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V神做了一場關於Layer2的直播,隨後,全網都在發Layer2的相關文章。
沒錯,區塊鏈領域真正的門檻,不是入金出金的投資操作,而是看懂科普內容。如果科普內容都沒耐心從頭到尾理解,那文章裡出現再多“財富密碼”也沒用。眾所周知,以太坊目前存在最大的2個問題是:“慢”和“貴”。慢,倒還好,大不了等一等。但貴,可真肉疼,我列了張表,把多種交易類型下的單筆交易成本做了匯總,其中,最高交易成本已經超過了800元······V神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提出以太坊2.0解決方案,引入POS和分片技術,提高基礎層吞吐量。但遠水救不了近火,這種對結構大動刀的改造,沒個2-3年是過渡不完的。理解Rollup這個複雜區塊鏈名詞之前,我們先探討一個有意思的話題:可能很多人對1100萬人這個數字,沒有概念,沒關係,我給幾組數據,你來對比下。1、瑞士這個國家的總人口數是857萬、愛沙尼亞的總人口數是130萬。2、號稱擁有最強檢測能力的美國,完成700萬份的核酸檢測,花了90天。所以,換個問法,給瑞士和愛沙尼亞這兩個國家裡的所有人做一次核算檢測,你覺得要多長時間?也就是說,將10個人的樣本混在一起,只檢1個,如果一份10合1的樣本是陰性,整組通過。如果是陽性,就第一時間將這10人單獨隔離,並分別進行單採單檢。最終確定陽性攜帶者到底是誰。這樣就兼顧了準確性和效率。核酸檢測的案例講完了,如果你能理解10合1混檢技術,你也就理解了V神點名的以太坊Rollup聚合技術。書面解釋中,Rollup是一種「混合型」二層方案。 Rollup 將計算(以及狀態存儲) 移至鏈下,但將每筆交易的一些數據放在鏈上。 Rollup 又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Optimistic Rollup(欺詐證明方案),另一類是ZK Rollup(有效性證明方案)。其實,Rollup擴容方案的核心原理類似核酸檢測裡的10合1混檢,通過把數據打包、分組檢測的方式,提高處理效率。而關於Rollup技術,你也不需要去記什麼是Optimistic Rollup(欺詐證明方案)、什麼是ZK Rollup(有效性證明方案)。剛才說了,以太坊的擴容技術中,V神對Rollup情有獨鍾。而Rollup技術中,最受關注的2個Layer2雙雄,就是我剛才提到的ZK Rollup(有效性證明方案)和Optimistic Rollup(欺詐證明方案)。因為後續,會有各種項目分別站隊,去運用這兩種技術,讓自己成為以太坊的Layer2生態項目。如果你不理解這兩個技術的優勢和區別,後續的項目你也無法判斷它的價值。投機意味著什麼?你不知道它為什麼漲,你也不知道什麼價位估值偏高,該拋。最終讓“追漲殺跌”成為必然。這2個技術各自的優勢在哪裡?項目站隊情況如何?這裡,用表格展示:Layer2是以太坊擴容問題的解決方案,但是否也會帶來新問題?比如,現在很多人說,把鏈上的問題放到鏈下,看起來解決了擴容,實際不過是矛盾轉移。再比如,也有人說,交易移至Layer2上運行,layer1也就是以太坊上的交易量會減少,礦工收益可能會下降。以太坊的擁堵確實也會反應到Layer2上,但Layer2的解決方案非常多,相當於一條公路開了10個岔路,矛盾確實轉移了,但壓力也分散了。Layer2這根稻草,到底能不能解救以太坊交易擁堵的命,目前來看,還需要一段時間去驗證和回答。但短期來看, 為了鼓勵遷移,“流動性激勵+Layer2空投”可能會帶來一波利好。這裡列舉一些空投機會,但也要強調,領空投就像抽獎,不可強求,包括空投與否、空投價值和空投時間均以官網信息為準,這裡僅作參考。另外,V神直播時,重點提了5個Layer2項目,分別是Optimistic、Arbitrum、ZKsync、Loopring、DeversiFi。其中,只有路印loopring發幣了,其他幾個項目都沒有發幣,所以持續關注這4個重點項目,也是埋伏利好的一種方式。不過,還是要強調,區塊鏈領域投資,稀缺的不是機會,是本金和認知。所有人都知道的“財富密碼”,不是密碼,而是信息。PS:投資有風險,且需獨立思考,本文所有內容不作為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