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本文來自鏈聞ChainNews(ID:chainnewscom),經授權發布。
編者按:本文來自
鏈聞ChainNews(ID:chainnewscom)
鏈聞ChainNews(ID:chainnewscom)
,經授權發布。
編者按:本文來自
鏈聞ChainNews(ID:chainnewscom)
鏈聞ChainNews(ID:chainnewscom),經授權發布。編者按:本文來自
鏈聞ChainNews(ID:chainnewscom)
鏈聞ChainNews(ID:chainnewscom)
,經授權發布。
在鏈聞,我們嚴肅又認真的尋找那些有可能「出圈」的區塊鍊及加密貨幣原生產品。
「嚴肅又認真」是指,我們所言的「出圈」,並不是像很多人理解的那樣,讓區塊鍊或加密貨幣的話題出現在傳統或所謂的「主流」媒體上,刷出一種奇怪的存在感——通常情況下,這種存在感更像在滿足大眾的獵奇心態,心態卑微,效果也僅是曇花一現。真正的「出圈」,應該是潛移默化卻有力地捕獲普通用戶(個人或企業),改變他們的習慣,進而實現範式轉換。
正因此,我們介紹過顛覆球星卡市場的NBA Top Shot,追踪報導過用DeFi 的方式解放現實世界中供應鏈金融環節資產流動性問題的Centrifuge。最近,一款由a16z crypto 前合夥人Denis Nazarov 創建的內容髮布產品讓我們感到興奮,這款產品的名字叫做「Mirror.xyz」(簡稱Mirror)。
先賣個關子,不講Mirror。想更好的理解Mirror 這個產品,讓我們先從一個發生時間並不遙遠、但是已經被大多數中文讀者遺忘的互聯網產品開始講起。
相信應該有人還記得Apple4us。這是一個誕生於Web2.0 蓬勃發展年代的網站,它是由多名不同領域的互聯網活躍份子組成的一個群體博客,主題是關於蘋果公司、工業設計、產品、技術和年輕人生活方式的一切。
Apple4us 最初由知乎投資人張亮發起,成員遍及軟件工程師、產品設計師,數學研究者、時尚界人士和很多創業者,撰稿人包括科幻作家負二、知乎創始人周源、知乎聯合創始人黃繼新、IPN 網絡創始人李如一、NOMO 創始人飛豬等人。
這個群體博客輸出的文章內容質量非常高,也影響了很多人,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在
懷念它
,甚至也是因為它,才有了後來的問答網站知乎。
究其原因,知乎創始人周源曾經這樣總結道:「Apple4us 並沒有像一個編輯部那樣確定選題、撰寫文章,他們只是在回答問題。我們有一個討論組,每天都會把想知道的問題扔進去。為什麼iPhone 虛擬鍵盤準確率很高?如何評價蘋果廣告TVC 的創意?閱讀的未來應該是什麼?對於一個記者來說,想把這一切搞清楚,他需要花很多時間採訪很多人,但如果把這些相同興趣,不同專業領域的連接在一起的時候,他們幾乎可以立刻從各自專業角度給出有用、有幫助的回答。」
總結一下周源的意思:與專業媒體相比,之所以Apple4us 能產出更高質量和更有影響力的文章,秘訣在於這些創作者更有問題意識。此外更為關鍵的一點是,群體博客這種組織形式更為鬆散,並不考慮專業背景,而是將一批志趣相投但不同專業領域的人連接在一起,這讓他們幾乎可以立刻從各自專業角度給出有用、有幫助的回答。
不過,Apple4us 早已不再更新,網站最新更新內容停留在2018 年1 月,由網站最後一個維護者李如一封印永存為「21 世紀初中文科技史」。
這種鬆散的組織形式能讓Apple4us 產出高質量的文章,但卻無法長久持續維持,原因莫過於沒有商業變現能力,無法維持這些原創作者的長久生計。所以,周源才開始了後面的創業,打造了受資本青睞的垂直問答網站知乎。
可能90 後的讀者從來沒有閱讀過Apple4us 的文章,也沒有興趣去了解這段互聯網往事。但是,重新再梳理一遍Apple4us 的陳年舊事,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今天的互聯網存在的問題:內容質量和維持生計無法權衡。這是一個長久以來的兩難問題。
幸虧今天有了區塊鏈、所有權經濟以及隨之湧現的各類Web 3 應用,可讓這樣的問題得到解決。
這就是在線內容髮布平台Mirror 的遠大雄心,它試圖結合NFT 和所有權經濟,重新定義在線內容髮布,這將對在線內容創作產生革命性的影響,並有可能帶來直接的破圈增長。
Mirror 的創建者Denis Nazarov 之前是a16z crypto 的合夥人。目前他已經離開這家矽谷風投巨擘,全心投入Mirror 這個實驗。
Mirror 的核心創新點在於,結合DAO、Web3、NFT 所構建的所有權經濟模式,為內容創作者提供一套眾籌工具集,解決創作者「賺不到錢,無法通過內容的價值變現」難題。不僅如此,早期投資者甚至可以通過自己敏銳嗅覺掙取內容在未來的收益。
加密所有權經濟和價值互聯網
在深入介紹Mirror 的實現方案及目標願景之前,不妨先看看今天互聯網時代的內容生產和發布體系存在的根本問題。
互聯網把全世界拉平了,帶來了信息的自由流動,讓全世界只要有互聯網連結的地方,人們就可以無限獲取和向任何人即時發送免費信息。托互聯網的福,線上內容越來越豐富,但是問題也隨之出現——寫作變現並不容易,最常見的變現途徑就是出售廣告。這種模式很容易這讓大部分寫作者瘋狂追求流量變現,高質量的寫作長久以來無法以此維生,成為一種公地悲劇。
隨著傳統媒體逐漸式衰,在線媒體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內容髮布往線上轉移,但是,高質量的長篇內容越來越少,包括以上我們說到的Apple4us 均無法生存。
大部分時候,互聯網上的高質量寫作都無法實現知識變現,更別說賺錢盈利,當成一門主業長久維持生計了。
導致這一狀況發生的根本原因在於,信息共享是互聯網的原生屬性,它由一系列互操作協議和文件格式定義,並以基礎單位「比特」的形式在網絡中兩個節點之間獨立傳輸,而價值共享依附的是仍是前互聯網時代的老舊金融和貨幣基礎設施,這套現有的互聯網體係可以傳輸和共享「信息」,卻無法有效地傳輸「價值」。
不過,隨著比特幣、區塊鏈、湧現的各種加密經濟基元以及所有權經濟的興起,我們有望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這也正是在線內容髮布平台Mirror 的遠大雄心——以NFT 所有權經濟改變原先的內容創作、消費和盈利模式,重新定義在線內容髮布。
集成各種Web 3 原生應用
Mirror 已經在2020 年12 月發布了最小可用性產品MVP 原型,從中可以初步了解Mirror 內容髮布平台的基礎架構。
從技術實現看,Mirror 自誕生起就是一款Web 3 應用,擁有多種Web 3 的原生屬性。
它不僅僅是去中心化的,而且自一開始就集成了加密原生貨幣,並通過綁定數字身份讓創作者擁有更多控制和所有權。這些特性讓Mirror 自誕生起就擁有很多互聯網應用所缺乏的數字原生信息載體的多重屬性,包括可編程性、互操作性、可組合性、病毒傳播性和可轉移性,進而實現其價值交換的可能。
當然,Web 3 的理念已經被帶著各種目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講述過,而以最小可用性產品向我們呈現出來的Mirror 的實現,則讓我們真正相信,區塊鍊及其相關的底層技術在經過多年發展之後,基礎設施已經搭建成型,已經存在可供使用的基礎組件,足夠支撐一款類似互聯網體驗的產品。
不妨看看Mirror 的技術實現。
在推出Mirror 之前,創始人Denis Nazarov 已經在該方向上進行了不少的技術實踐。 2020 年年初,當時還在a16z crypto 出任合夥人的Denis Nazarov 推出了基於Arweave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社交網絡平台FEEDweave,嘗試在區塊鏈生態系統中進行「數據樂高」的開發測試。
當時,他利用Arweave 區塊鏈來實驗結構化的文件存儲方式,將社交平台組成要素分拆成可供DApp 開發者靈活使用的Widget,從而為開發人員提供包括新聞源、社交圖譜關係、評論、列表算法、聲譽系統等組件,讓「數據樂高」任意組合成為可能。比如,開發者可通過集成微應用程序「社交圖譜」讓用戶彼此關注,同時,開發者還可以充分利用Arweave 上其他應用的社交關係圖譜的網絡效應。開發者可直接集成「arweave-id」,而非重新開發一套身份系統。由於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特性,因此默認情況下用戶無法編輯帖子,而須使用類似於git 的diff 操作來實現編輯,未來可能會通過叫做「diff-edit」的微應用實現編輯。
FEEDweave 的實驗為Denis Nazarov 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影響也促成了Mirror 的技術構架選擇。
在內容存儲方面,Mirror 使用了去中心化數據存儲協議Arweave 存儲數據,實現了永久存儲,包括創作者發布的內容及其所有相關更改、驗證作者身份真實性所需的所有信息。 Arweave 不僅提供永久性的數據存儲功能,而且只需在第一次上傳時支付一次費用。 Mirror 的每個博客帖子的存儲費用僅約為0.00005 AR,當前價值約合0.000249 美元。
Mirror 還集成了去中心化域名服務
內容髮布後由用戶使用密鑰簽名確認。 Mirror 發布了一款連結客戶端和協議的後端API 網關,允許用戶在發佈到Arweave 之前進行簽名驗證,或者自己為Arweave 內容付費,並以極快的響應時間緩存條目內容。Mirror 上發布的每一篇內容都有著作權聲明,以證明某個條目的所有權,並會以結構性數據(比如JSON Object)呈現。此外,創作的內容還會引發評論,即用戶生成的內容。
「蓋章」確認後的內容會以「Arweave 交易ID」、「貢獻者以太坊地址」和「內容摘要」三種元數據顯示在該內容頁面底部。所有信息都可在區塊鏈上公開查看,因此,任何人都可以驗證一個內容條目是否由特定的以太坊賬戶編寫。所有發布的條目和每一次內容更改都需經由用戶使用簽名密鑰進行簽名,然後發布至Arweave 上存儲數據。該密鑰對不包含任何直接的經濟價值。
「蓋章」可基於內容尋址,確認後的內容會以「Arweave 交易ID」、「貢獻者以太坊地址」和「內容摘要」3 種元數據顯示在該內容頁面底部
此外,Mirror 嚴格遵循「絕對不在瀏覽器中直接存儲用戶的以太坊私鑰」,避免安全和隱私隱患。
由於Mirror 支持基於密鑰和簽名的授權模型,這種原生身份驗證方式帶來了額外的好處,即無需使用電子郵件即可完成註冊和恢復內容等操作。
Mirror 的後端採用Rust 語言編寫,以便未來更方便集成二層擴容方案。
賦予寫作者內容主權的「內容眾籌DAO」
從產品形態上看,Mirror 平台是一個針對單篇內容的眾籌平台,和主流的內容髮布平台不同,Mirror 是Web 3 原生內容髮布平台,這意味著自誕生起,Mirror 就綁定了價值屬性,在上面發布的數字內容通過NFT 代幣化被賦予了價值,並可通過眾籌的方式將單篇內容的所有權出售給多名投資者。
可以說,圍繞Mirror 上的單篇文章形成了一個個利益相關的小的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其中,創作者作為內容生產者,通過ENS 身份系統和內容進行綁定。當發布文章時,創作者需通過簽名密鑰登錄獲得寫作權限、發佈內容和進行數據確認;創作者通過發佈內容眾籌掙取啟動資金,並保留部分的NFT 份額,投資者則通過投資NFT 持有文章部分所有權,而每一次NFT 的轉手都可為整個代幣持有人帶來一定比例的收益,包括作者和NFT 持有人。
下面就以Mirror 平台上發起的首個眾籌事件為例,來看一看一次實際發生的文章眾籌是如何運行的。
這是一次由Snapchat 前軟件工程師和產品設計師John Palmer 發起的寫作眾籌活動。此次眾籌在太平洋標準時間1 月28 日(星期四)下午12 點啟動,目標金額為2 個ETH 代幣,如果達到籌資目標,該作品將公開發表,供所有人免費閱讀和共享,資助者則擁有該作品的所有權,如果沒有達到籌資目標,參與者則會收到退款。
該活動
發起1 小時後,以9.9865 個ETH 的籌資超額完成,獲得了63 個資助者的投資。
該篇文章將會在Zora 協議上鑄造一枚代表所有權的NFT,資助者可發送以太坊獲得代表該NFT 份額的ESSAY 代幣,ESSAY 和其他ERC-20 代幣,可被自由轉手和贖回ETH 。 NFT 每被轉手一次,ESSAY 代幣持有人可獲得10%的手續費,John Palmer 本人將持有ESSAY 代幣總供應量的35%。
這種眾籌效應將會為作者帶來大量關注,也更有可能將文章內容的價格進一步推高,非常具有想像力。
內容寫作眾籌NFT 所有權經濟
Mirror 最大的創新,是擁抱了一種全新的所有權經濟模式,這和以往知識付費的微調模式不同,可以說從根本上改變了內容創作的結構。
根本上改變意味著,內容創作者可以不再依靠廣告和追求流動變現,而是針對特定的讀者群提供高質量內容維持一種自給自足的可能性,在這個引入了NFT 代幣股權模式的生態中,形成了一個基於內容作品的生產、投資、轉手和消費閉環,從而實現一種自給自足的寫作者社區經濟。
那麼,該模式是如何運行的呢?是如何實現平台上寫作者靠內容輸出獲得經濟收益的可能性呢?
Mirror 平台允許內容創作者針對單篇內容髮起眾籌,並支持由一枚NFT 代表該文的所有權,資助人可使用加密貨幣購買該NFT 的份額支持或進行投資。
這裡有必要先科普一下NFT 這種格式。 NFT 全稱是Non-Fungible Token,是Fungible 的相反,譯為非同質化代幣,意味著每一枚都是不可替代、獨一無二的,每個NFT 都有一個唯一的ID 編號,並可被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識別。這種獨一無二的屬性讓NFT 天然可成為紀錄和存儲包括藝術品、遊戲和收藏品等數字產品所有權的理想選擇。知識產權是NFT 的最大使用場景之一,在該用例中,NFT 可被用來標記數字內容作品的所有權,比如圖片、視頻、博客、音樂、藝術品等。
當內容作品有了價值表示物後,帶來的好處很多,它可讓眾多參與者加入進來,實現價值流通,並形成價格。
至此,NFT 讓原先沒有邊際成本、可被無限複製的內容作品具有稀缺性,從而被賦予價值,可以被無需允許地在去中心化交易平台上自由交易、轉售。這意味著,寫作者現在可將代表創作內容所有權的稀缺數字資產NFT 作為獨特的收藏品或藝術品進行出售,而內容本身仍是一種開放的、且可被自由訪問的公共物品(Public Goods ) 。
針對支持使用何種加密貨幣購買NFT,Mirror 創始人Denis Nazarov 在推特上發起一項投票,投票結果顯示,57% 的用戶支持使用以太坊作為支付代幣
如果一名創作者想要投入長篇寫作,意味著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可能沒有其他收入來源,而Mirror 為寫作者提供了一個平台,允許寫作者針對自己即將開展的寫作計劃發起一項籌資,發起人通過智能合約鑄造一枚代表該文所有權的NFT 後,可開放給投資者使用加密貨幣(ETH 或DAI)購買,創作者可提取這些籌集來的資金作為寫作的啟動資金。
對於投資者來說,如果你正好是該名寫作者的一名忠實讀者,那麼可以購買該NFT 部分所有權資助自己喜歡的作者,由於該NFT 代表的是該作品的所有權,因此一旦該內容作品在未來獲得成功,還可以獲得永久持續的分成收益(類似於版稅),創作者可自行設置轉手費,即NFT 每被轉手一次的收費比率。由於NFT 獨有的身份屬性,這些粉絲還可以獲得一枚被認證為該文贊助者的NFT 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