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概北京時間11月9號,圈內矚目的頂流項目ENS空投代幣了。
ENS的英文全稱是Ethereum Name Service(以太坊域名服務)。它是以太坊生態提供地址解析的一種服務,通俗的說就是可以把以太坊的地址映射為一個好記的字母組合。
實際上這種將地址映射為字母組合的方式在我們習以為常的互聯網中早就用了,只是普通人覺察不到而已。
比如我們訪問百度,我們會輸入百度的網址www.baidu.com。但實際上這個由字母組合的網址最終是映射到它的IP地址:163.177.151.110。但我們絕大多數人不會用輸入這個IP地址的方式來訪問百度,而是用我們熟知的網址來訪問。
ENS提供的服務也是如此,它也像互聯網網址一樣有個後綴。它的後綴是“.eth”。
有了ENS,我們以後給另一個地址轉賬,就再也不用輸入一長串難記又容易出錯的地址了,而只用輸入一個好記的字母組合,比如將一長串
0x329909A567b87b6123462c3062e8438BBB75c2c6映射為abcd.eth。我們給這個地址轉賬就不用輸入這串字符串,而只用輸入abcd.eth就行了。
ENS自誕生以來發展非常迅速,已經由單純的以太坊地址映射發展為支持互聯網IP地址的映射,也就是說ENS域名也可以作為我們互聯網網站的域名使用。
ENS所提供的服務可以說是以太坊乃至未來整個區塊鏈生態中最為基本的服務。我們完全不誇張的說,未來每個在以太坊生態中活躍的人都會有至少一個ENS域名。它的使用頻度和廣度我認為會比互聯網域名還要高、還要廣。因為互聯網的域名對個人而言意義有限,多數是公司和組織使用,但ENS域名不僅對公司和組織有意義,更是個人非常方便傳播和記憶的符號,它會成為我們每個個體在未來元宇宙空間中的符號。
在ENS發展早期,很多人並不看好它,認為它意義不大,但這麼多年以來ENS項目團隊一直堅持不懈,默默地努力、推廣。
我是在2018年開始了解ENS的,在2019年去北京參加以太坊生態開發者大會時,仔細聽了當時ENS項目負責人John在台上的介紹。記得當時他演講完後就默默地站在角落,如果有人來諮詢,他會很耐心地回复,如果沒有人,他就安靜地站著。
當時我問了他一個技術問題,他怕我聽不懂,講了很久,講得很耐心。
可能是被他踏實的態度所感動,也可能是心底里隱隱地認為這個項目有點意思,所以開完會我就一把申請了好些ENS域名,一直拿到現在。
說實話,當時申請這些域名時我並沒有想過這些域名留著能不能賣大錢,純粹只是覺得好玩,反正也不貴,就申請幾個吧。
在這以後,我對ENS的關注只是偶爾看到相關的新聞瞟一眼而已,直到近幾個月才開始感到現在的ENS已經不是兩年前我看到的那副稚嫩面孔了,它已經成為以太坊生態內不可或缺的基礎組件。
以當前ENS的地位而言,它在整個以太坊生態內,甚至整個區塊鏈生態內,可以說基本上找不到競爭對手。儘管其它的公鍊和服務機構也推出了類似的服務,但是和ENS相比地位還是相差太大。
在海外自媒體中,相當多區塊鏈領域的極客玩家們、名人和大V很早就用自己的ENS域名作為自己的符號在網上社交了。一個ENS域名加上一個頂流項目頭像基本就是這些大V們在推特上的標配。
ENS的發展完全是在項目方和社區的共同努力下發展起來的,它們沒有拿過一分錢投資,完全靠自己的努力讓項目發展到現在的繁榮,還實現了驚人的盈利。我相信它的未來會更加光明、更有希望。
至於ENS的代幣,長遠我肯定是看好的,它穩定增長的盈利就是它代幣價值最好的支撐。但是當下ENS的代幣值不值得買呢?我建議謹慎一點好,因為現在已經是牛市後半段了,好項目的代幣價格現在都不會便宜。如果個人實在太喜歡,買一點也無妨,但重倉就要小心了。我們完全可以等著熊市到來後,再慢慢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