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首先想明白一件事兒,咱們來到這個市場的目的。
有朋友可能會說,當然是賺錢。好了,如果是為了賺錢,賺錢之外的事兒就放到一邊,不要旁生枝節影響思維。
說一下兩條關於投資的基本方法論:
第一、複雜的模型並不能推導出準確的結果。
模型的複雜程度和正確程度並不是正比例遞增關係。
手繪一張,基本上就是這個關係。剛開始隨著複雜性上升,有效度也會上升,然後維度越來越多,單點研究越來越深,達到瓶頸,然後復雜度繼續提升,有效度反而會下降。
聲明:這裡只是我的經驗總結,並不是高深的理論,複雜也只是在普通人看來的複雜,請不要用數學家詹姆斯·西蒙斯(James Simons)所創立和領導的文藝復興公司模型如何精妙複雜、收益如何高來反駁本文這一論點,因為你我離人家還有一光年的差距,他的方法不適用於普通人。
研究白皮書,了解經濟模型當然是初步要做的,但很重要的是對市場的感覺,對於長期炒股或者炒幣的同學來說,這個也叫作“盤感”(關於大盤的感覺,或者關於盤口的感覺)。其實,項目研究也有盤感。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說一下我投資cover的經歷:
我在0.64ETH的時候投資Cover,漲50%後,取回本金;Cover繼續漲,然後迫使我關注更多的信息,在1.5ETH的時候加倉不少,然後在1.9-2.2ETH價格之間分批次拋出。
以上就是整個過程。為什麼會是一開始投入籌碼不夠多?為什麼要賺了50%就取回本金?為什麼在1.5ETH的時候又加大倉位呢?
最開始是因為這是Andre Cronje相關的項目(簡稱AC項目),所以小倉位試水。取回本金後,看到社區又大又活躍,然後寫出了一個估值模型,然後根據模型進行投資。
社區大有個基本標準,早期項目的twitter關注人數需要超過7000人,這是經驗。
coverprotocol達到7000人了,而我看到這個項目的時候並不早(嗯,我一直都是很遲鈍的),cover價格已經0.64ETH了,然後投了一些ETH,就沒動它。
因為我大倉位都在BTC和ETH上,這種屬於VC(風險投資)行為,剛開始研究沒有太深,AC最近大熱門,加上推特人數可以,保險領域的NXM又不符合我的標準,投一些唄,無所謂。當時,我還告訴朋友們,如果有NXM倉位的,移倉一半到Cover上,NXM不行的。
取回本金後,漲勢喜人,我就手動做了估值模型。
備註:現在很多數學家喜歡用紙筆計算,計算機作為輔助,回歸文首,我是來賺錢盈利的,不是來做一個模型複雜精細,給你來個matlab三維經濟模型,讓大家覺得好厲害好厲害,最後虧損。
翻一倍是有點可能的,漲50%也是更可能的,漲25%+的時候開始減倉,也就是Cover到1.9ETH就開始減倉。到了2.2ETH已經基本清倉,後面的漲跌與我關係不大,那是風險把控不了的錢了。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以上關於Cover的分析,估計傳統分析師會大跌眼鏡,不過我不是很在意,因為分割線之上的部分才是本文的關鍵,舉的例子只是最近親身經歷的過程,經驗並不可靠,這不過是一場概率遊戲,概率遊戲最重要的是倉位控制。倉位控制的底層邏輯是“以己之不敗待敵之可勝”。
我時常告誡自己:
第一、投任何錢,先問自己能承受多大的虧損,不問項目能賺多少,先問自己能虧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