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描述
二級標題
圖片描述
法國7月革命
現在我們回過去看法國大革命的話,會發現大革命根本原因其實是下層經濟基礎無法支撐舊有的上層建築。
當時的法國除了對外七年戰爭失利導致的債台高築以外,王室揮霍無度導致國庫虧空,國王和教會大肆徵稅……這所有的壓力都需要底層的勞動人民來承擔。
但那段時期法國連續幾年的氣候異常,農作物嚴重失收,底層人民甚至無法靠種地來養活自己,更不用說繳納各種稅費了。這也導致社會生產出來的商品滯銷,進一步加劇了當時惡劣的經濟環境。
當時的勞動人民有多慘,我們可以從這些數據來感受一下: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18世紀法國的麵包飢荒
資料顯示1788年貧戶的家庭一半收入花費在麵包上,1789年則達到80%。
底層人民過的是有上頓沒下頓的生活。這種情況下,基本上登高一呼,就萬人響應了。
後續法國大革命的發展也的確如此,君主立憲派、吉倫特派、雅各賓派及熱月黨人輪番上台,雖然最後拿破崙仍然恢復了君主制,但至少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對封建貴族,以及教會的財富再分配,還有較為徹底的土地改革,再加上整肅了國家的財政,穩定了麵包的價格,底層的窮人們日子才稍微好過些了。 (參考文章:西方通史,溫克勒第三章革命與擴張1789-1850年)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美國的演變
羅斯福新政
美國現在如此割裂的社會狀態很大一部分原因和上面法國革命的原因類似,貧富差距過大,上層不給窮人活路。這也是1930年代美國大蕭條產生的原因之一。
後來羅斯福上任,美國社會平等主義抬頭,政府開始擴大支出,對貧困群體進行補助,同時對高收入人群及大公司徵收高稅,調節了國民收入,緩和矛盾。
羅斯福新政的影響一直持續到裡根上任之前,這段時間也是民主黨執政的高光時期。
在這個時期,尤其是戰後1950-1970年代,美國經歷了歷史上最快的經濟增長,中產階級成為了國家的中堅力量,藍領工人和中產階級收入持續增加,整個社會欣欣向榮。
羅斯福新政對整個社會財富分配的影響可以從這些數據反映出來:1939年-1949年間,前1/5的高收入群體收入佔總收入的份額降低了8.6%。而中間3/5的人群則從47.8%增加到55.3%。
宏觀數據可能不那麼直觀。
我們引用《大變革:1900~1950年》書中的描述就會明白當時對富人徵稅有多少:"我們以通用汽車公司CEO查里斯·E·威爾遜為例做一個假設,如果他的626300美元的收入全部以現金形式獲得,那麼他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即向聯邦政府繳納462000美元的稅款,而自己只能獲得164300美元,納稅額與收入額的比例高達73.8%。 (數據來源:《一本書讀懂美國財富史》)
不過過度的政府投資也會帶來不好的經濟後果,比如說貨幣超發會導致通貨膨脹嚴重,經濟增長停滯等。
裡根時期
到了1980年代,裡根當選後,採取的政策和羅斯福時期就完全不一樣了。共和黨政府為了將美國經濟從滯漲中拯救出來,開始主張減稅、縮小政府規模、減少對商業的管制,以及控制貨幣供應量。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美聯儲,2020上半年美國財富報告
根據《波士頓評論》網站2017年9月1日報導,在此前的40年間,美國80%中低收入人口的收入僅增長了約25%,而20%高收入人口的收入卻幾乎翻了一番。(貧富分化導緻美國人權問題日益嚴重)
典型的例子是巴菲特一年收入超過百億,上繳的稅款不到15%,但他的秘書要交40%的稅。
這也導緻美國的中產階級承擔了整個社會的大部分稅負,再加上養老,教育和醫療這三座大山壓在身上,美國中產的日子就很難過了。
這是為什麼近二十年裡,經濟一旦有一點不景氣的跡象,美國中產破產數量就會劇增。
相較於羅斯福新政時期,超過60%的美國人被認為是“中產階級”,到現在,這個人數已降至50%以下。
這種變化讓美國社會的財富分佈從紡錘形變為槓鈴型,極少數富人擁有社會的極大財富,極大多數窮人位於整個財富分佈的地段。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原因
資本社會出現經濟危機是必然的,這在資本論裡已經解釋的非常清楚。
這裡面的核心矛盾在於社會的產出和消費不平衡。產出大於消費,經濟危機就會出現,而這個矛盾是無法調和的。
因為資本家總是傾向於用多餘的利潤用於擴大再生產,從而使利潤更大。這就導致用於社會中用於消費的錢總是少於社會的產出。
其本質是擴大再生產和消費搶奪資金的問題。至於那些鼓吹消費拉動經濟的言論,從根本上就是錯的。
大家都有錢的話,會不去消費嗎?不消費的原因更可能是這些錢被各種方式給佔用了甚至是掠奪了,導致大部分人根本就沒錢消費。
如果在沒有錢的時候去消費,那就只能積累債務,將未來的購買力變現,但這種事不可持續的,只會陷入債務危機的漩渦中。近年來的P2P崩盤,債務暴雷就是擺在眼前的例子。
一個簡單的公式都能說明為什麼經濟危機十年一次。
假定每年生產的利潤是10%(實體產業的一般回報率), 則代表每年有10%的產品是沒有消費掉的(因為利潤是不用於消費,只用於再生產的),十年的話, 就有10% * 10 = 100%的產品消費不了, 這是什麼呢, 所有的產品都賣不掉,這就是經濟危機。
經濟危機在全球化沒有普及的時候,還能夠通過對外輸出過剩產能來度過,像英國的殖民地傾銷,以及美國在二戰時期為全世界提供輸出工業製品,都把國家的經濟從蕭條中解救出來。
但現在全球化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全球化已經在全世界推行,這個時候再出現經濟危機,已經沒有一個獨立於全球經濟體之外的經濟體能夠承載整個世界過剩的產能了。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美國是如何應對經濟危機的?
美國經濟的周期性會在利率上有很明顯的體現。一般來講,美國的一次經濟週期都會有一次利率的調節,先升高,然後再降低,然後再升高這麼一個循環。但如果持續放水的話,這個循環就運行不下去了。
其實從08年開始,美國的經濟危機就是靠放水來支撐的,這種飲鴆止渴的操作一直持續到現在。這也造就了美國股市的奇蹟,一直再創新高。儘管大家都認為美股最後會崩盤,但永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崩盤。
這也是為什麼這些年,雖然美國貧富差距過大,但美國人民還能過的不錯的原因。
而現在回去看美國的這幾十年的發展,其實美國轉移自己經濟危機的方法有這幾種,
戰爭
儘管美國在軍火貿易商也佔了大頭, 但全世界的軍火規模也就5千億美元左右。
根據2019年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報告統計,世界軍火交易規模前一百的公司中,美國公司的武器銷售額為2460億美元,但這對美國社會的高消費模式而言,還是杯水車薪,根本無法支撐美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即使考慮到軍工產業對上下游的拉動,所引發的GDP規模也就在10倍左右。仍然不足以帶動美國經濟的龍頭。 (https://www.guancha.cn/)
而通過戰爭來轉移國內矛盾的方式,美國這幾十年做了很多次,海灣戰爭,科威特戰爭中都基本是由美國主導,且美國在其中也是獲取了非常多的利益。
但這個方式有很大的風險,如果一旦戰爭失利或者陷入僵局,後果就得不償失,比如當年的越南戰爭就讓美國經濟深陷泥潭。甚至只要美國在這上面展示出一點疲態,就會有越來越多的挑戰者出現。
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儘管想和中國開戰,但又不敢輕舉妄動,只能做些敲邊鼓的小動作。
貿易剪刀差
美國在高科技以及知識產權上的積累,遠遠超過世界上其他的大多數國家,這也使得美國能夠用高附加值產品來換取其他國家的低附加值產品,也就是說通過剪刀差收割利潤。
利率
利率
利率
美國對利率的調節是它收割世界財富最關鍵的手段。因為美元是世界最通用的流通貨幣,國際貿易基本都需要在美元體系下進行交易。而且美元作為綁定了石油的貨幣,也決定了世界核心能源的供應。在工業時代,能源價格決定著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景氣度。
由於利率操縱過於重要,接下來我們會單獨講講美國是怎樣通過美元利率來收割全世界的。
首先,一個週期內,美元利率寬鬆,大量的美元被印出,這時候市面上的資金多了, 利息也低,很多國家都可以藉低息的美元債務發展自己的經濟。
第二步,經過幾年的低息運轉之後,美元加息,比如1980年左右美國的國債利率居然能到20%。這個利率,任何國家的實體投資是不可能有這個回報的。
這時候,資金在美國更容易獲得利潤,大量的美元就會流回美國。而別的國家建設剛剛完成,還沒開始收穫利潤,這時大量的資金被抽走,一定會有短期的資金短缺。
我們都知道資金短缺代表什麼。為了獲取流動資金,大量的優質資產會被拋售,各個借美元債務的國家經濟會一盤狼藉。等這些國家匯率崩潰市場跌到谷底,美國再次降低利率,大量的美元資金再來廉價收割已經跌到谷底的資產, 這就是一個降息升息,再降息的完整收割循環。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綁架世界經濟是很容易的。過度發行貨幣帶來的通貨膨脹效應可以通過海外市場消化,而提高利率導致的貨幣升值,也可以讓國民購買力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維持高消費的生活。
通過操縱利率,美國的一個經濟週期會在它的利率上有很明顯的體現。一般來講,美國的一次經濟週期都會有一次利率的調節,先升高,然後再降低,然後再升高這麼一個循環。但如果持續放水的話,這個循環就運行不下去了。
但由於過度舉債,這種操控利率綁架世界經濟的方法無法持續了。從08年至今,我們會發現美國利率很難再升上去。
為什麼?因為美元利率升高不只是損害其他國家的經濟,同樣會對美國國內的經濟造成影響。在2000年以前,美國國內的金融監管還是非常強力的, 所以主要的美國公司經營狀況良好,即使是升息週期,憑藉他們的技術和資金優勢,各大公司不存在系統性風險。
但在利率調節經濟失效的情況下,美國祇能藉債來維持現在的生活,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美債債務高企的原因。
國際金融協會(IIF)發布報告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預計到2020年年底,全球債務總規模將達到277萬億美元。報告指出,2020年前三季度,全球債務規模增長了15萬億美元。 “發債的節奏並未出現減緩的跡象,預計全球債股總規模到今年年底將超過277萬億美元。”報告還認為,債務佔GDP比率在急劇上升後,將會趨於穩定。今年上半年,全球債務佔GDP比率漲幅創下記錄,由320%升至362%。而得益於全球正在強勁復甦,2020年第三季度,該比率上升幅度不到2個百分點。 IIF預計,到2020年年末,全球債務佔GDP的比率將達約365%。
2020年六月IIF的報告顯示, 在2020 Q1中, 全球總債務預計252萬億。
其中按國家和行業來分, 具體的各國家行業債務佔GDP比例如下:
那麼我們可以估算2020 Q1美國的總體債務如下,
美國(75.6+78.1+106.0+81.9)/100* 21.22萬億美元= 72萬億美元
我們目前可以查詢的數字,截止2020年11月20日,美國的國債數字已經超過27萬億,而在2020年Q1,這個數字只有23萬億左右,那麼我們可以預期到2020年底, 美國的總體債務應該能接近80萬億.
美國自2008年以來,實行量化寬鬆,利率接近0, 其中的一大部分債務是公司債。非常多的公司用接近0利率的美元債務回購自己的股票,提升股價,好有理由給公司的股東高管發高額分紅,這實際就是寅吃卯糧。
現在的問題是,全美公司債的數額是如此巨大,一旦升息,美國的大公司絕大多數都會存在系統性風險。這就是為什麼2018-19年聯儲企圖加息,只加到不到3%市場就要幾乎崩潰的原因。低息美債已經綁架了整個美國的經濟,美國的企業也已經沒有足夠的利潤率去應對可能的升息。
面對這種情況,美聯儲也只有飲鴆止渴,繼續寬鬆。
但這樣的問題就在於,美元長期寬鬆,是以美元在全世界的信用為代價的,實際是可能影響到美元在國際貨幣結算中的霸權地位的
所以是加息導緻美國國內經濟崩潰,還是繼續寬鬆損害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 這是個兩難選擇?
目前看來,沒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和無上的智慧,美元和美國經濟只可能是在一個死亡螺旋裡:
寬鬆→→債務越多→→美元信用下跌→→對美國經濟不利→→只能繼續寬鬆→→循環→→直至死亡。
如果說這還是個正常的慢性死亡套路,那麼新冠肺炎來臨的2020年,為了維持美國基本的經濟秩序,美國從2020Q1的23萬億國債迅速增長到2020年10月的27萬億美元,並且在繼續增長。
這好像有個名詞,叫加速主義?
美國的衰敗不是一個短期的事情,我們也無法具體預測會在什麼時候發生大的系統性風險。但當我們把歷史的眼光放長遠一些, 就會發現,這種依賴債務的超發經濟會給一個國家帶來怎樣的損害。
參考資料:
結語
結語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西方通史》,溫克勒第三章革命與擴張1789-1850年
《一本書讀懂美國財富史》
正文
正文
正文
正文
正文
正文
抱團取暖【經濟下滑週期可能才剛開始,未來10年我們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