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本文來自36氪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
編者按:本文來自
36氪
36氪
,文:楊亞茹,經授權發布。近日的幣圈,跌宕起伏,徐明星被抓、華爾街唱多......褪去“暴富”夢的魔幻外衣後,比特幣走下兩萬美元神壇已三年之久。
創建交易平台並不新鮮,用戶還可以使用這些虛擬貨幣在其網絡上的2600
二級標題
萬商
PayPal只是開了一個小閘口,卻震動了整個幣圈。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比特幣的“破圈”幣圈的熱情源於PayPal的破局。
比特幣交易平台賺錢並不是什麼新鮮事,PayPal也不是唯一盯上這塊肥肉的支付平台。
同樣被稱為美國移動支付巨頭的Square日前發佈公告稱,已購入總投資額為5000萬美元的約4709個比特幣。在此之前,這家由Twitter CEO創辦的支付公司已經因旗下的支付應用Cash App賺的盆滿缽滿。
Cash App相當於美國版“
支付寶
故事本來講到這就可以收尾了,但是PayPal賦予了包括比特幣在內的幾款主流貨幣一定的流通價值——允許客戶用手中的加密貨幣在其網絡上的商家購物。
二級標題
為什麼PayPal能夠創新?
PayPal還支持美元、日元、歐元等25種國際主流貨幣,在全球跨境電子商務第三方結算與支付平台中佔有不小的市場份額,這將為加密貨幣走向跨境支付提供新的想像基礎,而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具有明顯優勢。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成本優勢Vs.監管恐懼
當前跨境支付要通過兩道“門”,第一道門是各國本幣跨境清算系統,如美國的美元跨境清算系統(CHIPS)、中國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第二道門是各國共享的國際電傳系統(SWIFT),當SWIFT與各國的跨境清算系統相連,才能實現跨境支付。
美聯儲第一個表示擔憂。鮑威爾直言不急於推出央行數字貨幣(CBDC),原因很簡單,盜竊與欺詐等風險暫不可估。數字貨幣的私密性、技術的複雜性和易於跨境支付,如果監管不力,則為跨境洗錢和恐怖犯罪提供了機會,且風險不易識別,後果具有不可預知性。
二級標題
Facebook的Libra數字貨幣項目就觸動了美國當局敏感的監管神經,但是PayPal、Visa借記卡卻為美國政府推行數字貨幣打了樣。 Visa借記卡將由Coinbase在明年初於美國推出,支持9種常用貨幣,用戶可在ATM取款和完成購物前,將所持加密貨幣直接轉換成美元使用。
不推新幣,讓本土企業出頭,在現有加密貨幣上做些短軸延伸未嘗不可,畢竟在“發幣”這件事上,美國政府還是持謹慎態度。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村村通”的價值
雖然是一條路徑,“央媽”和美聯儲可不是一個態度。
中國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DC/EP)從2014年開始準備,起源於比特幣,加速於Libra。比特幣的價值主要基於“社區共識”(POW共識機制),其價值並不穩定。而Libra錨定的是法幣,這就有了國家信用的支持,儼然成為了“企業版數字美元”,美聯儲與各國央行的警覺情理之中。
當然這也加速了“央媽”數字貨幣的進程,畢竟美元屬於強勢法幣,對於官方數字美元並沒有強烈需求。
在日本還糾結數字化進程的時候,在美國擔心威脅國家安全的時候,中國已經讓數字貨幣實際落地。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的印發意味著數字貨幣進入落地階段。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具有國家信用,人民幣1:1錨定的DCEP將同電子支付相結合,部分代替現金,簡單而言,央行數字貨幣就是數字化的現金。與諸多發達國家熱衷的信用卡支付不同,中國在線支付發展更快,這是DCEP率先誕生並推廣的土壤。換而言之,中國支付直接實現了彎道超車。
支付寶、微信做到了人手必備、村村皆通,這為數字貨幣的推行提供了基礎。 Statista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以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為代表的中國電子錢包支付在所有支付方式中佔比達49%,而在美國,以PayPal為首的電子錢包僅有15%的市場份額,排在第一位的是信用卡,佔比達30%。
數字貨幣是原生銀行賬戶中的錢,而在線支付賬戶為一個記賬賬戶,關聯的是其銀行卡中的資金。
之間的區別在於數字貨幣直接對接銀行,效率更高,且作為公共產品不需要手續費,而在線支付機構需要清算,收取手續費。顯而易見,無論是對公還是對私,數字貨幣既節約時間成本又可省下手續費。
且央行也可直接監督到每一筆資金的流向,更好地進行貨幣政策的調控。數字貨幣在最後支付環節同支付寶、微信的使用方法一致,掃碼即可支付。更為便利的是央行採用了“雙離線”技術,這使得收付雙方均離線的情況下仍可完成支付。數字貨
幣會
代替支付寶、微信嗎?
截至今年二季度的數據顯示,支付寶、
財付通