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如何理解和分類web3.0 經濟中的價值創造
SoulLand
2021-08-12 03:19
本文约3802字,阅读全文需要约15分钟
Web3.0 協議是價值網絡的好例子,價值網絡是在波特價值鏈之上開發的概念。網絡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產生價值,有時甚至是完全奇怪和不顯眼的方式。由於網絡效應、低運營成本、資源池化和無

Web3.0 協議是價值網絡的好例子,價值網絡是在波特價值鏈之上開發的概念。網絡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產生價值,有時甚至是完全奇怪和不顯眼的方式。由於網絡效應、低運營成本、資源池化和無信任自動化,網絡中價值生產的效率可以大大優於傳統組織。

Web3.0 協議是價值網絡的好例子,價值網絡是在波特價值鏈之上開發的概念。網絡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產生價值,有時甚至是完全奇怪和不顯眼的方式。由於網絡效應、低運營成本、資源池化和無信任自動化,網絡中價值生產的效率可以大大優於傳統組織。

Web3.0 協議是價值網絡的好例子,價值網絡是在波特價值鏈之上開發的概念。網絡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產生價值,有時甚至是完全奇怪和不顯眼的方式。由於網絡效應、低運營成本、資源池化和無信任自動化,網絡中價值生產的效率可以大大優於傳統組織。

Web3.0 協議是價值網絡的好例子,價值網絡是在波特價值鏈之上開發的概念。網絡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產生價值,有時甚至是完全奇怪和不顯眼的方式。由於網絡效應、低運營成本、資源池化和無信任自動化,網絡中價值生產的效率可以大大優於傳統組織。

理解web3.0 的一個主要問題是“網絡產生的價值是什麼,如何衡量或評估?”。然而,在特定情況下什麼是價值是一個非常主觀的問題。考慮到特定的協議,為特定類型的用戶、服務提供商、代幣持有者、DAO 成員和其他類別創造的價值可能完全不同。例如,“盈利能力”等傳統公司的主要指標在大多數情況下毫無意義。由於去中心化協議主要是非營利組織,目前網絡費用和收益通過不同的方式分配給DAO/社區成員。

數字代幣的價值捕獲機制

理解網絡中產生價值的一種方法是理解其原生代幣背後的價值。除了一些例外,web3 協議的運行基於“代幣模型”——一種圍繞原生數字資產(代幣)構建的機制設計/經濟激勵措施。在傳統的上市公司中,股票被視為市場參與者的主要產品,將不同的價值來源整合到其價格中——未來現金流、增長預期、投機成分,甚至品牌價值:
Jack Barker : Pied Piper 的產品是它的股票(矽谷系列)

當談到web3.0 去中心化協議時,可以做一個明確的類比。首先,考慮到web3.0 的免許可性質,去中心化協議在設計上是“公共項目”。由於令牌用於確保正確的協議操作和可持續性,其價值應以某種方式與網絡的實際價值和規模綁定,以防止可能導致對網絡資源擁有所有權的攻擊。基於這個類比,代幣價值*應該以某種方式整合網絡產生的價值,例如協議費用、訪問網絡資源的價值、利用社區信任等。

*重要的是:這裡我們討論代幣價值,而不是代幣價格。代幣價值是“我作為代幣所有者可以獲得什麼樣的效用,我如何評估這種效用?”。反過來,代幣價格是在公開市場上確定的,是對“我需要支付多少才能購買/出售此代幣將收到多少?”的回答。

使用以令牌為中心的方法來理解web3.0 協議的價值對於回答不同的問題至關重要:令牌究竟是如何產生價值的?背後有什麼機制?分析複雜對象的策略之一是分解成簡單的模式並使用它們。自然科學,例如化學和物理學,就是在這種方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將復雜的物體(如分子)分解成簡單的物體(原子)。它們又可以分解成基本粒子(電子、質子和中子)。

將分解的思想應用於理解代幣設計和在其之上創造的價值將我們引向兩個實體:價值捕獲機制(VCM)和價值創造模式(VCP)。機制(VCM) 解釋瞭如何創造價值以及代幣如何產生價值(描述價值捕獲的起源),而模式(VCP) 描述了應如何實施VCM。除了提到的兩個機制之外,強調價值不僅被捕獲,而且被分配給代幣持有者也是合乎邏輯的。有時,價值獲取和分配在一種機制中共存,但也有純價值分配機制(VDM) 的例子。
VCM/VCP 分類
理解代幣的價值捕獲機制歸結為回答以下問題:

讓我們討論一個例子- Compound (COMP) 令牌。代幣的效用是一種協議治理權(也可以委託),與擁有或委託給特定地址的代幣數量成正比。該代幣僅提供一種效用-內部協議治理,這是有價值的,因為它允許管理協議的有限資源:例如未來發展、流動性挖掘政策、DAO 國庫持有量的使用等。這種效用的價值取決於(1) 實際需要管理的協議資源量(2) 根據Banzaf 權力指數的代幣持有者權益大小。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1. 基於所提出方法的複合令牌分解。

當然,每一種價值獲取機制背後的邏輯,比如前面提到的內部產品治理,都是一個非常籠統的邏輯。然而,它具體實現是不同的——比如復合治理和MakerDAO 治理系統。流行的快照治理方法實現是一個額外的例子。
因此,一般的想法是,無論其技術實現如何,特定VCM 的價值來源都是相同的。定義代幣功能的政策和機制設計是其價值來源的預測因素。例如,一套治理機制設計導致(1),(2)Compound 代幣提到的價值來源。
使用所提出的方法,確定了九種不同設計的價值捕獲機制:價值轉移*(1),工作“抵押”令牌(2),協議共識令牌(3),股息(4),由另一種資產支持( s)(5)、折扣代幣(6)、內部產品治理(7)、元治理(8)**和享樂價值(9) 。每個提到的價值獲取機制都有獨特的[從經濟和邏輯的角度來看]基於實施政策的價值來源。每個機制的特定實現可能不同。

*在我看來,每一種“價值儲存”資產都可以用於轉移價值,反之亦然(考慮通貨緊縮的貨幣)。因此,沒有必要將這兩個功能區分為兩個不同的VCM。

**元治理VCM概念被創建的,通過該第一提供給幾個令牌的投票權組合成單個代理令牌PowerPool協議。然而,元治理可能是更普遍的元模式的第一個表示。它需要額外的研究。

提到的價值捕獲機制可以被視為令牌模型的構建塊。描述從協議的主要係統目標到機制設計和令牌模型的特定實現的過程的簡單思維導圖如下所示。它從應用於原生代幣的初始系統、其目標和政策/機制設計開始,以確保實現這些目標。

  • 需要指出的是,集成到系統中的Token 被認為是實現系統目標的關鍵工具。例如,系統目標可以是操作安全(區塊鏈、預言機網絡)、去中心化治理(Defi 協議)等。

  • 因此,第一步包括系統本身和應用的機制設計/政策:

初始系統(具有協調的“原始”價值)、系統目標以及實現這些目標需要解決的問題

將代幣的政策/機制設計作為網絡設計的一部分,確保實現系統目標

整體思維導圖如下所示:

初始系統-> 代幣的政策和機制設計-> 價值來源-> 價值捕獲機制-> 價值創造模式(實現集) -> 組合可組合VCP 作為特定代幣模型

嚴格來說,現有的大多數代幣模型都可以描述為“價值轉移”加上其他VCM。區塊鏈協議的技術特徵導致幾乎所有資產都用於在兩個交易對手之間轉移價值。理解了這個特性,我建議在分解所有不是它的核心功能的代幣時排除價值轉移。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享樂價值不僅可以是數字藝術等NFT 的屬性,而且在某些情況下,根據上下文和情況,它可以是幾乎任何其他數字資產的VCM 。

將令牌分解為VCM 和應用程序域

提議的價值捕獲機制可用於描述為完全不同的應用領域開發的令牌模型。最明顯的例子是內部產品治理——它可以用於Defi 協議、NFT 項目、綠色能源區塊鏈初創公司等。將令牌分解為VCM 的示例如下所示:
可以使用一個VCM 描述的代幣:COMP(7)、BAT(1)、REN(3)、NMR(2)、ETH1.0(1)、ETH2.0(3)、LPT(2)、LINK1。 0(1)、cDAI(5)、YLA(5)、DPI(5)

設計為兩個VCM 組合的代幣:MKR(4)(7)、1INCH(4)(7)、SUSHI(4)(7)、SNX(1)(7)、FIL(1)(2) , DAI(1)(5), BNB(3)(6), SOCKS(5)(9)*, OXT(1)(2)

*正式來說,著名的UniSocks代幣可以用這兩個VCM來描述

三VCM 令牌非常罕見,因為可以相互補充的VCM 組合併不多。此類代幣的主要例子是在Defi 領域,結合內部產品治理(7)、不同形式的分紅(4) 以及工作代幣(2) 或元治理(8)。

價值捕獲機制和模式方法可以應用於與不同經濟部門相關的數字代幣——從L1/L2 協議、DeFi、數據(NMR、Ocean)、去中心化網絡服務(dVPN - Orchid 協議、dVideo 流媒體)的原生領域開始- Livepeer、dFile 託管- Filecoin)、能源(在能源領域主要使用VCM #5),以及許多其他產品,包括代幣化的實物和財產,以及數字藝術。

SoulLand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