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啟動的火星:波卡DeFi做好準備了嗎?
WebX实验室
2020-12-04 02:16
本文约3557字,阅读全文需要约14分钟
從今年以太坊和DeFi的發展來看,DeFi對一個公鏈生態的形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編者按:本文來自WebX實驗室Daily(ID:gh_3bc595acebaf),Odaily經授權轉載。

從今年以太坊和DeFi的發展來看,DeFi對一個公鏈生態的形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WebX實驗室Daily(ID:gh_3bc595acebaf)

WebX實驗室Daily(ID:gh_3bc595acebaf)

,Odaily經授權轉載。

WebX實驗室Daily(ID:gh_3bc595acebaf)

二級標題

,Odaily經授權轉載。

從今年以太坊和DeFi的發展來看,DeFi對一個公鏈生態的形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WebX實驗室Daily(ID:gh_3bc595acebaf)

,Odaily經授權轉載。

以太坊第一次真正火起來還是17年,當時的以太坊還算不上是一個生態,更多的是項目獲得融資的一個工具。正是這種工具製造的大泡沫讓後來的生態擁有了足夠肥沃的土壤,這種土壤包含了資金、用戶、開發者等等。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NO.1 DeFi讓以太坊成為以太坊生態

那麼什麼時候我們看到以太坊成長成為一個生態呢?一個明顯的信號就是DeFi從萌芽到成為一個擁有閉環的DeFi生態。現在我們看到DeFi為整個以太坊生態鎖定了大量的資金、用戶,形成了包含DEX、借貸、穩定幣、聚合器等等一系列業務分工和協作關係,而且最重要的是由於DeFi火爆和持續發展,大量資產正在流向以太坊生態,例如在以太坊上流通的超過15萬個的比特幣。

除了橫向的發展,我們看到DeFi更加縱深的演變,例如去中心化期權、衍生品、合成資產等等。儘管這樣的生態看上去是一個過於單一的金融性生態,但就像17年以太坊泡沫給DeFi生態帶來發展的基礎一樣,今年以太坊DeFi生態的崛起也會為以太坊生態的多樣性提供足夠雄厚的基礎。

二級標題

按照這個邏輯,我們可以看下另外一個熱門的公鏈IP - 波卡。波卡沒有經歷過17年以太坊那樣的狀況,但是波卡對外面臨的是擁有龐大市值的比特幣和以太坊、一個較為成熟的用戶市場。對內波卡的異構多鏈互聯結構設計以及Substrate這樣的PDK套件也遠比三年前的情況更加成熟,這些對開發者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2交易

從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說波卡是趕上了“好日子”的時代。那作為生態發展的啟動器,波卡DeFi做好迎接“好日子”的準備了嗎?

知名風投Multicoin Capital近日將DeFi全面拆解成了6層堆棧,包含原子價值單位、交易層、價格預言機、DeFi底層產品、協議聚合器、錢包和前端。接下來我們將藉助這個模型去分析當下波卡DeFi發展情況。

我們都知道今年的DeFi浪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流動性挖礦的高收益,而我們之所以能夠製造出流動性挖礦這樣的工具就是因為DeFi協議的可組合性,用風投基金Variant創始人Jesse Walden的話來說就是:“如果平台上的現有資源可以用作構建基塊並編程到更高階的應用中,則這一平台是可組合的。可組合性很重要,因為它可以使開發人員用更少的工作去做更多的事情,而這又可以導致更快更複雜的創新。”

那麼我們如何以這個視角去看待波卡DeFi發展的狀況呢?

#1原子價值單位

無論是社會、商業生態,基礎都是資產,又因為它需要交易和流動,所以資產需要能夠近乎無限小地被分解,這就是DeFi生態的第一層,原子價值單位。

以太坊擁有ETH、各類基於ERC-20協議的穩定幣,錨定類資產例如WBTC、renBTC等等,這些資產被作為原料流入各類借貸、衍生品協議中,最後再回歸到原來的狀況。當前波卡自身的DOT以及測試網Kusama的KSM都還沒達到能夠作為基本價值單位的水平。但好在波卡本身的跨鏈設計,波卡DeFi生態可以很輕鬆地引入其他主流資產。波卡生態內最有名的資產跨鏈協議ChainX可以完全去中心化地將BTC、ETH和EOS等資產轉到其他公鏈上流通。此外還有Darwinia這樣的轉接橋項目,可以實現穩定幣跨鍊或資產交易兌換等業務,外部資產可以無縫對接波卡的DeFi生態。

除此之外我們也看到了波卡自己的跨鏈BTC:PolkaBTC,包括去中心化的穩定幣Acala,Acala主要通過超額抵押來生成穩定幣aUSD,在生態啟動初期,aUSD很可能會成為波卡DeFi生態最重要的穩定幣。最重要的是在面對ETH2.0帶來的抵押潮時,包括Bifrost這樣的項目正在以衍生品的形式,借助跨鍊網絡讓ETH2.0形成的巨額抵押資產流入到波卡中。

#2交易

這裡的交易不是簡單的轉賬。 DeFi協議不斷豐富後,鏈上交易也開始變得更加複雜,例如執行清算、分配獎勵、發行保證金和槓桿等等,在以太坊上這些往往要橫跨多個協議完成,並且這個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Gas費,並且由於復雜的交易過程,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鏈上交易的擁堵和高成本。最後,如果是想跨網絡直接交易更是難上加難,例如跨比特幣和以太坊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通常需要藉助各種中心化的解決方案來實現。

而波卡DeFi的“交易能力”顯然更加強大,早在9月份波卡網絡上就已經實現通過XCMP協議成功地完成了鏈間的資產交易,這樣能夠省卻大量的冗餘環節。中繼鏈的擴容方案也更加簡單,最重要的是藉助轉接橋的功能,波卡DeFi生態的各類協議可以更直接地和其他網絡的協議或者資產進行溝通和互操作。

#3價格預言機

在交易能力之上,價格預言機是DeFi生態最重要的根基,各類DeFi協議的觸發都需要市場數據作為依據,當下最主流的幾個預言機分別是中心化的Coinbase和去中心化的MakerDAO medianizer,Chainlink,Band,Tellor,UMA,API3,Compound Open Oracle和Nest。

目前波卡DeFi對於預言機的發展思路有些不同,更多地是直接選擇Chainlink這樣的預言機龍頭來作為餵價來源,波卡官方甚至宣稱:“Chainlink將成為所有基於Substrate的鏈,乃至整個Polkadot網絡的第一個也是最主要的預言機提供商。”此外還包含DIA這樣的開源性金融信息平台。

最特別的是Substrate 2.0中通過鏈下工作機模塊實現,無需依賴外部預言機提供商就可以獲取現實世界信息。 Substrate從一開始的開發模塊逐漸成為了網絡中台,像一個托盤一樣,繼承了各種開發者需要的工具或協議模塊。由於鏈下工作機這個模塊利用Substrate節點來執行通常在區塊鏈能力之外的操作,這些節點能夠執行Web請求、加密和解密、數據簽名、隨機數生成和其他CPU密集型任務。相比之下,像Chainlink這樣的預言機系統,其數據收集邏輯完全在鏈下。智能合約開發者只能訪問預言機提交的最終數據,這就需要對這些提供商有一定程度的信任,基於鏈下工作機獲取的信息要更加安全和可信。

WebX实验室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