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Cointelegraph 6月22日發布的文章中,使用了這樣“危言聳聽”的標題:《自動做市商AMM已死》(Automated Market Makers are Dead)。
這篇文章闡述了核心的3個觀點:
1. AMM模式最大的受益者不是LP而是套利者。 2. 因為LP轉向了新的側鏈、2層上運行的AMMs,使得流動性更加分散。 3. 為了節省Gas費提高交易效率,交易者和開發者會湧向2層建立DeFi應用程序,在底層鏈上AMM之間的流動性戰爭將在新的戰場進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在《
在《
在《Layer 2系列一:以太坊擴容方案大PK,誰才是解決問題之王?》中我們介紹了在當下的5種主流的L2解決方案,包括側鏈、管狀通道、Plasma、Validum和Rollups,從下圖數據可以直觀地看到各擴展方案(除去側鏈)的TVL數據,來分析它被採用的程度。
2021第一季度以ZK Rollups領頭,Validium緊隨其後。第二季度Validium首先爆發,隨後Plasma崛起佔據主導。
其中Validium與ZK Rollup的區別是:前者更適用於對信任要求沒有那麼高的高頻應用,如游戲DApp, 可以達到每秒處理10k 筆交易,數據儲存在鏈下。而ZK Rollup更適合於對安全性要求很高的支付和交易等場景,數據存儲在鏈上:
介紹完所有的主流的方案,讓我們把目光縮小到DEX上,它們可以說是第2層生態系統的核心。不同的交易平台採用了不同的解決方案,代表性項目包括:
採用Optimistic Rollup技術:Uniswap V3、SushiSwap、MCDEX、DODO
採用ZK Rollup技術:Loopring、dYdX、ZKSwap
採用Plasma技術:OMG Network
採用Validium技術:DeversiFi
目前包括Uniswap V3、SushiSwap、DODO、Bancor等去中心化交易所都已在Arbirum上部署。 Arbitrum Rollup也是一種基於Optimistic Rollup技術的網絡,因為易於與DApp們集成並與以太坊EVM完全兼容,已經成為很多知名項目和開發人員的首選。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DEX VS. CEX
1.流動性:24小時交易量(分為現貨和期貨)、用戶訪問量、支持交易方式
(數據來源:Coingecko、DeBank、FTX、各交易平台官網,統計時間:2021/6/29)
根據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各DEX 24小時現貨交易量中位居第一的Uniswap V3(L1)的僅佔約佔Binance的5.8%。與此同時,一些在L2不同側鏈的頭部DEX的24小時交易量為:
● PancakeSwap (BSC):$ 342,091,865
● QuickSwap(Polygon): $ 208,976,311
● SushiSwap (Polygon): $ 55,816,630
尚未有L2 “黑馬”DEX能夠超過L1上DEX的交易量,還在聚集更多用戶和流動性的階段。那麼兩者交易體驗相較如何?我們繼續分析。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滑點計算方法:以ETH/USDT交易對為例計算1ETH的盤口價差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dYdX交易頁面
上圖可見,dYdX的交易界面已經很趨向中心化交易所的訂單薄模式。通過非託管、鏈外訂單薄加管理引擎結合的方式,交易者可以更好地進行風險管理、制定交易策略,在上表中交易滑點也逼近CEX。
特別值得提及的是,6月15,dYdX完成了由Paradigm領頭的6500萬美元C輪融資,頂級投資者還包括孵化Wootrade的量化投研機構Kronos Research及QCP Captital、HashKey等知名投資機構。 L2擴容由StarkWare提供技術支持,更多的交易對上線後也將推動平台交易量。
3. 安全性
3. 安全性
DEX的用戶對自己的資產擁有百分百的監管所有權,可以說隱私性和安全性都超過了CEX,但如果在DEX中用戶丟失了自己的私鑰字符串,那麼錢包中的財產就有可能會永久丟失。
綜上,無論是側鏈還是其他擴容方案,L2上DEX的發展道路還很漫長,在未來特別需要頭部的知名項目如Uniswap、dYdX繼續帶起交易量,AMM模式與訂單薄模式的PK也愈加激烈。
流動性爭奪戰正在發生著,但無論是CEX還是L2的DEX,不同的用戶有不同的需求和選擇,你的選擇是什麼呢?歡迎關注Wootrade公眾號,繼續為大家解讀行業熱點和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