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 Odaily
編輯| 郝方舟
出品| Odaily
出品| Odaily
編輯| 郝方舟
出品| Odaily12 月1 日,以太坊2.0 啟動創世區塊,階段0(信標鏈)上線,“公鏈之王”正式踏入POS+擴容之路。但由於以太坊分片開發進度緩慢,在最近的一次核心開發者會議中,Vitalik 表示可能會在以太坊2.0 中放棄分片擴容方案,參與rollup 的縱向擴容方案,分片的部署可能會推延到以太坊3.0。
事實上,“擴容受阻”不只困擾著以太坊。自2018 年以太坊生態初現繁榮,Marlin區塊鏈性能就一直備受詬病,並被視為阻礙了應用大規模落地的“硬傷”之一。
為代表的Layer 0 擴容方案出現,這為公鍊和DApp 的擴容困境提供了新的解題思路。
二級標題
Marlin 的定位是有效提升節點間的通信效率。與之前的擴容方案相比,這是不同維度、更偏底層的創新突破,有機會將通信從“馬車時代”帶向“火車時代”。同時,Marlin 與其他層的擴容方案並不衝突,如果結合在一起,相當於為火車增加了磁懸浮,速度會更快。
不同層上的擴容方案各自有何優劣?
圖片描述
大多數人初次接觸Marlin 時,可能會被Layer 0 這個概念“絆倒”,在此,先解釋一下Layer 0。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自
科普中國
區塊鏈項目所謂的Layer 1 和Layer 2 擴容技術對應互聯網架構5-7 層的改進,而區塊鏈的Layer 0 對應的則是互聯網中的1-4 層。
在實踐上,由於Layer 1 主管共識的安全穩定,Layer 1 擴容方案的優勢在於數據可信度高,而困難在於結構的複雜性,比如常受阻於在分片間通信和智能合約調用等問題。那什麼是Layer 0 呢?中表示,“Marlin 創始人兼CEO Siddhartha Dutta 曾在”
媒體採訪中表示,“
區塊鏈本質上是去中心化的系統,大量節點就一個信息達成一致。節點達成一致的算法通常稱為Layer 1。然而,這個協議過程要求不同的節點通過網絡彼此通信,這一通信層就是所謂的Layer 0。在區塊鏈項目中,通信層是共識層的底層,服務於共識層。
這就使得Layer 0 擴容方案的適用性更為廣泛。除了能幫助Layer 1 項目實現可插拔擴容之外,Marlin 還能給搭建在P2P 網絡上的應用提供加速服務。另外,一些尋求在通信層實現隱私的應用同樣可以用Marlin 實現。這就是說,Marlin 與其他層擴容方案並不互斥。理論上,任何其他區塊鏈項目(包括公鍊和DAPP)都可以與Marlin 相結合,進一步提升網絡吞吐量,實現再加速。Siddhartha 曾以DeFi 為例介紹,“Marlin 的中繼框架可以提供外圍接口,這些接口為DeFi 交易者提供低延遲的優勢。在DApp 早期起步階段,查詢Infura(區塊鏈數據搜索引擎
二級標題
)等API 時,加載時間時常高達10 秒,非常緩慢。 Marlin Cache 可以將這種延遲降低至大約250 毫秒,在DApp 中實現類似於Web 2.0 的性能。 ”
二級標題
(Odaily注:簡述Marlin的技術原理和網絡角色Marlin 借鑒了CDN 加速技術,對網絡進行劃分,組成多個互相競爭的中繼網絡(Relay Network),每個中繼網絡中有專門對接的中繼節點(Marlin Node),通過點對點的傳輸數據包,加快區塊信息的傳播速度,以實現更高的吞吐量。
(Odaily注:CDN,內容分發網絡:
1、,指構建在現有網絡基礎之上的智能虛擬網絡,依靠部署在各地的邊緣服務器,通過中心平台的負載均衡、內容分發、調度等功能模塊,使用戶就近獲取所需內容,降低網絡擁塞,提高用戶訪問響應速度和命中率。 )驗證者
根據技術文檔圖片描述
2、 根據技術文檔
3、 :匿名偽裝成普通用戶,檢查驗證者是否如實提供服務,並定期對驗證者進行投票;如發現某一驗證者作惡,或者在服務期限內提前退出,則罰沒其質押代幣,從獎勵池中領取獎勵。全節點
4、 全節點礦工
全節點
全節點這也代表著,二級標題
Marlin 在為各公鏈上既存的全節點和礦工帶來新的激勵方案,即進行原有工作的同時運行中繼節點、賺取收益。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代幣機制激勵人人參與擴容建設
Marlin 鼓勵更多人加入網絡,貢獻出來帶寬,協助區塊鏈擴容。
既是如此,與其他去中心化協議一樣,激勵對於“區塊鏈帶寬市場”的供給方來說就顯得至關重要。激勵越大,人們的參與動力越足,Marlin 的網絡效應越強,供需兩側即形成良性循環。
Marlin 的代幣名為POND,總供應量為100 億個,主要用於激勵人們以(前文提到的)四類身份參與網絡,以及獎勵驗證者staking。官方宣布100 萬個POND 可以鑄成一枚MPOND(又名LIN),反過來,1個MPOND 也可換回100 萬枚POND(但會有延遲)。之所以設計了兩個幣,(據我猜測)是便於計算。因為每個中繼節點參與網絡的門檻就是1 個MPOND,此外,只有MPOND 的持有者才能在POND 治理中有提案和投票權,這變相提升了治理門檻,防止“羊群效應”。
為了向重要的社區成員(審計員和礦工)分配代幣,Marlin
官方宣布具體來講,點擊這裡點擊這裡在未來的24 個月內,MPOND 創世供應的20% 還將通過FlowMint 向不同公鏈社區分發。 FlowMint 已於12 月15 日正式啟動,首批將向ATOM、DOT、IRIS、MATIC、NEAR 等代幣的持有者發放MPOND(在此提示:驗證者需被納入白名單,以確保他們和其委託者有資格參與此次MPOND 發放。)
點擊這裡
點擊這裡Marlin 也於12 月8 日二級標題
公佈了一系列測試網運營成果和觀察到的現象
二級標題二級標題從開發Zilliqa到創立Marlin,Siddhartha憑何引得Binance Labs青睞?Marlin 曾於2019 年6 月獲得來自Binance Labs、Arrington XRP Capital、Electric Capital 和NGC Ventures 等資方的300 萬美元種子輪融資。
Marlin 還在2019 年成為Binance Labs
那Marlin 團隊是憑何獲得Binance Labs 等眾多頂級資本青睞的呢?
二級標題
Marlin 的團隊擁有紮實的技術實力,以及豐富的從業經驗,核心開發人員幾乎都來自斯坦福、麻省理工和印度理工等名校,大多擁有區塊鏈開發經驗。聯合創始人Prateesh Goya 為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博士。 CTO Pratyaksh Sharma 畢業於斯坦福,曾於Facebook 和Pinterest 實習,具有Python 軟件基金會工作經驗。團隊還邀請到六個顧問加入諮詢委員會,其中包括BitTorrent 前CEO Rogelio Choy。
二級標題
處於一個並無太多前人可供參考的創新領域中,Marlin 從理論到實踐的進度還算符合預期。
圖片描述
今年7 月9 日,Marlin 正式發布了OpenWaver 框架。 OpenWaver 框架借助CDN 和中繼節點技術實現區塊鍊網絡內各節點的信息傳輸加速;支持多種編程語言,能作為可插拔網絡模塊,供不同的區塊鍊網絡使用。同時OpenWaver 自帶激勵體系,內置小額支付系統用以獎勵中繼節點。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Odaily根據Marlin 的路線圖將其網絡階段整理如圖
此外,向激勵網絡過渡的新發展階段The larvanet 將於本月啟動,屆時將支持MPOND 質押。除了技術開發上的提速,在商業拓展方面,Marlin 已於今年年初和Matic Network、Murmur、WandX 和Holochain 等項目達成戰略合作,以加速推進Marlin SDK 的採用。白皮書:
白皮書:
白皮書:https://www.marlin.pro/whitepaper
官方blog:https://www.marlin.pro/blog/
官方推特:https://twitter.com/Marlin /
白皮書:https://t.me/marlin_zh官方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