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去中心化索引協議The Graph如何成為Web3.0的脊梁看去中心化索引協議The Graph如何成為Web3.0的脊梁大家好啊,歡迎參加今天由BlockArk在Uniswap中文社區舉辦的AMA,我是今天的主持人Jimmi,Uniswap中文社區的首席項目分析師。同時感謝BlockArk、、鏈聞、區塊律動、加密閣對本次活動的支持。
Jimmi:大家好啊,歡迎參加今天由BlockArk在Uniswap中文社區舉辦的AMA,我是今天的主持人Jimmi,Uniswap中文社區的首席項目分析師。同時感謝BlockArk、、鏈聞、區塊律動、加密閣對本次活動的支持。
BlockArk是一家加密資產行業的投資銀行與市場營銷機構,旗下管理專注加密貨幣一二級基金ArkStream Capital。 BlockArk集投資、品牌、市場增長、戰略諮詢為一體,致力於推動Web3.0的獨角獸們成長。
看去中心化索引協議The Graph如何成為Web3.0的脊梁
看去中心化索引協議The Graph如何成為Web3.0的脊梁
大家好啊,歡迎參加今天由BlockArk在Uniswap中文社區舉辦的AMA,我是今天的主持人Jimmi,Uniswap中文社區的首席項目分析師。同時感謝BlockArk、、鏈聞、區塊律動、加密閣對本次活動的支持。
Jimmi:Iris,大家好啊,歡迎參加今天由BlockArk在Uniswap中文社區舉辦的AMA,我是今天的主持人Jimmi,Uniswap中文社區的首席項目分析師。同時感謝BlockArk、、鏈聞、區塊律動、加密閣對本次活動的支持。
Iris:BlockArk是一家加密資產行業的投資銀行與市場營銷機構,旗下管理專注加密貨幣一二級基金ArkStream Capital。 BlockArk集投資、品牌、市場增長、戰略諮詢為一體,致力於推動Web3.0的獨角獸們成長。
今天AMA的主題是“看去中心化索引協議The Graph如何成為Web3.0的脊梁”,嘉賓是Edge and Note Aisa Business & Strategy的Iris。
今天的AMA活動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主題問答,我會提出9個提前準備好的問題,以一問一答的形式進行。 9個問題結束後,會進入第二個階段,自由問答。群友可以對嘉賓自由提問,嘉賓自由選擇其中4-5個問題進行回答。被選中問題的小伙伴,可以瓜分150USDT的獎勵。
好了,我們第一部分的問答開始嘍~
歡迎您做客Uniswap中文社區並參加本次的AMA活動,請您先介紹一下自己和The Graph? The Graph 在區塊鏈生態中的解決方案和主要目標是什麼?什麼是Subgraph?
大家好,我是Edge and Node的亞洲商務戰略負責人Iris。感謝BlockArk的邀請和其他媒體朋友的支持。
The Graph是Web3去中心化網絡的索引和查詢層,給Defi和去中心化應用提供核心的數據基礎設施。開發人員或任何人都可以在我們的網絡上構建和發布稱為Subgraph(子圖)的開放數據API, 應用程序可以使用GraphQL查詢這些API調取數據。目前支持和正在集成中的底層有以太坊,波卡,BSC,Celo, Near, Solana還有剛剛宣布的Avalanche,將來還會支持更多的區塊鏈。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一萬個子圖部署在了The Graph上,擁有將近16000名開發人員,被很多大家熟知的項目像Uniswap, Synthetix, Aragon, AAVE, Gnosis, Balancer, Livepeer, DAOstack, AAVE, Decentraland等等所使用。
TheGraph解決了鏈上世界的幾個難題:
- dApps需要從底層數據源獲取和轉換數據的解決方案。區塊鏈數據很難以在應用中直接調取使用的格式存儲。
Iris:- 難以直接從節點獲取數據以支持網頁或移動端應用https://edgeandnode.com/。
- Web3堆棧缺失索引和查詢層
- 通過The Graph, 數據查詢是在去中心化網絡上處理的,從而保證數據的開放和dApps的可持續運行。使用The Graph的dApps將是無中心化服務的,這意味著他們不會依賴單一的中心化服務器從而降低停止運行的可能性,用戶不必信任某個團隊來操作服務器,開發者可以將協議部署到無需多花自己的時間精力來管理的可信賴的公共基礎設施。
我們希望通過創建可以改善開發者索引和查詢區塊鏈數據體驗的工具,使完全去中心化的應用程序成為可能。並建立一個不被壟斷者控制的,由各種實際參與者/利益相關者維護的全球性的開放數據API網絡。
Iris:Jimmi:可以問一下Edge and Node和The Graph的關係嗎?還有為什麼會成立Edge and Node?我看到您的title也是Edge and Node的
Edge and Node是由The Graph背後的核心創始團隊創建的新軟件開發公司,它以和The Graph基金會達成服務協議的形式繼續支持The Graph協議的持續發展。通過開發, 投資The Graph生態內的協議和去中心化應用以及積極參與加密生態來支持更廣泛的Defi和Web3生態。更詳細信息和將來的進展可以從我們的網站上了解
之前剛剛公佈這個消息的時候,我注意到社區裡有些朋友對這個消息有些誤解。大家其實可以簡單理解成以太坊和ConsenSys的關係。代替像過去的科技公司那樣成長為一個巨型公司,我們很高興能與世界各地的許多獨立的加密團隊密切合作,並利用協議和去中心化技術來擴展跨組織的邊界,並致力於改善和重新定義協作的模式。 The Graph是一個去中心化網絡,它不屬於哪個單一團隊,我們希望大家共同參與到網絡建設中來。
包括我的title也是一個體現,如果我說有某個人在負責一個去中心化網絡的商務,這聽起來很中心化。當我們發布去中心化主網的時候,The Graph基金會和管理委員會也就開始履行職責了。而創始團隊我們變成了Edge and Node的成員,但依然會致力於The Graph的發展。
Jimmi:Jimmi:下一個問題,一個關於節點網絡的基礎問題,The graph的節點如何運行,有哪些角色會參與到The graph節點網絡的運行中去,他們的各自承擔著什麼樣的作用?
The Graph 網絡中的節點稱為Indexer索引人,他們通過質押GRT,負責整理和結構化數據,以提供索引和查詢處理服務。索引人通過其服務賺取查詢費和索引獎勵。
Iris:在協議中被質押的GRT 是有解凍期的,如果索引人(節點)作惡,向應用程序提供錯誤的數據,或者索引錯誤,GRT 就會被削減。索引人也可以從委託人那裡獲得委託權益對網絡做出貢獻。委託人就是把幣委託質押給節點的人。
那網絡中那麼多子圖(開放的數據API),該如何提高索引的效率呢?索引人根據子圖的策展信號來選擇要索引的子圖,策展人用GRT 進行委託,表明哪些子圖是高質量的,應該優先處理。消費者(如應用) 也可以設置索引人處理其子圖查詢的參數,並設置查詢費定價的偏好。
總結一下就是消費者(終端用戶,支付查詢費用),索引者(運行節點賺取查詢費用和節點獎勵),策展人(存GRT 來指明哪些子圖值得索引)和委託人(把幣質押給節點賺取收益)構成了網絡的主要生態角色。活躍索引者,策展人和委託人可以從網絡中賺取與其工作量和GRT 質押數成正比的收入。每個生態角色都有明確的獎懲機制,索引人賺取查詢費和索引者獎勵,策展人在特定子圖發出信號,並分享一部分該子圖的查詢收益,並且激勵最高質量的數據源。委託人通過將GRT 質押給現有的索引人/節點來做出貢獻,並且從中獲得一部分查詢費用和索引獎勵。使用者/消費者向節點,策展人和委託人支付查詢費用。
區塊鏈底層索引和查詢層是現在DApp正常運行的基石,我一直認為中間件的市場還有很大的空間。
Jimmi:我們看到Graph 協議已經與以太坊上的許多應用程序集成, 同也看到The Graph 也增加了對其他四個底層區塊鏈的支持:Polkadot, NEAR, Solana、Celo、BSC、Avalanche可以和我們聊聊這些嗎?你認為相對中心化的BSC和Heco鍊是臨時的解決方案呢還是說未來有更大的潛力?
Iris:嗯, 先說說我們對以太坊以外的區塊鏈的支持。這之前我們收到了很多社區反饋,希望我們支持別的底層區塊鏈,很多需求來自於其他鏈上的開發者。
我們相信並支持多鏈化的將來。像剛開始提到The Graph的目標是使開發人員盡可能容易的訪問鏈上數據並構建去中心化的應用程序。通過這樣的中間件和開發者工具,可以解決開發者的一些難題並可以專注在他們想開發的應用程序上,大大降低WEB3的開發門欄。因此我們覺得有必要為其他擁有很強大社區支持的,被開發人員採用的底層提供支持來幫助促進WEB3的整體發展,並且通過子圖來幫助以太坊及其他鏈的開發人員構建可交互的應用程序。
我覺得不用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不同底層間的競爭。長遠來看,將有不可估量的中心化程序被去中心化協議和應用所取代,不同的鏈基於它們各自的特性將可以解決不同的需求。
我們目前已經集成了BSC,還在評估HECO,個人覺得BSC和HECO這樣的交易所公鍊是對其現有的中心化交易所業務的補充和提升,這也將會有很大潛力。比如說利用他們底層的特性還有強大的用戶基礎去建立更多的去中心化的金融服務,BSC最近也對進一步去中心化做出了很多承諾和努力。去中心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比如把交易所公鏈看成一個新的產品,確實幫助到了減少金融摩擦,去除中間人和提供更透明的交易環境,也解決了一些交易費用高的問題和需求。並且要強調的是我覺得最重要的是這些公鏈不要把以太坊放在對立面,而是有很多自己的創新出現。
Iris:Jimmi:索引查詢量的增長一定程度上反應著市場的活躍情況。所以能和我們說一下近期子圖(Subgraph)的數量增長情況如何?每日查詢量的增長情況如何?其中DeFi和NFT數據的總查詢量在這幾個月的變化如何?
嗯嗯,從最新三月的數據來看,子圖Subgraph從12月主網上線時候的7000多個到目前已經超過一萬個。差不多每個月增加1000個左右。
三月有190億次查詢(二月150億次),6億多次日查詢量。而去年6月我們才剛剛突破了10億次,這個增長是很驚人的。
Iris:DEFI和NFT的總查詢量增長都是很快的,DEFI查詢數量占到了80%多,但這還是本身的類型有關係,DEFI需求的查詢頻次和NFT不一樣。
Jimmi:The Graph 實際上支持許多基礎設施、智能合約平台甚至是最近的Layer2 協議。那麼你們對與Layer 2 理論與其他智能合約平台服務、可擴展性解決方案有哪些看法?
聊聊我個人的看法吧,畢竟目前對於各種解決方案,大家都有很多不同的觀點和爭議。以太坊現在的GAS問題導致散戶無法使用是區塊鍊或者說DEFI面向普及的最大障礙之一;目前來看layer2是當下最快速能落地且現實的擴容方案,以optimism為首的rollup方案也將應用遷移的門檻和難度最小化了。
但無論是底層還是layer2都還在一個發展和漸漸成熟的過程中,不用糾結於選擇,主要是考慮這中間的利弊權衡,比如速度,安全及可擴展性,選擇某個場景最適合的方案。
Iris:Jimmi:在最近的博客上面看到,graph近期會完成主網的遷移,能和我們聊一下遷移的進程和安排嗎?以及主網遷移的原因和目的?
這個月開始,第一批子圖將開始從The Graph的託管服務遷移到去中心化網絡上。整個遷移將會分成三個主要階段:遷移引導,應用上線和策展上線。
Iris:4月開始我們將和索引人(節點)還有子圖開發者合作,在主網上發布和測試第一批子圖,以確保在開放所有子圖從託管服務遷移之前可以實現無縫過渡。最初的子圖同步取決於每個子圖的情況可能需要幾小時到幾週的時間。一旦子圖完全同步, 去中心化應用就可以進行測試,經過檢測後就切換到去中心化網絡上,並開始查詢收費。然後第三階段,當第一批去中心化應用在主網上運作起來,會推出公共網關,使開發者們簡便的在網絡上發布子圖並支付查詢費用,策展人可以在子圖上發出信號。
GRT 用於在網絡中捕獲,分配資源。消費者作為終端用戶,可以使用GRT 支付查詢費用,索引者運行節點質押GRT 賺取查詢費用和節點獎勵,策展人質押GRT 來指明哪些子圖值得索引和委託人把幣質押給節點賺取收益。由於代幣上線也是主網上線之前,測試網是由我們團隊來提供託管服務的。所以經濟模型沒有運轉起來。最近隨著遷移,查詢會開始收費,我們相信對激勵到各個生態角色參與進來。
Jimmi:【自由問答環節】
【自由問答環節】
Jimmi:我們在最近的blog上得知,Graph基金會已經撥出超過500萬美金的贈款作為生態系統的支持,並且第一輪的Grant項目超過260萬美金,請問為生態做出怎樣的貢獻才可以得到獎勵呢?什麼時候開啟第二輪Grant?
Iris:grant主要有四大類別:協議基礎設施;工具;去中心化應用和子圖以及社區建設。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如果有和The Graph的目標保持一致並能使生態收益的計劃,但需要基金會和團隊資助或幫助,我們歡迎大家來申請。我們也公開了第一波資助的詳細的列表大家可以參考。我們公眾號上有相關公告的翻譯內容。大家可以在微信公眾號搜索TheGraphProtocol來了解。
我們收到了十多個國家的200多份申請。第二輪grant也將很快開始。我作為其中一位Domain expert面試了第一輪的部分申請者。我覺得申請人主要是需要全面了解和你的申請相關的情況,確認需求, 然後對如何提高並幫助到生態,社區或者開發有明確的項目目標和計劃,我們會根據申請內容的重要性,急迫性,影響力及社區反饋來判斷。
Iris:【自由問答環節】
【自由問答環節】
Iris:問:查詢一次大概需要多少GRT,如果索引器提供的結果不正確或者有爭議怎麼處理?
暫時是0.000001美金一次,參數還會進行調整,索引器提供的結果不正確會被削減代幣作為懲罰。因為在協議中被質押的GRT 是有解凍期的,目前是28天。
Iris:問:我們散戶能有什麼方式參與到the graph的生態建設中去?
散戶可以把幣委託給節點,或者策展子圖來參與到網絡中。
Iris:問:最最最關健你們沒問到發行的幣有總量限定嗎?有沒有減少機製或消耗或回購
初始的Token Supply: 10,000,000,000 GRT 每年有3%增發。
問:Graph 索引的數據和Chainlink有什麼區別?@Uniswap中文社區微博,即可第一時間獲得相關信息。本次AMA的內容回顧也將發佈在微博和各大媒體平台,敬請期待!
*注:本文僅做研究討論和信息分享,不作為投資建議。
*注:本文僅做研究討論和信息分享,不作為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