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險行業的信任機制如何構建?
我國保險經營主體包括傳統保險公司、互聯網保險機構及其他中介平台等。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大力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根本要求。在互聯網金融和保險科技的驅動下,我國互聯網保險從2012年開始迅速發展,保險規模不斷擴大。
但面對傳統營銷枷鎖,一些行業頭部公司未能及時轉變運營思路,今年以來市值蒸發了近三成,數字化轉型迫在眉睫。
正如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的署名文章《新數字化之我見》所言:
數字化是21世紀推動人類社會進步、提升生產力的基礎工程,是人類跨越式提升認識水平和能力的革命性的進步。對企業而言,數字化將在戰略、組織、管理、運營、人才、服務等方面,帶來思維模式上的巨大顛覆與產業實踐上的系統變革。
傳統保險業務的局限
在傳統保險發展方面,需求受風險、經濟發展、經濟制度、技術進步、財富水平、資本市場替代產品、保險價格等多方面的影響。目前我國國民的保險意識還沒有普遍建立,在一些保險公司業務人員以盈利為目的的推銷攻勢下,人們對保險缺乏信任感,存在一定的戒備心理,導致保險往往成為一種被動的消費模式,人們主動、自發地選擇和購買保險產品的行為較少。
同時,在目前這種保險規則下,消費者始終處於弱勢地位,無法對保險條款、規則、定價權及個人信息安全產生影響力,導致保險公司一直唱獨角戲,消費者沒有參與到與自身密切相關的保險產品設計、銷售、理賠等各個環節,導致保險產品缺乏共識性,經常出現被群眾詬病的保險“理賠難”現象。
還有就是,傳統保險的“中介化”特徵影響了保險業的持續良性發展。一些設計良好的保險產品,由於銷售中介的佣金佔據了大部分成本,侵蝕了保險公司及機構提供保險產品的積極性,也減少了用於投保人身上的費用,造成了發展的惡性循環。
區塊鏈對傳統保險局限性的突破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其去中心化、數據不可篡改、共識信任、交易可追溯等特性,在助力互聯網保險蓬勃發展的同時,有望解決傳統保險“痛點”問題,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區塊鏈技術有效提升保險業信息安全水平。區塊鏈通過把諸如保險標的、保險金額等數據分佈式存儲在“鍊式”結構中,能夠有效保證其防篡改性和防偽造性,特別適合保險場景下電子化保險合同的數據保全與存證服務。同時,區塊鏈的非對稱加密算法能夠防控保險客戶信息洩露,能夠保障消費者個人隱私權利更好地落實。
二是區塊鏈技術提升保險監督效力。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數據不可篡改、集體監督維護等特徵,能夠幫助傳統保險業建立起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使每筆保險資金流向都公開透明,資金流轉數據都不可篡改,資金去處和用途都有跡可查,實現可持續運作與高質量發展。同時,以區塊鍊為底層支撐技術,在提高保險機構的信息披露水平和透明度的同時,也使監管部門能以較低的成本,更有效地監管保險行業的運行狀態,及時監督保險資金流向和使用途徑,提早防範保險欺詐,進一步提高了監管的針對性和效力。
三是區塊鏈技術提高保險運營效率。區塊鏈的智能合約機制可以實現無需人為乾預的自動執行程序,提高保險智能化程度,開發出更多觸發賠付型的保險產品,能夠支持自動化理賠,減少中間環節和大量人工操作,節約保險機構運營費用,有更多的精力服務消費者,賠付效率得到質的提升。
結語結語
結語
數字化浪潮已經到來,誰能把握數字化社會的時代脈搏、抓住數字化發展帶來的機遇,誰就能塑造核心競爭力、積蓄發展動力源
區塊鏈技術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其分佈式、公開透明、安全穩定的特點,使其在保險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推動相關領域的數字化轉型也是提高效益的不二選擇。
目前,區塊鏈技術已經有了大量在保險業應用的具體案例。例如2016 年由安聯保險集團、慕尼黑再保險、瑞士再保險集團、荷蘭全球人壽以及蘇黎世保險集團共同組建的區塊鏈研究組織聯盟B3i,在2017年推出了財產巨災超額賠償再保險合約區塊鏈原型,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數據三級分層,使得數據流轉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在國內,目前已有包括人保、陽光、眾安在內的多家保險公司佈局區塊鏈領域,並且推出了多款受市場歡迎的產品,有效提升了主營保險業務的效率與質量。
旺鏈科技在“區塊鏈+”領域深耕多年,目前已經為百餘家不同行業客戶在商業保理、融資租賃、票據管理、供應鏈物流等領域提供了解決方案,成功實現區塊鏈技術在多個行業落地。在助推傳統保險轉型方面,我們也將不遺餘力,通過運用區塊鏈技術與保險業的深度融合,用鏈上共識機制,讓保險關係雙方達成互信共識,從根本上解決傳統保險困局,推動保險業健康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