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認為蠟燭拍賣「Candle Auction」是區塊鏈拍賣最合適的形式?
Winkrypto
2021-07-20 04:02
本文约5254字,阅读全文需要约21分钟
蠟燭拍賣形式能夠緩解由搶先交易引起弱勢競標者的低效用、競拍收入低和效率低的問題。

原文標題:《研究更新:蠟燭拍賣「Candle Auctions」案例》
撰文:Web3 基金會
翻譯:Polkadot 中文平台

平行鏈拍賣是Kusama 和Polkadot 的核心特徵。拍賣結果決定了哪些項目可以獲得平行鏈插槽以及需要鎖定代幣的數量。為了生態系統的健康,重點的是要把稀缺的插槽分配給最能充分利用它們的項目。眾所周知,拍賣通常是實現這一目標的絕佳方式,因為—— 除了雙邊談判之外—— 團隊因此需要預先對拍賣進行估值。 [1]

Kusama 和Polkadot 都採用蠟燭拍賣「Candle Auction」來分配平行鏈插槽。有很多很好的案例可以解釋這種機制在實踐中是如何運作的。 [2] 儘管如此,蠟燭格式「Candle Auction」是一種非常不尋常的拍賣方式。此外,平行鏈拍賣的規模和範圍並不是每天都在區塊鏈上發生。本文將就此探討以下基本問題:

  • 為什麼拍賣在鏈上運作比在鏈下更好?

  • 皮內利的遺產

皮內利的遺產

然後我們再來探討一下,為什麼蠟燭拍賣「Candle Auction」是區塊鏈拍賣最合適的形式。

在此之前,我們先簡要回顧一下Web3 基金會最近所做的研究。

皮內利的遺產

相比之下,現代計算機允許更分散的結束時間分佈,從而增加了拍賣提前結束的可能性。提前結束時間的可能性意味著狙擊行為確實不再是問題,因為投標人從一開始就面臨著需要認真投標的壓力。

蠟燭拍賣僅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使用。 (它們最終被拍賣會所取代,拍賣師用指揮棒敲三下宣布結束,就像我們今天所知道的那樣。)它們消失的原因是它們運行起來很成問題。具體來說,當時的蠟燭拍賣大多面臨以下三個問題。

按照當時的慣例,拍賣的形式是蠟燭拍賣:拍賣師在感興趣的投標人面前點燃一支蠟燭,然後他們出價,直到蠟燭熄滅。蠟燭熄滅時出價最高的人贏得了該物品並支付了他的出價。皮內利拍賣是最早有詳細歷史記載的蠟燭拍賣之一。蠟燭拍賣早在中世紀的法國就被使用了(記錄至少可以追溯到1368 年),主要是為了解決繼承糾紛。其他記錄包括英國的船舶和毛皮拍賣。

蠟燭拍賣僅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使用。 (它們最終被拍賣會所取代,拍賣師用指揮棒敲三下宣布結束,就像我們今天所知道的那樣。)它們消失的原因是它們運行起來很成問題。具體來說,當時的蠟燭拍賣大多面臨以下三個問題。

其次,反复嘗試操縱結束時間,比如咳嗽使蠟燭熄滅。

其次,反复嘗試操縱結束時間,比如咳嗽使蠟燭熄滅。

相比之下,現代計算機允許更分散的結束時間分佈,從而增加了拍賣提前結束的可能性。提前結束時間的可能性意味著狙擊行為確實不再是問題,因為投標人從一開始就面臨著需要認真投標的壓力。

區塊鏈技術的優勢

因此,早期的蠟燭拍賣,尤其是皮內利圖書館的拍賣,都是一場災難。區塊鏈技術在在哪些層面可以提供幫助呢?

首先,拍賣者在出售後的行為指出了任何鏈下拍賣的主要問題:拍賣人缺乏承諾。即使有最好的法律制度,在拍賣後突然改變主意的情況下,賣方至少可以延遲在售商品的交易。當然,如果拍賣中的競拍者預料到了這種行為,那麼他們就不會像其他人那樣認真地競拍,從而產生更低的競價。相比之下,如果拍賣和出售的物品都在區塊鏈上,智能合約可以輕鬆解決這個問題,一旦中標者確定了,就會觸發競拍物的轉移。

接下來,更具體地轉向蠟燭拍賣,並考慮狙擊問題。使用蠟燭的原因是使拍賣的結束時間隨機:沒有人能夠知道拍賣何時結束,這樣可以鼓勵提前出價。這聽起來是個好主意,但拍賣提前結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相比之下,現代計算機允許更分散的結束時間分佈,從而增加了拍賣提前結束的可能性。提前結束時間的可能性意味著狙擊行為確實不再是問題,因為投標人從一開始就面臨著需要認真投標的壓力。

參考文獻

認為蠟燭拍賣有助於解決區塊鏈的拍賣通常會面臨的兩個主要問題:搶先交易和投標人之間智能合約的存在。

蠟燭拍賣案例

現在我們知道蠟燭拍賣在區塊鏈實施,可以比早期線下實施有所改進,但問題仍然存在:為什麼優先使用蠟燭拍賣?

認為蠟燭拍賣有助於解決區塊鏈的拍賣通常會面臨的兩個主要問題:搶先交易和投標人之間智能合約的存在。

最後,我們發現,在一個統一的結束時間分佈和大量的回合製下,結果會接近的第二價格拍賣。這意味著競拍者的預期付款以及拍賣人的預計收入與第二價格拍賣中的收入相等。這是一個重要的結果,因為第二價格拍賣是最理想的拍賣之一—— 也就是說,是那些產生最高收入的拍賣。這也意味著—— Polkadot 最想追求的結果—— 估價最高的投標人贏得競拍!

例如,在第一價格拍賣(中標者支付最高出價的拍賣)中,這使精通技術的投標者有可能隨心所欲地投出高於其他投標者的價格。但是,令人擔憂的是,搶先交易的存在使某些競標者很沒有參與感,從而抑制了整體競標,繼而減少了拍賣的收入。此外,拍賣效率也可能會受到影響,因為出售的商品流向了技術最先進的投標人,而不是估值最高的投標人。

正如Jeff Burdges 和Luca de Feo 在Web 3 基金會的研究中所討論的那樣,目前存在解決前端運行問題的加密解決方案。然而,它們要么是非常計算密集型的,要么要求投標人採取多種行動。但最重要的是,如果投標本身是通過智能合約執行的,那麼加密解決方案就無法正常工作。原因在於,智能合約對應的是公開可見的代碼。因此,它們對待售商品的估價和它們的策略在拍賣前就已公之於眾。鑑於智能合約的廣泛使用,在區塊鏈上實現的任何拍賣中,潛在投標人之間的智能合約存在的可能性很高。

智能合約投標人同樣面臨透明度問題。如果事先知道智能合約的估值,那麼拍賣者就有可能註冊一個小號並進行所謂的shill 投標(即旨在提高獲勝者支付的價格的投標)。這在第二價格拍賣(即中標者支付第二高出價的拍賣)中尤其成問題。在這樣的拍賣中,每個人都必須誠實投標,因此,拍賣者可能會在拍賣中,做出欺騙智能合約的行為(通過提交略低於智能合約估值的出價) 。但預見到這種行為的智能合約,很可能一開始就對參與其中猶豫不決。這又導致了效率問題,因為決定不參與的智能合約很可能是估值最高的合約。

總之,搶先拍賣基本上排除了投標人同時提交一個出價的靜態拍賣,智能合同的透明度排除了採用第二價格支付規則的拍。

在Häfner 和Stewart 在2021 年的研究中,我們證明蠟燭拍賣方式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為了說明我們的觀點,我們分析了兩個競標者之間的蠟燭拍賣。在每一輪中,兩個投標人按照固定的順序移動。也就是說,一個投標人總是領先於另一個投標人。投標價必須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在決定性的一輪中,出價最高的投標人獲勝並支付出價。

結果表明,在適當選擇結束時間分佈的情況下,對於第一個投標人來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提出更多的出價是最有優的,而第二個投標人在她對出售的商品的估價較高時,只需與目前的出價相匹配。因此,蠟燭拍賣提供了一些安全措施,以抵禦險惡的投標攻擊:為了將價格提高到均衡價格之上,拍賣商必須在較早的一輪中提交更高的中標價。但這樣做的代價是,如果拍賣恰好在這段時間內結束,那麼其中一名競拍者就會提前支付一筆款項。

此外,隨機結束時間比固定結束時間更能吸引競標者的參與。在固定的結束時間下,兩個投標人可能會等待投標直到最後一個時期。另一方面,隨機結束時間給投標人帶來了提前投標的壓力。尤其是,由於搶先出價者在其估值較高時會匹配當前最高出價,因此搶先出價者可以通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提交增加的出價來贏得優勢。這允許他根據新信息微調出價,從而獲得更高的預期效用。

我們發現隨機結束時間比固定結束時間有著更高的中標率。由於投標人隨著時間的推移提交越來越高的出價,因此隨機結束規則意味著有時拍賣者還必須接受前幾輪的較低出價。然而,隨機結束時間的魔力使投標人的整體出價更高,從而會有更高的平均中標價格。

最後,我們發現,在一個統一的結束時間分佈和大量的回合製下,結果會接近的第二價格拍賣。這意味著競拍者的預期付款以及拍賣人的預計收入與第二價格拍賣中的收入相等。這是一個重要的結果,因為第二價格拍賣是最理想的拍賣之一—— 也就是說,是那些產生最高收入的拍賣。這也意味著—— Polkadot 最想追求的結果—— 估價最高的投標人贏得競拍!

參考文獻

在皮內利圖書銷售的最後一個悲劇性轉折中,將書籍運往米蘭的費用比預期的要高,因此,大部分書籍在途中被處理掉了。最後,只有35 個盒子(最初的130 個盒子中)送到了米蘭的Biblioteca Ambrosiana,它們今天依舊還在那裡。

參考文獻

  • Bulow, Jeremy, and Paul Klemperer. 1996. 「Auctions Versus Negotiation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6(1), 180-194.

  • Burdges, Jeffrey, and Luca De Feo. 2020. 「Delay Encryption.」 Working Paper.

  • Daian, Philip, Steven Goldfeder, Tyler Kell, Yunqi Li, Xueyuan Zhao, Iddo Bentov, Lorenz Breidenbach, and Ari Juels. 2019. Flash Boys 2.0: Frontrunning, Transaction Reordering, and Consensus Instability in Decentralized Exchanges.

  • Häfner, Samuel, and Alistair Stewart. 2021.Blockchains, Front-Running, and Candle Auctions.」 Working Paper.

  • Hobson, Anthony. 1971. 「A Sale by Candle in 1608.」 The Library 5 (3): 215-233.

  • Micali, Silvio, Michael Rabin, and Salil Vadhan. 1999. 「Verifiable Random Functions.」 40th annual symposium on foundations of computer science (cat. No. 99CB37039), 120-130.

  • Pepys, Samuel. The Diary of Samuel Pepys.

  • [1] See the seminal work by Bulow and Klemperer (1996).

  • [2] For a general overview, cf. the Polkadot wiki article. The Polkadot decoded talk by Shawn Tabrizi is also very informative.

  • [3] The accounts given in this and the next section largely follow Hobson (1971).

  • [4] Hobson (1971, 223).

  • [5] Pepys (1662, Wed. 3 September).

  • [6] See, e.g., Micali, Rabin, and Vadhan (1999).

  • [7] For example, see this story on MarketWatch about the manipulation accusations of Daily Mail against Google

  • [8] See, e.g., Daian et al. (2019).

Winkrypto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