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萌眼財經(ID:Meng-eyes),Odaily經授權轉載。
編者按:本文來自
對於從事區塊鏈工作的管理者、企業家和建設者來說,對實施分佈式賬本技術(DLT)進行成本效益分析是至關重要的。區塊鏈技術及其相關市場在過去一年獲得了巨大的發展勢頭。在這整個新興行業中,巨大的發展和對想法的積極資助引發了一些關於區塊鏈真正價值的嚴肅討論。在實施區塊鏈技術之前,管理者、建設者和開發者需要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要使用區塊鏈?”為了理解如何最好地運用區塊鏈技術,我們必須首先定義正在考慮的系統中的信任假設。通常情況下,區塊鏈用例忽略了第三方這個問題,而沒有考慮使用分佈式或中心化替代方案是否可以更好地滿足這一用例。3)各方必須互不信任,因此,他們的互動必須通過第三方進行認證。接下來,我們必須確定中心化或分佈式第三方是否可以代替區塊鏈服務。中心化第三方不僅僅是為客戶管理交易,它們還提供可用性服務並管理糾紛。此外,它們更新協議並確保協議保持高效和可用。同樣分佈式中介機構也具有上述所有優勢,但它們也更有效率,且分層結構能夠防止中央不堪重負。因此,通過選擇分佈式或中心化的第三方,不僅可以避免困擾現代區塊鏈的一系列代幣分配和治理問題,還可以避免可擴展性挑戰和監管障礙,並利用一個可靠和富有成效的第三方。
不過,這並不代表去中心化的第三方是無關緊要的。在某些情況下,中心化的第三方根本無法信任,而這才是理解區塊鏈好處的關鍵。如果我們能夠建立一個框架來理解什麼時候(以及為什麼)應該避免中心化或分佈式第三方,那麼我們就可以準確預測什麼時候以及為什麼應該接受區塊鏈。此外,鑑於分佈式第三方可能一開始就能更好地服務於分佈式網絡,所以我們就可以避免創建自然向中心化遷移的去中心化網絡。
第一個標準。需要有一個單一的真相來源。由於利益衝突,第三方不能在客戶或各方之間進行公正的調解。有時第三方無法保持公正。這種第三方的意圖也許不是惡意的,但在發生衝突時,它們會先滿足它們自己的利益。我們在Facebook和其他科技巨頭身上一次次地看到了這種情況。
第二個標準。壟斷阻礙了競爭,無法保護用戶的最大利益。網絡中的互動需要改善和抽象。
了解區塊鏈的哪些屬性能給進入者或現有者的價值主張和商業模式帶來最大的價值,將是通過區塊鍊和其他變革性技術推動顛覆性創新的第一步。只要存在競爭,市場力量就會強烈阻止第三方自私或不負責任的行為。但是,如果因為一個實體對該行業的壟斷或者存在資源約束而沒有其他選擇,那麼競爭的力量就會崩潰,第三方的行為也基本得不到約束。蘋果公司對App Store的控制有力地說明了為什麼中心化守門人所認為的善意會與他們聲稱支持的生態系統的最佳利益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