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萌眼財經(ID:Meng-eyes),Odaily經授權轉載。
概要
概要
本文將詳細解讀顛覆性的區塊鏈技術如何將金融、科技、法律融合在一起,為逐漸興起的“數字復興” 打造完美的解決方案。
在藝術界,一件藝術品有時能賣到數百萬美元,而人們則可能天真地認為,支持這種交易後台流程的普遍適用的技術、法律和財務標準已經得到了實現。《救世主》這件特別的作品,最終以超過4.5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沙特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而這也引出了行業內的另一個重大問題,即中心化。也就是說,只有高淨值人士才能付得起藝術品的非凡價格。那麼,這裡的社會文化價值在哪裡呢?最初的創作核心意圖呢?幸運的是,區塊鍊和開闢者啟用的伴生代幣化,將應對欺詐多發行業的這些問題及其他問題。縱觀世界歷史和經濟的動盪,一個穩定的,一直占主導地位的概念是:人類以視覺形式為審美目的製造的商品,通常被稱為藝術。因此,人們不能真正對這個行業的價值做出最後的判定。它的波動範圍在700億到8000億之間,而這取決於對藝術的定義。
應用藝術和美術的種類繁多,從傳統的雕塑、繪畫到電影、攝影、平面設計、表演(雖然這將是相當難以代幣化的)、動畫,甚至電子遊戲。 2017年至2019年,全球各行業藝術品的平均銷售額如下圖1所示。
人類的歷史可以通過傑作被描繪成一個年表。每個文明時期都有其獨特的發展趨勢。雖然它曾經是一個“高雅文化”的故事,但最近的發展改變了這種範式,使其更廣泛地接觸到大眾。首先,這個流動性很差的行業可以說是高度的本地化。無論是從藝術家遵循各自文化傳統的角度,還是從獲取某些只在精英圈子裡出售的物品和投資目的來看,都是如此。"二級標題"此外,收購藝術品需要大量的文書工作,需要簽署和交換,以及物理存儲和運輸。例如,將一幅普通畫作從丹佛運到紐約,大約需要2500美元。巨大的倉儲和保險成本是一大原因,也是為什麼這個行業還沒有成為真正資產類別的原因。更不用說在經濟上適合當前持續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階段了。與犯罪活動的程度相一致,藝術品的偽造行為也無處不在:例如,2011年,一幅被認為是17世紀的畫作在著名的蘇富比拍賣行以約110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直到2016年,人們才發現這幅畫作是經過了合成改造的一件贗品,而不是有價值的歷史代表作。
二級標題
如前所述,大多是高淨值人士主導了這個特殊市場,而相對罕見的基金市場則被中國機構強勢主導。因此,廣泛的散戶投資者往往被拒之門外,幾乎從未獲得過批准。此外,這種藝術品投資通常還需要召開實體會議來開展業務。特別是在現在的COVID-19大流行期間,由於交易價值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畫廊或拍賣會的實物存在,所以這方面的問題也變得尤為重要。此外,在確定某些物品的價格和交易過程方面普遍缺乏標準化,也對該行業造成了嚴重的流動性問題。你可以說,目前藝術品市場肯定還不能與我們逐漸引導到的全方位數字經濟接軌。但哪種技術最適合這個行業的需求呢?答案很簡單--區塊鏈技術。更準確一點來講,是代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