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級標題
羅永浩的“失敗”史
正文
正文
正文
初出茅廬:與中國比特幣首富相識
那時的羅永浩已經因為自己的一句口號而成為網絡平台上小有名氣的KOL,隨後於2006年便有了他和方舟子等人一起運營的牛博網。但好景不長,之後由於IP惡意攻擊事件,二人之間出現了猜疑與隔閡,最終分道揚鑣。
正文
正文
正文
名聲大噪:屢敗屢戰,行業“冥”燈
在那之後,2008年的羅永浩開了自己第一家公司——“老羅和他的朋友們”培訓學校,幹起了英語培訓的老本行。但第一次開公司的羅永浩就因為經營不善而以失敗告終。
不過執著的羅永浩並沒有就此放棄,他在之後召開的一場發布上會講述了自己教育機構的成績以及進軍科技領域的計劃,之後便有了自己的品牌“Smartian”,也就是大家口中“錘子手機”。
時代也從不給他停滯反思再發展的機會。本身沒有經營企業的經驗,再加上倉庫爆單、手機問題、運營壓力等原因,羅永浩的失敗又重演了一次。
正文
正文
正文
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羅永浩的彪悍人生還在續寫。就在11月5日凌晨,羅永浩的一條關於“下一個創業項目進軍元宇宙公司”的推文又一次映入大眾眼簾,甚至有網友不禁調侃:“風口毀滅者,這次準備欠下幾個億?”
二級標題
區塊鏈+元宇宙,老羅要做風口上的“豬”
正文
正文
正文
區塊鍊是元宇宙的通行證
我們要想了解羅永浩的這一番操作並對其保持支持態度,就要先了解一下區塊鏈與元宇宙的緊密聯繫,以及他理解的元宇宙是怎麼樣的?
元宇宙不是特指某一款應用或產品,也不是浮於表面理解成所謂的某個虛擬世界遊戲,它是一個宏觀抽象的概念化詞語,一個可以理解成是通過數字化形態去承載的平行宇宙。很多人不相信或者對其存在誤解的原因之一是,我們正處於技術瓶頸期,大家只能看到目前以遊戲形態去承載的這種現狀,所以我認為它的本質是“平行宇宙”。
“平行宇宙”意味著我們在不同的維度可以有第二重、第三重、第N重人生,在那裡面我們可以有各種全新的身份、資產、社會關係,我們可以進行完整的生活和社會活動,相當於給我們的生命在其他維度內拓展了長度。
這時候很多人可能會想,這不還是之前玩過的“模擬人生”麼,到頭來不還是一個遊戲嗎?
是的,這句話並沒有錯,如果我們沒有遇到區塊鏈這項技術,元宇宙可能永遠都是一種遊戲形態,究其原因主要有二:
不過,如今區塊鏈的發展已經能夠完美地解決上述兩點,我們有機會藉其打通虛擬世界和現實的隔膜,讓元宇宙完成底層的進化。
正文
正文
正文
元宇宙的本質是技術的變革
羅永浩之前就有紮克伯格將Facebook更名Meta的事件,對此引發了不少人的關注與探討,老羅對id Software的創始人之一Carmack的觀點比較認同。
Carmack保持理性、中立態度對Meta進行了一場技術分析後得出來的觀點也很簡單。一方面他也希望元宇宙有朝一日能夠實現,但另一方面他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以Meta為目標去進行開發,可能並不是構建平台的最佳方式。
總體來講,他認為Metaverse很容易吸引天馬行空的程序員或者設計師,而這些人的特點是不想去考慮GPU微架構、合併共享的網絡這些具體細節,而是以宏觀、抽象角度去空談Metaverse。
如果只是發布SDK、開發套件,卻沒有開發者來使用,就失去了他們的價值。 Carmack認為,一些有趣的概念驗證技術,如果能得到幾十萬用戶,使用時長達數百萬小時,才能夠證明它的重要性。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元宇宙助力舊夢重拾
扎克伯格在Connect大會也有明確表示過未來Meta會推出關於教育、工作、遊戲、健康、社交等等任何走向元宇宙的VR&AR工具,恰巧這也與羅永浩的科技類創業經歷部分重疊:以錘子手機為代表的硬件+聊天寶的軟件社交。那麼我大膽猜想,羅永浩會不會對現有頂尖硬件產Quest 2、HTC Vive進行更進一步的提升呢?我認為,這是老羅他所贊同的元宇宙,一個更加具有實用主義的元宇宙。
在硬件方面:
在我們的設想下,這個產品大概率會是一個尖端智能穿戴設備,並有以下幾種特徵:
在硬件方面:
對攝像頭、傳感器、顯示進行提升、攜帶更加便捷、計算速度更快且小型化,與去中心化“雲遊戲”平台進行深度接入。
在軟件交互方面:
對現有軟件系統進行優化,更適用於多場景變化(室內外)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存儲;
軟件更精準的識別使用者定位(遊戲/現實,地理坐標,使用狀態)並擴大社交範圍;
用手勢來映射手柄按鍵、甚至未來當有許多場景僅用腦電波、語音、注視點等方式來控制設備;
利用區塊鏈技術創建獨一無二的數字身份並保證元宇宙世界內的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