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月2 日,「算力黃金時代---算力經緯雲端峰會」正式開幕。
在首個圓桌論壇環節,比特藍鯨創始人陳雷、神馬礦機銷售副總監何恆、F2Pool CMO 青青、OKEx 礦池POW+ 小田就「比特幣躋身主流,礦業資本化」展開了深度討論,
上市是否是礦企的“終點”?礦業競爭格局是否已相對靜態?現在入場以太坊挖礦是否合適?各位嘉賓將如何作答,Odaily 整理了本次圓桌論壇的精華內容,下文將依次為您揭曉問題答案。
郝方舟(圓桌主持人):大家好,我是的主編郝方舟,歡迎大家來到「算力黃金時代云峰會」,接下來的圓桌是我們本場活動第一個圓桌,圍繞「比特幣躋身主流,礦業資本化」這一主題會聊一些行業趨勢、資本運作等宏觀話題。我們有幸邀請到比特藍鯨創始人陳雷總、神馬礦機銷售副總監何恆總、F2PoolCMO青青、OKEx礦池POW+小田,請各位嘉賓先和觀眾們打個招呼,做個簡單自我介紹吧。
陳雷:謝謝主持人,謝謝的邀請,我是比特藍鯨創始人陳雷。比特藍鯨是國內較早開始做挖礦服務的團隊,主要服務上市公司、資本方、國內頭部礦機廠商機構和大概十來家云算力平台,我們主要是在他們的背後做以礦場為核心的設施支撐,向上或向下同時做一些礦機、交易等客戶需要的服務。
何恆:青青:
青青:二級標題
小田:二級標題
Q1
郝方舟(圓桌主持人):感謝各位的介紹,我想先和大家分享幾個新聞動態。上週,加拿大的上市礦企Hive Blockchain 收購了兩處比特幣的挖礦設施,包括一個50 兆瓦的數據中心;英國上市礦企Argo 收購了4500 台礦機,最近也已投入運營了;德國那邊Northern Data 計劃在美國那邊再IPO 一次,進行雙重上市;再往前的消息,美股上市公司之500.com 最近全資收購BTC.com 的礦池業務。我們可以看到,今年上市公司在非常積極地買礦機去挖礦,或是通過收併購來佈局加密市場,礦企們也在積極儲備上市,擁抱傳統二級市場,礦業似乎成為了傳統金融和數字金融的連接點。第一個問題想請教各位嘉賓,登陸傳統資本市場會是礦企的唯一“終點”嗎?走向證券二級市場的路上,付出的合規和流程成本有確數嗎,存在哪些難點?還有哪些礦圈業務適合走傳統資本路線?
陳雷:謝謝主持人,機構從去年下半年起陸續入場,出手相當闊綽,除了直接買比特幣之外,也買了許多的礦機,現在大約有七成的礦機是海外資本買的。 2018 年我就提到過,隨著半導體製程的向前進化,礦業一定會越來越集中、越來越專業、越來越規模化,最終就是越來越機構化,這就是我們在這次牛市中所看到的趨勢,現在都是機構在玩。
機構化對行業有兩大利好,一是機構的規模更大,所以這次牛市究竟會被推到多高,想像空間還是比較大的;二是機構更加偏向於長期主意,一般不會有“玩一套就走”的心理,從他們的動作力度、規模以及合規成本來看,想要快速脫身離開也沒有那麼容易。所以我認為,機構的入場對整個行業還是有好處的。
郝方舟(圓桌主持人):陳總給我們講了礦業的機構化趨勢,接下來請問何總怎麼看這個問題?
何恆:我先回答第一個問題——“登陸資本市場是不是礦企的終點”,我覺得這絕對不是終點,礦企也沒有終點可言,登陸傳統資本市場是為了把公司做的更正規化、規模化,得到整個資本市場的認可,也是對客戶、股東及所有合作夥伴支持的回報。礦企作為科技企業,一定要把這個技術作為第一要素,把技術創新放在首位,從這個角度來講,企業只有方向,沒有終點,只有這麼去做企業才能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未來不管是登陸市場,還是推廣銷售,還是跟競品做競爭,技術一定是核心要素。
關於登陸二級市場的難點,很多難點其實是來自於政策。對於礦企本身來講,短期內很難有效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迭代、更新自己的技術和財務流程。美股有美股的上市審核,A股有A股的上市審核,我們要做的就是按照要求去迭代自身的節奏和成本,這個事情是要長期性投入。
至於礦圈還有哪些業務可以登陸傳統資本市場。經過這十來年的發展,礦圈已形成了非常大的產業鏈,業務包含實體礦機、雲算力以及礦場等等。礦場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基礎建設,也是可以拿來作為投資標的的,本來礦場就是實體,有實體價值,在審計上也可以很好地核算成本和收益,從上市角度來說更加方便。此外,礦機租賃業務也是有機會登陸傳統資本市場的,還有一些金融衍生品,包括礦借貸、抵押、配資等相關業務,都可以朝著登陸傳統資本市場的方向來做。
青青:
青青:我想到一個比喻,上市是不是就如同我們擁有了文憑,這個其實是可以自由選擇的,絕對不是最終的路,拿到文憑是為了有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發展,上市同樣是融資,是為了有更多的資金和更好的現金流,讓企業有更強的發展動力和更大的發展空間,這屬於一個良性循環的選擇。
對於礦池來說,近期的一個例子是BTC.com 和500.com 之間的交易,這相當於是通過對賭協議來爭取上市。對於礦企來說,登陸傳統資本市場的難點在於其盈利能力和資產的公開化,這將最終決定其市值大小。礦企的這些條件是否足夠和市場中的現有企業做競爭?為什麼你可以在眾多公司和企業當中優先上市,或者說是被投資者認可?這些條件是否能夠公開、合規地展示給未來的投資者們?這些事情是比較難的。
回到剛才陳總提到的一個趨勢,目前礦業在逐步在向機構化發展,目前神馬的新機單價要6 萬多元,對於散戶或個人投資者來說,批量購買礦機需要一大筆資金,這個門檻還在不斷提高。礦業的軍備化競賽其實也已在無形之中成為了趨勢,就像持有比特幣的大戶一樣在從散戶向中型投資者再向機構化轉變,持有比特幣的主流人物以及挖礦的主流人物都轉型了,都在向機構化轉變。
當然這肯定是利好,說明行業在被越來越多的傳統領域投資者關注,再回到我們的問題——礦企是不是一定要上市?還是那句話,要看企業選擇。
小田:
小田: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Q2
郝方舟(圓桌主持人):小田:
小田:所謂瓶頸期不過是自我增壓,接著上一個話題聊,這是我們從小圈跨入大圈前的迷茫,行業不規範就讓它規範,陣痛和機遇其實是並存的。至於市場處於什麼階段,我認為當前處於擁抱更多人、更多資本的階段,往更廣闊的天地看,又有誰覺得現在不是入場的時機呢?就像當年的諾基亞,大家都是有機會的,都可以進入這個市場,不存在瓶頸期的問題。
青青:
青青:我覺得這個問題要分兩部分看,如果是新人和散戶,現在就是很難參與進來;如果是對於那些身處行業之內,已經歷過上一輪牛熊,或者是近兩年都在這個行業當中的人,本身已擁有了一些資源,對行業也有自己的判斷,其實並不存在瓶頸期。
對於新人或是散戶投資者來說,如果今年想要參與挖礦,選擇可能只有云算力。我剛剛也提到了,新機現在的官方售價單台就要六萬多,散戶很難說一下子就買好幾台機器,而且散戶只能在代理商或二級經銷商手裡才能買到,數量很少,價格也可能會比官方售價更高,後面還有託管、礦場運維等一系列費用,對散戶來說無形之中又加大了難度。所以對新人來說,在今年很難買到高性能礦機情況下,我的建議就是參與雲算力挖礦,這在今年可能會有一個小階段性的爆發。對於新人來說,雲算力很像是互聯網產品的進階模型,也可以拿到20%-50% 的投資回報率。
對於本身已在行業內,像我們這樣已經摸爬滾打好幾年了,在礦場資源、礦機資源,包括購買的議價權方法都會有一些優勢。在牛市當中,誰能買到且更早拿到高性能的機器,誰就是這個階段賽道內更有優勢的人。此外,在牛市的過程當中,我們可能也不太會去計較電費或者細節價格,今年整個情況更明顯,基本沒有一個礦工不希望增加產能的,需求大於供給,大家肯定都是搶機器的狀態。
郝方舟(圓桌主持人):青青這個觀點還是挺透徹的,問題要分成兩部分來看,新手的話,要掂量自己的資源和議價能力,雲算力是今年新手想進場的低門檻參與方式。
何恆:芯片供應不足,導致整個產能供應不足,這是個老大難的問題。我覺得這和需求有關,當前的幣價情況要大於相對於的產能,如果幣價橫在2 萬多美元,沒出現爆炸性的增長,其實產能是足以滿足需求的。哪怕現在幣價回到2 萬美元,單T 收益可能還是可以接近一塊錢,當然超過5 毛錢礦工都是有收益的,現在單T 一塊八的收益其實非常高了,現在算力上不去,挖礦收益很高,從而導致廠家或中間商在定礦機價格的時候也會增高。這個時候,各個廠家還是會考慮到礦工朋友們的感受的,大部分都會按照回本週期定價,不可能讓礦工遙遙無期地永遠挖下去。
挖礦產業現在正處於高速發展期,但我不保證未來發展的路上有沒有坑。至於目前的競爭格局是否處於相對靜態的狀態這一問,我覺得只要有競爭,就沒有靜態這種說法,靜止是事情表面的狀態,不要放鬆警惕,做產品的還是要做好產品,做服務的還是要做好服務,做投資的要管理好自己的收益和損失配比,在下一次的狂風驟雨來臨之前磨礪自身,打造能經受住驚濤駭浪的小船。
郝方舟(圓桌主持人):何總很重視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我們之前聊到礦業競爭相對靜態,是考慮到了市場進入了一定的馬太效應階段,資本市場會放大一些高盈利企業的優勢,陳總可以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陳雷:這個事情我覺得分這麼幾點吧。第一,目前的礦機情況確實比較緊張,對現在已經在場內的礦工而言,算力上漲不會很大,這肯定是好事情。廠商這塊,我們自己掌握的情況,今年整個芯片的供應應該還是蠻緊張的,台積電和三星那邊還有其他行業和領域的需求,那些也都不太能填滿。不過市場還是會有一些機會點,如果幣價一直在這個高位,過去的一些老芯片產線和產能可以再利用一下,台積電5nm 的產能應該還好,能拿到一些單。我們覺得今年新機器的供應不會像2017 年下半年的牛市那樣瞬間井噴,但還是會有一定的量。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Q3
郝方舟(圓桌主持人):陳總講到,不管是任何人,要判斷現在處在歷史的哪個位置,其實蠻難的,但是從方法論上,可以多考慮上游供應鏈目前處在什麼樣的市場形勢下。陳總還有一些比較具體的建議,讓大家多使用金融工具做風控,也提到了以太坊,這是我們最後一個問題的主題。一些投資人朋友最近都很關注以太坊,他們會問我們,從二級市場來看以太坊的漲幅大於比特幣,DeFi 更是爆火,相較比特幣礦工,以太坊礦工在生態中的位置更加舉足輕重,同時,比特幣挖礦趨於產業化、礦機產能受限,各位嘉賓認為是否有更多投資者將著眼以太坊和其它幣種的顯卡挖礦,現在入場還合適嗎?
陳雷:在整個泛區塊鏈領域,無論是技術、學術還是應用上,以太是目前正兒八經的第一大生態公鏈。
當然以太坊也有一些挑戰,結合挖礦而言,一是轉PoS 這件事情,特別是新入局的人可能會擔心以後還能不能挖,但我個人覺得,PoW 轉PoS 這條路非常漫長,這中間至少還會給我們不低於兩年的挖礦豐厚回報期,在這之後才需要去看未來的路怎麼走,有什麼辦法來參與。這只是我個人的判斷,以太坊社區其實比較分裂,也比較激進,也有人擔心中途會不會有什麼意外?目前我個人認為不會有太大的意外,兩年內挖礦還是可以乾的。
第二,以太坊在流動性上也面臨著競爭,我覺得對它威脅最大的可能是交易所(公鏈),但我覺得(想挑戰以太坊)會比較難。以太坊是一個正兒八經的生態,什麼是生態?開發者都在以太坊上,換句話說,項目方都在以太坊上。我們平時說交易所都有錢、流量,對以太坊比較有威脅,但我不是這麼看,交易所的流量都是終端用戶,不是開發者。舉個簡單例子,像互聯網世界的生態,微軟、蘋果、谷歌、安卓,應用和產品都在他們上面,中國手機廠商手裡有全球加起來最多、最龐大的用戶群,但這沒有意義,因為開發者並不在其中,這個生態就沒有足夠的競爭力。
總而言之,我覺得以太坊雖然會有各種各樣的挑戰,但就挖礦而言,至少兩年內是安全的。從行情來看,與BTC 的共識基礎比起來,以太坊的活躍度以及未來發展還是有著比較大的想像空間。當然話說回來,如果是機構用戶,我們機構建議做五成到六成的套保,還是要敬畏市場,我們不知道牛市什麼時候就會結束。
郝方舟(圓桌主持人):陳總總體來說還是偏樂觀的,雖然存在交易所威脅論,不過還是認為以太坊挖礦對新人來講還有兩年的窗口期,何總怎麼看?
何恆:其實對於以太坊,我個人的認知並不多,畢竟我本身不是以太坊生態的,我也不是技術型人員。就我看來,以太坊作為目前市值第二大區塊鏈項目,未來還是會有很多的機會和想像力,畢竟經歷了這麼長時間還能穩居第二位,得到所有開發者和項目方的認可,未來肯定是會有更多的機會的。
至於以太坊挖礦,或者像其他的基於以太坊或其他公鏈的挖礦,本質來講對礦工也是一種投資行為。對一個事情進行投資,不管是後面新進來的個人,還是機構型客戶,就像陳總講的,都要控制好風險,利用好市場上的金融工具,算好你的這筆賬,你就知道怎麼去玩。這時候你不會覺得什麼時間點進入是高點,什麼時間點進入是低點,有句話說得很好,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五年前,其次就是今天。所以說做任何事的時候不要一直停留在想像,要去實踐這個事情,算好你的退路、能承受的損失,包括你計劃和規劃的投資回報比,就可以了。
挖礦行業一定是一個長期的行業,要長期進行佈局,未來還有更大的想像空間,但這都是未來,前提是當下要活下去,所以進入挖礦,你就要把控好你的投資風險,這是非常重要的。現在市面上有很多金融工具,可以讓礦工保護好自己的已投資產,我覺得這個非常好,對推進整個挖礦行業來講是非常有幫助的。
青青:
青青:最近比較熱議的話題都是圍繞以太坊展開的,包括剛才陳雷總提到的一點,目前交易所的生態鏈發展得非常快、發展好,原因是因為他們有用戶和流量,可以快速在生態上形成大量的交易,這是對於發展特別有利的點。但我們也都知道,以太坊在這五年發展中能取得這樣的地位,是因為它上面有最大的開發者群體,有最多的生態,以太坊本身也是整個區塊鏈領域向前推進至關重要的一條鏈。
對於比特幣的價值,我們是通過多年形成的共識,認為它有數字黃金的屬性,其實它是偏投資屬性的;對以太坊來說,主要在於其生態、參與者和用戶,這二者之間是有顯著區別的,比特幣承載了非常大的資金,以太坊之上承載的則是非常大的資金以及用戶。這也是我們支持1559 提案的原因,就是希望以太坊這條鏈跑的不要被落下。目前,交易所公鏈的絲滑感和體驗都是優於目前的以太坊的,所以1559 想解決的是TPS 問題,包括交易擁堵和gas 費太貴等等,我們希望以太坊可以承載更多的資金、用戶以及開發者。那麼怎麼辦呢?只有要拓寬道路,為什麼PoW 轉PoS,以及為什麼要對協議進行推進和改良,其實都是在解決這些問題,所以我們期望整個以太坊的發展是正向且快速的,從PoW 轉PoS 的過程太過漫長,未來可能還要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逐漸過渡,1559 也是為了更快地解決這些問題。
回到礦工角度,對投資者來說要投入設備,投入意味著會產生成本,礦工一定要計算好挖礦回本週期,投入多少成本,應該參與多深。 PoW 向PoS 轉變預計還有兩年時間,兩年之後手裡的設備和顯卡會不會遇到礦難,這也是投資者和目前的礦工最擔心的問題。 F2Pool 從最早支持以太坊開始,後續Grin、Beam 等所有顯卡屬性的幣種都是首發支持,我們做這件事情的原因就是給礦工更多的選擇,未來以太坊轉PoS 之後顯卡礦工還能參與。現在除了以太坊之外,A 卡我們建議挖RVN,N 卡我們建議挖CFX,這些幣種的發展和二級市場表現都非常棒,我們支持了40 多個幣種,在不斷給予我們顯卡礦工更多的選擇。其實以太坊要轉PoS 這件事情很早就定了,只是發展非常慢,所以我們會不斷挖掘明星項目、優質幣種,提供新的可參與賽道和項目給礦工,除了希望他們有更好的價值回報,也是希望未來承接以太坊算力,讓顯卡礦工繼續參與,除了對機構用戶來說,對整個顯卡市場來說是一樣的,我們不希望兩年後顯卡出現礦難和設備暴跌,除了回本之外我們看的是更長遠的事情。
小田:
小田:關於以太坊挖礦還能不能上車這個問題,就像我們之前所說的,如果你想好要做一件事情,想要怎麼做,怎麼去規劃的話,其實不會有這麼多的迷茫。對於我們老礦工來說,我們不會考慮這麼多,基本都會提前進行佈局,今年我應該去上什麼機器,應該怎樣去遞增機器,比如我買機器挖礦,挖出一定的幣之後會把這些幣再兌換成機器,不斷這樣,慢慢累積起來。但是對於一些行業信念不是太過於堅定的用戶,我建議還是再考慮考慮,大家也可以考慮一些平台推出的產品,比如賺幣,這些其實也都可以。
郝方舟(圓桌主持人):謝謝小田,剛剛你在介紹這些方法的時候,我能感覺到有一點點凡爾賽,小田講到了老人對於什麼節奏入場更有計劃性,新人還是更需要注意把控風險。時間有限,我們本場圓桌就到這裡,再次感謝各位嘉賓的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