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組合港項目運用區塊鏈技術,雙十一正成為區塊鏈練兵場
锌链接
2020-11-15 03:04
本文约3470字,阅读全文需要约14分钟
探索產業區塊鏈價值。

文/王巧

文/王巧

編輯/獨秀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產業資訊及評論

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項目正式啟動,運用區塊鍊等技術

11月9日上午,“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項目”在深圳正式啟動。該項目通過搭建港口物流及貿易便利化服務平台,運用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使粵港澳大灣區沿海沿江分屬不同關區的港口,共享港口代碼,組成一個“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各港口之間流轉的貨物直接調撥,使原本需要在多個港口之間辦理轉關手續的進出口貨物,只需要進行一次報關就可通關。 (央視新聞)

評論:首先,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資源共享,能夠促進灣區內物流要素高效流動。其次,通過區塊鏈各方信息交叉驗證,實現監管協同一體化通關,區塊鏈之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十分重要。

最高法:推進區塊鍊等技術在知識產權審判和司法工作中深度應用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楊萬明在新聞發布會上通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支持和保障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由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會審議通過,今天發布實施。 《意見》指出將完善技術事實查明認定體系,推進區塊鏈技術在知識產權審判中的廣泛應用;全面推進區塊鍊等信息技術在司法工作中的深度應用,提高司法工作智能化水平,全面加強智慧法院建設。加強數字貨幣、移動支付、與港澳金融市場和金融(基金)產品互認等法律問題研究,服務保障深圳金融業創新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官網)

評論:區塊鏈所具備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公開透明等特性,被認為是天然適合版權保護的技術,並且能夠解決司法中取證難、取證時間長等問題。

中國農業銀行公開招收數字貨幣方向博士後

中國農業銀行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著名高校聯合,面向海內外公開招收2021年度數字貨幣方向博士後研究人員,相關研究方向包括:數字貨幣對商業銀行的影響與對策研究,數字化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研究,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數字生態建設研究等。中國農業銀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主要研究探索現代商業銀行理論和實踐的前瞻性、戰略性重大課題,促進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吸引、培養和使用高層次優秀人才。

評論:數字貨幣推出在即,對各類人才的需求也日漸旺盛。商業銀行作為數字貨幣很重要的一環,在人才方面更甚,再加上行業處於早期,高精尖人才相對較缺,在培養方面需要加大投入。

交通區塊鏈白皮書在成都發布

在世界交通運輸大會成都論壇上,由交通運輸、金融、互聯網等領域的專家學者組成編寫團隊編制的國內首部交通區塊鏈白皮書——《交通區塊鏈白皮書(2020)》發布。該白皮書聚焦未來區塊鏈+交通領域的發展,對業內的區塊鏈應用呈現一套全面、系統、專業的研究,助力區塊鏈技術優勢轉化為交通運輸轉型發展內生動力,為交通運輸發展賦能。 (成都日報)

評論:在交通領域,區塊鏈可以解決跨省通行費清分、綜合行政執法以及貨運物流等問題。隨著區塊鏈技術的逐漸成熟,將會給交通運輸行業帶去新的可能性。

二級標題

人物·聲音

人物·聲音

人物·聲音

證券日報:“雙11”正成為區塊鏈場景應用“練兵場”

今年雙11期間,阿里巴巴及京東數科均廣泛應用了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科技能力,而以區塊鏈技術為首的新興技術正在為雙11保駕護航。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文對記者表示,目前雙11正成為新興技術的“練兵場”,區塊鏈技術在近兩年的雙11大促中,正在發揮著重要作用。具體來看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電商,一方面,能夠解決產品溯源問題,從材料採購、工廠加工、物流運輸、商品入庫再到發貨配送,所有環節數據都在區塊鏈上上鍊,達到全程來源可追溯以及去向可追踪;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強化電商平台對於入駐的第三方商家的把控,減少第三方商家的彼此侵權糾紛,以及防止第三方商家惡意刷好評、偽造交易流水問題。 (證劵日報)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區塊鏈技術在分佈共享數據等場景的應用將不斷豐富

11月11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陸書春在“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上表示,展望未來,金融科技有幾個發展趨勢值得期待。互聯網成為疫情期間獲取金融服務的重要途徑,為後疫情時代新技術創新在金融領域加快落地增強了信心。大數據技術將在金融機構、客戶營銷、銀行信貸風險管理、信用評估等方面進一步提升精準性和風險預警的時效性。人工智能在提高金融服務自動化、智能化方面的應用將更為廣泛。區塊鏈技術在分佈共享數據等場景的應用將不斷豐富,更好地發揮防篡改、可追溯、多方協同的優勢。 (中國金融新聞網)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加強“新基建”數字化,推動區塊鏈智能基礎設施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吳一平及上海財經大學博士生王偉聯合刊文稱,加強“新基建”數字化,增強城市基礎服務韌性。推動5G、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技術的智能基礎設施,推動城市更加安全、高效地運營,並提供更多樣化的應用場景與服務。 (第一財經)

世界經濟論壇:區塊鍊等技術是可持續數字金融的基石

世界經濟論壇(WEF)刊文稱,區塊鏈代表了可持續數字金融的核心要素之一,即一種將新興技術與具有環保意識的商業模式相結合的新範式。在WEF週三發布的新報告中,瑞銀高管Karin Oertli將區塊鏈技術、人工智能、移動平台和物聯網列為數字金融的基石。這些技術與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框架相結合,可幫助政府和企業實現其可持續發展目標。

張一鋒:紙幣、中央銀行的數字貨幣是一個長期共存和互補的過程

11月11日,在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金融科技主題論壇上,中鈔區塊鏈技術研究院院長張一鋒表示,從歷史上各自貨幣形態變遷的過程來看,每次都是不斷地迭代螺旋式發展,從來沒有一蹴而就過,從北宋發明了紙幣,經過了宋朝、元朝,到了明朝之後,馬上又重新用回了銀子,一直到1934年,我們中國才重新又啟用紙鈔。所以今天我們認識到的CBDC也可能只代表了數字貨幣發展過程中間的一段序曲、一陣號角,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面,紙幣、中央銀行的數字貨幣和其他電子支付的手段恐怕會是一個長期共存和互為補充的過程。 (新浪財經)

經濟參考報:區塊鏈運用將對企業運營方式等方面形成很大衝擊

11月10日,經濟參考報刊文稱,國有企業要健全自主創新機制,加快數字化轉型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5G運用都將對企業運營方式、產品服務方式和內容、商業模式等諸多方面形成很大衝擊。國有企業要準確把握世界科技革命產業變革新趨勢。

央行報告:CBDC的潛在影響因其類型、運營方式以及計息機制的不同而有較大差異

锌链接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