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4日,算法穩定幣Fei項目的創世期(Gensis Group,也就是Bonding Curve銷售期)結束。據項目官網顯示,為期三天的募資活動共籌集到了價值9.6億美元的ETH(PCV,可以簡單理解為Fei協議的儲備資金或TVL),數額驚人。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一、PCV或許本就存在不確定性
PCV可能是這個項目最大的亮點,曾在《備受矚目的算法穩定幣Fei,造富效應究竟如何? 》提到,評估投資Fei收益最應該看重的指標就是PCV的總量。在整體行情穩定的情況下,PCV總量越高,代表官方能拿出來穩定Fei的資本越多,Fei的持有者們對資產價值更為看好,可以形成一個正向循環,更何況項目啟動之初PCV總量已達10億美元之巨。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用算法協議來支撐價格,為時尚早?
穩定幣賽道近來湧入了眾多玩家,這些項目的底層邏輯大多是超額抵押主流幣以做多穩定幣價值。如在MakerDAO上,用戶抵押資產,可以貸出按其美元市計算的三分之二的穩定幣DAI。在連本帶利歸還債務後,可換回抵押資產並獲得相應的DAI。這套邏輯從本質上明確用戶抵押資產的所有權,依然歸用戶本人所有,平台和用戶直接是債務人和債權人的關係。在遇到幣價大跌情況下,用戶的心理預期依然是正值。然而,在主打算法穩定幣價策略的Fei這裡,徹底改變了。
在Fei設定的機制裡,項目方用等價的Fei換取用戶存入的ETH,並且在Uniswaps上創建了Fei/ETH資金池,供用戶交易,這等同於為創造一個套利的空間。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用戶無法用Fei購回投入的ETH。從本質上看,這部分ETH的所有權,已經歸屬於項目方了。儘管這部分ETH已經作為PCV時刻為穩定幣價而準備,但站在散戶視角來看,一旦Fei價格下跌,自身的損失無法挽回。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也曾在
也曾在《備受矚目的算法穩定幣Fei,造富效應究竟如何? 》中提到,項目在創世階段採用聯合曲線銷售的方法,也就是低於1美元的折扣價吸引用戶以ETH購入Fei,起到了明顯的引流效果,這從創世期結束後的最終募資額度即可略見一二。
低價確實可以引起投資者的衝動情緒,這在加密貨幣市場更容易理解,但是衝動背後卻是對於投資品種的非理性認知。或許大多數用戶在買入Fei之前,並未直面一個問題:如果短期內無法在Uniswap上套利,與市場中USDT、USDC等主流穩定幣認可度相去甚遠的Fei,其真正的應用場景有哪些?
對此,IDEO coLab Ventures投資人Dan Elitzer也評論道:Fei的持有者賣出代幣,是因為他們中的很多人進入了一個不理解的系統,認為存在一個純粹的套利機會。鑑於初始供應龐大,目前對FEI的自然需求並不足夠,因此出現了拋售壓力。 ”
正如Dan Elitzer所分析,在Uniswap交易所內價值10億美元的Fei,其實也對應著PCV裡Fei的總量。換言之,Fei的總量實際上達到了20億美元:10億鎖倉量(PVC)+10億流通量(Uniswap交易所內)。巨幅通脹之下,創始人Joey Santoro提出的5個緊急改進提案(允許大面積出售Fei、加大獎勵、加快Reweight、更改合約、控制燃燒比),以及平台數次動用PVC進行Reweight(再平衡),對於回歸1美元幣價,顯得杯水車薪。
原本高舉去中心化穩定幣協議的Fei,被市場寄予厚望,但由於市值管理、應用場景、機制設計和整體環境等多方面影響而初戰折戟。當然,這也透露出穩定幣賽道的多種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