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監管機構針對加密行業的處罰金額已達25億美元,SEC罰款最高
念银思唐
2021-06-22 10:02
本文约1745字,阅读全文需要约7分钟
監管機構頻頻執法,加密行業系“狂野西部”的說法或許還有待商榷。

本文來自本文來自,原文作者:Elliptic 聯合創始人和首席科學家Tom Robinson

Odaily 譯者| 念銀思唐

Odaily 譯者| 念銀思唐

Odaily 譯者| 念銀思唐

Odaily 譯者| 念銀思唐

與人們普遍認為加密資產行業不受監管的觀點相反,美國監管機構正越來越多地對加密業務施加重大的經濟處罰——處罰名義包括欺詐、違反反洗錢條例、提供未註冊證券和違反制裁規定。

與任何總部位於美國或為美國公民服務的金融服務業務一樣,加密資產業務同樣要遵守許多相同的法律法規。這些是世界上監管金融服務提供的一些最嚴格的規則,加密業務在遵守反洗錢和製裁義務等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資源。正如傳統企業和金融機構因違反這些規則而受到監管機構的處罰一樣,加密企業也需要面對這一切。區塊鏈分析公司Elliptic 對自2009 年比特幣誕生以來美國監管執法行動的分析顯示,對從事加密交易的公司和個人處以的罰款已高達25 億美元。這包括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罰款16.9 億美元、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罰款6.24 億美元、美國財政部金融犯罪執法網絡(FinCEN)罰款1.83 億美元、美國財政部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 OFCA)罰款60.6萬美元。其中大部分處罰涉及未註冊證券發行(13.8 億美元)、欺詐(9.28 億美元)和反洗錢違規(1.83 億美元)。處罰可分為民事處罰(7.22 億美元)、扣押(16.2 億美元)和歸還(1.61 億美元)。

第一次重大執法行動發生在2014 年,美國SEC 下令Trendon T. Shavers和Bitcoin Savings and Trust 為經營龐氏騙局支付4000 多萬美元的罰款,該騙局騙取了投資者70 多萬枚比特幣。無論是美元、比特幣還是魔豆,SEC 都證明了,無論使用何種資產或技術,龐氏騙局都是一種欺詐形式,可以遵循同樣的舊法律進行追查。2013年,FinCEN

明確規定

迄今為止最大的一次此類行動發生在2020 年,當時Telegram Group Inc. 及其全資子公司TON Issuer Inc. 就美國SEC 指控Telegram 未註冊發行名為“Grams”的數字代幣違反了聯邦證券法達成和解達成和解

達成和解。被告同意向投資者返還超過12 億美元的資金,並支付1850 萬美元的民事罰款。被勒令支付

最近,美國CFTC 已成為針對加密業務的主要執法行動來源,這些業務涉及欺詐、報告失敗和虛假買賣等違規行為。 2021 年3 月,英國國民Benjamin Reynolds因欺詐客戶被勒令支付近1.43 億美元的賠償金,並被處以4.29 億美元的民事罰款。此前,CFTC 指控Reynolds 和所謂的加密投資計劃Control-Finance 涉嫌欺詐和挪用資金。

美國OFAC 是最新一家針對加密業務採取執法行動的機構。 OFAC 負責對被視為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外國、組織和個人實施經濟和貿易制裁。這種制裁同樣適用於加密貨幣和任何其他資產,OFAC 在過去一年中對

兩項加密資產業務

念银思唐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