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財新周刊發文《政策“驅除”挖礦》,再次提及了虛擬貨幣挖礦。
報導中對於比特幣挖礦原理、國家政策進行介紹。文末提到,幣圈仍未解決的問題是——在擠壓了其他實體產業用電和芯片產能的同時,虛擬貨幣系統究竟給世界帶來的實際價值是什麼,以及它所關聯的負面效應:鬱金香投資般的高投機性,甚至用於洗錢、詐騙以及支持毒品、賭博等暗網交易等。虛擬貨幣世界用比特幣定價權之類的噱頭,已經無法吸引和說服中國決策當局。
隨後發布的一篇攝影圖集,更是像徵著我國向虛擬貨幣挖礦的告別,該文通過數張攝影圖片記錄了四川比特幣礦場關閉清場的場面。但其中一張藏族婦女在搬運礦機的圖片,今天卻是在全網流傳。
主要原因在於,這張形似知名油畫《拾稻穗者》的圖片,記錄了四川比特幣礦場關閉這裡的歷史性一刻,在加密資產圈迅速走紅,並被命名為“搬礦機的夏日多拉”,目前,該圖片還被二次創作後以NFT形式上傳至Opensea,售價大致在幾枚至十幾枚ETH不等。其中最高售價有2021個ETH。
加密市場一個時代的結束,用區塊鏈的方式來紀念或許更有意義,正好,可以以此來畫一個完美的句號。
話說回來,近期礦工的情況也有所好轉,當然這是指全球礦工,國內基本上沒啥消息了,Glassnode的區塊鏈分析顯示,在6月份的大部分時間裡比特幣遭到拋售後,礦工現已經開始積累比特幣。比特幣礦工上個月每日總共賣出約5000枚比特幣,價值1.65億美元。現在他們每日淨持有約2500枚比特幣。這可能是因為在內地大型礦場關閉後,挖礦難度下降了近50%。
從某種程度上看,這是利好的信號,畢竟礦工都開始囤幣了,那說明看好接下來的市場,只是不知道內地的礦場被清退之後,會不會減少拋售的頻率,如果能減少的話,那對市場來說也不一定是壞事,一直說定價權,可當內地礦工持有大部分算力的時候,到底是怎麼個定價法呢?不得而知。
最後,還有一個不盡人意的消息,還是Bitfinex的空頭事件。從昨晚11點開始,Bitfinex空頭持倉再次增長,截止早上九點,10個小時內增長了近3500枚比特幣,總持倉更是達到了15835BTC,到目前撰文的時間,應該已經超過了16000BTC,對市場還是有比較大的壓力。
風險提示:投資數字貨幣是一種高風險的投資行為,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買賣建議,請投資者理性投資: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風險提示:投資數字貨幣是一種高風險的投資行為,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買賣建議,請投資者理性投資: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風險提示:投資數字貨幣是一種高風險的投資行為,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買賣建議,請投資者理性投資: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