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白銀危機與比特幣未來
Phala可信网络
2021-03-25 02:06
本文约4345字,阅读全文需要约17分钟
BTC 逃離了S2F 陷阱,與黃金白銀一樣具備通過S2F 建立價格模型的可能性。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一、白銀帶來的金融革命

我們在電視劇中經常看到,水滸英雄或者俠客經常甩一枚銀錠去購買商品。但是實際上,白銀作為貨幣在中國的廣泛使用從元代才開始——原因是中國本土並不盛產“銀”這一貴金屬。

在宋朝,貨幣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硬幣,有銅錢、鐵錢等,第二類是紙幣,有交子、錢引、會子、交子等。

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世界貨幣”給中國本土帶來了一定衝擊。因為蒙古的貴族們從世界各地囤積了大量黃金白銀,這些貴金屬適合作為世界通用貨幣,而為了方便流通,元朝官員制定了以白銀為本位儲備的紙鈔機制,理論上可以通過中統鈔來兌換白銀,從而保證紙鈔的等價性。

朱元璋作為一個經濟學基礎不佳的草根皇帝,對元朝的貨幣政策效仿但只學到了皮毛。他也發行了“寶鈔”,但是並沒有金銀和絲綢作為價值儲備本位,導致在民間經濟活動中,人們只能用金銀兌換紙鈔,卻無法反過來兌換。而當財政遇到經濟危機時,政府通過無限印鈔來解決——1429 年,每貫寶鈔按照官方定價可以當錢10 文,當銀0.01 兩;但是到了1452 年,每貫寶鈔當錢只有兩文,當銀則只能到0.002 兩。此時的寶鈔由發行時對白銀比價的1: 1 下跌到1: 500,寶鈔在經濟活動中如同廢紙一般。

貨幣的無限超發自然帶給民間帶來巨大的痛苦,智慧的中國人民也找到了替代之法——老百姓無視1394年朝廷頒布的禁銀和禁銅令,實際上民間形成了銀+銅的雙幣本位:白銀因其稀有,在民間作為大宗商品交易被使用,例如洪武末年杭州的絲布商戶,均使用白銀作為貿易結算貨幣;銅錢則因為相對白銀流通量巨大,容易私造,被廣泛的使用在零售業和小額支付中。

一方面是政府貨幣政策的失靈導致法幣無人使用,另一方面是民間自發使用白銀和銅錢導致實際上白銀已經成為了法幣主幣。因此在1436 年,英宗面對寶鈔滯行狀況下令“弛用銀之禁”,結果是“朝野率皆用銀”。 1567 年,明穆宗頒下皇令要求在進行貨物買賣時,“值銀一錢以上者,銀錢兼使”,而“一錢以下止許用錢”。這條法令,意味著白銀的使用得到了官方的認可,明確肯定和確立了白銀的合法貨幣地位。

  • 幾乎與此同時,明朝的海上絲綢之路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貿易順差,西班牙和葡萄牙商販不斷從美洲運送白銀到中國換取瓷器、絲綢、黃金,再返航到歐洲進行套利銷售。這給中國境內註入了大量的白銀流通量,給白銀作為民間主流貨幣帶來了絕佳助攻。 1545年和1548年,秘魯Potosi 和墨西哥Zacatecas 兩個大型銀礦被相繼發現、開采和大量向外輸出,而南美的殖民主西班牙則因此佔有世界貴金屬開採量的83%,在萬曆25年(1597年),從美洲運往明朝的白銀高達300噸。這在史料中記載頗多,WL舒爾茨在《馬尼拉大商帆》中記載,西班牙人多次抱怨“中國商人把從新西班牙運來的白銀幾乎全部運走了”。
  • 在供給充足的情況下,白銀暫時在中國失去了產量極少的硬傷,自身優勢開始發揮:
  • 白銀體積小耐腐蝕,更容易保存。而糧食,銅,繡鈔均會腐朽爛掉

白銀因為總量有限,因此單位價值比寶鈔和銅錢高

  • 白銀易於分割,既可以製造成銀錠進行大額結算,也可以拆成小份用於零售支付
  • 當西方世界經濟足夠景氣時(地理大發現階段的“牛市”),白銀對中國市場的供給充足導致了優秀的儲值型貨幣與優秀的零售業貨幣作為雙幣被廣泛使用。即白銀和銅錢並不是替代關係,而是經濟學中的“互補品”,銅錢實際上成為了白銀本位(並不穩定)的支付輔幣。
  • 銀主要用於批發市場以及充當大宗交易的媒介。 (賄賂,大宗商品交易和交割)

銅錢則多用於零售市場和日常工資結算。

明朝政府對白銀從嚴禁使用到定為官方法幣

糟糕的紙鈔貨幣政策和白銀的大量流入,導致明朝民間和官方都最終將白銀作為官方貿易貨幣結算單位。

  • 從明初到萬曆年間這150 多年的“金融科技革命”,讓政府開始蠢蠢欲動。當金融創新具備套利性時,監管開始出手,企圖將套利機會被中央政府抹平。

  • 如果你穿越到了明朝,你會發現你的生活負擔十分之重:最基本的稅收組成是兩種。

一是土地稅,按照你持有的土地產出繳納稅務,如土地上生長的是稻米,則每年繳納一定量的稻米;

二是徭役,即作為公民個體需要繳納的貢獻付,但實際上徭役的主觀性和隨機性更強,很難準確判斷每個公民的產出應繳納多少稅務,並且在該繳稅的時候能夠“抓到”稅基。
然而因為明朝的稅務科技並不發達,導致政府無法準確收繳法律約定的稅務。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當白銀成為政府儲備貨幣後,弊端顯現。當白銀與銅錢的匯率產生巨大變化時,會對民生帶來極大的動盪影響,從而最終加速了明末經濟危機和明朝消亡。

  • 明朝從嘉靖年間官方正式規定了白銀和銅錢的兌換比率,之後白銀和銅錢一直有官方的兌換比率。但是明朝民間老百姓日常使用銅錢,而納稅時使用白銀,不同地區的白銀鑄造和運輸成本不同,自然導致白銀與銅錢的官方匯率持續滯後於場外匯率的變化。

  • 上文已經概述,中國本土銀產量不多,因此白銀供給基本受世界白銀產量和其他主要西方國家經濟景氣的影響,尤其是在一條鞭法施行後,白銀成為明政府的官方儲備貨幣:

  • 當海外白銀淨流入時,白銀貶值和銅錢升值,明朝政府通過稅收囤積的是白銀,而且白銀貶值的速度比政府加稅的速度更快,實際造成了“減稅”效果,政府被動實現了刺激性貨幣政策。
    一旦本土白銀流通量減少(如因為閉關鎖國、海外經濟危機、海外白銀產量減少、其他國家白銀需求增加等原因),明朝經濟就會陷入貨幣緊縮導致的經濟蕭條,白銀升值和銅錢貶值——這會導致連鎖反應。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 一級標題

  • 在PlanB 的2019著名文章《Modeling Bitcoin Value with Scarcity》,作者基於以下假設建立了知名的“S2F”比特幣估值模型:

  • 比特幣像黃金和白銀一樣稀缺

  • 比貴金屬更不可偽造

  • 高產出成本

  • 可無限分割

圖源:

圖源:

圖源:https://medium.com/@100trillionUSD/modeling-bitcoins-value-with-scarcity-91fa0fc03e25

圖片描述

  • 圖源:

  • 當BTC holder 對著這張圖充值信仰的同時,我希望通過明朝白銀的故事,做一場“警世通言”:

  • 比特幣的10年價值發現,與白銀替代紙鈔和銅錢一樣,屬於自下而上的金融革新。

  • 當比特幣足夠廣泛使用後,會在一些國家民間事實上與法幣組成“复幣種”效果。即比特幣(白銀)是貨幣儲備,法幣(銅錢)作為支付工具;

  • 當趨勢不可阻擋時,一些政府會接受金融革新,並基於新幣基開始稅務整頓;

然而我們即使看到了幾十年跨度的故事,遺憾的是我們也並不能對此做什麼準備,畢竟趨勢一旦發生任何人就很難螳臂當車,只能接受歷史的車輪碾壓。

二級標題

About Phala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Phala可信网络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