是,Binance Bridge支持的最低跨鏈資產價值在50 - 130美元左右(不同資產的最低限制存在略微不同),雪崩協議的Avalanche Bridge跨鏈的最低價值限制不低於75美元,這兩個跨鏈橋都有最小跨鏈金額限制,而Terra Bridge則沒有任何資產數量及價值限制。官網:https://wormholebridge.com/#/
Wormhole是Solana與Certus.One合作開發的資產跨鏈工具,於2021年9月22日推出,主要用來實現以太坊和Solana資產跨鏈。目前伴隨著V2版本的推出,Wormhole新增支持了BSC和Terra鏈上的資產轉移功能,
之後會進一步擴展NFT支持
目前除了Wormhole,也有越來越多專注於Solana這種非EVM公鏈的跨鏈橋逐漸出現,如:Allbridge等。
Rainbow Bridge
正文
正文
Rainbow Bridge在賬戶系統上做了優化。通常情況下,用戶的資產跨鏈時需要先將錢包切換至目標網絡,一般只支持連接到同一錢包地址。但在Rainbow Bridge,用戶只需用Near賬號登陸,就可以可填寫想要轉入或轉出的鏈上錢包地址和金額,Rainbow Bridge會自動執行這個操作。
Multichain
正文
正文
正文
正文
Polygon Bridge
正文
正文
目前Polygon Bridge同時支持PoS Bridge 和Plasma Bridge 兩種橋機制。 PoS Bridge 是官方推薦使用的橋,它具有更快的提款時間(約30分鐘),支持更多的以太坊資產標準,而Plasma Bridge 提款時需要等待7 天的挑戰期,但是它在安全級別上會更高。
Arbitrum Bridge
正文
正文
正文
需注意的是,通過Arbitrum Bridges從Arbitrum網絡將存入資產取回Layer1時,取款申請後至少有7天的提款期。也就是說,用戶需要至少等待7天直到Layer1層主網收到取款後,才能證明你提款成功。
Optimism Gateway
正文
正文
同樣需注意的是,從Optimism提取存入資產也有7 天提款期。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二級標題
資產類橋
偏專業的、資產類的橋,在早期乃至目前,
在如此規模的市場面前,已經有不少項目致力於將比特幣跨到其他網絡,並且在過去DeFi Summer 中獲得了不錯的增長,各自的解決方案都不太一樣,但由於普遍採用的封裝代幣(Wrapped Token)的模式,也使得資金效率相對較低。
WBTC
官網:https://wbtc.network/
官網:
官網:
官網:
wBTC 的比特幣資金存放,是在託管機構BitGo 的冷錢包裡面。 BitGo 成立於2013 年,專門向機構客戶提供數字資產的託管服務。像BitGo 這類型的機構本身是受當地法律管轄的註冊公司,並且大部分都有一定的保險方案。所以,法律和保險是中心化託管服務的兩層保障。對於wBTC 來說,這個組織包括了眾多的DeFi、錢包的著名項目。作為商人角色,它們手中也會持有大量的wBTC。所謂“大而不倒”,一旦出現資金安全問題,那麼所有組織成員都會遭受損失。所以作為普通的用戶,與其說是對於託管機構BitGo 的信任,不如說是對整個項目組織的信任,相信各個組織成員在系統性風險面前,會相互監管。整體上,WBTC已經建立了相對於其他競品的巨大優勢,並已成為以太坊上默認的BTC錨定幣。
Keep Network
官網:https://keep.network/
官網:
官網:
官網:
Keep Network主要重心在BTC 資產跨鏈。 tBTC 是去中心化中繼方案的跨鏈項目。在安全性上tBTC有三重保障:
1)用門限ECDSA 簽名加密;2)隨機信標;3)簽名者需要超額抵押ETH,增加作惡的經濟成本。其安全技術在目前整個BTC 資產跨鏈中屬於行業前列,但相應的需要450%的超額抵押,在資本效率方面表現較差。不過團隊在後續的tBTC v2版本中有將此納入了改進點。
目前tBTC僅佔BTC錨定幣市場份額的0.26%(總計793枚tBTC),TVL有2.85億美元。如果v2版本能夠吸引足夠的LP,並且加上目前跨鏈橋板塊的火熱,後續可能存在一定的機會。
Ren Protocol
官網:https://renproject.io/
官網:
官網:
官網:目前Ren團隊積極地與DeFi項目合作、增加跨鏈支持,以不斷拓展生態用例。近期,Fantom、Polygon、Solana、Avalanche等公鏈上的挖礦收益的激增,TVL增速明顯,此前RenVM新增的跨鏈支持,目前已為生態取得不錯的成效,從9月底至今(年11月2日)TVL已上升了2倍左右,較8月底增長3倍左右,目前RenVM的TVL已達到17.5億美元的規模。業務情況持續在增長,值得關注。
pNetwork
官網:https://p.network/
官網:
官網:
官網:
正文正文
小結:
小結:
小結:
官網:
正文
官網:
AnySwap
官網:https://anyswap.exchange/
簡介簡介簡介簡介
:AnySwap是一個基於Fusion公鏈的
去中心化跨鏈交易所
需注意的是,Anyswap此前多鏈路由v3版遭黑客攻擊,跨鏈資金池損失約800 萬美元,主要原因是黑客發現了Anyswap 的代碼漏洞,從而拿到了公私鑰對,盜走了資產。
用戶體驗:用戶體驗:
優點是退出期不需要7天,對於普通用戶來說正常都是夠用的,但是對於大戶來說不太友好。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截止2021年11月10日,AnySwap目前支持以太坊、Fusion、BSC、Fantom、Polygon、Arbitrum等23條鏈在內的901種代幣交換,節點數有35個,跨鏈鎖定資產達到49.6億美元,是目前跨鏈橋賽道TVL最高的項目。
經濟模型:經濟模型:
官網:
官網:
cBridge
官網:https://cbridge.celer.network/#/transfer
簡介:簡介:
簡介:
簡介:
cBridge是由Celer團隊開發的跨鏈橋工具,基於原子交換技術實現。
cBridge 2.0是一個全新的資產和信息跨鏈解決方案(短期內的開發重心還是在資產跨鏈上),基於DPoS。此外,2.0 設計了一整套激勵機制讓用戶和LP 去平衡流動性,類似於Curve 的AMM 機制,促使不同鏈流動性的平衡。
用戶體驗:用戶體驗:
用戶體驗:用戶體驗:
此外,據Celer區塊瀏覽器顯示[28],截止2021年11月10日,與cBridge跨鏈橋交互過的唯一地址總數達到34,091個,歷史跨鏈交易總額達8.79億美元。
經濟模型:經濟模型:
經濟模型:
經濟模型:
Celer Network代幣符號:CELR,代幣總量100億枚,目前流通56.45%。cBridge 1.0版本中的經濟模型可以說表現不佳,主要原因是由於在原先的版本用戶如果想做LP,必須單獨運行、維護一個節點,門檻相對較高。在原子交換的模式下,流動性可能不會那麼高,因為它是割裂流動性的一種方式,但在安全性上表現會更好。
不過,團隊在2.0的版本中也相應的進行了一些取捨,並推出DPoS的模式,用戶可以直接選擇去相信鏈上的中繼節點,而不用再單獨運行一個節點。
官方:
NXTP(Connext)
官方:https://connext.network/
簡介:簡介:
簡介:
簡介:NXTP全稱:非託管跨鏈傳輸協議(Noncustodial Xchain Transfer Protocol),由Connext團隊發布,該協議使用類似於哈希時間鎖的原子交易機制,但沒有依賴哈希原象,而是基於智能合約,將一筆交易的觸發條件直接設定為提供另一筆交易的簽名。
NXTP的跨鏈交易主要通過3個步驟完成:1)交易路由的選擇和拍賣(Route selection),用戶選擇具體的鍊和資產,然後提交轉賬信息開啟拍賣(Router)。路由節點在獲得這些信息後,需要提交私密的出價信息,其中要包含完成轉賬的時間和價格範圍。
從這點來看,NXTP 中的Router 與cBridge 中的中繼節點承擔了相同的作用,不同之處在於,前者是自定義其服務價格並向用戶競標
,而後者的服務價格則由協議統一規定並通過治理調整。2)準備交易(Prepare)
,用戶提交一個包含路由節點簽名的出價信息給Nxtp的合約後,這個交易會鎖定用戶在該鏈的資產。當路由節點檢測到了一個在合約中的交易事件後,就可以在目標鏈上鎖定這條鏈的資產流動性。路由節點鎖定的資金量=發送金額- 拍賣費,所以路由節點能從這筆交易中賺得部分收益。
3)執行交易(Fulfill)
官網:
官網:
- Hop Protocol
官網:https://hop.exchange/
簡介:簡介:
簡介:
簡介:
Hop Protocol是由此前智能合約錢包開發團隊Authereum開發的跨鏈橋,他們方案中設計了Rollup-to-Rollup的通用資產橋,以實現Layer 2網絡之間和以太坊主網之間的資產轉移。
Hop Protocol有兩個核心組成部分:自動做市商(AMM)組件和連接器(Bonder)。
簡單的理解就是,用戶將Token在Hop Protocol轉化為hToken,然後使用Hop Bridge將hToken從Rollup 1發送到Rollup 2,這時候由於連接器(Bonder)已經在Rollup 2為hToken提供了前期的流動性,所以Hop的AMM能夠自動幫助用戶將hToken轉換為原有的Token,從而免去了在Rollup需要等待7天的提款週期。
用戶體驗:用戶體驗:
用戶體驗:官網:
官網:
- O3 Swap
官網:https://o3swap.com/
簡介:簡介:
簡介:
簡介:目前O3上的流動性規模有1.99億美元,繼此前黑客攻擊事件後,從峰值的7.83億美元已有較大程度的回落。
經濟模型:經濟模型:
經濟模型:
經濟模型:O3 Swap的代幣符號:O3,代幣總量1億枚,目前流通27.67%。
官網:
官網:
- StarkEx Bridge
官網:https://starkware.co/
簡介:簡介:
簡介:
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