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萬美元成交,征服蘇富比的匿名藝術家|烤仔看世界
本文约2906字,阅读全文需要约12分钟
圖片描述

Hundred Cubes
正文
Winkelmann 是南卡羅來納州的一名平面設計師,大家更熟悉的他的一個名字是Beeple。
上個月他在佳士得拍賣會上以6900 萬美元(原估價:100 美元)的價格出售了他的數字作品,這引起了不小的轟動。Pak 這個名字可能是一個匿名藝術家的化名,也可能是一個創作團隊的化名。一些數字藝術網站如Behance 認為Pak 來自伊斯坦布爾。還有人在推特上聲稱Pak 是巴基斯坦人,但這些都沒有證據證明。一些數字偵探在漫長的Reddit 辯論中,追踪到Pak 網站的IP 地址是在伊斯坦布爾和阿姆斯特丹。Pak 在社交媒體中的形像是一個“o”,綽號是“ The Nothing ”。整個拍賣過程中有成千上萬的人在線,他們只是想看看Pak 是否能為拍賣帶來意想不到的轉折。馬尼拉的加密貨幣投資者Colin Goltra 就是其中的一員,他說, “我相信藝術純粹主義者會討厭Pak ,因為市場也被他搞成了自己藝術表現的一部分,”Goltra 先生在提到Pak 時,用的是指代男性的措辭,他又補充道,“但我們把他看作是我們(加密投資者)的一員。”在與蘇富比拍賣行使用加密貨幣進行交易時,Pak 希望能夠藉此展示NFT 智能合約所能提供的幾種複雜技術,雖然這些技術可能會讓傳統的藝術愛好者感到困惑,但可以吸引到Pak 的粉絲。在Pak 的作品“Fungible ”系列中,一些數字作品可以被其擁有者修改,甚至銷毀,而這是傳統繪畫或雕塑藝術家通常不會做的事。Pak 同意在蘇富比拍賣會的前一天使用變聲器接受采訪,並在整個拍賣過程中保持同拍賣行的線上溝通。在線上溝通中,Pak 經常用微笑的孩子、歡呼的人群或其他表情包等GIF 來回答問題。Pak 說,事實證明,匿名是將注意力從藝術家身上轉移到藝術上的一種有效方式。另一方面,他認為,正是這樣的匿名性吸引到了核心崇拜者,而崇拜者們自己也經常保持匿名性。“當我看到一個藝術家的名字時,我看到的是他/她的臉,而不是他/她的作品,所以我試圖把這兩者分開,” Pak 在拍賣前同蘇富比的一次電話中說,“我喜歡這種模糊不清的灰色感覺”。正文
二級標題
Pak 刻意隱匿了關於自己的一切,而Pak 的粉絲也毫不在乎。最早收藏Pak 作品的收藏家們主要是加密貨幣投資者,他們醉心於Pak 的隱秘存在。數學家和區塊鏈投資者Pablo Rodriguez-Fraile 擁有至少75 幅Pak 的加密藝術作品,他說:“我們通過文字進行了數千小時的交流,但我從未見過Pak ,也沒有聽到過Pak的聲音。Pak 的另一位收藏家Eric Young 也不知道Pak 究竟是誰。即使他參與了蘇富比拍賣會上90 分鐘的競價戰,並最終贏得了Pak 價值140 萬美元的中灰色作品《The Pixel》。 Eric Young說,他不知道自己究竟在收藏誰的藝術品。 “ Pak 不是那種中庸的角色,”他說,“他在變化的自然環境中傾訴他的想法和信念”,在Discord 和Twitter 等社交媒體平台上,Eric Young 提到Pak 時用的是指代男性的措辭。他補充說:“如果你能從中汲取意義,他會因此獎勵你”。因為Pak 會在其他作品的編碼中插入“I am the medium”等隱藏信息,偶爾還會將作品贈送給那些破解開分層密碼學謎題或事先猜出總銷售額的參與者。照片: NEIL HALL/EPA/SHUTTERSTOCK圖片描述
照片: NEIL HALL/EPA/SHUTTERSTOCK
Rhizome 是一個倡導數字藝術,隸屬於New York's New Museum 的非營利性藝術組織,其執行董事Zachary Kaplan 表示,雖然他沒有一路看著Pak 成名,但他知道這位藝術家“liquid finish”的風格十分受NFT 收藏市場的歡迎,也很好奇更廣泛的藝術世界是否會開始接受這種美學。他說:“如果這兩類收藏家能對像Pak 這樣的虛擬藝術家有著一致的看法,這將影響藝術史。”由於近日NFT 價格整體上有所鬆動,Pak 表示,他們意識到了收藏家將會開始篩選他們喜歡的NFT 藝術家,進行盤點,並可能將實體藝術品加入他們的收藏。孫宇晨就很崇拜Pak ,已經開始收集戰利品,比如上個月在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他贏得了一幅畢加索的價值2000 萬美元的金發情婦畫像。他表示,他還在蘇富比拍賣行的公開銷售中買了1686 個Pak 的立方體。“現在,我覺得我們幾乎算得上是主流了。每個人都在關注,” Pak 說,“因為我覺得遊戲現在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